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降低油菜機械化收獲損失率的栽培方法及其應用

文檔序號:8909763閱讀:832來源:國知局
一種降低油菜機械化收獲損失率的栽培方法及其應用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于油菜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降低油菜機械化收獲損失率的栽培 方法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0002]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生產國,其種植面積和總產均占世界油菜面積和總產的 30%以上。菜籽油也是我國自產的第一大食用植物油,每年生產約4. 50X 106t,占到國產食 用植物油總量的41%以上。與國外油菜生產相比,我國傳統的油菜生產方式用工多、勞作繁 重、勞動力成本居高不下,導致我國油菜生產效益低下,國際競爭力不強。各地眾多的生產 實際均表明,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可顯著減少用工,提高油菜綜合生產力與國際競爭力,故 而是保障我國食用油安全供給的必經之路。
[0003] 機械播種與機械收獲是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的重點。關于油菜播種機械的研制 及機械播種技術的研宄已經比較成熟,目前機械播種技術正在我國長江流域大面積推廣應 用。但油菜機械收獲技術的應用比例仍然比較低。據農業部調查數據,我國北方春油菜優勢 區機收面積占全國機收面積的50%左右,然而,占全國油菜面積85%左右的冬油菜主產區 (長江上游優勢區、長江中游優勢區、長江下游優勢區)機收面積及比例則非常少,該產區 仍采用傳統的人工收獲方式。年復一年的油菜收獲正值我國南方夏收夏種雙搶季節,傳統 的人工收獲方式作業環節繁瑣,耗費大量勞動力,人工成本居高不下,油菜生產效益極低, 農戶種植油菜積極性不高,該產區油菜種植面積長期徘徊。,機械收獲是油菜全程機械化生 產的"瓶頸"環節。因此,油菜收獲機械化技術的大力推廣應用勢在必行,它是實現我國長 江流域油菜大面積輕簡化生產的極其重要的技術措施,是促進我國長江流域油菜主產區增 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我國油菜生產力與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發明內容】

[0004] 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優化長江流域油菜產區甘藍型直播油 菜株行距配置的方法,以降低該產區油菜機械收獲損失率,為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的 推廣奠定基礎。
[0005] 一種降低油菜機械化收獲損失率的栽培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0006] 采用行距為20~22cm及密度為42~48萬株每公頃的株行距及株密度的配置進 行播種。
[0007] 進一步的,還包括播種前的拌種處理,以腐殖酸、鉬酸銨和農用甲殼素的混合物對 油菜種子進行拌種,其中,以重量比計,腐殖酸:鉬酸銨:農用甲殼素:油菜種子=0. 8~1 : 0. 4 ~0. 6 :0. 4 ~0. 6 :0. 18 ~2. 2。
[0008] 優選的,所述降低油菜機械化收獲損失率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09] 1)在公歷9月20~10月10日期間,當田間土壤含水量降至60~80%時在清理 前茬后播種。
[0010] 2)油菜終花后45~50天,當角果含水量降至13~15%、油菜角果全部變黃并略 帶黑色時進行機械化收獲。
[0011] 優選的,收獲時油菜稻桿留荏30~40cm。
[0012] 優選的,播種時的施肥模式為:畝施用30~40kg的氮磷鉀復合肥15-15-15和1~ I. 5kg的硼肥做底肥。
[0013] 優選的,播種后的追肥模式為:在油菜的5~8葉期畝施用尿素8~12kg。
[0014] 播種后,可通過人工清理腰溝、圍溝及廂溝,使溝溝相通、排灌方便。
[0015] 優選的,當前茬為水稻的田塊時,在播種前20~25天曬田,在播種前10~15天 收獲,水稻秸桿粉碎后還田。當前茬為旱地作物的田塊時,在播種前5~10天收獲,秸桿粉 碎后還田。
[0016] 優選的,通過調整油菜聯合播種機的排種器的距離和排種盤的孔數,使播種行距 為20~22cm、密度為42~48萬株每公頃。
[0017] 以上,播種設備可以采用油菜聯合播種機,例如2BFQ-6型油菜聯合播種機等機械 設備。當使用2BFQ-6型油菜聯合播種機時,可通過選配55~60孔的排種盤并調節排種器 的距離進行行距和株距的密度調節。
[0018] 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方法的應用,其應用于長江流域甘藍型直播油菜產區的機械 化收獲。
[0019] 以上,機械收獲設備可選用油菜聯合收割機,例如:星光至尊4LL-2. OD型油菜聯 合收割機等。
[0020] 該方法可應用于長江流域油菜產區的直播甘藍型油菜生產,可通過播種前在 2BFQ-6型油菜聯合播種機上選用并安裝55~60孔的播種盤以優化直播油菜播種量,播種 時調整油菜直播機的播種盤距為20~22cm以優化直播油菜行距,9月20日至10月10日 直播,仍可采用農戶習慣施肥量的基礎,且獲得油菜角果層高,角果集中,同時具有高產、抗 倒、抗裂角特點的油菜田塊,從而可保證成熟期較低的機械收獲損失率以及較高的油菜生 產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0021] 以下對本發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明,并非用于限 定本發明的范圍。
[0022] 實施例1
[0023] 2012-2013及2013-2014年度連續2年于湖北省武漢市華中農業大學油菜試驗基 地進行了華油雜62油菜品種不同株行距以及機械化收獲試驗,具體步驟如下:
[0024] 1)試驗材料:試驗地前茬為水稻,9月上旬收獲。小區長為50m、寬為2m,品種選用 華雜62,于2012年9月23日采用2BFQ-6型油菜聯合播種機進行機械直播。
[0025] 2)試驗方法:試驗采用裂區設計,油菜種植密度設為每公頃15萬株、30萬株、45 萬株三個密度水平,分別用D1、D2、D3表示,為主區;行距設置為15cm,25cm,35cm三個水平, 分別用R1,R2,R3表示,為副區;
[0026] 3)油菜田間管理:油菜出苗后即間去叢子苗,3~4葉期定苗,保證各小區相應留 苗密度,其他管理均同常規;
[0027] 4)油菜成熟期于各小區中人工收獲長度為IOm的油菜裝袋,避免損失,曬干脫粒 后稱取籽粒產量,并折算出小區產量;
[0028] 5)機械收獲產量測定:采用4LL-2.OD型油菜聯合收割機收獲各小區油菜,籽粒曬 干、風選除雜后稱取籽粒重量,并折算各小區油菜機械收獲產量,通過人工收獲小區產量及 機械收獲產量計算各處理小區機械收獲損失率。
[0029] 6)測定結果如表1、表2所示。
[0030]表1表明,與定苗密度相比,各小區成熟收獲期的實際株數均有所降低,存在明顯 的消亡效應;密度或行距增加,成熟收獲期有效株率下降。行距相同時,油菜單株角果數、 每角果粒數、千粒重及單株產量均隨密度增加而下降,但實際產量逐漸增加;密度相同時, 上述指標均隨行距(此處將苗間距較小值算作株距)增加而增加,導致實際產量逐漸下降。 不同年份、密度及行距對表1各指標的影響均達顯著或極顯著水平,密度及行距對各指標 的影響存在顯著互作效應。
[0031] 表1株行距配置對直播油菜單株及實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