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肉蓯蓉的繁殖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肉蓯蓉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有以下技術步驟:(1)培育人工梭梭林,?1~2年后定植,定植2~3年以后,可以接種肉蓯蓉。(2).在野生梭梭東側或東南側方向挖苗床,距寄主根50~80厘米處,建長1.5m,寬lm,深0.7m苗床;將種子點播于苗床上,施入營養基質腐殖土30~40厘米;春天或秋天播種,第二年苗床內肉蓯蓉寄生,播種后2~4年內出土、開花結實;(3).肉蓯蓉5月開花時,要進行人工授粉,提高結實率。其有益效果在于解決了野生肉蓯蓉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大量開采野生肉蓯蓉致使資源枯竭的問題。
【專利說明】一種肉蓯蓉的繁殖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植物繁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一種肉蓯蓉的繁殖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肉灰蓉為列當科植物肉灰蓉(CistanchedeserticoloY.C.Ma)的干燥全草。別名蓯蓉、大蕓、察干高要(蒙語)。味甘、咸。性溫。有補腎壯陽、益精血、潤腸通便、強筋骨的功能。治陽萎、腰膝冷痛、不孕、腸燥便秘等癥。主產于內蒙古、新疆、甘肅、寧夏、青海等省區。其生物形態特征為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莖肉質,圓柱形或下部較扁。高40 — 160厘米,下部較粗,向上漸細。葉鱗片狀,淡黃白色,下部葉緊密寬短而厚,向上漸稀疏狹長而薄,葉片三角形。披針形或狹披針形,無柄。穗狀花序粗大,頂生,圓柱形,長15 — 50厘米蒴果卵形,成熟時2瓣裂,褐色,果內含幾百粒種子。種子橢圓形或球形,一端較尖,黑褐色,有光澤,大小為I 一 1.2mmX 0.7 一 1mm。5?6月開花結果。生長習性為寄生植物,寄主為梭梭和白梭梭等。寄生點通常有幾個不明顯的芽,無自養獨立根系,靠吸盤索取寄主的營養維持生長,在地下發育分化。前期生長遲緩,第三年后長勢加快,其中一個形成較大的肉質莖。采挖時,如不破壞寄生點及其根部,翌年將生長出新的成年植株。肉蓯蓉喜干旱少雨氣候。抗逆性強,耐干旱。喜長日照、積溫高、晝夜溫差大的特性,地下水充足的生長發育良好。肉蓯蓉種子在自然條件下保存3年仍有活力,在冰箱低溫干燥條件下壽命更長,用25°C濕沙貯存則活力下降。種子吸水力強,可以誘導奇主毛細根向種子延伸接觸形成寄生關系。
[0003]肉蓯蓉性味歸經甘、咸,溫。歸腎、大腸經。氣微,味甜、微苦。功能主治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用于陽痿,不孕,腰膝酸軟,筋骨無力,腸燥便秘。由于肉蓯蓉藥用價值高,又是野生植物,人們在不斷的采挖,致使資源枯竭。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的目的`在于采用人工馴化繁殖,在野生梭梭東側或東南側方向挖苗床,將種子點播于苗床上,施入基質腐殖土,,促進誘導寄主根延伸,2 — 4年內出土、開花結實。解決野生肉蓯蓉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大量開采野生肉蓯蓉致使資源枯竭的問題。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具體如下m
[0006]1.培育人工梭梭林:1~2年定植,行株距I~1.5m,定植2~3年以后,接種肉蓯蓉。
[0007]2.繁殖方法:在野生梭梭東側或東南側方向挖苗床,距寄主根50~80厘米處,建長1.5m,寬lm,深0.7m苗床;將種子點播于苗床上,施入營養基質腐殖土 30~40厘米。春天或秋天播種,第二年苗床內肉蓯蓉寄生,播種后2~4年內出土、開花結實。
[0008]所述的繁殖腐殖土是將腐殖土中和至PH值為5.8-6.8,再向1000份腐殖土中加肥料一微量和常量元素,其重量份為:銨鹽100-650份、鉀肥300-550份、微量元素鎂300-550份、微量兀素鐵30-60份、微量兀素銅30-60份微量兀素鋅5_15份、微量兀素猛3-5份、硼酸5-8份、頁巖灰3000-5 000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銨鹽為磷酸銨、硝酸銨、鑰酸銨中的至少一種。
[0009]3.田間管理:沙漠里風大,寄主根經常被風吹裸露,要注意培土防風,苗床要經常澆水保墑。肉蓯蓉5月開花時,要進行人工授粉,提高結實率。
[0010]4.病蟲害防治
[0011](I)梭梭白粉病7~8月發生,為害嫩枝。防治方法:用Bo — 10生物制劑300倍液或25%粉銹寧4000倍液噴霧防治。
[0012](2)梭梭根腐病多發生在苗期,為害根部。防治方法:選排水良好的砂土種植,加強松土 ;發生期用50%多菌靈1000倍液灌根。
[0013](3)種蠅發生在肉蓯蓉出土開花季節,幼蟲為害嫩莖,鉆隧道,蛀人地下莖基部。防治方法:可用90%敵百蟲8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000倍液地上部噴霧或澆灌根部。
[0014](4)大沙鼠啃食梭梭枝條、根系。防治方法:用磷化鋅或大隆毒餌于洞口外誘殺。
[0015]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人工馴化繁殖,在野生梭梭東側或東南側方向挖苗床,將種子點播于苗床上,施入基質腐殖土,,促進誘導寄主根延伸,2~4年內出土、開花結實。解決了野生肉蓯蓉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大量開采野生肉蓯蓉致使資源枯竭的問題。
【具體實施方式】
[0016]本發明結合甘肅某種植基地做進一步的說明
[0017]實例1、一種肉蓯蓉的繁殖方法
[0018]1、選地、整地宜選砂土或半流沙荒漠地帶,以土壤呈中性或偏堿性、陽光充足、雨量少、排水良好、晝夜溫差大為佳。可利用天然梭梭林較集中的沙漠地,進行圈攔,防止牛羊和駱駝啃食,澆水施肥,保護扶壯寄主`。也可培育人工梭梭林,秋后采收梭梭種子,春天作畦播種育苗。種子播種后I 一 3天出苗,I 一 2年后定植,行株距I 一 1.5m,定植2 — 3年以后,生長健壯,可以接種肉蓯蓉。梭梭也可直播,但應注意防風保水保苗。2.繁殖方式用種子繁殖。在野生梭梭東側或東南側方向挖苗床,距寄主根50 — 80厘米處,苗床大小不一,長1.5m,寬Im左右,深0.7m ;或寄主密集處,可挖一條大苗床溝圍繞許多株寄主,將種子點播于苗床上,施入營養基質腐殖土 30~40厘米。上面留溝或苗床坑,以便澆水。人造梭梭林生長整齊、成行,可在植株兩側開溝作苗床。播種后保持苗床濕潤,誘導寄主根延伸到苗床上。春天或秋天播種,第二年部分苗床內有肉發蓉寄生上,少數出土生長,大部分在播種后2 — 4年內出土、開花結實。
[0019]所述的繁殖腐殖土是將腐殖土中和至PH值為4.8-5.8,再向I 000份腐殖土中加肥料一微量和常量元素,其重量份為:銨鹽100-650份、鉀肥300-550份、微量元素鎂300-550份、微量兀素鐵30-60份、微量兀素銅30-60份微量兀素鋅5_15份、微量兀素猛
3-5份、硼酸5-8份、頁巖灰3000-5 000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銨鹽為磷酸銨、硝酸銨、鑰酸銨中的至少一種。
[0020]3.田間管理沙漠里風大,寄主根經常被風吹裸露,要注意培土或用樹枝圍在寄主根附近防風,苗床要經常澆水保墑,除掉其它植物。肉蓯蓉5月開花時,要進行人工授粉,提高結實率。
[0021]4.病蟲害防治
[0022](I)梭梭白粉病7~8月發生,為害嫩枝。防治方法:用Bo — 10生物制劑300倍液或25%粉銹寧4000倍液噴霧防治。
[0023](2)梭梭根腐病多發生在苗期,為害根部。防治方法:選排水良好的砂土種植,加強松土 ;發生期用50%多菌靈1000倍液灌根。
[0024](3)種蠅發生在肉蓯蓉出土開花季節,幼蟲為害嫩莖,鉆隧道,蛀人地下莖基部。防治方法:可用90%敵百蟲8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000倍液地上部噴霧或澆灌根部。
[0025](4)大沙鼠啃食梭梭枝條、根系。防治方法:用磷化鋅或大隆毒餌于洞口外誘殺。
[0026](四)采收與加工
[0027]1.采收春秋兩季均可采收,以4~5月采收為佳。初春,肉灰蓉吸收融化的冰雪水迅速生長,4 - 5月即可采挖。
[0028]2,加工春季采收后置沙中半理半露曬干后即為甜蓯蓉(亦稱鹽大蕓),可采用如下幾種加工方法:(I)晾曬法白天在沙地上攤曬,晚上收集成堆遮蓋起來,防止晝夜溫差大凍壞肉蓯蓉,曬干后顏色好,質量高。(2)鹽潰法將個大者投入鹽湖中淹I 一 3年;或在地上挖50厘米X50厘米X120厘米的坑,用等大不漏水的塑料袋放入,在氣溫降到(TC時,把肉蓯蓉放入袋內,用當地未加工的土鹽,配制成40%的鹽水腌制,第二年3月,取出晾干,為咸大蕓。(3)窖藏法在凍土層的臨界線以下挖一坑,將新鮮肉蓯蓉在天氣冷涼之時埋入土中,第二年取出曬干。(五)留種技術應同時留梭梭種子及肉蓯蓉種子。宜選粒大、飽滿、無病蟲害的種子留種。
[0029]本發明在于采用人工馴化繁殖,在野生梭梭東側或東南側方向挖苗床,將種子點播于苗床上,施入基質腐殖土,,促進誘導寄主根延伸,2~4年內出土、開花結實。解決了野生肉蓯蓉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大·量開采野生肉蓯蓉致使資源枯竭的問題。
【權利要求】
1.一種肉蓯蓉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驟: (0.培育人工梭梭林:1~2年定植,行株距I~1.5m,定植2~3年以后,接種肉蓯蓉; (2).繁殖方法:在野生梭梭東側或東南側方向挖苗床,距寄主根50~80厘米處,建長1.5m,寬lm,深0.7m苗床;將種子點播于苗床上,施入營養基質腐殖土 30~40厘米;春天或秋天播種,第二年苗床內肉蓯蓉寄生,播種后2~4年內出土、開花結實; (3).田間管理:沙漠里風大,寄主根經常被風吹裸露,要注意培土防風,苗床要經常澆水保墑,肉蓯蓉5月開花時,要進行人工授粉,提高結實率; (4).病蟲害防治 ①梭梭白粉病7~8月發生,為害嫩枝,防治方法:用Bo- 10生物制劑300倍液或25%粉銹寧4000倍液噴霧防治; ②梭梭根腐病多發生在苗期,為害根部。防治方法:選排水良好的砂土種植,加強松土;發生期用50%多菌靈1000倍液灌根; ③種蠅發生在肉蓯蓉出土開花季節,幼蟲為害嫩莖,鉆隧道,蛀人地下莖基部,防治方法:可用90%敵百蟲8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000倍液地上部噴霧或澆灌根部; ④大沙鼠啃食梭梭枝條、根系。防治方法:用磷化鋅或大隆毒餌于洞口外誘殺。
2.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肉蓯蓉的繁殖方法,其營養基質腐殖土是將腐殖土中和至PH值為5.8-6.8,再向1·000份腐殖土中加肥料一微量和常量元素,其重量份為:銨鹽100-650份、鉀肥300-550份、微量元素鎂300-550份、微量元素鐵30-60份、微量元素銅30-60份微量元素鋅5-15份、微量元素錳3-5份、硼酸5_8份、頁巖灰3000-5 000份。
3.如權利要求1、2所述一種肉蓯蓉的繁殖方法,其微量和常量元素:銨鹽為磷酸銨、硝酸銨、鑰酸銨中的至少一種。
【文檔編號】A01G1/00GK103843544SQ201210509529
【公開日】2014年6月1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30日
【發明者】安華芳 申請人:安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