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以輪式拖拉機為動力的水田同步覆土開溝起壟直播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43404閱讀:29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以輪式拖拉機為動力的水田同步覆土開溝起壟直播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業機械中播種技術,具體來說是以輪式拖拉機為動力的水田同步覆土開溝起壟直播機。
背景技術
水稻居我國三大糧食作物之首,常年種植面積約3000萬公頃,約占全國谷物種植面積的30%,稻谷總產量近2億噸,占全國總產量的25%以上。水稻生產在我國糧食生產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提高水稻綜合生產能力是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的長期戰略目標。近年來由于勞動力大量轉移,水稻種植面積逐年減少,提高水稻生產機械化水平成為了提高水稻單產水平,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水稻種植是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中難度最大的環節之一,也是提高勞動生產率,解決勞動力短缺的關鍵。目前,水稻種植機械化已成為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的瓶頸之一,主要采用輕便型底盤為動力,功率小,工作幅寬受到限制,生產效率較國外還有較大差距,且輕型動力底盤通用性較差,導致成本較高,推廣難度加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操作簡便、能一次完成覆土、平地、開蓄水溝、開播種溝、精量直播和自適應仿形的以輪式拖拉機為動力的水田同步覆土開溝起壟直播機。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以輪式拖拉機為動力的水田同步覆土開溝起壟直播機,包括機架、覆土裝置、液壓系統、仿形裝置、開溝起壟裝置、播種裝置、懸掛機構和拖拉機;其中,拖拉機與機架固接,覆土裝置設在機架前端,播種裝置設在機架后端,仿形裝置設在覆土裝置和播種裝置之間,開溝起壟裝置設于仿形裝置下端,覆土裝置、仿形裝置和播種裝置分別由液壓系統驅動。所述機架包括前梁、后梁、第一中間支撐梁、第二中間支撐梁、第一側梁、第二側梁、左提升架、右提升架、左懸掛吊耳和右懸掛吊耳;其中,前梁和后梁中間位置設有第一中間支撐梁和第二中間支撐梁,第一側梁設于前梁和后梁的左端部,第二側梁設于前梁和后梁的右端部,左提升架安裝于第一中間支撐梁上,右提升架安裝于第二中間支撐梁上,左提升架和右提升架頂端相交處用連接銷相連構成上懸掛點,左懸掛吊耳和右懸掛吊耳安裝在前梁的前端;上懸掛點、左懸掛吊耳和右懸掛吊耳構成三角形,上懸掛點、左懸掛吊耳和右懸掛吊耳分別與拖拉機上的三點懸掛機構相連。所述覆土裝置包括左攪龍覆土器、右攪龍覆土器、攪龍左支撐側板、攪龍中間支撐板和攪龍右支撐側板;其中,左攪龍覆土器和右攪龍覆土器均包括筒體,筒體左邊設有左螺旋葉片,筒體右邊設有右螺旋葉片,筒體中間用內花鍵軸連接,左攪龍覆土器和右攪龍覆土器通過中間密封軸承連接于攪龍中間支撐板下端,左攪龍覆土器的左端通過左密封軸承連接于攪龍左支撐側板下端,右攪龍覆土器的右端通過右密封軸承連接于攪龍右支撐側板下端,攪龍左支撐側板用鉸鏈連接在第一側梁上,攪龍右支撐側板用鉸鏈連接在第二側梁上,攪龍中間支撐板上端與仿形裝置連接。所述仿形裝置包括覆土仿形機構、播種仿形裝置和仿形機械傳感器;其中,覆土仿形機構包括用第一軸承座安裝于第一中間支撐梁和第二中間支撐梁下面的覆土器仿形軸和覆土驅動曲柄,覆土驅動曲柄固接于覆土器仿形軸上,攪龍中間支撐板上端與覆土器仿形軸連接,覆土驅動曲柄用鉸鏈和液壓系統連接;所述播種仿形裝置包括用第二軸承座安裝于機架第一中間支撐梁和第二中間支撐梁下面的播種仿形軸、播種驅動曲柄、左播種仿形前連桿、右播種仿形前連桿、左播種仿形后連桿、右播種仿形后連桿、左彈簧減震器和右彈簧減震器,播種驅動曲柄固接于播種仿形軸上,播種驅動曲柄一端通過連桿與覆土驅動曲柄一端連接,左播種仿形前連桿和右播種仿形前連桿的一端均與播種仿形軸連接,左播種仿形前連桿和右播種仿形前連桿的另一端與開溝起壟裝置連接,左播種仿形后連桿連接和右播種仿形后連桿一端均鉸鏈連接在后梁下面,左播種仿形后連桿連接和右播種仿形后連桿另一端與開溝起壟裝置連接;左播種仿形前連桿、右播種仿形前連桿、左播種仿形后連桿和右播種仿形后連桿構成平行四桿機構,左彈簧減震器與左播種仿形后連桿連接,右彈簧減震器與右播種仿形后連桿連接;所述仿形機械傳感器包括用鉸鏈連接于開溝起壟裝置上的仿形板,開溝起壟裝置上設有左仿形旋轉吊耳和右仿形旋轉吊耳,左仿形旋轉吊耳和右仿形旋轉吊耳之間設有仿形滑閥,左仿形靈敏度調節桿、右仿形靈敏度調節桿及仿形滑閥驅動桿的一端分別通過吊耳與仿形板連接,左仿形靈敏度調節桿的中后部與左仿形旋轉吊耳連接,左仿形靈敏度調節桿的另一端與左仿形旋轉吊耳之間套設左仿形靈敏度調節彈簧,右仿形靈敏度調節桿的中后部與右仿形旋轉吊耳連接,右仿形靈敏度調節桿的另一端與右仿形旋轉吊耳之間套設右仿形靈敏度調節彈簧,仿形滑閥驅動桿的另一端與仿形滑閥連接。所述左彈簧減震器包括左減震長軸、左減震彈簧和左旋轉吊耳,右彈簧減震器包括右減震長軸、右減震彈簧和右旋轉吊耳;其中,左減震彈簧一端鉸鏈連接于左播種仿形后連桿上,左減震彈簧另一 端穿過左旋轉吊耳,右減震彈簧一端鉸鏈連接于右播種仿形后連桿上,右減震彈簧另一端穿過右旋轉吊耳。所述開溝起壟裝置包括開溝底板、蓄水溝開溝器和播種溝開溝器;其中,蓄水溝開溝器和播種溝開溝器相間隔設置在開溝底板底部,仿形板用鉸鏈連接于開溝底板上,左播種仿形后連桿連接和右播種仿形后連桿一端與開溝底板鉸鏈連接。所述播種裝置包括橫梁、種箱、排種器、排種嘴、支架、排種軸和排種器驅動鏈輪;其中,排種器在橫梁后側,排種軸垂直安裝在橫梁上,排種軸軸線等距或不等距,相鄰排種軸間用聯軸器連接,每個排種器下端的排種口正對各播種溝,種箱安裝于排種器正上方,種箱數量與排種器相等,橫梁安裝在支架正上方,支架下端安裝在開溝底板上。所述液壓系統包括油泵變速箱、油泵、液壓油箱、覆土液壓馬達、排種器液壓馬達、仿形驅動油缸、溢流閥、攪龍節流閥、排種節流閥、仿形滑閥及液壓油管;其中,油泵變速箱設于機架上,油泵變速箱的輸出軸與油泵的輸入軸相連,油泵通過液壓油管與覆土液壓馬達、排種器液壓馬達、仿形滑閥、攪龍節流閥、排種節流閥、溢流閥、仿形驅動油缸和液壓油箱構成液壓回路,覆土液壓馬達驅動左攪龍覆土器和右攪龍覆土器,排種器液壓馬達與排種器驅動鏈輪連接,仿形驅動油缸與覆土驅動曲柄連接。
所述仿形滑閥驅動桿上橫向開設有調節孔,調節孔通過銷釘與仿形滑閥連接。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的優點及效果:1、本發明采用拖拉機作為動力源,由拖拉機PTO直接驅動,可大大改善通用性和作業效率。2、本發明可實現覆土裝置和播種裝置隨地表起伏而上下自動調整,播種距離、播種深度、開溝深度可根據農藝要求調整,滿足常規稻、雜交稻和超級稻的種植要求。3、本發明中左攪龍覆土器和右攪龍覆土器均包括筒體,筒體左邊設有左螺旋葉片,筒體右邊設有右螺旋葉片,筒體中間用內花鍵軸連接,工作時,旋轉的螺旋葉片將水田表面的泥沿推運器軸向推送到動力機(輪式拖拉機)前進方向上輪轍壓出的輪溝內,可較好恢復地表平整,為播種裝置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4、本發明通過直接播種完成水稻種植,省去了育苗、移栽兩道工作量大而復雜的農藝過程,簡化農藝、節省用工、減輕勞動強度。


圖1為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的后視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的右視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3的A-A處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液壓系統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發明中仿形機械傳感器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發明中左攪龍覆土器運動狀態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號與名稱如下:
權利要求
1.以輪式拖拉機為動力的水田同步覆土開溝起壟直播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覆土裝置、液壓系統、仿形裝置、開溝起壟裝置、播種裝置、懸掛機構和拖拉機;其中,拖拉機與機架固接,覆土裝置設在機架前端,播種裝置設在機架后端,仿形裝置設在覆土裝置和播種裝置之間,開溝起壟裝置設于仿形裝置下端,覆土裝置、仿形裝置和播種裝置分別由液壓系統驅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以輪式拖拉機為動力的水田同步覆土開溝起壟直播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包括前梁、后梁、第一中間支撐梁、第二中間支撐梁、第一側梁、第二側梁、左提升架、右提升架、左懸掛吊耳和右懸掛吊耳;其中,前梁和后梁中間位置設有第一中間支撐梁和第二中間支撐梁,第一側梁設于前梁和后梁的左端部,第二側梁設于前梁和后梁的右端部,左提升架安裝于第一中間支撐梁上,右提升架安裝于第二中間支撐梁上,左提升架和右提升架頂端相交處用連接銷相連構成上懸掛點,左懸掛吊耳和右懸掛吊耳安裝在前梁的前端;上懸掛點、左懸掛吊耳和右懸掛吊耳構成三角形,上懸掛點、左懸掛吊耳和右懸掛吊耳分別與拖拉機上的三點懸掛機構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以輪式拖拉機為動力的水田同步覆土開溝起壟直播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土裝置包括左攪龍覆土器、右攪龍覆土器、攪龍左支撐側板、攪龍中間支撐板和攪龍右支撐側板;其中,左攪龍覆土器和右攪龍覆土器均包括筒體,筒體左邊設有左螺旋葉片,筒體右邊設有右螺旋葉片,筒體中間用內花鍵軸連接,左攪龍覆土器和右攪龍覆土器通過中間密封軸承連接于攪龍中間支撐板下端,左攪龍覆土器的左端通過左密封軸承連接于攪龍左支撐側板下端,右攪龍覆土器的右端通過右密封軸承連接于攪龍右支撐側板下端,攪龍左支撐側板用鉸鏈連接在第一側梁上,攪龍右支撐側板用鉸鏈連接在第二側梁上,攪龍中間支撐板上端與仿形裝置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以輪式拖拉機為動力的水田同步覆土開溝起壟直播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裝置包括覆土仿形機構、播種仿形裝置和仿形機械傳感器;其中,覆土仿形機構包括用第一軸承座安裝于第一中間支撐梁和第二中間支撐梁下面的覆土器仿形軸和覆土驅動曲柄,覆土驅動曲柄固接于覆土器仿形軸上,攪龍中間支撐板上端與覆土器仿形軸連接, 覆土驅動曲柄用鉸鏈和液壓系統連接; 所述播種仿形裝置包括用第二軸承座安裝于機架第一中間支撐梁和第二中間支撐梁下面的播種仿形軸、播種驅動曲柄、左播種仿形前連桿、右播種仿形前連桿、左播種仿形后連桿、右播種仿形后連桿、左彈簧減震器和右彈簧減震器,播種驅動曲柄固接于播種仿形軸上,播種驅動曲柄一端通過連桿與覆土驅動曲柄一端連接,左播種仿形前連桿和右播種仿形前連桿的一端均與播種仿形軸連接,左播種仿形前連桿和右播種仿形前連桿的另一端與開溝起壟裝置連接,左播種仿形后連桿和右播種仿形后連桿一端均鉸鏈連接在后梁下面,左播種仿形后連桿連接和右播種仿形后連桿另一端與開溝起壟裝置連接;左播種仿形前連桿、右播種仿形前連桿、左播種仿形后連桿和右播種仿形后連桿構成平行四桿機構,左彈簧減震器與左播種仿形后連桿連接,右彈簧減震器與右播種仿形后連桿連接; 所述仿形機械傳感器包括用鉸鏈連接于開溝起壟裝置上的仿形板,開溝起壟裝置上設有左仿形旋轉吊耳和右仿形旋轉吊耳,左仿形旋轉吊耳和右仿形旋轉吊耳之間設有仿形滑閥,左仿形靈敏度調節桿、右仿形靈敏度調節桿及仿形滑閥驅動桿的一端分別通過吊耳與仿形板連接,左仿形靈敏度調節桿的中后部與左仿形旋轉吊耳連接,左仿形靈敏度調節桿的另一端與左仿形旋轉吊耳之間套設左仿形靈敏度調節彈簧,右仿形靈敏度調節桿的中后部與右仿形旋轉吊耳連接,右仿形靈敏度調節桿的另一端與右仿形旋轉吊耳之間套設右仿形靈敏度調節彈簧,仿形滑閥驅動桿的另一端與仿形滑閥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以輪式拖拉機為動力的水田同步覆土開溝起壟直播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彈簧減震器包括左減震長軸、左減震彈簧和左旋轉吊耳,右彈簧減震器包括右減震長軸、右減震彈簧和右旋轉吊耳;其中,左減震彈簧一端鉸鏈連接于左播種仿形后連桿上,左減震彈簧另一端穿過左旋轉吊耳,右減震彈簧一端鉸鏈連接于右播種仿形后連桿上,右減震彈簧另一端穿過右旋轉吊耳。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以輪式拖拉機為動力的水田同步覆土開溝起壟直播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開溝起壟裝置包括開溝底板、蓄水溝開溝器和播種溝開溝器;其中,蓄水溝開溝器和播種溝開溝器相間隔設置在開溝底板底部,仿形板用鉸鏈連接于開溝底板上,左播種仿形后連桿和右播種仿形后連桿一端與開溝底板鉸鏈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以輪式拖拉機為動力的水田同步覆土開溝起壟直播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種裝置包括橫梁、種箱、排種器、排種嘴、支架、排種軸和排種器驅動鏈輪;其中,排種器在橫梁后側,排種軸垂直安裝在橫梁上,排種軸軸線等距或不等距,相鄰排種軸間用聯軸器連接,每個排種器下端的排種口正對各播種溝,種箱安裝于排種器正上方,種箱數量與排種器相等,橫梁安裝在支架正上方,支架下端安裝在開溝底板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以輪式拖拉機為動力的水田同步覆土開溝起壟直播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系統包括油泵變速箱、油泵、液壓油箱、覆土液壓馬達、排種器液壓馬達、仿形驅動油缸、溢流閥、攪龍節流閥、排種節流閥、仿形滑閥及液壓油管;其中,油泵變速箱設于機架上,油泵變速箱的輸出軸與油泵的輸入軸相連,油泵通過液壓油管與覆土液壓馬達、排種器液壓馬達、仿形滑閥、攪龍節流閥、排種節流閥、溢流閥、仿形驅動油缸和液壓油箱構成液壓回路,覆土液壓馬達驅動左攪龍覆土器和右攪龍覆土器,排種器液壓馬達與排種器驅動鏈輪連接,仿形驅動油缸與覆土驅動曲柄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以輪式拖拉機為動力的水田同步覆土開溝起壟直播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滑閥驅動桿上`橫向開設有調節孔,調節孔通過銷釘與仿形滑閥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以輪式拖拉機為動力的水田同步覆土開溝起壟直播機,包括機架、覆土裝置、液壓系統、仿形裝置、開溝起壟裝置、播種裝置、懸掛機構和拖拉機;其中,拖拉機與機架固接,覆土裝置設在機架前端,播種裝置設在機架后端,仿形裝置設在覆土裝置和播種裝置之間,開溝起壟裝置設于仿形裝置下端,覆土裝置、仿形裝置和播種裝置分別由液壓系統驅動。本發明有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動力底盤通用性較差、工作幅寬受到限制、成本較高,推廣難度大及生產效率低等問題,具有結構簡單、操作簡便、能一次完成覆土、平地、開蓄水溝、開播種溝、精量直播和自適應仿形等特點。
文檔編號A01C7/00GK103098590SQ201310039909
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31日
發明者羅錫文, 楊文武, 王在滿, 臧英, 曾山, 張明華, 陳雄飛 申請人:華南農業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