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人工接種肉蓯蓉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人工接種肉蓯蓉的方法,屬于中藥材人工接種領域。該方法包括:在距離肉蓯蓉寄主植物周圍10~70厘米范圍內,挖出接種坑;在接種坑內依次放入肉蓯蓉種子包和裝有水的滲水袋,并使滲水袋的滲水點朝下壓在肉蓯蓉種子包上;向接種坑中填入沙土,將滲水袋和肉蓯蓉種子包覆蓋,沙土覆蓋厚度為10~40cm;埋置一段時間,直至肉蓯蓉種子成功寄生在寄主植物的根部并保持正常生長。該方法操作簡單,成本低,由于充分利用了寄主植物根部需水趨向滲水點方向生長的特點,有效提高了肉蓯蓉的接種率,接種成功率可達90%以上。
【專利說明】一種人工接種肉蓯蓉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中藥材人工接種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人工接種肉蓯蓉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肉蓯蓉是一種名貴中藥材,適于在沙漠等干旱少雨的地區生長。野生肉蓯蓉的數量很少,大部分的市售肉蓯蓉多采用人工接種的方式得到。目前人工接種肉蓯蓉的方法主要有種子紙接種法、挖溝撒種法和粘土接種法等。這些方法存在種率低,生產效率低、操作復雜,非機械化生產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3]基于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發明實施方式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人工接種肉蓯蓉的方法,以簡單易行的方式,提高了人工接種肉蓯蓉的成功率。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5]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一種人工 接種肉蓯蓉的方法,該方法包括:
[0006]在肉蓯蓉寄主植物周圍10~70厘米范圍內,挖出接種坑;
[0007]在接種坑內依次放入肉蓯蓉種子包和裝有水的滲水袋,并使滲水袋的滲水點朝下壓在肉蓯蓉種子包上;
[0008]向接種坑中填入沙土,將滲水袋和肉蓯蓉種子包覆蓋,沙土覆蓋厚度為10~40cm ;
[0009]埋置一段時間,直至肉蓯蓉種子成功寄生在寄主植物的根部,并保持正常生長。
[0010]由上述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人工接種肉蓯蓉的方法,通過在寄主植物的附近挖出接種坑,再通過放入肉蓯蓉種子包和裝有合理水量的滲水袋,并使滲水袋的滲水點朝下壓在肉蓯蓉種子包上,再用沙土將滲水袋和肉蓯蓉種子包覆蓋至10~40cm的厚度。這樣埋置一段時間后,由于滲水袋的滲水點不斷滲水,而寄主植物的根會因生長需水主動趨向滲水點方向生長,從而使肉蓯蓉種子成功寄生在植物根部。該方法操作簡單,成本低,由于充分利用了寄主植物根部需水趨向滲水點方向生長的特點,有效提高了肉蓯蓉的接種率,接種成功率可達90%以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附圖。
[0012]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接種方法的示意圖;
[0013]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接種方法的側面剖示圖;
[0014]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滲水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0016]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0017]本實施方式提供一種人工接種肉蓯蓉的方法,如圖1、2所示,該方法包括:
[0018]在肉蓯蓉的寄主植物10周圍10~70厘米(圖1中的L標示的范圍)范圍內,采用人工或者機械挖洞方式挖出接種坑1,接種坑I的深度為0.55~0.85米(圖2中H標示的深度),接種坑I的底部要略低于寄主植物10的根部即可;
[0019]在接種坑I內依次放入肉蓯蓉種子包2和裝有水的滲水袋3 (滲水袋3中具體水量為合理水量,以能夠使肉蓯蓉完成寄生且保持正常生長為準),并使滲水袋3的滲水點31朝下壓在肉蓯蓉種子包2上;
[0020]向接種坑I中填入沙土,將滲水袋3和肉蓯蓉種子包2覆蓋,沙土覆蓋厚度為10~40cm ;
[0021]埋置一段時間,直至肉蓯蓉種子21成功寄生在寄主植物10的根部并保持正常生長。
[0022]上述方法中的肉蓯蓉種子包2采用透氣性材料(如紗布、濾紙、茶葉紙等)包裝,其內含有多粒肉蓯蓉種子和營養土, 所述的營養土由按質量百分比計的:畜禽糞便20~40%、改性粘土 30~50%、草木灰20~40%和細沙土 10~20%組成,并在營養土上均勻噴灑濃度為50mg/L~200mg/L的生根粉水溶液;所述改性粘土的粘土層間域中組裝含有能夠誘導肉蓯蓉種子萌發的外源激素,所述外源激素為赤霉素、氟啶酮的任一種,這種改性粘土通過以下方式制得:將濃度為50~500mg/L的赤霉素溶液或濃度為0.lmg/L~100mg/L的氟唳酮溶液添加到粘土中,并采用超聲波或者微波方式進行充分混合和反應,最后經干燥處理后得到的改性粘土。
[0023]上述方法中,由于寄主植物10的根因生長需水具有主動趨水生長的特點,因此,根會向著滲水袋3滲出水的方向生長,從而與滲水點處的肉蓯蓉種子21接種在一起。該方法充分利用了植物根部趨水生長的特性,大大提高了肉蓯蓉種子與寄主植物根之間的寄生成功率。因此,具有接種成功率高的優點,實際應用中,接種成功率可達到90%以上。
[0024]上述方法中采用的滲水袋可采用普通的滲水袋,也可以采用如圖3所示結構的滲水袋,具體包括:塑料體33和滲水纖維塊34 ;
[0025]其中,所述塑料體33為采用熱塑性塑料制成的容器結構,可以是直徑為100~120mm的桶形結構,也可以是其它形狀的容器式結構,滲水纖維塊2經焊接固定在所述塑料體33上,可將滲水纖維塊34經熱塑接、超聲波、高周波等(或其它焊接方式)焊接固定在所述塑料體33的內表面上,焊接固定所述滲水纖維塊處的所述塑料體33上設有通孔,所述通孔與所述滲水纖維塊34配合形成使所述塑料體33內、外連通的緩釋滲水通路(即滲水袋的滲水點31)。
[0026]為方便使用,在上述塑料體33上端處還固定設有與塑料體33內連通的裝水孔32(見圖1或圖2、3中的裝水孔32)。
[0027]上述滲水袋3中的滲水纖維塊34的數量根據寄生植物根的大小和實際需求,可設置為I塊、2塊或多塊不等,各滲水纖維塊34可分布設置在所述塑料體33的同一側或者兩側上。滲水纖維塊34焊接到塑料體33上后,可在塑料體33上形成相應的滲水點31。
[0028]上述滲水袋的塑料體33可采用的熱塑性塑料,以方便與滲水纖維塊34焊接,熱塑性塑料可采用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蛋白質塑料、熱塑性淀粉基塑料及其他的熱塑性塑料中的任一種。
[0029]上述滲水袋的滲水纖維塊34是由下述原料制成的滲水纖維材料制成,所述滲水纖維材料采用由按重量百分比計20~80%的親水性纖維和20~80%的熱塑性纖維組成的親水性復合纖維,或者采用改性親水性熱塑纖維。
[0030]其中,親水性纖維選自:脫脂棉纖維、脫脂麻纖維、竹纖維、天然絲纖維、毛纖維、粘膠纖維中的任一種;熱塑性纖維選自:聚乙烯纖維、聚丙烯纖維、聚酰胺纖維、聚酯纖維任一種。
[0031]所述改性親水性 熱塑性纖維是由親水性熱塑性纖維通過物理改性或者化學改性得到的,所述物理改性為等離子體改性、激光改性或共混改性中的任一種;所述化學改性為表面活性劑改性、化學接枝改性或表面涂層改性的任一種。
[0032]這種材料的滲水纖維塊在保證滲水性的前提下,可方便的熱熔焊接固定在所述塑料體上。實際中,可采用按重量百分比為70%的粘膠纖維和30%聚酰胺纖維制成滲水纖維塊的材料,可保證較好的滲水及與塑料體熱熔焊接的效果。
[0033]本實施例的滲水袋具有結構簡單,制作方便,成本低廉,滲水效果好,滲水點可根據需要靈活制作的優點。
[0034]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的接種方法,通過在寄主植物的附近挖出接種坑,在通過放入肉蓯蓉種子包和裝有合理水量的滲水袋,并使滲水袋的滲水點朝下壓在肉蓯蓉種子包上,再用沙土將滲水袋和肉蓯蓉種子包覆蓋10~40cm厚度。這樣埋置一段時間后,由于滲水袋的滲水點不斷出水,而寄主植物的根會因生長需水而主動趨向滲水點方向生長,從而使肉蓯蓉種子成功寄生在根上并保持正常生長。該方法操作簡單,成本低,由于充分利用寄主植物的根主動趨水生長的特點,大大增加了肉蓯蓉種子與寄主植物根的寄生成功率,從而有效提高了肉蓯蓉的接種成功率,接種成功率可達90%以上。
[0035]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披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人工接種肉蓯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 在肉蓯蓉寄主植物周圍10~70厘米范圍內,挖出接種坑; 在接種坑內依次放入肉蓯蓉種子包和裝有水的滲水袋,并使滲水袋的滲水點朝下壓在肉蓯蓉種子包上; 向接種坑中填入沙土,將滲水袋和肉蓯蓉種子包覆蓋,沙土覆蓋厚度為10~40cm ; 埋置一段時間,直至肉蓯蓉種子成功寄生在寄主植物的根部,并保持正常生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種坑的深度為0.55~0.85米。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肉蓯蓉種子包采用透氣性材料包裝,其內含有多粒肉蓯蓉種子和營養土 ;所述營養土由按質量百分比計的:20~40%的畜禽糞便、30~50%的改性粘土,20~40%的草木灰和10~20%的細沙土組成,并在營養土上均勻噴灑濃度為50mg/L~200mg/L的生根粉水溶液; 所述改性粘土的粘土層間域中組裝含有能夠誘導肉蓯蓉種子萌發的外源激素,所述外源激素為赤霉素、氟啶酮的任一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粘土通過以下方式制得: 將濃度為50~500mg/L的赤霉素溶液或濃度為0.lmg/L~100mg/L的氟啶酮溶液添加到粘土中,并采用超聲波或者微波方式進行充分混合和反應,最后經干燥處理后得到改性粘土。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采用的滲水袋的結構為: 塑料體和滲水纖維塊; 所述塑料體為采用熱塑性塑料制成的容器結構,所述滲水纖維塊經焊接固定在所述塑料體上,焊接固定所述滲水纖維塊處的所述塑料體上設有通孔,所述通孔與所述滲水纖維塊配合形成使所述塑料體內、外連通的滲水通路。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體上還固定設有與塑料體內連通的裝水孔。
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滲水袋的滲水纖維塊設置至少一塊。
8.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滲水袋的滲水纖維塊經焊接固定在所述塑料體的內表面上。
9.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滲水袋的滲水纖維塊由滲水纖維材料制成,所述滲水纖維材料采用按質量百分比計的20~80%的親水纖維和20~80%的熱塑纖維組成的親水性復合纖維,或者采用改性親水性熱塑纖維。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親水性熱塑性纖維是由親水性熱塑性纖維通過物理改性或者化學改性得到的,所述物理改性為等離子體改性、激光改性或共混改性中的任一種;所述化學改性為表面活性劑改性、化學接枝改性或表面涂層改性中的任一種。
【文檔編號】A01G1/00GK103518515SQ201310491718
【公開日】2014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18日
【發明者】張增志, 杜紅梅 申請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