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綠色無公害的有機肥料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綠色無公害的有機肥料,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玉米面25-36、米糠22-36、麥麩子20-30、豆餅粉14-20、蚯蚓糞12-16、尿素8-12、草炭6-8、珍珠巖6-8、松針粉6-7、煙草末5-6、磷礦粉4-5、紅糖3-4、放線菌2-3、酵素菌2-3、水適量;本發明的肥料,采用玉米面、米糠、麥麩子等為主要原料,豆餅粉、蚯蚓粉、尿素、草炭等為輔料,在對作物提供全面養分的同時,對自然環境和土壤無任何污染;添加的酵素菌和放線菌的結合,使肥料中有效活菌數極高,能快速分解土壤中各種動植物殘體,又能分解殘留農藥,化肥等化學成分及難溶礦物質,降低化肥、農藥對土壤和農產品的污染,達到高產,優質,無公害的目的,符合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很好的推廣使用價值。
【專利說明】-種綠色無公害的有機肥料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肥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綠色無公害的有機肥料及其制備方 法。
【背景技術】
[0002] 傳統無機化學肥料雖然養分含量高,肥效迅速,但肥效猛而不長,改善土壤的作用 不太大,甚至有破壞土壤性質的副作用,無機化肥在農業生產中的大量使用,會帶來諸如農 產品品質下降、土壤板結、污染水源等各種問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對安全衛 生無污染的有機、綠色食品的需求不斷增加,廣大農民迫切需要施用有機肥來提高農產品 的市場競爭力。有機肥料富含有機物質和作物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不僅能提供作物生長 所需養分,改良土壤,還可以改善作物品質,提高作物產量,促進作物高產穩產,保持土壤肥 力,同時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充分合理利用有機肥料能增加作物產量、培肥 地力、改善農產品品質、提高土壤養分的有效性。因此,在我國推廣應用有機肥料,對農業的 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0003] 本發明彌補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綠色無公害的有機肥料及其制備方法。
[0004]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 本發明肥料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玉米面25-36、米糠22-36、麥麩子20-30、 ?餅粉14-20、Φ丘蝴奠12-16、尿素8-12、草炭6-8、珍珠巖6-8、松針粉6-7、煙草末5-6、憐礦 粉4-5、紅糖3-4、放線菌2-3、酵素菌2-3、水適量;
[0006] 所述土壤改良劑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鐵礦渣20-30、油頁巖20-24、牛糞 15-25、冬瓜皮8-10、蝦糠6-8、甜菜渣6-7、赤玉土 6-7、地榆5-6、霧水葛5-7、亞硒酸鈉4-5、 甲基丙烯酸甲酯3-5、白粉藤4-5、硼砂3-4、過硫酸銨3-5 ;其制備方法是將地榆、霧水葛混 合后研磨成漿,過濾得濾渣和濾液,備用;將油頁巖干餾得到的頁巖灰與鐵礦渣、赤玉土混 合,研磨成粉后與亞硒酸鈉、甲基丙烯酸甲酯、硼砂、過硫酸銨混合,在攪拌機中以800-1200 轉/分攪拌30-60分鐘,再與上一步所得濾渣混合,擠壓造粒;將冬瓜皮和白粉藤風干后燒 成灰屑,與曬干的牛糞、甜菜渣、蝦糠一起倒入濾液中,小火加熱10-20分鐘,并在此期間充 分攪拌均勻,烘干造粒;將所得顆粒以及剩余物料混合均勻即可。
[0007] 所述肥料的制備的具體步驟如下:
[0008] (1)將米糠、玉米面、麥麩子、紅糖混合,加適量水后中火燒煮40-60分鐘,將所得 混合物料烘干后制粒;
[0009] (2)將蚯蚓粉曬干后與磷礦粉、煙草末、松針粉、尿素混合,滴加少量水后加入放線 菌和酵素菌,常溫條件下有氧發酵20-30天,得發酵產物;
[0010] ⑶將步驟1所得物料加入步驟2所得產物中,繼續在相同條件下發酵5-10天,得 混合物料;
[0011] ⑷向步驟3所得混合物料中加入研磨成粉的珍珠巖粉和草炭,烘干后造粒,再與 剩余物料混合均勻即可。
[0012]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0013] 本發明的肥料,采用玉米面、米糠、麥麩子等為主要原料,豆餅粉、蚯蚓粉、尿素、草 炭等為輔料,在對作物提供全面養分的同時,對自然環境和土壤無任何污染;添加的酵素菌 和放線菌的結合,使肥料中有效活菌數極高,能快速分解土壤中各種動植物殘體,又能分解 殘留農藥,化肥等化學成分及難溶礦物質,降低化肥、農藥對土壤和農產品的污染,達到高 產,優質,無公害的目的,符合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很好的推廣使用價值。 具體實施方案
[0014] 下面結合以下【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0015] 稱取下列重量份(kg)的原料制成:玉米面30、米糠29、麥麩子25、豆餅粉17、蚯蚓 糞14、尿素10、草炭7、珍珠巖7、松針粉6、煙草末5、磷礦粉4、紅糖3、放線菌2、酵素菌2、 水適量;
[0016] 所述土壤改良劑由下列重量份(kg)的原料制成:鐵礦渣25、油頁巖22、牛糞20、 冬瓜皮9、蝦糠7、甜菜渣6、赤玉土 6、地榆5、霧水葛6、亞硒酸鈉4、甲基丙烯酸甲酯4、白 粉藤4、硼砂3、過硫酸銨4 ;其制備方法是將地榆、霧水葛混合后研磨成漿,過濾得濾渣和濾 液,備用;將油頁巖干餾得到的頁巖灰與鐵礦渣、赤玉土混合,研磨成粉后與亞硒酸鈉、甲基 丙烯酸甲酯、硼砂、過硫酸銨混合,在攪拌機中以1000轉/分攪拌45分鐘,再與上一步所 得濾渣混合,擠壓造粒;將冬瓜皮和白粉藤風干后燒成灰屑,與曬干的牛糞、甜菜渣、蝦糠一 起倒入濾液中,小火加熱15分鐘,并在此期間充分攪拌均勻,烘干造粒;將所得顆粒以及剩 余物料混合均勻即可。
[0017] 所述肥料的制備的具體步驟如下:
[0018] (1)將米糠、玉米面、麥麩子、紅糖混合,加適量水后中火燒煮50分鐘,將所得混合 物料烘干后制粒;
[0019] (2)將蚯蚓粉曬干后與磷礦粉、煙草末、松針粉、尿素混合,滴加少量水后加入放線 菌和酵素菌,常溫條件下有氧發酵25天,得發酵產物;
[0020] (3)將步驟1所得物料加入步驟2所得產物中,繼續在相同條件下發酵8天,得混 合物料;
[0021] (4)向步驟3所得混合物料中加入研磨成粉的珍珠巖粉和草炭,烘干后造粒,再與 剩余物料混合均勻即可。
[0022] 為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應用價值,實施人將肥力、日照、水源相同的水稻試驗田 1〇〇畝分成2份,50畝作為實驗組使用本發明的肥料作為基肥,50畝作為對照組使用傳統普 通肥料作為基肥,在作物成長期間均使用相同的種植手法,實驗結果如下:
[0023]
【權利要求】
1. 一種綠色無公害的有機肥料,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玉米面 25-36、米糠22-36、麥麩子20-30、豆餅粉14-20、蚯蚓糞12-16、尿素8-12、草炭6-8、珍珠巖 6-8、松針粉6-7、煙草末5-6、磷礦粉4-5、紅糖3-4、放線菌2-3、酵素菌2-3、水適量; 所述土壤改良劑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鐵礦渣20-30、油頁巖20-24、牛糞15-25、 冬瓜皮8-10、蝦糠6-8、甜菜渣6-7、赤玉土 6-7、地榆5-6、霧水葛5-7、亞硒酸鈉4-5、甲基 丙烯酸甲酯3-5、白粉藤4-5、硼砂3-4、過硫酸銨3-5 ;其制備方法是將地榆、霧水葛混合后 研磨成漿,過濾得濾渣和濾液,備用;將油頁巖干餾得到的頁巖灰與鐵礦渣、赤玉土混合,研 磨成粉后與亞硒酸鈉、甲基丙烯酸甲酯、硼砂、過硫酸銨混合,在攪拌機中以800-1200轉/ 分攪拌30-60分鐘,再與上一步所得濾渣混合,擠壓造粒;將冬瓜皮和白粉藤風干后燒成灰 屑,與曬干的牛糞、甜菜渣、蝦糠一起倒入濾液中,小火加熱10-20分鐘,并在此期間充分攪 拌均勻,烘干造粒;將所得顆粒以及剩余物料混合均勻即可。
2. 根據權利要求書1所述的綠色無公害的有機肥料,其特征在于,制備方法的具體步 驟如下: (1) 將米糠、玉米面、麥麩子、紅糖混合,加適量水后中火燒煮40-60分鐘,將所得混合 物料烘干后制粒; (2) 將蚯蚓粉曬干后與磷礦粉、煙草末、松針粉、尿素混合,滴加少量水后加入放線菌和 酵素菌,常溫條件下有氧發酵20-30天,得發酵產物; (3) 將步驟1所得物料加入步驟2所得產物中,繼續在相同條件下發酵5-10天,得混合 物料; (4) 向步驟3所得混合物料中加入研磨成粉的珍珠巖粉和草炭,烘干后造粒,再與剩余 物料混合均勻即可。
【文檔編號】C05G3/00GK104140317SQ201410318669
【公開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4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4日
【發明者】姚其兵 申請人:馬鞍山市四季果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