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豬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及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豬肚菇的生產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豬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及方法。
背景技術:
豬肚菇學名大杯蕈,又名大杯傘、大漏斗菌;俗名筍菇(福建)、紅銀盤(山西)。豬肚菇是一種較常見的野生食用菌,成群地生長在林中地上,被產區人民采集食用。因其風味獨特, 有似竹筍般的清脆,豬肚般的滑膩,因而被稱之為“筍菇”和“豬肚菇”。近年馴化栽培成功。
豬肚菇的子實體具清脆、爽嫩、鮮美的口感,其蛋白質含量與金針菇等相仿。其菌蓋中氨基酸含量為干物質的17%左右,其中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總量的45%,較一般食用菌要高,其亮氨酸、異亮氨酸含量居一般食用菌之冠;脂肪含量為11%左右;其菌柄轉化糖含量高達48%。此外,豬肚菇子實體中還含有若千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鈷、 鋇、銅、鋅及磷、鐵、鈣等,其中多數元素對于調節人體營養平衡、促進代謝、提供機能等方面,有著其他元素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豬肚菇子實體清脆鮮嫩,鮮銷和制罐均可
豬肚菇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無污染、無藥害,集營養、保健、理療于一身的純天然食用菌。據測定,它富含人體所需的天門冬氨酸、谷氨酸等十七種氨基酸和十多種礦物質微量元素與抗癌多糖,其藥用保健療效高于其他食用菌,用作主菜最佳,且有滋陽壯陰、美容保健之功效,對腎虛、尿頻、水腫有獨特療效,對抗癌、降壓、防衰有較理想的輔助治療功能。
豬肚菇是國內前幾年新開發的一種夏季上市的珍稀食用菌,豬肚菇發生于夏初至秋末(4 10月),正是其它栽培食藥用菌的生產淡季,生產此菇有調節市場供求的重要意義。而且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已被市場認可,南京、上海、廣東等地市場鮮品批發價一般在 14 20元/kg。因此,栽培豬肚菇是助農增收的好項目。
根據豬肚菇的生物特性,其出菇必須采取覆土的方式,促使其出菇。但是覆土需要的泥土量比較大,造成勞動力成本增加,而且由于泥土較重,在層架立體式栽培上,對搭架材料的要求非常高,致使豬肚菇的栽培一直無法就行大規模生產。
綜上所述,對于豬肚菇的生產,如何克服傳統覆土材料的泥土量大的問題,進而開發出一種不會降低傳統豬肚菇的出菇率和產量的輕型覆土材料,成為本行業迫待解決而未能解決的技術問題。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一種豬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及方法,覆土材料具有良好的蓄水性和透氣性,可以提高出菇率,用于生產豬肚菇時可以節約勞動力、便于層架立體栽培和提高生物轉化率。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豬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其組成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計算如下
礱糠40% — 45%
泥土55% — 60%
生石灰2% — 3%
優選的,所述泥土為含沙量占80%以下,黏土占20%以上的普通沙壤土。
優選的,所述豬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在豬肚菇栽培中加入覆土材料的厚度為 L 5 2. 5cm0
一種豬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的生產方法,包括如下具體步驟
(I)發酵將稻谷加工后的礱糠進行收集,攤放于硬化地面,用水進行調節含水量,使礱糠的含水量重量比達到65 %,然后加入生石灰,調節PH值至7-8,建堆進行發酵,發酵7天后進行第I次翻堆,翻堆后再發酵5天,得到發酵后的礱糠;
(2)配制向普通沙土壤中加入生石灰調節普通沙土壤PH值至6-7后制碎,得到泥土土粒,將發酵后的礱糠與泥土土粒按照重量比3:4進行混合。
優選的,所述配制步驟中用于制碎的機器為復合式土壤破碎機。
優選的,所述復合式土壤破碎機包括一個泥土破碎倉和一個石灰破碎倉。可以分開對泥土和石灰進行粉碎,省略干石灰預先水分化的工序,又可使高含水的土壤得到有效破碎,有利于施工質量的提高。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本發明采用發酵后的礱糠與泥土組成輕型復合覆土材料,不僅重量減少了一半, 利于層架式栽培,而且改善了覆土材料的理化性狀,避免了覆土的板結,增加了蓄水性和透氣性,可以提高出菇率,產量增加2%左右。同時,這種輕型復合覆土材料,粘在豬肚菇子實體根部的泥土少,給清潔處理帶來方便,提高商品質量。同時,為礱糠開發利用提供了新途徑,減少了焚燒礱糠對環境的污染,廢物利用,一舉兩得。
豬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的生產方法簡單,易于操作,可以廣泛適用于覆土材料的生產工藝。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I
豬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的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如下
礱糠40% 泥土 58% 生石灰2%
實施例2
豬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的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如下
礱糠42% 泥土 56% 生石灰2%
實施例3
豬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的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如下
礱糠44% 泥土 53% 生石灰3%
下面以實施例2對本發明豬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進行詳細描述,為了突出本申請中豬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對豬肚菇生產的影響,申請人采用不同的覆土材料進行以下5個不同處理
處理I
豬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的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如下
礱糠98% 生石灰2%
處理2
豬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的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如下
礱糠42% 泥土 56% 生石灰2%
處理3
豬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的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如下
礱糠20% 泥土 78% 生石灰2%
處理4
豬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的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如下
礱糠8% 泥土 90% 生石灰2%
處理5 (對照處理)
豬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的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如下
泥土 99% 生石灰 1%
各處理步驟如下
申請人將豬肚菇的覆土材料按照200m2實際覆土面積進行配制覆土材料,材料釆用4個處理I個對照,每個處理加入的礱糠和泥土量如下l、1000kg礱糠發酵;2、750kg 礱糠發酵+IOOOkg泥土 ;3、500kg礱糠發酵+2000kg泥土 ;4、250kg礱糠發酵+3000kg泥土 ;5、4000kg泥土對照處理(CK)。將礱糠和泥土混合后,用生石灰調節PH值至6-7,采用 22cm*33cm*0. 005cm菌袋,栽培36袋/m2,覆土厚2cm,每個處理栽培10m2,實際覆土面積為 5. 6m2,分別稱量記錄培養料重量和出菇量,60天后各處理的生物轉化率見下表I。從表I可以看出,處理I雖然比較節約成本,但其出菇偏遲,生物轉化率較低,與對照處理(CK)相比減產;處理2的生物轉化率最高,比CK增產2. 57%,增收2. 05元/m2,而且其覆土材料比處理3、4輕,比對照處理5輕56%,節約成本3. I元/m2。合計比對照多收入5. 15元/m2。
豬肚菇覆土材料不同處理結果記錄表I
權利要求
1.一種豬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豬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的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如下 礱糠40% — 45% 泥土55% — 60% 生石灰 2%—3%。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豬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泥土為含沙量80%以下,黏土占20%以上的普通沙壤土。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豬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豬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在豬肚菇栽培中加入覆土材料的厚度為I. 5 2. 5cm。
4.一種制備權利要求I所述的豬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體步驟 (O發酵將稻谷加工后的礱糠進行收集,攤放于硬化地面,用水進行調節含水量,使礱糠的含水量重量比達到65%,然后加入生石灰,調節礱糠的PH值至7-8,建堆進行發酵,發酵7天后進行第I次翻堆,翻堆后再發酵5天,得到發酵后的礱糠; (2)配制向普通沙土壤中加入生石灰調節普通沙土壤PH值至6-7后制碎,得到泥土土粒,將發酵后的礱糠與泥土土粒按照重量比3:4進行混合。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豬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制步驟中用于制碎的機器為復合式土壤破碎機。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豬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式土壤破碎機包括一個泥土破碎倉和一個石灰破碎倉。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豬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及方法,所述豬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的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如下礱糠40%—45%;泥土55%—60%;生石灰2%—3%。豬肚菇栽培用覆土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發酵和配制兩個步驟,得到礱糠、泥土按照比例混合均勻,用生石灰調節pH的覆土材料,生產方法簡單,易于操作,可以廣泛適用于覆土材料的生產工藝。本發明覆土材料具有良好的蓄水性和透氣性,可以提高出菇率,用于生產豬肚菇時可以節約勞動力、便于層架立體栽培和提高生物轉化率。
文檔編號A01G1/04GK102924171SQ20121045031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2日
發明者徐建俊, 李彪, 馬潔, 李智佳, 蔣洪純, 徐永清, 章攀 申請人:達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