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漁線輪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16240閱讀:126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漁線輪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漁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漁線輪結構的改進。
背景技術
漁線輪,又稱放線器,卷線器,古稱釣車,是拋(海)竿釣魚必備釣具之一,其固定在拋竿手柄前方,是構成拋竿釣組的主要釣具。基本上,漁線輪分成兩大類別“排線方向跟進出線方向平行”的鼓式漁線輪和“排線方向跟進出線方向垂直”的紡車式漁線輪, 簡單來講就是隨便拿起一個輪,在釣竿上裝配好漁線輪,然后看看它“線軸”的型態;假如收放魚線的時候,必須要線軸直接轉動才能纏繞或釋放魚線,同時魚線排入線軸時不需要經過大角度轉折,而是以幾乎平行的方向排入線軸者,就是鼓式漁線輪。反之,當魚線進出時,線軸可以不必跟著轉動(但在某些情況下 出線時它會跟著轉動),纏繞魚線的動作另由一個“繞線臂”擔當,且魚線進入線軸時必須先轉一個將近九十度的大彎,就是紡車式漁線輪。紡車式漁線輪又稱旋壓式漁線輪,是目前漁線輪中的主流產品,也是拋竿釣愛好者使用最多的一種,其最初設計是用來提高拋投距離和解決纏線問題的,但是由于魚線需要轉個彎才能排入線軸中,這過程會消耗一部分能量,使得只有一部分能量用于對付魚,故多用于操作較輕便低釣組及釣取較小型魚只。其優點是結構簡單、拋投距離適中、操作輕巧靈活,但是也存在操作使用不當時很容易出現炸線(即魚線突然暴出亂成一團)的缺陷。鼓式漁線輪又稱臥式漁線輪,因魚線直接進出、無須轉折,可以發揮較大溜魚力量,并且很多種類還是單軸構造,釣者轉動手柄時就是直接在轉動線軸,沒有齒輪比的問題(或者說是1:1的齒輪比),所以理論上釣者出多少力,魚兒就受到多大的拉力。其性能比紡車式漁線輪更為優秀,即拋投距離更大且精準,但是其生產制造技術難度較大,故成本很聞。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結構合理、魚線以90°纏繞到線輪上即不會纏線和炸線、拋投距離較大且精準的漁線輪。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方法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包括殼體、貫穿殼體內部的輪軸、置于殼體內部且被輪軸延伸貫穿的傳動裝置,輪軸一端尾部連接搖臂,搖臂上設有成對轉動的手把,殼體由搖臂蓋、與搖臂蓋相鄰的裝飾件、與裝飾件相鄰的線殼、與線殼相連的線輪組成,線輪的頂部連接輪軸的前部,線殼彎處設有線殼座,線殼座通過支撐軸、旋轉裝置與腳座相連,線殼與拋線架一端連接,拋線架的另一端通過導套與線殼座內部延伸出的彎座相連,線殼座向外沿著軸向延伸到線輪位置;傳動裝置由不直接套在輪軸上的行星齒輪組、與行星齒輪組通過輔齒連接的復合齒輪、與復合齒輪嚙合連接的線輪轂齒、與線輪轂齒連接的線輪轉動器組成,行星齒輪組通過復合齒輪運轉直接帶動線輪轂齒和線輪轉動器。[0008]優選地,行星齒輪組由第一行星齒輪、第二行星齒輪、第三行星齒輪和太陽齒72組成,太陽齒72在三個行星齒輪的內部成放射狀,其與三個行星齒輪結成一個網狀結構;第一行星齒輪通過短釘與輔齒相連,輔齒與復合齒輪嚙合連接。優選地,連接腳座的支撐軸與線殼座的旋轉裝置是扭轉彈簧裝置,扭轉彈簧的第一末端安置在線殼座的一個有孔的部位,扭轉彈簧的第二個末端安置在支撐座的一個有孔的部位。優選地,線輪轂齒通過推力軸承、與推力軸承固定連接的套在輪軸上的線輪頸、套在線輪頸外的線輪頸套與線輪轉動器連接,線輪頸套套在線輪頸外面,線輪轉動器套在線輪頸套的外面,線輪轉動器的外面套有線輪;線輪頸套不會轉,其僅繞著輪軸作軸向運動,線輪頸是通過插入釘子繞著橢圓凹槽,繞著線輪輪動器運動的。進一步改進技術,線輪轉動器的表面至少設有一個橢圓凹槽,凹槽內設有相嵌合的釘子,釘子各自繞著相嵌合的橢圓凹槽運動,至少有一個釘子連接線輪頸套。優選地,橢圓凹槽有三個,分別均勻地分布在線輪轉動器的外表面;第一、第二和第三個釘子的距離不是平均的。優選地,第一、第二和第三釘子共面。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可以實現黨搖臂轉動時,在線輪上纏繞的魚線會以90°的樣子直接傳動,魚線與線輪成垂直狀纏繞,且線輪可以自轉且同時也可以沿輪軸方向上下擺動,故魚線很少有可能纏繞在一起或者發生炸線的現象;另外本實用新型在腳座與線殼座之間設置了扭轉彈簧裝置,可以通過轉動支撐軸來調節腳座與線輪的位置角度,當線輪與架在魚竿上的腳底平行時,拋線架與殼體位置固定,且線輪沒有跟著線旋轉,故可以象傳統的紡車式漁線輪一樣拋出魚線,且拋出的時候比傳統的鼓式漁線輪拋出的更遠。


圖I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透視圖;圖2 :基于圖I的另一面結構透視圖;圖3 :基于圖I的側面結構透視圖;圖4 :基于圖I去除殼體的包含傳動裝置的結構透視圖;圖5 :基于圖4的另一面結構透視圖;圖6 :基于圖4和圖5的結構透視圖;圖7 :基于圖6的側面結構透視圖;圖8 :基于圖6的包含線輪轉動器裝置和用于腳座的扭轉彈簧裝置的結構透視圖;圖9 :基于圖8的另Iv面結構不意圖;圖10 :基于圖7的包含有推力軸承和線輪頸套零部件的結構透視圖;圖11 :基于圖10的包含有線輪轉動器的結構透視圖;圖12 :基于圖I的剖面結構透視圖;12-搖臂,14-上手把,16-下手把,18-搖臂蓋,20-后部裝飾件,22-線殼,24-線殼座,26-腳座,28-彎座,30-線輪,34-拋線架,36-導套,37-線輪轂,40-輪軸,50-行星齒輪組,52-齒輪,54-第一行星齒,60-第一行星齒輪,62-線輪轂齒,64-線輪轉動器,65-第二行星齒輪,66-第二行星齒輪,68-輔齒,70-復合齒輪,70a-外齒輪,70b-內齒輪,72-太陽齒,74-短釘,80-推力軸承,81-第一個釘子,81a-第一橢圓槽,82-第二個釘子,82a-第二橢圓槽,83-第三個釘子,83a-第三橢圓槽,85-線輪頸,87-線輪頸套,87a_線輪頸套的延伸部分,90-扭轉彈簧,92-扭轉彈簧的第一末端,94-扭轉彈簧的第二末端,96-支撐軸,110-輪軸前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下述各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盡限于此描述。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透視圖,圖中展示了左手搖臂12和搖臂上安置的可成對轉動的對稱的上手把14和下手把16。盡管展示了兩個手把,但使用單獨分開的一個甚至一個不旋轉,都能使搖把轉動,其中圖中展示了搖臂蓋18和后部裝飾件20和隨之相鄰的線 殼22,線殼彎處是線殼座24,腳座26與線殼座24相連,線殼座24向外沿著軸向延伸到線輪30位置,拋線架34與線殼22相連,同時,拋線架34也跟線殼座24內部延伸出去的彎座28相連。圖2展示了搖臂12在右側的結構透視圖,線輪30安放在成放射狀的拋線架范圍之內,當線殼座24向外沿著軸向延伸時,腳座26上有一個支撐軸96與線殼座24相連接。圖3展示了手把位于左面的一個側面透視圖,搖臂12向外延伸連接的是搖臂蓋18和與搖臂蓋相鄰的后部裝飾件20,后部裝飾20向外延伸是線殼22,線殼22的線殼座24向外延伸與腳座26相連接,拋線架34通過導套36與線殼座24內部延伸出的彎座28連接。在操作中,當搖臂12轉動時,線輪30會從A點轉動到B點,且搖臂12轉動時,線輪會從A點到B點時行前后擺,反之,從B點轉動到A點亦如此。當線輪30擺動時,魚線的纏繞會通過線輪一周的長度。在圖3中腳座26與線殼22通過位置調整,使得線輪30從根本上與腳座26是垂直的。在這個構造中,當搖臂12轉動時,在線輪上纏繞的魚線以90°的樣子直接傳動。這個構造與蛤蟆的纏線是相似的。在這個構造中,測試了最大的纏線量,魚線很少有可能去纏繞在一起,因為它直接與線輪30成垂直狀纏繞,但是不像傳統的蛤蟆輪,它的線輪不會轉動,在本實用新型的構造中,線輪不僅可以轉動,同時可以上下擺動。因此,線輪可以自轉,也可以沿軸的方向上下擺動。圖4展示的是去除殼體的包含傳動裝置的結構透視圖,圖中搖臂12與輪軸40相連,并通過輪軸40延伸,但并不是直接與之相連,輪軸40通過了行星齒輪組50,通過后部裝飾件20,搖臂12使得齒輪52運轉,且齒輪52向內部成放射狀。圖5是基于圖4的另一面結構透視圖。齒輪52的齒向內部延伸給予三個行星齒運轉包括第一個行星齒54,最后,復合齒輪70的運轉直接帶動線輪轂齒62和線輪轉動器64。圖稿6是從不同角度觀看的一個透視圖,搖臂12帶動輪軸40,延伸到行星齒輪組50,通過線輪轉動器64最終連接線輪30。圖6中,當圓齒輪推動第一個行星齒輪60,第二個行星齒輪65,和第三個行星齒輪66時,三個行星齒輪60、65、66運轉帶動在內部成放射狀的太陽齒72,使其與三個行星齒輪結成一個網狀結構。同時,一個單獨的行星齒輪或者其他齒輪結構也能帶動起轉動力。第一個行星齒輪60通過短釘74與輔齒68相連,可形成一個D形的交叉位置,從而提供平衡推動輔齒68的轉動。當行星齒輪組50轉動時,輔齒68也會引起轉動,輔齒68外部的齒與復合齒70的外齒70a相嚙合,構成第一套整體。復合齒70向外延伸與內齒70b構為第二套整體,第一套整體中的70a與第二套整體固定在一起。第一套整體中的70a與第二套整體中的70b形成一個整體轉動,因為兩者合一才構成復合齒輪70。第二套復合齒輪70中的內齒70b與線輪轂齒62的外部齒合成一體。當復合齒70轉動時,會帶動線輪轂齒62轉動,線輪轂齒62帶動連接的線輪轉動器64轉動,線輪轉動器64外套有線輪30。圖7是基于圖6的側面結構透視圖,當搖臂12轉動時,帶動輪軸40和圓齒轉動,圓齒帶動行星齒輪組50轉動,其中包括第一個行星齒輪60和第三個行星齒輪66。第一個行星齒輪60與輔齒68通過短釘74相連。輔齒68帶動復合齒輪70,包括第一套整體中的齒輪70a,復合齒輪70中的第二套齒70b轉動后帶動線輪轂齒62和直接與其相連的線輪轉動器64。當線輪轂齒62轉動時,也會帶動線輪轉動器64轉動,而且,輪軸40延伸通過線輪轉動器64引導線輪30轉動,從而使其得到穩固。也展示了推力軸承80通過輪軸40向外 成放射狀安置。同時,處于線殼22和線輪30之間,來減少線輪30和線轂轉動的摩擦。行星齒輪組50、復合齒輪70、圓齒、和線輪轂齒62可以由任何合適的金屬包括黃銅或不銹鋼,或者是堅硬的塑料材質。最好是采用不銹鋼,因為經有防腐蝕的性能。另外,線輪轉動器64也可以用合適的金屬包括黃銅或不銹鋼材質,最也是用不銹鋼。除此之外,當齒輪的齒成直角時,可使用有角度的齒輪是螺旋齒,同時也可用適合網狀結構的其他幾何。圖7顯示了固定在線輪轉動器64上的線輪頸85,它與推力軸承80相連接,并且在圖8中有進一步的描述。圖7中,線輪頸85不會轉動,它是被固定的,線輪轉動器64朝軸方向轉動時,會帶動線輪轂37和線輪30向軸的方向轉動。而當線輪轂37、線輪轉動器64轉動時,線輪頸85不會轉動。圖8是基于圖6的包含線輪轉動器裝置和用于腳座的扭轉彈簧裝置的結構透視圖,圖中線輪轉動器64是由第一個橢圓槽81a中的第一顆釘子81帶動,也是由第二個橢圓槽82a中的第二個釘子82帶動,81a和82a兩個槽向線輪轉動器64外部表面的周圍延伸。盡管圖中沒有顯示,但仍有第三個橢圓槽83a和第三顆釘子83。在操作中,當線輪轉動器64轉動時,第一、第二、第三釘子會向內部成放射狀沿著槽81a,82a和83a延伸到線輪轂,當釘子沿著槽時,會引起線輪圈,線輪轂和線輪在一個方向上朝B點轉動,再在一個方向上朝A點轉動,然而,當線輪轉動器64轉動時,釘子沿著槽81a,82a,83a引起線輪轂(未顯示)轉動,這一整體前后擺動,這個斜著的槽會更簡單地使釘沿著槽。槽的槽壁最好每一個減少10°有利于釘子通過槽時更加方便。安置在槽上的釘子最好控制在O. 06英寸,這樣槽可能稍微擴大釘子通過槽時運動范圍。釘子最好是不銹鋼,而且其中一個槽可能比其他的槽要深,在這個虛擬圖中,有三個釘子順著各自的橢圓機槽運動。但是,也可以利用單獨的釘子和單獨的槽。但是,在這個虛擬圖中,利用三個釘子轉動會提供穩定性,除此之外,槽最好是橢圓的,當時也有可能利用不同幾何的槽。比如正弦波,但是橢圓槽是最好的。而且,釘子有可能是共面。然而釘子不需要共面,可以分布在線輪轉動器外部表面的各個地方。在這個圖中,兩個釘子是共面的,第三個釘子與其他兩個釘子分布在軸的不同地方。事實上最好是不規則的分布以便確保當一個釘子在兩個橢圓槽的交叉點時,其他釘子不會在這交叉點,在目前的圖8,第一個釘子第二個釘子相差100°,第二個釘子與第三個釘子相差138. 5°。圖8也展示了線殼座24,以及其轉動的扭轉彈簧裝置以便更好的推動腳座26朝線殼座22進行各個方向的轉動,即線殼座22上安置了一個扭轉彈簧90,腳座26與線輪轉動器64成90 ° (跟線輪30也成90度)。圖9基于圖8的另一個面結構示意圖,在第一個位子,扭轉彈簧90的第一個末端92與線殼座22連接,第一個末端92有一個彎的部分,這個部分安置在線殼座22的一個有孔的部位,線殼座22也接受第一末端彎的一部分。同時,第二末端94連接了支撐軸96,支撐軸96使得線殼座22和腳座26相連接。扭轉彈簧90的第二個末端94也有彎的尾部,安置在支撐軸96的孔中。扭轉彈簧90由第一個末端92和第二個末端94支撐形成。但是當支撐軸96轉動時,扭轉彈簧90主要的卷線部分是自由移動的,在第一個位子,扭轉彈簧90處在有點被壓縮的狀態,當腳座26轉動90°到第二個位子時,扭轉彈簧90承受了壓縮壓力,扭轉彈簧90的主要卷圈部位允許在線殼座22內移動,且允許第二個末端94從一點移動。然而當腳座26在第二個位子時,扭轉彈簧90作為一個標志性的結構允許腳座26處在 第一個或第二個位子,這個可取的結構允許腳座轉動90°。目前的實用新型都會從許多可利用的其他結構想象。比如,腳座26可以利用可降低的按鈕,按鈕通過腳座26和線殼座22的孔延伸。當按下按鈕,腳座26轉動90°直到按鈕通過不同孔安放的90°進行延伸。而且,當腳底處于第二個位置時,線輪30實際上是和腳座26平行的(架在腳底的魚竽)。這樣,使得拋線架和漁線輪的客體有個固定的關系,當腳座26在第二個位置的時候,拋線架打開的時候就像紡車式漁線輪的那樣。按照這樣,當腳座26處于第二個位置的狀態時,漁線輪就可以拋出魚線,其方法和傳統的紡車式漁線輪打開時拋出魚線是一樣的。用這樣的結構,腳座26在第二個位置的時候,魚線拋的時候可以比傳統的鼓式輪拋出的更遠,因為線輪是沒有跟著線旋轉。這樣看,這個構造包含了傳統鼓式輪拋線的優點也結合了紡車的優點。圖10展示的漁線輪一部分的內部組成。圖中在線輪頸套87里面的線輪頸85通過線輪頸套87延伸出的87a和線殼22相連。線輪頸套87是不旋轉和震動的,他只是連接了線輪座22。線輪頸套87的作用是引導線輪30震動,他是繞著里面的輪軸40做軸向運動的。圖11中的線輪頸85是通過插入釘子繞著橢圓凹槽,繞著線輪轉動器64運動的。圖12顯示的是本實用新型的剖面透視圖,30是線輪,37是線輪轂,87是線輪頸,位于線輪轉動器64旁邊。80是推力軸承,40是輪軸,輪軸40從頭部110開始一直延伸到尾部連接到搖臂12,輪軸40部分包含了個雙“D”型十字交叉(齒輪設計)部分,這個提供平面運動并且傳遞給線輪轂37和線輪30。所有上述實施例體現的前提是以腳座為中心旋轉和拋線架不會旋轉。但是本實用新型同樣適用于帶有固定不旋轉的腳座的漁線輪旋轉和擺動。在以上兩種情況下,也許比較適用的是用個能繞軸運動的拋線架。
權利要求1.一種漁線輪,包括殼體、貫穿殼體內部的輪軸、置于殼體內部且被輪軸延伸貫穿的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輪軸一端尾部連接搖臂,搖臂上設有成對轉動的手把,殼體由搖臂蓋、與搖臂蓋相鄰的裝飾件、與裝飾件相鄰的線殼、與線殼相連的線輪組成,線輪的頂部連接輪軸的前部,線殼彎處設有線殼座,線殼座通過支撐軸、旋轉裝置與腳座相連,線殼與拋線架一端連接,拋線架的另一端通過導套與線殼座內部延伸出的彎座相連,線殼座向外沿著軸向延伸到線輪位置;傳動裝置由不直接套在輪軸上的行星齒輪組、與行星齒輪組通過輔齒連接的復合齒輪、與復合齒輪嚙合連接的線輪轂齒、與線輪轂齒連接的線輪轉動器組成,行星齒輪組通過復合齒輪運轉直接帶動線輪轂齒和線輪轉動器。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漁線輪,其特征在于行星齒輪組由第一行星齒輪、第二行星齒輪、第三行星齒輪和太陽齒72組成,太陽齒72在三個行星齒輪的內部成放射狀,其與三個行星齒輪結成一個網狀結構;第一行星齒輪通過短釘與輔齒相連,輔齒與復合齒輪嚙合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漁線輪,其特征在于第一個行星齒輪通過短釘與輔齒相連,輔齒外部的齒與復合齒的外齒相嚙合,構成第一套整體,復合齒向外延伸與內齒構為第二套整體,第一套整體中外齒與第二套整體固定在一起,第一套整體中的外齒與第二套整體中的內齒兩者合一構成復合齒輪;第二套復合齒輪中的內齒與線輪轂齒的外部齒嚙合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漁線輪,其特征在于連接腳座的支撐軸與線殼座的旋轉裝置是扭轉彈簧裝置,扭轉彈簧的第一末端安置在線殼座的一個有孔的部位,扭轉彈簧的第二個末端安置在支撐座的一個有孔的部位。
5.根據權利要求I或3所述的漁線輪,其特征在于線輪轂齒通過推力軸承、與推力軸承固定連接的套在輪軸上的線輪頸、套在線輪頸外的線輪頸套與線輪轉動器連接,線輪頸套套在線輪頸外面,線輪轉動器套在線輪頸套的外面,線輪轉動器的外面套有線輪;線輪頸套不會轉,其僅繞著輪軸作軸向運動,線輪頸是通過插入釘子繞著橢圓凹槽,繞著線輪輪動器運動的。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漁線輪,其特征在于線輪轉動器的表面至少設有一個橢圓凹槽,凹槽內設有相嵌合的釘子,釘子各自繞著相嵌合的橢圓凹槽運動,至少有一個釘子連接線輪頸套。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漁線輪,其特征在于橢圓凹槽有三個,分別均勻地分布在線輪轉動器的外表面;第一、第二和第三個釘子的距離不是平均的。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漁線輪,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和第三釘子共面。
專利摘要一種漁線輪屬于漁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漁線輪結構的改進。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合理、魚線以90°纏繞到線輪上即不會纏線和炸線、拋投距離較大且精準的漁線輪。本實用新型包括殼體、貫穿殼體內部的輪軸、置于殼體內部且被輪軸延伸貫穿的傳動裝置,輪軸一端尾部連接搖臂,搖臂上設有成對轉動的手把,殼體由搖臂蓋、與搖臂蓋相鄰的裝飾件、與裝飾件相鄰的線殼、與線殼相連的線輪組成,線輪的頂部連接輪軸的前部,線殼彎處設有線殼座,線殼座通過支撐軸、旋轉裝置與腳座相連,線殼與拋線架一端連接,拋線架的另一端通過導套與線殼座內部延伸出的彎座相連,線殼座向外沿著軸向延伸到線輪位置。
文檔編號A01K89/015GK202551941SQ201220150240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1日
發明者陳松林 申請人:慈溪市魚樂漁具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