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油菜茬芝麻栽培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農業種植【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油菜茬芝麻栽培方法。本發明所述栽培方法前茬油菜收獲后保留原有的廂面和三溝的田間布局,清理出油菜秸稈,將脫粒后的油菜角果均勻分撒在大田中,然后沿廂面直耙表土,均勻撒播芝麻種子后再次沿廂面直耙表土將芝麻種子覆蓋,完成后密封雜草、進行田間管理至收獲,期間在芝麻長至4-5葉時進行中耕,實行撒播條管技術并按寬窄行的方式種植,窄行20-30cm,寬行50-60cm,株距15-20cm。本發明在油菜茬上播種芝麻,以油菜角果還田,優化了耕作制度,促進了種植多樣性,重復利用原油菜田三溝,節省用工,最終提高了芝麻的產量。
【專利說明】一種油菜茬芝麻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農業種植【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油菜茬芝麻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芝麻是我國四大食用油料作物的佼佼者,是我國主要油料作物之一。芝麻產品具較高的應用價值,它的種子含油量高達61%,我國自古就有許多用芝麻和芝麻油制作的名特食品和美味佳肴,一直著稱于世。
[0003]芝麻輕簡栽培技術主要有麥茬芝麻免耕直播種植技術、芝麻“雙保險”播種技術、油菜茬芝麻搶墑雙層播種技術、芝麻機械化種植技術、芝麻流體播種技術等。麥茬芝麻免耕直播種植技術應用于上巷作物為小麥,小麥收獲后,時間一般在6月上中旬,溫度高,墑情差,直播全苗難以保證。芝麻“雙保險”播種技術、油菜茬芝麻搶墑雙層播種技術、芝麻機械化種植技術、芝麻流體播種技術等技術均需對土地進行耕翻,一方面天氣狀況影響耕作,產量不盡如人意,另一方面耕翻增加投入,效益降低。諸多因素限制了芝麻的產量。
【發明內容】
[0004]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提高芝麻產量的油菜茬芝麻輕簡栽培方法。
[0005]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油菜茬芝麻栽培方法,前茬油菜收獲后保留原有的廂面和三溝的田間布局,清理出油菜秸桿,將脫粒后的油菜角果均勻分撒在大田中,然后沿廂面直耙表土,均勻撒播芝麻種子后再次沿廂面直耙表土將芝麻種子覆蓋,完成后密封雜草、進行田間管理至收獲,期間在芝麻長至4-5葉時`進行中耕,實行撒播條管技術并按寬窄行的方式種植,窄行20_30cm,寬行 50_60cm,株距 15_20cm。
[0007]目前所有的油菜茬芝麻栽培方法出于芝麻生長的需要,均進行了翻耕土地操作,而且有的還進行了二次撒播。而本發明為了減少耕種操作,在保留前茬油菜的廂面和三溝下直接一次撒播進行芝麻栽培種植,并優化中耕后的芝麻行間距以及種植方式。本發明還一改傳統的將油菜秸桿還田的做法,采用將脫粒后的角果還田,提供特殊營養,適應于本發明這種新型的芝麻栽培方法,確保芝麻最后的高產。
[0008]同時,芝麻的田間布局影響到芝麻最后的產量,為此本發明進一步優選采用適合于油菜和芝麻兩種作物的田間布局,即所述原有的廂面和三溝的田間布局為:
[0009]廂面長20m,廂面寬2.0-2.5m,廂面中間高于兩邊2_3cm ;廂溝、邊溝以及腰溝的寬度均為0.3-0.4m,深度均大于等于0.3m,三溝互通;相鄰兩條腰溝間距為一個廂長,相鄰兩條廂溝間距為一個廂寬。
[0010]本發明所述三溝在本領域有明確定義,為了更加清楚的描述,本發明結合圖1的示意圖進行簡單解釋,三溝指的是邊溝、廂溝和腰溝,所述邊溝是大田四邊的溝,而廂溝是平行于廂長、垂直于廂寬和腰溝的溝,腰溝是平行于廂寬、垂直于廂長和廂溝的溝,所述三溝均相互連通,其中所述廂溝以南北向為宜。
[0011]芝麻長至4-5葉時,采用撒播條管技術結合中耕鋤地,把正常生長的芝麻留成長條形,剔除行以外的苗,類似于條播后的種植方式,同時調整芝麻為寬窄行。本發明所述寬窄行是指芝麻以寬行50-60cm種植一行,再以窄行20-30cm種植一行,相鄰行芝麻以寬窄交替的間距重復種植。
[0012]作為優選,所述芝麻為豫芝11或中芝15等優質耐潰害品種。
[0013]作為優選,每次直耙表土均為2-3遍。
[0014]作為優選,所述密封雜草為:
[0015]用50%乙草胺乳油或72%異丙甲草胺(都爾)乳油,以乳油:水的體積質量比100-150mL:30-50kg噴霧于地表,進行播后芽前除草。此外,若苗后雜草較多,在雜草2_4葉期,每畝用15%精穩殺得60-75ml對水40-50kg進行莖葉噴霧,防治單子葉雜草;每畝用25%虎威60-75ml對水40-50kg進行莖葉噴霧,防治雙子葉雜草;單、雙子葉混生的地塊可選用以上兩種藥劑復配后噴灑即可。
[0016]芝麻的適播期一般為6月上中旬,一般為6月10日至15日,而本發明結合本發明的種植模式,作為優選將芝麻撒播時間提前為5月中下旬,一般為5月20日左右,使芝麻的生長特性與種植模式相匹配,同時爭取到了季節優勢,避開夏季雨季對芝麻幼苗的危害,延長芝麻的營養生長期,為提高產量做出進一步的保障。
[0017]作為優選,所述中耕具體為:
[0018]在芝麻長至4-5葉時,人工用鋤頭進行土壤疏松,苗附近淺鋤,其余地方深鋤,同時培土壅根、鋤草、鋤油菜苗。
[0019]中耕利于土壤疏松、透氣良好;培土壅根利于抗風防倒。中耕堅持雨前不中耕。中耕時,鋤草、鋤油菜苗、松土、剔除稠密的芝麻苗等程序一次性完成。
[0020]本發明所述栽培方法畝產芝麻80kg以上,與傳統翻耕栽培相比畝增產20kg以上,畝增產30%以上,畝增產值在180元以上,每畝節約成本300元以上,每畝合計增加收益480元,增產增效節本效益顯著。
[0021] 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在油菜茬上播種芝麻,以油菜角果還田,優化了耕作制度,促進了種植多樣性,重復利用原油菜田三溝,節省用工,最終提高了芝麻的產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圖1所示為前茬油菜的廂面和三溝(邊溝、廂溝和腰溝)的布局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油菜茬芝麻栽培方法,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借鑒本文內容,適當改進工藝參數實現。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所有類似的替換和改動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它們都被視為包括在本發明。本發明的方法已經通過較佳實施例進行了描述,相關人員明顯能在不脫離本
【發明內容】
、精神和范圍內對本文所述的方法和應用進行改動或適當變更與組合,來實現和應用本發明技術。
[0024]本發明所述田間管理指的是農業領域適期追肥、防治病蟲害等,對應到芝麻種植領域一般為:[0025]適期追肥:芝麻苗期耐潰性差,在雨水多、苗色發黃的情況下,追肥要多次施用,每隔10天每畝追尿素5kg。重點在初花期追肥,每畝用復合肥IOkg拌尿素5kg混施。在蕾期和花期各噴硼肥一次,噴施濃度以0.2%~0.4%為宜,即每50kg水兌硼肥100~200g,每畝用肥液50kg左右,在上午10點前或下午4點后進行,可促進根系生長,提高單株蒴果數,增加粒重。
[0026]病蟲害綜合防治:芝麻青枯病、芝麻枯萎病、芝麻莖點枯病等病害可采用90%疫霜靈每畝50-100g兌水30kg進行噴霧防治。地老虎、甜菜夜蛾、芝麻天蛾等害蟲可每畝噴灑40%敵百蟲乳油2000-3000倍液兌水75-100kg防治。
[0027]以上田間管理可根據具體情況采用本領域常用的方法即可。
[0028]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0029]實施例1:
[0030]1、本發明所述栽培方法
[0031]前茬油菜收獲后保留原有的廂面和三溝的田間布局,清理出油菜秸桿,將脫粒后的油菜角果均勻分撒在大田中,然后沿廂面直耙表土,均勻撒播豫芝11種子(5月20日左右)后再次沿廂面直耙表土將芝麻種子覆蓋,完成后密封雜草、進行田間管理至收獲,期間在芝麻長至4-5葉時進行中耕,實行撒播條管技術并按寬窄行的方式種植,窄行25cm,寬行55cm,株距 17.5cm。 每畝留苗 8000-10000 株。
[0032]其中,原有廂面和三溝為:
[0033]廂面長20m,廂面寬2.25m,廂面中間高于兩邊2.5cm ;廂溝、邊溝以及腰溝的寬度均為0.35m,深度0.5m,三溝互通;相鄰兩條腰溝間距為一個廂長,相鄰兩條廂溝間距為一個廂寬。
[0034]中耕操作為:
[0035]在芝麻長至4-5葉時,人工用鋤頭進行鋤地,苗附近淺鋤,防止傷根,寬行中間深鋤,達到土壤疏松、透氣良好。同時培土壅根,抗風防倒。堅持雨前不中耕。中耕時,鋤草、鋤油菜苗、松土、剔除稠密的芝麻苗等程序一次性完成。
[0036]收獲后統計芝麻畝產為80kg以上,畝產值為720元以上,每畝消耗成本約180元。
[0037]2、傳統翻耕栽培方法
[0038]在油菜收割后,擺放在田間進行后熟晾曬,當角果全部變黃后,敲打脫粒,秸桿和角果堆放在一起,進行焚燒或移出田塊。施底肥,機械耕翻土地,破壞原有的油菜廂面和三溝,根據墑情適時耙地,耙地后開溝起壟做畦,一般廂寬4m,廂長25m,三溝溝寬0.2m,三溝溝深0.2m,不做腰溝,僅做廂溝和邊溝。然后開溝條播豫芝11,播種后人工耙地覆土蓋籽,噴施除草劑進行地表封殺雜草。芝麻2對真葉時間苗,4-5對真葉時定苗,每畝密度1.2萬株以上,播期6月10日左右,遇到陰雨天氣,土壤濕度大,不能耕翻地,要延遲到6月15日以后播種。在間定苗的同時,進行中耕,剔除雜草、油菜苗、稠密的芝麻苗,隨意性大,苗不成行,一般中耕2-3遍,中耕同本發明。田間管理同本發明。
[0039]收獲后統計芝麻畝產為60kg,畝產值為540元,每畝消耗機耕、人工等成本480元以上。
[0040]3、結果對比
[0041]將兩種方法的產量和產值對比,可以明顯看出,本發明畝產增加20kg以上,畝增加產值180元以上,節約成本300元以上,同時,減輕了勞動強度,減少了機械耕作對土壤耕層的破壞,見表1和表2。
[0042]表1本技術與傳統技術的投入/收入差異比較
[0043]
【權利要求】
1.一種油菜茬芝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茬油菜收獲后保留原有的廂面和三溝的田間布局,清理出油菜秸桿,將脫粒后的油菜角果均勻分撒在大田中,然后沿廂面直耙表土,均勻撒播芝麻種子后再次沿廂面直耙表土將芝麻種子覆蓋,完成后密封雜草、進行田間管理至收獲,期間在芝麻長至4-5葉時進行中耕,實行撒播條管技術并按寬窄行的方式種植,窄行 20_30cm,寬行 50_60cm,株距 15_20c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有的廂面和三溝的田間布局為: 廂面長20m,廂面寬2.0-2.5m,廂面中間高于兩邊2_3cm ;廂溝、邊溝以及腰溝的寬度均為0.3-0.4m,深度均大于等于0.3m,三溝互通;相鄰兩條腰溝間距為一個廂長,相鄰兩條廂溝間距為一個廂寬。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芝麻為豫芝11或中芝1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次直耙表土為2-3遍。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雜草為: 用50%乙草胺乳油或72%異丙甲草胺乳油,以乳油:水的體積質量比100-150mL:30-50kg噴霧于地表,進行播后芽前除草。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芝麻撒播時間為5月中下旬。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耕具體為: 在芝麻長至4-5葉時,人 工用鋤頭進行土壤疏松,苗附近淺鋤,其余地方深鋤,同時培土壅根、鋤草、鋤油菜苗。
【文檔編號】A01G1/00GK103749148SQ201410059911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1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21日
【發明者】魯偉林, 段仁周, 胡建濤, 余明慧, 余新春, 王軍威, 嚴德遠 申請人:信陽市農業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