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拖曳式可調多列插秧機。
背景技術:
插秧機是一種將稻苗植入稻田的農業機械,在我國已經有數千年的使用歷史,而隨著機械化的發展,日本于1898年發表第一個水稻插秧機專利,至1966年工廠化水稻育秧設備研制成功,極大地促進了插秧機械化的發展。申請號為:201510208048.6的中國專利,具體內容為:本實用新型公開了插秧機,包括車架,車架的其中一端固定連接有轉向機構,轉向機構上固定連接有變速箱,變速箱上固定連接有發動機,所述變速箱上傳動連接有前驅動輪,車架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分動箱,所述分動箱上遠離車架的一端轉動連接有插秧裝置,變速箱通過傳動軸與分動箱傳動連接,所述分動箱的兩側分別轉動連接有后輸出軸,后輸出軸上傳動連接有傳動箱,傳動箱上傳動連接有后驅動輪。以上專利只能進行限定條數的稻秧植入工作,無法按照實際情況加載所需數目的稻秧植入裝置,適應性差,自備動力裝置,生產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拖曳式可調多列插秧機。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
一種拖曳式可調多列插秧機,包括存苗桶、均壓框架、傳動滾子、插秧裝置和支撐板,所述存苗桶設置在微型電機和支撐架之間,所述支撐架下方通過送苗管與播苗器相連接,所述均壓框架的上端與掛載架相連接,所述均壓框架安裝在電動機上方,所述電動機通過傳動軸與調速器相連接,所述調速器上方設置有外掛固定栓,所述傳動滾子設置在變速齒輪一和變速齒輪二之間,所述變速齒輪一與潤滑劑添加器相連接,所述插秧裝置設置在所述變速齒輪二下方,所述支撐板上方安裝有定位螺栓,所述支撐板上陣列有旋轉推進器,所述旋轉推進器下方與螺旋桿相連接,所述支撐板中間設置有減震器,所述減震器上方設置有耐磨片。
其中,所述存苗桶與所述微型電機鉚接,所述存苗桶與所述支撐架焊接在一起,所述支撐架與所述送苗管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所述送苗管與所述播苗器通過中空管道連接,所述均壓框架與所述掛載架焊接在一起,所述電動機焊接在所述均壓框架上。
其中,所述電動機與所述傳動軸通過軸承連接,所述傳動軸與所述調速器過盈配合,所述傳動滾子與所述變速齒輪一潤滑連接,所述傳動滾子與所述變速齒輪二潤滑連接,所述變速齒輪一與所述潤滑劑添加器密封焊接。
其中,所述插秧裝置由秧苗夾持器、中心銷軸、分泥器和栽秧器組成,所述秧苗夾持器下方與所述中心銷軸過盈配合,所述分泥器與所述栽秧器通過卡槽固定扣合。
其中,所述支撐板與所述定位螺栓固定連接,所述旋轉推進器與所述螺旋桿通過螺紋扣合,所述減震器與所述耐磨片焊接在一起。
有益效果在于:可以自動進行秧苗的分離、排列、插秧、埋泥作業,自動化程度高,可以自由配置插秧的列數,適應不同環境的要求,沒有自行裝置,可以掛載在外置拖曳機器上進行工作,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拖曳式可調多列插秧機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拖曳式可調多列插秧機的左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拖曳式可調多列插秧機的俯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拖曳式可調多列插秧機的插秧裝置的局部放大圖。
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1、播苗器;2、送苗管;3、支撐架;4、存苗桶;5、微型電機;6、電動機;7、均壓框架;8、掛載架;9、外掛固定栓;10、調速器;11、傳動軸;12、變速齒輪一;13、潤滑劑添加器;14、傳動滾子;15、變速齒輪二;16、插秧裝置;17、旋轉推進器;18、螺旋桿;19、支撐板;20、定位螺栓;21、耐磨片;22、減震器;23、秧苗夾持器;24、中心銷軸;25、分泥器;26、栽秧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4所示,一種拖曳式可調多列插秧機,包括存苗桶4、均壓框架7、傳動滾子14、插秧裝置16和支撐板19,所述存苗桶4設置在微型電機5和支撐架3之間,所述支撐架3下方通過送苗管2與播苗器1相連接,所述均壓框架7的上端與掛載架8相連接,所述均壓框架7安裝在電動機6上方,所述電動機6通過傳動軸11與調速器10相連接,所述調速器10上方設置有外掛固定栓9,所述傳動滾子14設置在變速齒輪一12和變速齒輪二15之間,所述變速齒輪一12與潤滑劑添加器13相連接,所述插秧裝置16設置在所述變速齒輪二15下方,所述支撐板19上方安裝有定位螺栓20,所述支撐板19上陣列有旋轉推進器17,所述旋轉推進器17下方與螺旋桿18相連接,所述支撐板19中間設置有減震器22,所述減震器22上方設置有耐磨片21。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存苗桶4與所述微型電機5鉚接,可以通過所述存苗桶4儲存秧苗,以備插秧,所述存苗桶4與所述支撐架3焊接在一起,所述支撐架3可以為本實用新型提供框架支撐,提高機體強度,所述支撐架3與所述送苗管2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所述送苗管可以將秧苗送入所述播苗器中,進行插秧,所述送苗管2與所述播苗器1通過中空管道連接,所述播苗器可以將稻秧按序列進行排序并插秧,所述均壓框架7與所述掛載架8焊接在一起,所述均壓框架7可以均勻分擔所述掛載架8的拉力,所述電動機6焊接在所述均壓框架7上,所述電動機6可以為秧苗的輸送提供動力。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電動機6與所述傳動軸11通過軸承連接,所述傳動軸11可以傳遞所述電動機6輸出的動力,所述傳動軸11與所述調速器10過盈配合,可以通過所述調速器10調節插秧速度,進行變速插秧,所述傳動滾子14與所述變速齒輪一12潤滑連接,所述傳動滾子14與所述變速齒輪二15潤滑連接,所述變速齒輪一12可以通過所述傳動滾子14改變所述變速齒輪二15的轉速,從而調節送秧速度和插秧速度,所述變速齒輪一12與所述潤滑劑添加器13密封焊接,所述潤滑劑添加器13可以為所述變速齒輪一12進行潤滑,提高傳動效率。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插秧裝置16由秧苗夾持器23、中心銷軸24、分泥器25和栽秧器26組成,所述秧苗夾持器23下方與所述中心銷軸24過盈配合,所述秧苗夾持器23可以固定夾持秧苗,進行插秧,所述分泥器25與所述栽秧器26通過卡槽固定扣合,所述分泥器25可以將稻田中的泥土分開,方便所述栽秧器26插秧。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支撐板19與所述定位螺栓20固定連接,所述定位螺栓20可以為本實用新型提供裝配定位,所述旋轉推進器17與所述螺旋桿18通過螺紋扣合,可以通過所述旋轉推進器17帶動所述螺旋桿18將秧苗推入所述播苗器1,所述減震器22與所述耐磨片21焊接在一起,所述減震器22可以降低插秧過程中的震動,提高插秧整齊度,方便管理栽種。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