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步行式插秧機傳動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步行式插秧機傳動機構。
【背景技術】
[0002]水稻是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機插秧是水稻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分插機構是插秧機的核心部分,起到從秧群中分取一定數量的秧苗并插入土中的作用,其性能直接影響插秧質量和效率。目前,市場上多為30cm行距插秧機,在我國北方地區應用較為廣泛;但對于南方早稻和連作晚稻的雙季稻區,早、晚稻具有生長期短,植株相對矮小的特點,用30cm行距插秧機所插植的秧苗密度偏稀、往往到成熟時都難以完全封行,導致有效穗數不足,不利于水稻高產。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克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4]—種步行式插秧機傳動機構,包括動力輸入軸和殼體,所述動力輸入軸置于殼體內部,動力輸入軸在殼體內與錐齒輪以花鍵連接,錐齒輪兩側設有動力輸出軸,動力輸出軸與鏈輪軸連接,鏈輪軸另一側設有鏈輪箱,鏈輪箱內部設有鏈傳動,鏈傳動的下部設有秧爪軸,插植臂對稱布置于鏈輪箱兩端,秧爪軸兩端分別與插植臂的曲柄以花鍵連接,插植臂的下部設有秧針。
[0005]所述殼體呈凸型。
[0006]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結構簡單,工作效率高、增加了栽植密度,增加單位面積有效性,保證了較高產量。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8]如圖1所示,一種步行式插秧機傳動機構,包括動力輸入軸I和殼體2,所述動力輸入軸I置于殼體2內部,動力輸入軸I在殼體2內與錐齒輪3以花鍵連接,錐齒輪3兩側設有動力輸出軸4,動力輸出軸4與鏈輪軸5連接,鏈輪軸5另一側設有鏈輪箱6,鏈輪箱6內部設有鏈傳動7,鏈傳動7的下部設有秧爪軸8,插植臂9對稱布置于鏈輪箱6兩端,秧爪軸8兩端分別與插植臂9的曲柄以花鍵連接,插植臂9的下部設有秧針10。
[0009]所述殼體2呈凸型。
[0010]工作原理如下:
[0011]發動機提供的總動力由動力輸入軸4輸入,通過錐齒輪3傳動傳遞給兩邊對稱布置的鏈輪軸5。其中,動力輸出軸4與鏈輪軸5以花鍵連接,鏈輪軸5帶動鏈輪箱6內的主動鏈輪轉動,再通過鏈傳動7將動力傳遞給秧爪軸8,插植臂9對稱布置于鏈輪箱6兩端,秧爪軸8兩端分別與插植臂9的曲柄以花鍵連接,帶動曲柄做整周回轉,從而促使分插機構按固定的軌跡運動,以驅動插植臂9完成取秧和插秧以及插秧時推秧桿的推秧動作。秧爪軸旋轉I周,插植臂9完成I次插秧。
【主權項】
1.一種步行式插秧機傳動機構,包括動力輸入軸(I)和殼體(2),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輸入軸(I)置于殼體(2)內部,動力輸入軸(I)在殼體(2)內與錐齒輪(3)以花鍵連接,錐齒輪(3 )兩側設有動力輸出軸(4 ),動力輸出軸(4 )與鏈輪軸(5 )連接,鏈輪軸(5 )另一側設有鏈輪箱(6 ),鏈輪箱(6 )內部設有鏈傳動(7 ),鏈傳動(7 )的下部設有秧爪軸(8 ),插植臂(9)對稱布置于鏈輪箱(6)兩端,秧爪軸(8)兩端分別與插植臂(9)的曲柄以花鍵連接,插植臂(9 )的下部設有秧針(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步行式插秧機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2)呈凸型。
【專利摘要】一種步行式插秧機傳動機構,包括動力輸入軸和殼體,所述動力輸入軸置于殼體內部,?動力輸入軸在殼體內與錐齒輪以花鍵連接,錐齒輪兩側設有動力輸出軸,動力輸出軸與鏈輪軸連接,鏈輪軸另一側設有鏈輪箱,鏈輪箱內部設有鏈傳動,鏈傳動的下部設有秧爪軸,插植臂對稱布置于鏈輪箱兩端,秧爪軸兩端分別與插植臂的曲柄以花鍵連接,插植臂的下部設有秧針;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結構簡單,工作效率高、增加了栽植密度,增加單位面積有效性,保證了較高產量。
【IPC分類】F16H57/02, F16H37/12, A01C11/02
【公開號】CN204900730
【申請號】CN201520489593
【發明人】孫小明
【申請人】孫小明
【公開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請日】2015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