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平菇栽培料配伍及此栽培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以花生殼、花生莖葉為主要原料的平菇栽培料配伍,及該栽培料的制作方法,屬于食用菌栽培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平菇屬真菌門、擔子菌亞門、傘菌目、白蘑科、側耳屬,是栽培廣泛的食用菌。平菇含豐富的營養成分,每IOOg干品含蛋白質20g-23g,氨基酸種類齊全,礦物質含量豐富,有很好的食、藥用價值。平菇菌絲分解有機物質的能力強、適應性廣。傳統的平菇栽培,人們對原料的使用主要集中于木屑、棉籽殼 ,但如今,“菌-林”矛盾日益突出,棉籽殼的價格逐年上漲,因此各生產單位都十分重視對價廉物美的替代原料的物色。我國是花生生產大國,年總產量達1500萬t,居世界第一。但在花生采收、利用過程中,大量的花生莖葉、花生殼成為廢棄物。全國每年產生的花生殼廢棄物達500萬t之多,花生莖葉廢棄的數量更是巨大,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花生殼是花生果的莢果外殼,其主要成分是粗纖維,含量為65.7% -79.3%,其他營養成分也很豐富,如粗蛋白4.8% -7.2%,粗脂肪1.2% _1.8%,可溶性碳水化合物10.6% -21.2% (其中包括單糖、雙糖和低聚糖),淀粉0.7%,雙糖1.7% -2.5%,還原糖0.3% -1.8%,戊糖 16.1% -17.8%,礦物質有鈣 0.20%,磷 0.06%,鎂 0.07%,鉀 0.57%,氮 1.09 %,鐵 262mg/kg,猛 45mg/kg,鋅 13mg/kg,銅 10mg/kg,硼 13mg/kg,招 454mg/kg,銀262mg/kg,鋇16mg/kg,鈉66mg/kg,此外,花生殼中還含有一些藥用成分,如木犀草素、胡蘿卜素、皂草苷、木糖等。花生莖葉為花生植株的莖葉,含粗蛋白3.6%、粗纖維7.7%、黃酮3.1 %、鈣0.82 %、磷0.03 %、賴氨酸0.13 %,此外,還含有礦物質、維生素及微量元素。這些營養成分可以滿足平菇菌絲生長及子實體發育的要求。利用花生殼、花生莖葉栽培平菇,已不僅是一項食用菌生產的降本舉措,而且還是一項循環農業及環保事業舉措。
發明內容
本發明有如下二方面內容:1、提供以花生殼、花生莖葉為主要原料的平菇栽培料配伍2、栽培料的制作方法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平菇栽培料配伍,有如下組分及質量配比:花生殼屑60% -70%、花生莖葉屑25% -35 %,生石灰粉2%,石膏1%,過磷酸鈣1.5%,磷酸二氫鉀0.5%,都為干物質的質量,配比之和為100%。花生殼屑、花生莖葉屑:經曬干,粉碎成粒徑5mm以下的顆粒;生石灰粉、石膏、過磷酸鈣、磷酸二氫鉀均為市售品。
栽培料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①堆置發酵:先將花生殼屑與花生莖葉屑在干燥狀態下翻拌均勻,爾后將這些混合料用2%石灰水溶液進行預濕(充分濕透),然后將濕料堆成高1.0m-1.2m,寬2m_3m,長度不限的梯形堆,每堆的培養料控制在干重250kg-500kg,做好堆后,將四周輕拍,再用直徑10cm-15cm的木棒在堆上插一些豎直氣孔,直通堆底,氣孔密度為I個/m3,最后蓋上草為讓其自然發酵;②翻堆:當料溫達到60°C后,保持24h,然后進行翻堆,且以后每天翻堆一次,在第三次翻堆時加入石膏、過磷酸鈣、磷酸二氫鉀,并視堆料的含水量補充水分,翻堆次數共4-5次,時間持續6d-7d,終止發酵時,栽培料(發酵料)的含水量為62% -65% ;發酵好的栽培料有清香味,經過散熱后,可直接鋪畦、播種,進行生料栽培。本發明提供的以花生殼和花生莖葉為主要原料,添加生石灰粉、石膏、過磷酸鈣、磷酸二氫鉀輔料制作平菇栽培料,具有三方面的優勢:一是拓寬了栽培原料渠道,降低了生產成本;二是用發酵料作生料栽培,可減少能源使用;三是栽培料營養均衡,能給平菇提供充足的養分,使高產優質更有保證。本發明的社會效益:用花生殼和花生莖葉替代木屑能緩和一部分“菌-林”矛盾,同時廢物得到利用,有利于節能減排。
具體實施例方式方式1:本實施例中平菇栽培料包括如下組分及質量配比:花生殼屑60%,花生莖葉屑35 %,生石灰粉2 %,石膏I %,過磷酸鈣1.5%,磷酸二氫鉀0.5%,都為干物質的質量,配比之和為100%。制作方法:
①堆置發酵:先將花生殼屑與花生莖葉屑在干燥狀態下翻拌均勻,爾后將這些混合料用2%石灰水溶液進行預濕(充分濕透),然后將濕料堆成高1.0m-1.2m,寬2m_3m,長度不限的梯形堆,每堆的培養料控制在干重250kg-500kg,做好堆后,將四周輕拍,再用直徑10cm-15cm的木棒在堆上插一些豎直氣孔,直通堆底,氣孔密度為I個/m3,最后蓋上草為讓其自然發酵;②翻堆:當料溫達到60°C后,保持24h,然后進行翻堆,且以后每天翻堆一次,在第三次翻堆時加入石膏、過磷酸鈣、磷酸二氫鉀,并視堆料的含水量補充水分,翻堆次數共4-5次,時間持續6d-7d,終止發酵時,栽培料(發酵料)的含水量為62% -65% ;發酵好的栽培料有清香味,經過散熱后,可直接鋪畦、播種,進行生料栽培。利用本實施例的栽培料栽培平菇,生物學效率達150.7%。方式2:本實施例中平菇栽培料包括如下組分及質量配比:花生殼屑64%、花生莖葉屑31 %,生石灰粉2 %,石膏I %,過磷酸鈣1.5%,磷酸二氫鉀0.5%,都為干物質的質量,配比之和為100%。制作方法參考實施例1。利用本實施例的栽培料栽培平菇,生物學效率達 152.2%0方式3:本實施例中平菇栽培料包括如下組分及質量配比:花生殼屑66%、花生莖葉屑29 %,生石灰粉2 %,石膏I %,過磷酸鈣1.5%,磷酸二氫鉀0.5%,都為干物質的質量,配比之和為100%。制作方法參考實施例1。利用本實施例的栽培料栽培平菇,生物學效率達 155.2%0
方式4:本實施例中平菇栽培料包括如下組分及質量配比:花生殼屑70%、花生莖葉屑25 %,生石灰粉2 %,石膏I %,過磷酸鈣1.5%,磷酸二氫鉀0.5%,都為干物質的質量,配比之和為100%。制作方法參考實施例1。利用本實施例的栽培料栽培平菇,生物學效率達 154.8%0表不同配方栽培料的平菇產量
權利要求
1.一種平菇栽培料,其特征在于含有如下組分及質量配比:花生殼屑60% -70%、花生莖葉屑25% -35 %,生石灰粉2%,石膏1%,過磷酸鈣1.5%,磷酸二氫鉀0.5%,都為干物質的質量,配比之和為10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菇栽培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花生殼屑的粒徑控制在5mm以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菇栽培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花生莖葉屑的粒徑控制在5mm以下。
4.一種權利要求1-3中所述的平菇栽培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①堆置發酵:先將花生殼屑與花生莖葉屑在干燥狀態下翻拌均勻,爾后將這些混合料用2 %石灰水溶液進行預濕(充分濕透),然后將濕料堆成高1.0m-1.2m,寬2m_3m,長度不限的梯形堆,每堆的培養料控制在干重250kg-500kg,做好堆后,將四周輕拍,再用直徑10cm-15cm的木棒在堆上插一些豎直氣孔,直通堆底,氣孔密度為I個/m3,最后蓋上草為讓其自然發酵; ②翻堆:當料溫達到60°C后,保持24h,然后進行翻堆,且以后每天翻堆一次,在第三次翻堆時加入石膏、過磷酸鈣、磷酸二氫鉀,并視堆料的含水量補充水分,翻堆次數共4-5次,時間持續6d-7d,終止發酵時,栽培料(發酵料)的含水量為62% -65%。
5.用權利要求1-4中所述的平菇栽培料,其特征在于發酵好的栽培料有清香味,經過散熱后,可直接鋪畦、播種 ,進行生料栽培。
全文摘要
本發明為一種平菇栽培料,其特征在于以花生殼和花生莖葉為主要原料,以生石灰粉、石膏、過磷酸鈣、磷酸二氫鉀為輔料,栽培料的含水量為62%-65%。本發明內容還包括該栽培料的制作方法。本發明具有三方面的優勢一是拓寬了栽培原料渠道,降低了生產成本;二是用發酵料作生料栽培,可減少能源使用;三是栽培料營養均衡,能給平菇提供充足的養分,使高產優質更有保證。本發明的社會效益用花生殼和花生莖葉替代木屑能緩和一部分“菌-林”矛盾,同時廢物得到利用,有利于節能減排。
文檔編號C05G3/00GK103242102SQ20131019085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5月6日
發明者鄔金飛, 黃濤 申請人:鄔金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