專利名稱:一種花生節氮定量施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花生施肥方法,屬于農業領域。
背景技術:
麥套花生在是黃淮海地區花生主要種植方式之一。合理施肥是實現麥套花生高產高效的主要途徑之一。目前,我國麥套花生施肥,特別是氮肥,存在著明顯的不合理現象,主要表現(1)沒有專門用于準確確定麥套花生適宜施氮量的方法,施氮量的確定基本沿用春播的計算方法,造成或肥料不足,降低產量,或肥料過剩,增加成本,污染環境。影響花生施氮量準確計算的因素主要有土壤校正系數(Stl)、根瘤供氮率(Br)和化肥中氮素當季利用率(Fu)。這三個因子受產量水平影響很大,一般說來,隨產量水平的增加,植株吸收土壤氮素的比例增加,即土壤校正系數(Stl)上升,而根瘤供氮率和氮素當季利用率下降。而 常規計算公式中,土壤校正系數、根瘤供氮率和化肥中氮素當季利用率一般取固定值,分別為O. 55、60%和50%。與實際生產情況相差較大,因此,造成較大的計算誤差。另外,每生產IOOkg莢果所需要的氮素也受施肥水平和產量水平影響和大,目前在計算氮肥用量時,一般取5. 5,實際上,在節氮栽培條件下,一般需要4. 7以下就可以實現,過多施氮只會增加植株氮含量,對產量有害無益。(2)在施肥方式上,一般是麥收后5 7天一次性追施,或基肥施60%左右,追肥施40%左右。這種施肥方式容易導致中期生長過旺,徒長倒伏,后期脫肥早衰,花生飽果率低,產量下降,而且氮肥流失多,給環境帶來一定壓力。
發明內容
本發明通過建立土壤校正系數(S0)、根瘤供氮率(Br)、肥料氮素利用率(Fu)和每生產IOOkg莢果所需要的氮素與產量水平的動態關系,準確確定麥套花生適宜施氮量,克服常規計算法與實際生產情況相差大,計算量偏高的問題;通過調整施用時期和比例,克服常規施肥易導致花生中期生長過旺,徒長倒伏,后期脫肥早衰,花生飽果率低,產量下降,而且氮肥流失多等問題。實現增產、節氮、增效和生態的協調一致。本發明的節氮定量施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根據花生的產量確定土壤校正系數(S0)、根瘤供氮率(Br)和化肥中氮素當季利用率(Fu)值;
(2)計算氮肥的用量;
(3)將總的氮肥用量分為基礎肥和追肥,基礎肥于花生套種前2(Γ25天施用;追肥分成2次,分別為四葉期和封壟前施用;
所述的花生是麥套花生。施氮量計算方法
測得土壤參數,根據麥套花生產量確定土壤校正系數(S0)、根瘤供氮率(Br)和化肥中氮素當季利用率(Fu),詳見下表
土壤校正系數與產量的關系
權利要求
1.一種花生節氮定量施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根據花生的產量確定土壤校正系數(\)、根瘤供氮率(Br)和化肥中氮素當季利用率(Fu)值; (2)計算氮肥的用量; (3)將總的氮肥用量分為基礎肥和追肥,基礎肥于花生套種前2(Γ25天施用;追肥分成2次,分別為四葉期和封壟前施用。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土壤校正系數與產量的關系 所述的根瘤供氮率與產量的關系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所述的基礎肥占總氮肥用量的 30-35%。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所述的追肥占總氮肥用量的65-70%,追肥分成2次,分別為四葉期和封壟前,追加的重量占追肥總量的35-40%和25-30%。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花生節氮定量施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根據花生的產量確定土壤校正系數(S0)、根瘤供氮率(Br)和化肥中氮素當季利用率(Fu)值;(2)計算氮肥的用量;(3)將總的氮肥用量分為基礎肥和追肥,基礎肥于花生套種前20~25天施用;追肥分成2次,分別為四葉期和封壟前施用。發明技術節氮12.9~41%,增產4.6%-5.9%,畝增效131-185元。具有良好的增產、增效、環保的作用。
文檔編號A01C21/00GK102870539SQ201210120368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4日
發明者王才斌, 馮昊, 鄭永美, 鄭亞萍, 孫學武, 吳正鋒, 孫奎香 申請人:山東省花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