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甘蔗葉為主要原料地栽平菇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食用菌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到一種以甘蔗葉為主要原料地栽平菇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廣西是我國蔗糖的主要產區,甘蔗種植總面積達1400萬畝。每年甘蔗收獲后都有大量甘蔗葉遺留在田里,蔗農目前最常用的處置方法是將甘蔗葉就地燒掉。將甘蔗葉焚燒還與田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蔗田肥力,這樣的利用率是相當低的,不但浪費了甘蔗葉原有的大量有機質資源,還會引發火災等安全隱患,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也是顯而易見的。近年來,有些地方開始推廣應用機械化甘蔗葉粉碎還田技術,這項技術的實施能夠消除因焚燒甘蔗葉引發火災的安全隱患及有效的保護了生態環境不受污染。但是,機械化甘蔗葉粉碎還田需要專業的機械,這樣的機械置備需要巨額資金,運行作業時同樣需要很高的成本。即使甘蔗葉通過粉碎還田,其作用仍然不大,利用率依然低下。
[0003]甘蔗產區的甘蔗葉資源十分豐富,但如何妥善的處理甘蔗葉,使其得以綜合利用,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利用資源豐富的甘蔗葉栽培食用菌,可徹底改變資源浪費型傳統農業,實現“點草成金、化害為利、變廢為寶、無廢生產”,使農業資源多級增值,也為甘蔗葉資源綜合開發利用開辟了一條最為有效、持久的捷徑。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全新的一種以甘蔗葉為主要原料地栽平菇的方法。具體包括:選擇在排水性好、通風、周圍無污染源之地作為栽栽培場地,在地塊上挖長與地塊相符、寬1-1.2米、深20-25厘米的栽培床,以甘蔗葉為主要原料,通過浸泡EM生物菌溶液后發酵成為生產栽培料,接著將原料和菌種直接施播于栽培床里并覆蓋塑料膜、細土和稻草,菌絲吃透料后撤膜再覆蓋細土和稻草,最后按常規方法管理至出菇乃至整個出菇過程結束。
[0005]所述的EM菌種是一種微生態活性菌制劑的簡稱,EM是由光合細菌、乳酸菌、和放線菌群等10個種類80多種微生物結成的有效微生物活菌群。這一產品經中國農業大學、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等多家單位在全國20多個省市和地區試驗,證明其性質穩定、功能廣泛、在種植、養殖、環境凈化等方面都有著顯著的作用。
[0006]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0007]以甘蔗葉為主要原料地栽平菇,技術方案中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0008]1、場地選擇及構建:選擇在排水性好、通風、周圍無污染源之地作為栽栽培場地,在地塊上挖長與地塊相符、寬1-1.2米、深20-25厘米的栽培床。
[0009]2、甘蔗葉采集:采集干透、無霉變、色澤正常的甘蔗葉為原料。
[0010]3、原料處理:將甘蔗葉扎成8?10斤/捆,接著浸沒于1%的EM生物菌溶液中浸泡20?30分鐘,然后撈起并瀝干水分備用。
[0011]4、原料發酵:將甘蔗葉整齊的堆疊起來成為高度是1.2?1.5米的料堆,然后在料堆上面覆蓋塑料布進行厭氧發酵,當料堆內溫度有60°以上時維持發酵3?4天,然后將料堆進行翻堆,并繼續發酵至料內溫度有60°以上,同樣維持發酵3?4天,即完成發酵過程。
[0012]5、栽培:往栽培床里淋透水,接著在底部撒一層平菇菌種,然后鋪一層甘蔗葉,再撒一層菌種,又鋪一層甘蔗葉,按此方法將料裝滿整個栽培床,料面撒一層菌種封面,最后用塑料膜覆蓋整個栽培床,并用竹簽將塑料膜扎透無數個孔,再往塑料膜覆蓋2?3厘米厚的細土,并用水噴施覆土直至土壤濕透,最后再往覆土遮蓋一層稻草。
[0013]6、培菌:在栽培床上搭建小拱棚,上面遮蓋塑料膜及遮陰網,給整個栽培床營造暗光環境,并保持栽培床通風,培菌期間保持栽培床呈暗光狀態,溫度在20?25°,空間環境濕度為70?80%,7?10天菌絲吃完料。
[0014]7、撤膜:當塑料膜內出現黃水時,將覆蓋塑料膜的稻草和土壤扒掉,接著再往栽培床覆蓋2-3厘米厚的細土,并噴水至土壤濕透,最后再往覆土遮蓋一層稻草。
[0015]8、管理出菇:當土壤面上出現大量菌蕾時,扒開稻草,最后按常規方法管理至出菇乃至整個出菇過程結束。
[0016]本發明既有如下優點:
[0017]1、本發明所提出的平菇栽培方法措施獨特,工藝簡單、容易實施。
[0018]2、實施本發明的主要原料一一甘蔗葉,其具有產量大、產地集中、易于收購、成本低等特點。
[0019]3、通過實施本發明,甘蔗葉投入使用時是保持其純長度而不用切短、切碎;而甘蔗葉原料是通過發酵來制備成生產用栽培料,繼而免了費時又費力并消耗大量能源的蒸煮消毒程序,生產過程中無需添加其他補助原料,操作工序簡易、省時省料。
[0020]4、通過實施本發明,所應用的EM有益微生物能提高菌絲體的生長繁殖能力、使食用菌的菌絲體發達健壯,同時還能增強食用菌的抗逆性、抗病性和抗氧化性能,顯著增強抵抗和解救自然災害的能力,還提高抗雜菌能力,抑制雜菌繁殖緩解抑制食用菌因根霉、曲霉、毛霉、青霉、木霉等有害病,防止真菌性病害發生。
[0021]5、通過實施本發明,在地塊上挖長與地塊相符、寬1-1.2米、深20-25厘米的栽培床,接種裝料時在栽培床里進行,免了利用小袋料裝接種、培菌的程序時既費時又費力且費材料,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0022]6、通過實施本發明,栽培方法是通過將原料和菌種埋在地里,土壤保濕保溫效果佳,同時土壤具有很多養分,出菇時不但管理更方便,而且產量更高。
[0023]7、通過實施本發明,從頭至尾都不添加任何的防污劑、生長素、激素、抗生素等,就連最普通的石灰、石膏都不用,保持了平菇產品的原生態,真正達到“回歸自然的天然無污染、綠色生態食品”;同時,生產出來的平菇產品菇耳形美、菇體整齊、個頭豐滿、端正結實、碩大肥厚、肉質韌性、細嫩均勻、色澤鮮亮、光艷潔白、口感鮮美;是產品推廣時市場占有率及闖名牌品牌最好的技術保障。
[0024]8、通過實施本發明,既可大量轉化利用甘蔗葉,減少焚燒甘蔗葉會帶來安全隱患及所造成的對大氣、土壤、水質、環境的污染,有利于促進甘蔗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延長產業鏈,使農業資源多級增值,增加產業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方法進一步說明。
[0026]以甘蔗葉為主要原料地栽平菇,【具體實施方式】如下:
[0027]1、場地選擇及構建:選擇在排水性好、通風、周圍無污染源之地作為栽栽培場地,在地塊上挖長與地塊相符、寬1-1.2米、深20-25厘米的栽培床。
[0028]2、甘蔗葉采集:采集干透、無霉變、色澤正常的甘蔗葉為原料。
[0029]3、原料處理:將甘蔗葉扎成8?10斤/捆,接著浸沒于I %的EM生物菌溶液中浸泡20?30分鐘,然后撈起并瀝干水分備用。
[0030]4、原料發酵:將甘蔗葉整齊的堆疊起來成為高度是1.2?1.5米的料堆,然后在料堆上面覆蓋塑料布進行厭氧發酵,當料堆內溫度有60°以上時維持發酵3?4天,然后將料堆進行翻堆,并繼續發酵至料內溫度有60°以上,同樣維持發酵3?4天,即完成發酵過程。
[0031]5、栽培:往栽培床里淋透水,接著在底部撒一層平菇菌種,然后鋪一層甘蔗葉,再撒一層菌種,又鋪一層甘蔗葉,按此方法將料裝滿整個栽培床,料面撒一層菌種封面,最后用塑料膜覆蓋整個栽培床,并用竹簽將塑料膜扎透無數個孔,再往塑料膜覆蓋2-3厘米厚的細土,并用水噴施覆土直至土壤濕透,最后再往覆土遮蓋一層稻草。
[0032]6、培菌:在栽培床上搭建小拱棚,上面遮蓋塑料膜及遮陰網,給整個栽培床營造暗光環境,并保持栽培床通風,培菌期間保持栽培床呈暗光狀態,溫度在20?25°,空間環境濕度為70?80%,7?10天菌絲吃完料。
[0033]7、撤膜:當塑料膜內出現黃水時,將覆蓋塑料膜的稻草和土壤扒掉,接著再往栽培床覆蓋2-3厘米厚的細土,并噴水至土壤濕透,最后再往覆土遮蓋一層稻草。
[0034]8、管理出菇:當土壤面上出現大量菌蕾時,扒開稻草,最后按常規方法管理至出菇乃至整個出菇過程結束。
【主權項】
1.以甘蔗葉為主要原料地栽平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場地選擇及構建:選擇在排水性好、通風、周圍無污染源之地作為栽栽培場地,在地塊上挖長與地塊相符、寬1-1.2米、深20-25厘米的栽培床; (2)甘蔗葉采集:采集干透、無霉變、色澤正常的甘蔗葉為原料; (3)原料處理:將甘蔗葉扎成8?10斤/捆,接著浸沒于1%的EM生物菌溶液中浸泡20?30分鐘,然后撈起并瀝干水分備用; (4)原料發酵:將甘蔗葉整齊的堆疊起來成為高度是1.2?1.5米的料堆,然后在料堆上面覆蓋塑料布進行厭氧發酵,當料堆內溫度有60°以上時維持發酵3?4天,然后將料堆進行翻堆,并繼續發酵至料內溫度有60°以上,同樣維持發酵3?4天,即完成發酵過程; (5)栽培:往栽培床里淋透水,接著在底部撒一層平菇菌種,然后鋪一層甘蔗葉,再撒一層菌種,又鋪一層甘蔗葉,按此方法將料裝滿整個栽培床,料面撒一層菌種封面,最后用塑料膜覆蓋整個栽培床,并用竹簽將塑料膜扎透無數個孔,再往塑料膜覆蓋2-3厘米厚的細土,并用水噴施覆土直至土壤濕透,最后再往覆土遮蓋一層稻草; (6)培菌:在栽培床上搭建小拱棚,上面遮蓋塑料膜及遮陰網,給整個栽培床營造暗光環境,并保持栽培床通風,培菌期間保持栽培床呈暗光狀態,溫度在20?25°,空間環境濕度為70?80 %,7?10天菌絲吃完料; (7)撤膜:當塑料膜內出現黃水時,將覆蓋塑料膜的稻草和土壤扒掉,接著再往栽培床覆蓋2-3厘米厚的細土,并噴水至土壤濕透,最后再往覆土遮蓋一層稻草; (8)管理出菇:當土壤面上出現大量菌蕾時,扒開稻草,最后按常規方法管理至出菇乃至整個出菇過程結束。
【專利摘要】以甘蔗葉為主要原料地栽平菇,是在地塊上挖栽培床,以甘蔗葉為主要原料,通過浸泡EM生物菌溶液后發酵成為生產栽培料,接著將原料和菌種直接施播于栽培床里,并覆蓋塑料膜、細土和稻草,菌絲吃透料后撤膜再覆蓋細土和稻草,最后按常規方法管理至出菇。實施本發明,甘蔗葉投入使用時不用切短、切碎;甘蔗葉通過發酵來而免了費時又費力并消耗大量能源的蒸煮消毒程序,生產過程中無需添加其他補助原料,操作工序簡易、省時省料。接種裝料時在栽培床里進行,免了利用小袋料裝接種、培菌的程序時既費時又費力且費材料,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原料和菌種埋在地里,土壤保濕保溫效果佳,土壤還具有很多養分,出菇時不但管理更方便,而且產量更高。
【IPC分類】A01G1/04, C05F11/00, C05F17/00
【公開號】CN105052552
【申請號】CN201510497667
【發明人】梁德政
【申請人】梁德政
【公開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請日】2015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