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青蝦的健康高產養殖池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青蝦的健康高產養殖池,所述養殖池包括池壁和池底,所述池底的上表面為坡面,在所述坡面的池壁處挖有一溝槽,在溝槽與所述池壁相對的另一側,設有紗網,所述紗網將養殖池分為坡面對應的空間和溝槽對應的空間;在坡面對應的空間中,在坡面的周邊固定有支撐架,在支撐架上設置有氧氣曝氣管道,該曝氣管道與設置在紗網相對的池壁上的通氣總管相接通,通氣總管通過氣體調節閥與養殖池外的增氧機連接;在坡面上,自坡頂向下依次栽植有輪葉黑藻和蝦巢。本發明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有利于保持養殖池中水質清潔;通過坡面栽植,有效的提高了青蝦養殖產量。本發明可有效提高青蝦的養殖產量和質量,促進了青蝦養殖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專利說明】一種青蝦的健康高產養殖池
[0001]
【技術領域】
[0002]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青蝦的健康水產養殖池。
【背景技術】
[0003]淡水青蟲下,學名日本沼蟲下(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屬甲殼類、十足目、游泳亞目、真蝦派、長臂科、沼蝦屬,淡水蝦中數量較多的一種,我國淡水養殖業中傳統經濟蝦種之一。青蝦營養價值豐富、肉質鮮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但目前,由于養殖青蝦存在病害多,成本高、污染大,產量低等缺點,導致養殖青蝦的積極性不高,青蝦養殖業發展緩慢,不能滿足市場的消費需求。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青蝦的健康高產養殖池。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青蝦的健康高產養殖池,所述養殖池為面積為2~3畝,深度為1.5m的長方體,包括池壁和池底,所述池底的上表面為坡面,以所述坡面及其相接的池壁之間的棱為一條邊,挖有一寬度為3~5m,深度為I~2m的溝槽,在所述溝槽與所述棱相對的另一邊處,設有一面與所述養殖池等高的紗網,所述紗網固定在所述養殖池中,并將所述養殖池分為坡面對應的空間和溝槽對應的空間;在所述坡面對應的空間中,沿所述坡面的周邊靠近池壁及所述紗網處,均勻固定有4~8個高度為0.3~0.5cm的支撐架,在所述支撐架上設置有氧氣曝氣管道;所述氧氣曝氣管道與設置在所述紗網相對的池壁上的通氣總管相接通,所述通氣總管通過氣體調節閥與所述養殖池外的增氧機連接;所述坡面上,自坡頂向下1/3~1/2處,均勻栽植有株間距為1.0~1.5m的輪葉黑藻,自所述輪葉黑藻栽植下沿至所述紗網處,均勻栽植有株間距為2~3m的蝦巢,所述蝦巢為墨綠色水草狀人工塑料蝦巢,類似圓錐體結構,其底部直徑為50~60cm,高度為30~50cm。
[0006]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坡面的坡度為1:2~3。
[0007]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紗網的孔徑為0.5~0.8cm。
[0008]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蝦巢的材質為LLDPE、PP、PU、軟質PVC中的一種。
[0009]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一種青蝦的健康高產養殖池,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通過溝槽、蝦池底部坡面結構及紗網的設計,使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排泄物、殘余餌料等有機質可以及時方便沉積到固定位置,方便清除,也便于換水時先將池底部的污染水質抽離養殖系統,有利于保持水質清潔;通過坡面栽植輪葉黑藻和人工蝦巢,給青蝦的生長和日常生活提供棲息場所,避免養殖過程中青蝦自相殘殺,有效的提高了青蝦養殖產量。本發明的養殖池,可以有效提高青蝦的養殖產量和質量,有利于促進青蝦養殖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發明一種青蝦的健康高產養殖池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所示養殖池底部坡面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池壁,2.池底,3.坡面,4.溝槽,5.紗網,6.溝槽對應的空間,7.坡面對應的空間,8.支撐架,9.氧氣曝氣管,10.通氣總管,11.氣體調節閥,12.增氧機,13.輪葉黑藻,14.蝦巢。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0012]請參閱附圖,本發明實施例包括:
一種青蝦的健康高產養殖池,所述養殖池為面積為2~3畝,深度為1.5m的長方體,包括池壁I和池底2,所述池底2的上表面為坡面3,所述坡面的坡度為1:2~3,以所述坡面3及其相接的池壁之間的棱為一條邊,挖有一寬度為3~5m,深度為I~2m的溝槽4,該溝槽的作用為:一、盛放自坡面上滑下的青蝦排泄物、殘余餌料等有機質及污泥;二、便于定期清除有機質及污泥;三、蝦池內換水時從該溝槽向外抽出下層污染水質;在所述溝槽4與所述棱相對的另一邊處,設有一面與所述養殖池等高的紗網5,所述紗網的孔徑為0.5~
0.8cm,僅青蝦的排泄廢物、殘余餌料、污泥等雜質可以透過紗網網孔沉積在溝槽內,青蝦不能通過該紗網;該紗網5固定在所述養殖池中,并將所述養殖池分為坡面對應的空間7和溝槽對應的空間6 ;在所述坡面對應的空間7中,沿所述坡面3的周邊靠近池壁及所述紗網處,均勻固定有4~8個高度為0.3~0.5cm的支撐架8,在所述支撐架8上設置有氧氣曝氣管道9 ;所述氧氣曝氣管道9與設置在所述紗網5相對的池壁上的通氣總管10相接通,所述通氣總管10通過氣體調節閥11與所述養殖池外的增氧機12連接;所述曝氣管9、通氣總管10、氣體調節閥11和增氧機12構成了該青蝦養殖池的增氧系統,增氧機12產生的氧氣通過曝氣管9輸入水中形成溶解氧;在陰雨天氣,全天開啟增氧機;在晴朗天氣,下午18:00~22:00點連續開啟增氧機,以滿足青蝦在夜間對溶解氧的需求;所述坡面3上,自坡頂向下1/3~1/2處,均勻栽植有株間距為1.0~1.5m的輪葉黑藻13,自所述輪葉黑藻13栽植下沿至所述紗網5處,均勻栽植有株間距為2~3m的蝦巢14,所述蝦巢14為墨綠色水草狀人工塑料蝦巢,類似圓錐體結構,其底部直徑為50~60cm,高度為30~50cm,所述蝦巢的材質為LLDPE、PP、PU、軟質PVC中的一種。
[0013]本發明揭示了一種青蝦的健康高產養殖池,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通過溝槽、蝦池底部坡面結構及紗網的設計,使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排泄物、殘余餌料等有機質可以及時方便沉積到固定位置,方便清除,也便于換水時先將池底部的污染水質抽離養殖系統,有利于保持水質清潔;通過坡面栽植輪葉黑藻和人工蝦巢,給青蝦的生長和日常生活提供棲息場所,避免養殖過程中青蝦自相殘殺,有效的提高了青蝦養殖產量。本發明的養殖池,可以有效提高青蝦的養殖產量和質量,有利于促進青蝦養殖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0014]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青蝦的健康高產養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養殖池為面積為2~3畝,深度為1.5m的長方體,包括池壁和池底,所述池底的上表面為坡面,以所述坡面及其相接的池壁之間的棱為一條邊,挖有一寬度為3~5m,深度為I~2m的溝槽,在所述溝槽與所述棱相對的另一邊處,設有一面與所述養殖池等高的紗網,所述紗網固定在所述養殖池中,并將所述養殖池分為坡面對應的空間和溝槽對應的空間;在所述坡面對應的空間中,沿所述坡面的周邊靠近池壁及所述紗網處,均勻固定有4~8個高度為0.3~0.5cm的支撐架,在所述支撐架上設置有氧氣曝氣管道;所述氧氣曝氣管道與設置在所述紗網相對的池壁上的通氣總管相接通,所述通氣總管通過氣體調節閥與所述養殖池外的增氧機連接;所述坡面上,自坡頂向下1/3~1/2處,均勻栽植有株間距為1.0~1.5m的輪葉黑藻,自所述輪葉黑藻栽植下沿至所述紗網處,均勻栽植有株間距為2~3m的蝦巢,所述蝦巢為墨綠色水草狀人工塑料蝦巢,類似圓錐體結構,其底部直徑為50~60cm,高度為30~50c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青蝦的健康高產養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面的坡度為1:2~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青蝦的健康高產養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紗網的孔徑為 0.5 ~0.8c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青蝦的健康高產養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蝦巢的材質為LLDPE、PP、PU、軟質PVC中的一種。
【文檔編號】A01K63/00GK103907555SQ201410104593
【公開日】2014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4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4日
【發明者】沈建明 申請人:蘇州市陽澄湖現代農業產業園特種水產養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