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用發酵料大袋栽培秀珍菇的方法

文檔序號:273530閱讀:669來源:國知局
用發酵料大袋栽培秀珍菇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發酵料大袋栽培秀珍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堆制發酵栽培原料、裝袋接種、發菌管理、出菇管理步驟,而且堆制發酵栽培原料步驟中采用的原料含有茄子秸稈,本方法通過采用發酵料大袋培養秀珍菇,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該方法中采用的秀珍菇培養基是利用茄子秸稈做成的培養基,茄子秸稈內的營養物質為秀珍菇提供了大量的營養成分,確保秀珍菇的健康生長,使茄子秸稈變廢為寶,避免了茄子秸稈污染環境及資源浪費,有效地拓寬了秀珍菇等食用菌的原料選擇范圍,減少了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實現了茄子秸稈→食用菌→有機肥的良性循環,也為茄子秸稈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開辟了一條有效、持久的捷徑。
【專利說明】用發酵料大袋栽培秀珍菇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專利涉及一種食用菌栽培技術,尤其是一種用發酵料大袋栽培秀珍菇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秀珍燕(Pleurotus pulmonarius)又名臺灣小平燕,平燕的一種,在真菌分類中隸屬于菌物界、擔子菌門、傘菌綱、傘菌目、側耳科、側耳屬。秀珍菇這個名稱來源于臺灣,是商業味比較濃厚的一種肺形側耳。它不同于普通的鳳尾菇,其菇體姣小,柄長5 - 6厘米,菌蓋直徑<3厘米,所以稱秀珍。秀珍菇因外形悅目、鮮嫩清脆、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獲食客好評。其蛋白質含量比一般蔬菜高3?6倍,富含人體必須的8種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硒含量高達0.4?0.5mg / kg,所以有“菇中極品”之美譽。
[0003]秀珍菇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味道鮮美,蛋白質含量比雙孢蘑菇、香菇、草菇更高,質地細嫩,纖維含量少;據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運動土壤肥料研究所測定,鮮菇中含蛋白質
3.65-3.88%、粗脂肪 1.13-1.18%、還原糖 0.87-1.80%、糖分 23.94-34.87%、木質素 2.64%、纖維素12.85%、果膠0.14%,還含有纖維素、礦質無素等。秀珍菇的蛋白質含量,接近于肉類,比一般蔬菜高3-6倍,秀珍菇含有17種以上氨基酸,更為可貴的是,它含有人體自身不能制造,而婁食中通常又缺乏的蘇氨酸、賴氨酸、亮氨酸等。可風,秀珍菇是一生中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食品,它鮮美可口,具有獨特的風味,美其名曰“味精菇”。
[0004]茄子是我們常食蔬菜的蔬菜之一,其中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維生素P、維生素E及生物堿等營養成分,所含的維生素E既可抗衰老,又可提高毛細血管抵抗力,防止出血;維生素P能改善微細血管脆性和通透性,使毛細血管能保持彈性和正常的生理功能。常食對高血壓、腦溢血、動脈硬化、眼底出血等患者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此外,含有的植化物有消除膽固醇激素、抑制癌細胞生長和形成作用。茄子收獲后,其秸桿內仍含有豐富的纖維素、木質素等營養成分,但在茄子產區,除少量用于燒火外,大部分被廢棄在地頭、路溝等閑置處,待其自然風干后就地焚燒處理,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與資源浪費。茄子秸桿中含有多種秀珍菇生長所必須的營養元素,可以利用茄子秸桿制作秀珍菇的培養基。
[0005]而且,傳統栽培秀珍菇的方法一般均采用17X33?35X0.004cm的小袋,經高壓或常壓滅菌、冷卻后在接種箱或室內按無菌操作接種,存在費工、費時、成本高、菌蓋薄、品質差等諸多問題。


【發明內容】

[0006]針對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用發酵料大袋栽培秀珍菇的方法。通過采用發酵料大袋培養秀珍菇,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該方法中采用的秀珍菇培養基是利用茄子秸桿做成的培養基,茄子秸桿內的營養物質為秀珍菇提供了大量的營養成分,確保秀珍菇的健康生長,使茄子秸桿變廢為寶,避免了茄子秸桿污染環境及資源浪費。
[0007]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用發酵料大袋栽培秀珍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a、堆制發酵栽培原料:(1)選料:選取粉碎后的爺子稻桿或棉籽殼、桐或楊木鋸末作為主料,麩皮、玉米粉、尿素、石灰粉作為輔料,其中,按照重量百分比計算,茄子秸桿或棉籽殼45%?60%、桐或楊木鋸末20%?35%,麩皮8%?12%,玉米粉4%?8%,石灰粉3%,尿素1% ; (2)配料:將茄子秸桿或者棉籽殼與水按照1:1.5的比例拌好,再加入石灰粉攪拌均勻,堆積預濕8h,然后將桐或楊木鋸末、麩皮、玉米粉、尿素一同加入到預濕完成的料中,并攪拌均勻,拌好的培養基要求用手緊握指縫間有3?5滴水滴下為宜;(3)堆制發酵:培養料拌好后,建成底寬2?2.5米,高0.8?1米,長度不限的料堆,用木棒每隔30cm打一個直徑10?15cm、深至堆底的通氣孔,然后在該通氣孔內插入溫度計,當料堆25cm深處溫度達60°C時,保持24?36h進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時要將表層、中層、底層互換位置;翻好的料堆從新打孔后插入溫度計,當料堆再次達到60°C時,繼續保持24?36h進行第二次翻堆,如此翻堆5?6次,即可結束發酵,并可散堆降溫至30°C以下;發酵好的培養料呈茶褐色,有大量白色放線菌出現,無異味并具有發酵香味,用手緊握培養料指縫間有水滲出而不下滴即可;b、裝袋接種:塑料袋采用聚乙烯筒袋,具體為寬22?24cm,長45?50cm,袋厚在(λ 002?(λ 003cm的大袋,一改傳統的寬17cm,長33?35cm,袋厚為0.004cm的小袋,然后將步驟a中發酵好的培養料裝入大袋中,裝袋用機械裝袋或者手工裝袋均可,每袋裝培養料1000?1250g,袋子兩頭用5.8cm直徑的套環和13cm見方的報紙和皮筋封口,并在每袋中接種3?4層,即中間1?2層,兩頭各1層,用種量為培養基重的20%?25%,裝袋后的料堆要松緊適度;c、發菌管理:將步驟b中裝好的菌袋移入培養室或棚內,根據自然溫度高低,單層或多層擺放,避光發菌,發菌期間,菌袋內溫度保持在24°C?26°C,發菌期每隔7?10天翻堆一次,翻堆的同時將生長不良、雜菌感染的菌袋及時揀出進行處理,培養30天左右,菌絲布滿料袋后,繼續培養5?7天,直至使菌袋充分成熟后;
d、出菇管理:將成熟的菌袋倒入出菇棚內,堆碼成菌墻,然后向菌墻及地面澆一遍水,澆透,將棚內光照強度控制在300?800 lx,溫度控制在15°C?25°C,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85%?95%, 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0.1以下培養,直至出燕。該方法栽培的秀珍燕、平燕均可正常出菇,而且該方法栽培的秀珍菇,可出菇6?8潮,生物轉化率達100%?120%,且菌蓋肥厚、品質優良。
[0008]優選地,步驟a中選取的茄子秸桿為新鮮的茄子秸桿,且粉碎后的顆粒直徑為
0.5?1cm,步驟a中選取的桐或楊木鋸末為干燥、無霉變、無結塊、無木片、無樹皮的鋸末。
[0009]優選地,步驟a選料步驟中,按照重量百分比計算,選取粉碎后的茄子秸桿45%?60%、桐木鋸末20%?35%作為主料,麩皮10%、玉米粉6%、尿素1%、石灰粉3%作為輔料。
[0010]進一步優選地,步驟a選料步驟中,按照重量百分比計算,選取粉碎后的茄子秸桿55%、桐木鋸末25%作為主料,麩皮10%、玉米粉6%、尿素1%、石灰粉3%作為輔料。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用發酵料大袋栽培秀珍菇的方法與眾不同,該方法摒棄了傳統的17X33?35X0.004cm小袋形式,而采用22?24X45?50X0.002?
0.003cm的大袋,并且開放式接種,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避免了小袋形式費工費時,成本高、菌蓋薄、品質差的問題,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對茄子秸桿通過加工處理用于栽培秀珍菇、平菇獲得成功,充分利用了茄子秸桿中的營養成分,提高了秀珍菇的營養品質,有效地拓寬了秀珍菇等食用菌的原料選擇范圍,減少了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實現了茄子秸桿一食用菌一有機肥的良性循環,也為茄子秸桿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開辟了一條有效、持久的捷徑。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說明。
[0013]實施例一:
一種用發酵料大袋栽培秀珍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a、堆制發酵栽培原料:(1)選料:選取粉碎后的茄子秸桿或棉籽殼、桐或楊木鋸末作為主料,子秸桿為新鮮的茄子秸桿,且粉碎后的顆粒直徑為0.5?1cm,桐或楊木鋸末為干燥、無霉變、無結塊、無木片、無樹皮的鋸末,再選取麩皮、玉米粉、尿素、石灰粉作為輔料,其中,按照重量百分比計算,茄子秸桿或棉籽殼45%?60%、桐或楊木鋸末20%?35%,麩皮8%?12%,玉米粉4%?8%,石灰粉3%,尿素1% ; (2)配料:將茄子秸桿或者棉籽殼與水按照1:1.5的比例拌好,再加入石灰粉攪拌均勻,堆積預濕8h,然后將桐或楊木鋸末、麩皮、玉米粉、尿素一同加入到預濕完成的料中,并攪拌均勻,拌好的培養基要求用手緊握指縫間有3?5滴水滴下為宜;
(3)堆制發酵:培養料拌好后,建成底寬2?2.5米,高0.8?1米,長度不限的料堆,用木棒每隔30cm打一個直徑10?15cm、深至堆底的通氣孔,然后在該通氣孔內插入溫度計,當料堆25cm深處溫度達60°C時,保持24?36h進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時要將表層、中層、底層互換位置;翻好的料堆從新打孔后插入溫度計,當料堆再次達到60°C時,繼續保持24?36h進行第二次翻堆,如此翻堆5?6次,即可結束發酵,并可散堆降溫至30°C以下;發酵好的培養料呈茶褐色,有大量白色放線菌出現,無異味并具有發酵香味,用手緊握培養料指縫間有水滲出而不下滴即可;b、裝袋接種:塑料袋采用聚乙烯筒袋,具體為22?24X45?50X0.002?0.003cm (寬X長X厚)的大袋,一改傳統的17X33?35X0.004cm的小袋,然后將步驟a中發酵好的培養料裝入大袋中,裝袋用機械裝袋或者手工裝袋均可,每袋裝培養料1000?1250g,袋子兩頭用5.8cm直徑的套環和13cm見方的報紙和皮筋封口,并在每袋中接種3?4層,即中間1?2層,兩頭各1層,用種量為培養基重的20%?25%,裝袋后的料堆要松緊適度;c、發菌管理:將步驟b中裝好的菌袋移入培養室或棚內,根據自然溫度高低,單層或多層擺放,避光發菌,發菌期間,菌袋內溫度保持在24°C?26°C,發菌期每隔7?10天翻堆一次,翻堆的同時將生長不良、雜菌感染的菌袋及時揀出進行處理,培養30天左右,菌絲布滿料袋后,繼續培養5?7天,直至使菌袋充分成熟后;
d、出菇管理:將成熟的菌袋倒入出菇棚內,堆碼成菌墻,然后向菌墻及地面澆一遍水,澆透,將棚內光照強度控制在300?800 lx,溫度控制在15°C?25°C,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85%?95%, 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0.1以下培養,直至出燕。該方法栽培的秀珍燕、平燕均可正常出菇,而且該方法栽培的秀珍菇,可出菇6?8潮,生物轉化率達100%?120%,且菌蓋肥厚、品質優良。
[0014]實施例二:
一種用發酵料大袋栽培秀珍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a、堆制發酵栽培原料:(1)選料:選取粉碎后的茄子秸桿或棉籽殼、桐或楊木鋸末作為主料,子秸桿為新鮮的茄子秸桿,且粉碎后的顆粒直徑為0.5?1cm,桐或楊木鋸末為干燥、無霉變、無結塊、無木片、無樹皮的鋸末,再選取麩皮、玉米粉、尿素、石灰粉作為輔料,其中,按照重量百分比計算,選取粉碎后的茄子秸桿45%?60%、桐木鋸末20%?35%作為主料,麩皮10%、玉米粉6%、尿素1%、石灰粉3%作為輔料;(2)配料:將茄子秸桿或者棉籽殼與水按照1:1.5的比例拌好,再加入石灰粉攪拌均勻,堆積預濕8h,然后將桐或楊木鋸末、麩皮、玉米粉、尿素一同加入到預濕完成的料中,并攪拌均勻,拌好的培養基要求用手緊握指縫間有3?5滴水滴下為宜;(3)堆制發酵:培養料拌好后,建成底寬2米,高0.8米,長度不限的料堆,用木棒每隔30cm打一個直徑12cm、深至堆底的通氣孔,然后在該通氣孔內插入溫度計,當料堆25cm深處溫度達60°C時,保持30h進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時要將表層、中層、底層互換位置;翻好的料堆從新打孔后插入溫度計,當料堆再次達到60°C時,繼續保持30h進行第二次翻堆,如此翻堆6次,即可結束發酵,并可散堆降溫至30°C以下;發酵好的培養料呈茶褐色,有大量白色放線菌出現,無異味并具有發酵香味,用手緊握培養料指縫間有水滲出而不下滴即可;b、裝袋接種:塑料袋采用聚乙烯筒袋,具體為22?24X45?50X0.002?0.003cm的大袋,一改傳統的17X33?35X0.004cm的小袋,然后將步驟a中發酵好的培養料裝入大袋中,裝袋用機械裝袋或者手工裝袋均可,每袋裝培養料1000?1250g,袋子兩頭用5.8cm直徑的套環和13cm見方的報紙和皮筋封口,并在每袋中接種3?4層,即中間1?2層,兩頭各1層,用種量為培養基重的20%,裝袋后的料堆要松緊適度;c、發菌管理:將步驟b中裝好的菌袋移入培養室或棚內,根據自然溫度高低,單層或多層擺放,避光發菌,發菌期間,菌袋內溫度保持在24°C?26°C,發菌期每隔7天翻堆一次,翻堆的同時將生長不良、雜菌感染的菌袋及時揀出進行處理,培養30天左右,菌絲布滿料袋后,繼續培養7天,直至使菌袋充分成熟后;
d、出菇管理:將成熟的菌袋倒入出菇棚內,堆碼成菌墻,然后向菌墻及地面澆一遍水,澆透,將棚內光照強度控制在300?800 lx,溫度控制在15°C?25°C,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85%?95%, 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0.1以下培養,直至出燕。該方法栽培的秀珍燕、平燕均可正常出菇,而且該方法栽培的秀珍菇,可出菇6?8潮,生物轉化率達100%?120%,且菌蓋肥厚、品質優良。
[0015]實施例三:
一種用發酵料大袋栽培秀珍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a、堆制發酵栽培原料:(1)選料:選取粉碎后的茄子秸桿或棉籽殼、桐或楊木鋸末作為主料,子秸桿為新鮮的茄子秸桿,且粉碎后的顆粒直徑為0.5?1cm,桐或楊木鋸末為干燥、無霉變、無結塊、無木片、無樹皮的鋸末,再選取麩皮、玉米粉、尿素、石灰粉作為輔料,其中,按照重量百分比計算,選取粉碎后的茄子秸桿55%、桐木鋸末25%作為主料,麩皮10%、玉米粉6%、尿素1%、石灰粉3%作為輔料;(2)配料:將茄子秸桿或者棉籽殼與水按照1:1.5的比例拌好,再加入石灰粉攪拌均勻,堆積預濕8h,然后將桐或楊木鋸末、麩皮、玉米粉、尿素一同加入到預濕完成的料中,并攪拌均勻,拌好的培養基要求用手緊握指縫間有3?5滴水滴下為宜;(3)堆制發酵:培養料拌好后,建成底寬2.5米,高1米,長度不限的料堆,用木棒每隔30cm打一個直徑15cm、深至堆底的通氣孔,然后在該通氣孔內插入溫度計,當料堆25cm深處溫度達60°C時,保持36h進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時要將表層、中層、底層互換位置;翻好的料堆從新打孔后插入溫度計,當料堆再次達到60°C時,繼續保持36h進行第二次翻堆,如此翻堆6次,即可結束發酵,并可散堆降溫至30°C以下;發酵好的培養料呈茶褐色,有大量白色放線菌出現,無異味并具有發酵香味,用手緊握培養料指縫間有水滲出而不下滴即可;b、裝袋接種:塑料袋采用聚乙烯筒袋,具體為22?24X45?50X0.002?(λ 003cm的大袋,一改傳統的17 X 33?35 X 0.004cm的小袋,然后將步驟a中發酵好的培養料裝入大袋中,裝袋用機械裝袋或者手工裝袋均可,每袋裝培養料1000?1250g,袋子兩頭用5.8cm直徑的套環和13cm見方的報紙和皮筋封口,并在每袋中接種3?4層,即中間1?2層,兩頭各1層,用種量為培養基重的20%?25%,裝袋后的料堆要松緊適度;c、發菌管理:將步驟b中裝好的菌袋移入培養室或棚內,根據自然溫度高低,單層或多層擺放,避光發菌,發菌期間,菌袋內溫度保持在24°C?26°C,發菌期每隔10天翻堆一次,翻堆的同時將生長不良、雜菌感染的菌袋及時揀出進行處理,培養30天左右,菌絲布滿料袋后,繼續培養7天,直至使菌袋充分成熟后;
d、出菇管理:將成熟的菌袋倒入出菇棚內,堆碼成菌墻,然后向菌墻及地面澆一遍水,澆透,將棚內光照強度控制在300?800 lx,溫度控制在15°C?25°C,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85%?95%, 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0.1以下培養,直至出燕。該方法栽培的秀珍燕、平燕均可正常出菇,而且該方法栽培的秀珍菇,可出菇6?8潮,生物轉化率達100%?120%,且菌蓋肥厚、品質優良。
【權利要求】
1.一種用發酵料大袋栽培秀珍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a、堆制發酵栽培原料:(I)選料:選取粉碎后的爺子稻桿或棉籽殼、桐或楊木鋸末作為主料,麩皮、玉米粉、尿素、石灰粉作為輔料,其中,按照重量百分比計算,茄子秸桿或棉籽殼45%?60%、桐或楊木鋸末20%?35%,麩皮8%?12%,玉米粉4%?8%,石灰粉3%,尿素1% ; (2)配料:將茄子秸桿或者棉籽殼與水按照1:1.5的比例拌好,再加入石灰粉攪拌均勻,堆積預濕8h,然后將桐或楊木鋸末、麩皮、玉米粉、尿素一同加入到預濕完成的料中,并攪拌均勻,拌好的培養基要求用手緊握指縫間有3?5滴水滴下為宜;(3)堆制發酵:培養料拌好后,建成底寬2?2.5米,高0.8?I米,長度不限的料堆,用木棒每隔30cm打一個直徑10?15cm、深至堆底的通氣孔,然后在該通氣孔內插入溫度計,當料堆25cm深處溫度達60°C時,保持24?36h進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時要將表層、中層、底層互換位置;翻好的料堆從新打孔后插入溫度計,當料堆再次達到60°C時,繼續保持24?36h進行第二次翻堆,如此翻堆5?6次,即可結束發酵,并可散堆降溫至30°C以下;b、裝袋接種:塑料袋采用聚乙烯筒袋,具體為寬22?24cm,長45?50cm,袋厚在0.002?0.003cm的大袋,然后將步驟a中發酵好的培養料裝入袋中,每袋裝培養料1000?1250g,袋子兩頭用5.8cm直徑的套環和13cm見方的報紙和皮筋封口,并在每袋中接種3?4層,即中間I?2層,兩頭各I層,用種量為培養基重的20%?25%; C、發菌管理:將步驟b中裝好的菌袋移入培養室或棚內,根據自然溫度高低,單層或多層擺放,避光發菌,發菌期間,菌袋內溫度保持在24°C?26°C,發菌期每隔7?10天翻堆一次,翻堆的同時將生長不良、雜菌感染的菌袋及時揀出進行處理,培養30天左右,菌絲布滿料袋后,繼續培養5?7天,直至使菌袋充分成熟后;d、出菇管理:將成熟的菌袋倒入出菇棚內,堆碼成菌墻,然后向菌墻及地面澆一遍水,澆透,將棚內光照強度控制在300?800 lx,溫度控制在15°C?25°C,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85%?95%,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0.1以下培養,直至出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發酵料大袋栽培秀珍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a中選取的茄子秸桿為干燥新鮮的茄子秸桿,且粉碎后的顆粒直徑為0.5?1c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發酵料大袋栽培秀珍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a中選取的桐或楊木鋸末為干燥、無霉變、無結塊、無木片、無樹皮的鋸末。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發酵料大袋栽培秀珍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a選料步驟中,按照重量百分比計算,選取粉碎后的茄子秸桿45%?60%、桐木鋸末20%?35%作為主料,麩皮10%、玉米粉6%、尿素1%、石灰粉3%作為輔料。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用發酵料大袋栽培秀珍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a選料步驟中,按照重量百分比計算,選取粉碎后的茄子秸桿55%、桐木鋸末25%作為主料,麩皮10%、玉米粉6%、尿素1%、石灰粉3%作為輔料。
【文檔編號】A01G1/04GK104303846SQ201410630107
【公開日】2015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11日
【發明者】王志軍, 王森, 王月娥, 孔維威, 孔維麗, 張春紅, 姚紅民, 張聯合 申請人:湯陰森奇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