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除草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除草劑,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乙草胺40-60份,草甘膦20-50份,聚乙烯醇1-5份,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3-10份,丙酮3-8份及表面活性劑2-10份。利用草甘膦單靠純莖葉內吸傳導作用和乙羧氟草醚和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以莖葉觸殺、根部內吸傳導的不同機理結合,使得該三元組合有明顯的增效作用。草甘膦及其鹽是一種低毒的滅生性除草劑,可以防除一切綠色植物。
【專利說明】一種除草劑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除草劑。
【背景技術】
[0002]玉米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食用的糧食,但種植這種作物時田里很容易生長雜草,這樣就會影響玉米的生長,所以需要將雜草除掉。目前常用化學方法進行除草,所使用的化學藥劑主要為乙草胺和闊葉散,由于乙草胺的藥效期短,因此在玉米的生長季節需要多次用藥,這樣不僅費工,而且成本高;雖然闊葉散的除草效果好,藥效期較長,但價格較高,這樣也會導致成本升高。
[0003]草甘膦是一種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廣譜型滅生性除草劑,但由于草甘膦單劑的長期使用,使得部分雜草出現明顯抗性,對一些多年生惡性雜草防效降低,普遍出現殺草不徹底、不殺根或者用藥一段時間雜草返青成活的現象,使得草甘膦的單位面積使用量和使用次數增加,使用成本同時增加,多次的重復使用也增加了農作物中草甘膦殘留的風險,非常不符合農藥的使用準則和不利于農業的發展;目前國內使用的均為以草甘膦為基礎的單劑或者二元復配組合物以增加對林地、非耕地等雜草防除效果,存在有效成分低,使用量大,運輸成本高等問題。為此擴大草甘膦組合物殺草譜、減少單位面積使用量、使用次數和降低使用成本,同時對非鏢靶作物又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除草效果好且成本低的除草劑。
[0005]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除草劑,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乙草胺40-60份,草甘膦20-50份,聚乙烯醇1-5份,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3_10份,丙酮3-8份及表面活性劑2-10份。
[0006]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0007]利用草甘膦單靠純莖葉內吸傳導作用和乙羧氟草醚和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以莖葉觸殺、根部內吸傳導的不同機理結合,使得該三元組合有明顯的增效作用。草甘膦及其鹽是一種低毒的滅生性除草劑,可以防除一切綠色植物,但在土壤中會迅速被土壤中的金屬離子鈍化而失效,不產生污染問題;乙羧氟草醚和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屬于觸殺兼內吸傳導型防除雙子葉雜草的選擇性除草劑,而雙子葉雜草大多都是多年生的雜草;內吸與觸殺兩個作用機理的有效結合,使配方起到增效作用。施藥后4小時雜草即可表現受害癥狀,而傳統草甘膦單劑施藥后3天才能表現受害癥狀,該發明提高了除草的速效性和對標靶雜草的清除效率,降低了單位面積草甘膦的使用量;合理的配比組合,使得提高除草效率的前提下,具有較低的成本。該發明的三元組合配方優選目前環保水基化劑型。本除草劑比傳統單劑提高了防效,減少了除草時和耕作間隔時間,降低了勞動強度,有較高的性價比。利用三種低毒性除草劑的不同除草機理,觸殺和內吸互補,增強了對有抗性的惡性雜草的除草效果。而且合理的組合,既減少了對土壤的殘留,同時增強了對標靶作物的防效。
[0008]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明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0009]進一步,所述除草劑的最佳值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乙草胺50份,草甘膦30份,聚乙烯醇3份,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7份,丙酮6份及表面活性劑8份。
[0010]進一步,所述草甘膦為草甘膦銨鹽、草甘膦鉀鹽、草甘膦異丙胺鹽、草甘膦鈉鹽或草甘膦二甲胺鹽中的任意一種。
[0011]進一步,所述草甘膦為草甘膦銨鹽。
[0012]進一步,所述表面活性劑包括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鈉、天然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銨、十二烷基硫酸鈉、萘磺酸鈉、醇醚羧酸鹽、改性聚羧酸鹽、山梨醇酐單油酸酯、木質素磺酸鈉、十二烷基苯磺酸鈣、烷基葡萄糖酰胺、烷基酚甲醛樹脂聚氧乙烯醚、十六烷基硫酸鈉、蓖麻油聚氧乙烯醚或大豆卵磷脂中的任意一種或者兩種以上的混口 ο
[0013]進一步,所述表面活性劑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醇、十二烷基硫酸鈉、改性聚羧酸鹽、山梨醇酐單油酸酯、木質素磺酸鈉、十六烷基硫酸鈉及大豆卵磷脂的混合。
[0014]草甘膦:學名N-(膦酰基甲基)甘氨酸,N-(膦酰基甲基)氨基乙酸,Phosphonomethyl Imino Acetic Acid,是一種有機憐除草劑。化學式:(HO) 2P (O)CH2NHCH2C00H。草甘膦為內吸傳導型慢性廣譜滅生性除草劑,主要抑制物體內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從而抑制莽草素向苯丙氨酸、酷氨酸及色氨酸的轉化,使蛋白質的合成受到干擾導致植物死亡。草甘膦是通過莖葉吸收后傳導到植物各部位的,可防除單子葉和雙子葉、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等40多科的植物。草甘膦入土后很快與鐵、鋁等金屬離子結合而失去活性,對土壤中潛藏的種子和土壤微生物無不良影響。
[0015]氯氟批氧乙酸(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英文通用名:fluroxypyr-mepthyl,化學名:4_氨基_3,5-二氯-6-氟-2-吡唳氧乙酸異辛酯)內吸傳導型苗后除草劑。藥后很快被植物吸收,使敏感植物出現典型激素類除草劑的反應,植株畸形、扭曲。在耐藥性植物如小麥體內,氟草定可結合成軛合物失去毒性,從而具有選擇性。溫度對其除草的最終效果無影響,但影響其藥效發揮的速度。一般在溫度低時藥效發揮較慢,可使植物中毒后停止生長,但不立即死亡;氣溫升高后植物很快死亡。在土壤中淋溶不顯著,大部分分布在0-10厘米表土層中,有氧的條件下,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很快降解成2-吡啶醇等無毒物,在土壤中半衰期較短,不會對下茬闊葉作物產生影響。所述表面活性劑主要特點是:表面活性劑可為固態或者液態,能夠促進雜草對上述組合物的吸收,環境易降解,符合環保要求。
[0016]乙草胺為內吸性酰胺類除草劑,是選擇性芽前除草劑。可被植物幼芽吸收,單子葉植物通過芽鞘吸收,雙子葉植物下胚軸吸收傳導,必須在雜草出土前施藥,有效成分在植物體內干擾核酸代謝及蛋白質合成,使幼芽、幼根停止生長,如果田間水分適宜幼芽末出土即被殺死,如果土壤水分少,雜草出土后,隨土壤濕度增大雜草吸收藥劑后而起作用,禾本科雜草至葉卷曲萎縮,其它葉皺縮,整株枯死。對馬唐等禾本科雜草活性高,反枝莧敏感,對藜、馬齒莧、龍葵等雙子葉雜草有一定防效并抑制生長,活性比禾本科雜草低,對大豆菟絲子有良好防效,大豆等耐藥性作物吸收乙草胺在體迅速代謝為無活性物質,正常使用對作物安全。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以下對本發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范圍。
[0018]實施例1
[0019]一種除草劑,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乙草胺40份,草甘膦20份,聚乙烯醇I份,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3份,丙酮3份及表面活性劑2份。
[0020]實施例2
[0021]一種除草劑,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乙草胺60份,草甘膦50份,聚乙烯醇5份,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10份,丙酮8份及表面活性劑10份。
[0022]實施例3
[0023]一種除草劑,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乙草胺50份,草甘膦30份,聚乙烯醇3份,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7份,丙酮6份及表面活性劑8份。
[0024]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除草劑,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乙草胺40-60份,草甘膦20-50份,聚乙烯醇1-5份,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3-10份,丙酮3-8份及表面活性劑2-10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草劑,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乙草胺50份,草甘膦30份,聚乙烯醇3份,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7份,丙酮6份及表面活性劑8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草劑,其特征在于,所述草甘膦為草甘膦銨鹽、草甘膦鉀鹽、草甘膦異丙胺鹽、草甘膦鈉鹽或草甘膦二甲胺鹽中的任意一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除草劑,其特征在于,所述草甘膦為草甘膦銨鹽。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草劑,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劑包括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鈉、天然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銨、十二烷基硫酸鈉、萘磺酸鈉、醇醚羧酸鹽、改性聚羧酸鹽、山梨醇酐單油酸酯、木質素磺酸鈉、十二烷基苯磺酸鈣、烷基葡萄糖酰胺、烷基酚甲醛樹脂聚氧乙烯醚、十六烷基硫酸鈉、蓖麻油聚氧乙烯醚或大豆卵磷脂中的任意一種或者兩種以上的混合。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除草劑,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劑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醇、十二烷基硫酸鈉、改性聚羧酸鹽、山梨醇酐單油酸酯、木質素磺酸鈉、十六烷基硫酸鈉及大豆卵磷 脂的混合。
【文檔編號】A01P13/00GK104068049SQ201410279328
【公開日】2014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0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0日
【發明者】裴秀琴 申請人:裴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