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黃顙魚開口苗在普通池塘直接培育大規格魚種的方法

文檔序號:228000閱讀:411來源:國知局
一種黃顙魚開口苗在普通池塘直接培育大規格魚種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黃顙魚開口苗在普通池塘直接培育大規格魚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準備基礎設施;準備水源;培育前的準備;苗種培育方法:1)放養時間:在池塘種植的植物株高40~50cm時,投放黃顙魚魚苗;2)放養量:每畝放養量根據育成規格和預期產量確定;3)水位控制:早期水位20cm,隨著魚的生長逐漸增加,每天增加5~10cm,魚種長到5cm左右,水深達到100cm左右;4)飼料投喂;5)病害防治:培育后期采用10ppm的福爾馬林液浸泡3~5min。本發明阻斷了投喂餌料生物傳播致病生物;開口苗直接下塘,提高了魚種對環境的適應;種植的植物大量吸收池塘過剩的營養物質,為苗種提供了庇護和棲息場所;減少了捕撈、運輸造成的受傷、死亡的幾率。
【專利說明】一種黃顙魚開口苗在普通池塘直接培育大規格魚種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一種黃顙魚開口苗在普通池塘直接培育大規格魚種的方法,屬于魚類魚苗和魚種培育【技術領域】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黃顙魚苗種培育技術通常被稱為“二步培育法”:
[0003]第一步:將孵化出來的魚苗培育至1.5~2.5cm左右。
[0004]期間,黃顙魚苗前期為內源性營養期,依靠自身卵黃提供營養,卵黃快吸收完畢時,開口攝食水泥池壁上著生藻類和小型動物,進入混合營養期,卵黃完全吸收完畢后,僅依靠攝取外界食物提供營養,進入外源性營養期。此階段的餌料生物來源主要靠從池塘捕撈的浮游生物。
[0005]第二步:將水泥池培育出的1.5~2.5cm左右的魚苗,轉入室外池塘培育至成魚養殖所需要的5~8cm的大規格魚種。
[0006]需要提前10天左右清塘、培育水質,等池塘中作為魚種的浮游生物達到數量后再將1.5~2.5cm左右的魚苗轉入池塘。同時根據魚種的攝食情況投喂飼料,直至魚種達到需要的規格。
[0007]現有技術的缺點:
[0008]1.第一步培育期間,需要配備池塘專門培育餌料生物,占用池塘;
`[0009]2.從餌料生物培育池塘撈取的餌料生物,帶有大量雜物不易分離清除,同時可能攜帶致病生物,導致病害發生;
[0010]3.在水泥池培育的魚苗,轉入池塘培育時,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差,加上轉入時的捕撈、運輸造成的受傷,容易造成魚種死亡;
[0011]4.魚苗因沒有良好的棲息場所,聚集在池塘邊緣某一(幾)處,容易受到敵害攻擊;
[0012]因為上述原因導致苗種死亡率高,培育成活率極不穩定,成活率變動在10%~80%之間,平均成活率約30%左右。

【發明內容】

[0013]本發明涉及一種黃顙魚開口苗在普通池塘直接培育大規格魚種的方法,將黃顙魚混合營養期的魚苗(全長約1.0~1.2cm)直接投放在室外普通池塘,培育為全長5~8cm的大規格魚種的技術方法。
[0014]一種適用于黃顙魚大規格魚種的培育方法,其基礎設施的基本要求和培育步驟如下:
[0015]I基礎設施
[0016]培育池無特別要求,用于四大家魚等魚類魚種培育的土質池塘或養殖食用魚的土質池塘即可。[0017]進排水溝渠和管道分離;具有水位調節設施,入水口具有過濾設施,防止敵害生物隨水流進入池塘;出水口具有防逃設施,防止苗種逃逸。
[0018]配備有增氧機和投餌機等。
[0019]2水源要求
[0020]水源清潔,無有毒有害物質;溶氧7mg/L以上。
[0021]3培育前的準備
[0022]I)放養前15d,對培育池進行整治、消毒。
[0023]2)放養前7d,施肥培育餌料生物(浮游生物)
[0024]3)種植植物:放養前40d左右種植水稻。具體種植方法如下:
[0025](I)提前在當地農技站水稻工廠化育秧廠訂購水稻秧苗;
[0026](2)在預定種植秧苗的區域松動底泥,并進行平整;
[0027](3)定植秧苗季節從育秧廠運回水稻秧苗;
[0028](4)在劃定的地方按照株距20cm,行距30cm定植秧苗,每株7~8根苗;
[0029](5)保持種植區水深3-5cm。以免秧苗貼泥;秧苗定根直立后水深保持2cm左右。
[0030]4)種植面積約為池塘水面積的1/4
[0031]5)種植區布局如下:
[0032](I)池塘上風處一側,從池底岸邊至池底中線距離的3~4/5 ;
[0033](2)種植區寬度2m左右,相鄰種植區之間留Im寬空白區,作為放苗和今后檢查魚苗生長的通道。
[0034]4苗種培育方法
[0035]I)放養時間:在池塘種植的植物株高40~50cm左右,投放黃顙魚魚苗。
[0036]2)放養量:每畝放養量根據育成規格和預期產量確定。通常預期產量500kg,規格8cm,放養量10萬尾,預期產量600kg,規格8cm,放養量12萬尾。
[0037]3)水位控制:早期水位20cm,隨著魚的生長逐漸增加,約每天增加5~10cm,魚種長到5cm左右,水深達到IOOcm左右。
[0038]4)飼料投喂:日投喂量約為魚體重量的5~8 %。每天早9~10時和16~17時各投喂一次,分別占當日投喂量的一半。投喂量應根據魚種攝食情況進行增減。每次投喂飼料前,應將上次投喂剩余的殘餌和魚苗的糞便清除干凈后再投喂。
[0039]5)病害防治:培育后期魚種易得車輪蟲病和斜管蟲病,采用IOppm的福爾馬林液浸泡3~5min,可達到有效治療效果。
[0040]本發明的優點如下:
[0041]I)不需要配備池塘專門培育餌料生物,節約了池塘資源;
[0042]2)阻斷了投喂餌料生物傳播致病生物;
[0043]3)開口苗直接下塘,提高了魚種對環境的適應,減少了捕撈、運輸造成的
[0044]受傷、死亡的幾率;
[0045]4)池塘面積通常5~10畝,相對于面積20m3的水泥池,池塘水體體積大,生態環境較為復雜,生態系統穩定,種植的植物,大量吸收池塘過剩的營養物質,使水質能夠保持清新,同時種植的植物還為苗種提供了庇護和棲息場所。【具體實施方式】
[0046]在下文中,現在將更充分地描述本發明,示出了各種實施例。然而,本發明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施,且不應該解釋為局限于在此闡述的實施例。相反,提供這些實施例使得本公開將是徹底和完全的,并將本發明的范圍充分地傳達給本領域技術人員。
[0047]將黃顙魚混合營養期的魚苗(全長約1.0~1.2cm)直接投放在室外普通池塘,培育為全長5~8cm的大規格魚種的技術方法。
[0048]一種適用于黃顙魚大規格魚種的培育方法,其基礎設施的基本要求和培育步驟如下:
[0049]I基礎設施
[0050]培育池無特別要求,用于四大家魚等魚類魚種培育的土質池塘或養殖食用魚的土質池塘即可。
[0051]進排水溝渠和管道分離;具有水位調節設施,入水口具有過濾設施,防止敵害生物隨水流進入池塘;出水口具有防逃設施,防止苗種逃逸。
[0052]配備有增氧機和投餌機等。
[0053]2水源要求
[0054]水源清潔,無有毒有害物質;溶氧7mg/L以上。
[0055]3培育前的準備
[0056]1)放養前15d,對培育池進行整治、消毒。具體做法:
[0057]2)放養前7d,施肥培育餌料生物(浮游生物)
[0058]3)種植植物:放養前40d左右種植水稻。具體種植方法如下:
[0059](1)提前在當地農技站水稻工廠化育秧廠訂購水稻秧苗;
[0060](2)在預定種植秧苗的區域松動底泥,并進行平整;
[0061](3)定植秧苗季節從育秧廠運回水稻秧苗;
[0062](4)在劃定的地方按照株距20cm,行距30cm定植秧苗,每株7~8根苗;
[0063](5)保持種植區水深3-5cm。以免秩苗貼泥;秩苗定根直立后水深保持2cm左右。
[0064]4)種植面積約為池塘水面積的1/4
[0065]5)種植區布局如下:
[0066](I)池塘上風處一側,從池底岸邊至池底中線距離的3~4/5 ;
[0067](2)種植區寬度2m左右,相鄰種植區之間留Im寬空白區,作為放苗和今后檢查魚苗生長的通道。
[0068]4苗種培育方法
[0069]1)放養時間:在池塘種植的植物株高40~50cm左右,投放黃顙魚魚苗。
[0070]2)放養量:每畝放養量根據育成規格和預期產量確定。通常預期產量500kg,規格8cm,放養量10萬尾,預期產量600kg,規格8cm,放養量12萬尾。
[0071]3)水位控制:早期水位20cm,隨著魚的生長逐漸增加,約每天增加5~10cm,魚種長到5cm左右,水深達到IOOcm左右。
[0072]4)飼料投喂:日投喂量約為魚體重量的5~8 %。每天早9~10時和16~17時各投喂一次,分別占當日投喂量的一半。投喂量應根據魚種攝食情況進行增減。每次投喂飼料前,應將上次投喂剩余的殘餌和魚苗的糞便清除干凈后再投喂。[0073]5)病害防治:培育后期魚種易得車輪蟲病和斜管蟲病,采用IOppm的福爾馬林液浸泡3~5min,可達到有效治療效果。
[0074]本發明的創新點如下:
[0075]“改多級為一級、改治病為防病、改善棲息環境、改良池塘水質、提高放苗質量、提高飼喂技術”的“四改二提高”。
[0076]本發明的主要技術參數如下:
[0077]采用本發明在普通池塘培育黃顙魚開口苗至5~8cm魚種的成活率達到80%以上,與傳統培育方法比較畝產提高37.7%。
[0078]多年大面積(累積3020畝)培育平均畝產達到500kg以上,最高產量達到625kg。
[0079]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本發明可以有各種合適的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黃顙魚開口苗在普通池塘直接培育大規格魚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第一,準備基礎設施; 第二,準備水源; 第三,培育前的準備: 1)放養前15天,對培育池進行整治、消毒。 2)放養前7天,施肥培育餌料生物; 3)種植植物:放養前40天左右種植水稻; 4)種植面積約為池塘水面積的1/4; 5)種植區布局如下: (1)池塘上風處一側,從池底岸邊至池底中線距離的3~4/5; (2)種植區寬度2m左右,相鄰種植區之間留Im寬空白區,作為放苗和今后檢查魚苗生長的通道; 第四,苗種培育方法: 1)放養時間:在池塘種`植的植物株高40~50cm時,投放黃顙魚魚苗; 2)放養量:每畝放養量根據育成規格和預期產量確定; 3)水位控制:早期水位20cm,隨著魚的生長逐漸增加,每天增加5~10cm,魚種長到5cm左右,水深達到IOOcm左右; 4)飼料投喂;日投喂量約為魚體重量的5~8%,每天早9~10時和16~17時各投喂一次,分別占當日投喂量的一半,投喂量應根據魚種攝食情況進行增減;每次投喂飼料前,應將上次投喂剩余的殘餌和魚苗的糞便清除干凈后再投喂; 5)病害防治:培育后期采用IOppm的福爾馬林液浸泡3~5min。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黃顙魚開口苗在普通池塘直接培育大規格魚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步驟中,采用用于四大家魚等魚類魚種培育的土質池塘或養殖食用魚的土質池塘即可;進排水溝渠和管道分離;具有水位調節設施,入水口具有過濾設施,防止敵害生物隨水流進入池塘;出水口具有防逃設施,防止苗種逃逸;配備有增氧機和投餌機。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黃顙魚開口苗在普通池塘直接培育大規格魚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源清潔,無有毒有害物質;溶氧7mg/L以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黃顙魚開口苗在普通池塘直接培育大規格魚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三中具體種植水稻的方法如下: (1)提前訂購水稻秧苗; (2)在預定種植秧苗的區域松動底泥,并進行平整; (3)定植秧苗季節運回水稻秧苗; (4)在劃定的地方按照株距20cm,行距30cm定植秧苗,每株7~8根苗; (5)保持種植區水深3-5cm,以免秧苗貼泥;秧苗定根直立后水深保持2cm左右。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黃顙魚開口苗在普通池塘直接培育大規格魚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養量如下:當預期產量500kg,放養規格8cm,放養量10萬尾,或者預期產量600kg,放養 規格8cm,放養量12萬尾。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3688887SQ201310697570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8日
【發明者】謝從新, 何緒剛, 馬徐發, 李大鵬 申請人:華中農業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