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提高鼠尾藻出苗率和生長速度的育苗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鼠尾藻苗種培育領域,是一種鼠尾藻育苗過程中的精確控光方法。
背景技術:
鼠尾藻是一種新興的大型經濟海藻,具有很高的經濟、生態價值如作為海參、鮑魚的優質飼料;可提取褐藻膠、甘露醇、碘等工業原料;降低海區富營養化、凈化重金屬污染海區等。目前,由于受海參養殖業快速發展的影響,天然鼠尾藻遭過度采集,其自然資源日益匱乏,已經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因此,開展鼠尾藻的人工養殖是解決供需矛盾、發展漁業經濟的正確選擇。近年來,鼠尾藻育苗研究方興未艾,但依然存在采苗率低、幼苗大小不整齊、有限的鼠尾藻卵子浪費很大、幼苗出庫時長度較小等問題。目前鼠尾藻采苗方法有兩種1)將種菜集中放入一個采苗池中收集受精卵,然后將含受精卵的海水均勻潑灑到其它采苗池的附著基質上;2)將種菜直接平鋪在各個采苗池的苗簾上方,讓受精卵自由沉降到附著基質上。第I種方法有以下弊端由于放大量的種菜會使采苗池水質很快變壞,影響到受精卵的生長,所以種菜放在采苗池的 時間不允許太長,那么這樣就不能充分利用還未從生殖托放散的卵子,再加上鼠尾藻雌雄生殖托發育不同步,短暫的收集時間就難以收集到最大量的受精卵。而第2種方法是目前鼠尾藻生產大縣一洞頭縣大規模育苗時較常用的方法,相對于第I種方法,其優勢在于種菜分散漂浮在各個育苗池的上方,在緩慢流水培育的條件下使我們有較充足的時間通過光照、溫度、鹽度等培養條件的改變來刺激鼠尾藻生殖托盡量地多放散精子和卵子。但第2種方法的缺點是在種菜沒移出采苗池之前,落下的受精卵會受到上部漂浮的種菜的光照遮擋,其光合作用受到限制。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提高鼠尾藻出苗率和生長速度的育苗方法,本發明在現有的鼠尾藻育苗方法(上述的第2種方法)基礎上進行了改善,通過對育苗池進行分區采苗和光照,促使鼠尾藻雌、雄生殖托充分放散卵子和精子,鼠尾藻幼苗得到充足的光照以促使其快速生長,從而達到提高鼠尾藻幼苗附著密度、增加出苗率和促進幼苗快速增長以縮短室內育苗時間的目的。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提高鼠尾藻出苗率和生長速度的育苗方法,包括鼠尾藻育苗池分區域采苗、控光的步驟和在鼠尾藻幼苗不同生長階段的精確控光步驟;所述的鼠尾藻育苗池分區域采苗、控光的步驟第I天,在下午16 00點 18 00點,種菜經過清洗、清理敵害生物和附著生物后將其放在空氣流通較好的陰涼處進行陰干刺激5(T70min,脫水率控制在50%飛0%,種菜經陰干刺激后,鋪滿已放入附著基的育苗池,雌、雄種藻比例為8 Γ12 :1,抖動種菜數次;第2天,早上8點把育苗池分成左右兩邊,移動種菜使其分布于育苗池的一邊,使種菜鋪滿育苗池的一半,下午兩點再把種菜移動到另一邊,對有種菜的育苗池區域采用16000^200001x的光照,對無種菜的育苗池區域的光照控制在450(Γ60001Χ范圍內;第3天按照第2天的移動種菜及控光方法進行操作;所述的在鼠尾藻幼苗不同生長階段的精確控光方法第4天早上移出全部種菜后,調節光照在700(Γ80001χ范圍內;第5天,調節光照在9000(Tl20001x范圍內;第6天,調節光照在1300(Tl50001x范圍內;第7天,調節光照在1600(Γ200001χ范圍內;第8天后,光照可維持在2000(Γ250001χ范圍內直至第14天,第15
天即可出庫。進一步,在所述的移動種菜到另一側時,同時要抖動或翻滾種菜以加快受精卵脫落,并且使育苗池中雌、雄鼠尾藻種菜調換位置以使受精卵在附著基上均勻分布。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的有益效果1、本發明采用鼠尾藻育苗池分區域采苗和控光的方法,使采苗階段的鼠尾藻幼苗避免了長時間受到上部漂浮種菜遮擋光照,從而影響受精卵發育的問題。分區域控光的培養方法既能夠保證鼠尾藻生殖托得到充分的光照刺激,使其放散大量精子卵子,提高出苗率,又能使幼苗在合適的光照下快速生長。2、本發明在鼠尾藻幼苗不同階段的精確控光方法,可在短時間內培育出較大規格鼠尾藻苗種,幼苗生長快、健康、出苗率高。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解釋,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受實施例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實施例1一種提高鼠尾藻出苗率和生長速度的育苗方法,包括鼠尾藻育苗池分區域采苗、控光的步驟和在鼠尾藻幼苗不同生長階段的精確控光步驟;所述的鼠尾藻育苗池分區域采苗、控光的步驟第I天,在下午16 :00點,選取發育健壯、側枝多、具有較多成熟生殖托且生殖托發育飽滿的鼠尾藻藻體作為種菜。種菜先經過清洗、清理敵害生物和附著生物需準備幾個大塑料桶,用少許肥料(如尿素等)與海水按O. 19Γ0. 2%的質量體積比例混合后,浸泡沖洗種菜5^10分鐘,這樣既可起到施肥的作用又可對無脊椎動物幼蟲起到殺傷作用。經過肥料浸泡后的種菜再用海水沖洗I遍。育苗池采用水泥池。以棕簾、維尼綸簾、竹簾等作為附著基,雌、雄種藻比例約為10 :1。將種菜放在空氣流通較好的陰涼處進行陰干刺激I小時,脫水率控制在50%飛0%。種菜經陰干刺激后,鋪滿育苗池,抖動種菜數次。采苗的第2天早上8點,把育苗池分成左右兩邊,移動種菜使其分布于育苗池的一邊,使種菜鋪滿育苗池的一半,下午兩點再把種菜移動到另一邊。對有種菜的育苗池區域采用1600(Γ200001χ的光照,對無種菜的育苗池區域的光照控制在450(Γ60001χ范圍內;采苗的第3天按照第2天的移動種菜及控光方法進行操作。上述移動操作需注意移動種菜到另一側時,同時要抖動或翻滾種菜以加快受精卵脫落,并且使育苗池中雌、雄鼠尾藻種菜調換位置以使受精卵在附著基上盡量均勻分布。所述的在鼠尾藻幼苗不同生長階段的精確控光方法
第4天早上移出全部種菜后,調節光照在700(Γ80001χ范圍內;第5天,調節光照在9000(Tl20001x范圍內;第6天,調節光照在1300(Tl50001x范圍內;第7天,調節光照在1600(Γ200001χ范圍內;第8天后,光照可維持在2000(Γ250001χ范圍內直至第14天,第15
天即可出庫。
培養管理水溫控制在18 22°C,緩慢流水培育,使育苗池每天換水1/2-1/3,3天洗刷I次。苗期管理遵循控溫、換水、勤清洗3個原則。本實施例是在2012年6 7月,在榮成青魚灘育苗場進行,培育苗簾700個,15天的室內培育周期里得到如下結果幼苗平均密度20. 3株/cm2,苗簾平均附苗數16. 24萬株/簾,附苗率達到80%以上,平均苗高1. 6mm,且培育的苗種均勻、健壯整齊。而傳統的育苗方法,在15天的室內培育周期里幼苗平均密度12株/cm2,苗簾平均附苗數9. 6萬株/簾,附苗率40°/Γ60%,平均苗高f1. 2mm,若要達到本實施例的苗高,則要加長5 10天的培育周期。
權利要求
1.一種提高鼠尾藻出苗率和生長速度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鼠尾藻育苗池分區域采苗、控光的步驟和在鼠尾藻幼苗不同生長階段的精確控光步驟;所述的鼠尾藻育苗池分區域采苗、控光的步驟第I天,在下午16 00點 18 00點,種菜經過清洗、清理敵害生物和附著生物后將其放在空氣流通較好的陰涼處進行陰干刺激5(T70min,脫水率控制在50%飛0%,種菜經陰干刺激后,鋪滿已放入附著基的育苗池,雌、雄種藻比例為8 Γ12 :1,抖動種菜數次;第2天,早上8點把育苗池分成左右兩邊,移動種菜使其分布于育苗池的一邊,使種菜鋪滿育苗池的一半,下午兩點再把全部種菜移動到另一邊,對有種菜的育苗池區域采用 16000^200001χ的光照,對無種菜的育苗池區域的光照控制在450(Γ60001χ范圍內;第3天按照第2天的移動種菜及控光方法進行操作;所述的在鼠尾藻幼苗不同生長階段的精確控光方法第4天早上移出全部種菜后,調節光照在700(Γ80001χ范圍內;第5天,調節光照在 9000(Tl20001x范圍內;第6天,調節光照在1300(Tl50001x范圍內;第7天,調節光照在 1600(Γ200001χ范圍內;第8天后,光照可維持在2000(Γ250001χ范圍內直至第14天,第15天即可出庫。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鼠尾藻出苗率和生長速度的育苗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述的移動種菜到另一側時,同時要抖動或翻滾種菜以加快受精卵脫落,并且使育苗池中雌、雄鼠尾藻種菜調換位置以使受精卵在附著基上均勻分布。
全文摘要
一種提高鼠尾藻出苗率和生長速度的育苗方法,屬于鼠尾藻苗種培育領域,它包括鼠尾藻育苗池分區域采苗、控光的步驟和在幼苗不同階段的精確控光步驟;本發明采用鼠尾藻育苗池分區域采苗和控光的方法,使采苗階段的鼠尾藻幼苗避免了長時間受到上部漂浮種菜遮擋光照,從而影響受精卵發育的問題。分區域控光的培養方法既能夠保證鼠尾藻生殖托得到充分的光照刺激,使其放散大量精子卵子,提高出苗率,又能使幼苗在合適的光照下快速生長。本發明在鼠尾藻幼苗不同階段的精確控光方法,可在短時間內培育出較大規格鼠尾藻苗種,幼苗生長快、健康、出苗率高。
文檔編號A01G33/00GK103039350SQ20131002221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2日
發明者王飛久, 梁洲瑞, 孫修濤, 汪文俊, 劉福利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