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鹽堿地苗木栽種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一種鹽堿地苗木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態環境的關注越來越緊迫。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公路兩旁、社區等閑置土地開展園林綠化、植樹造林,提高綠地面積,是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促進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但是土地鹽堿化是人類面臨的一個世界性難題,我國有大面積的鹽堿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華北平原、東北平原、西北內陸地區及濱海地區。鹽堿地中種植植物的成活率一般都很低,因而嚴重影響著我國的苗木生產。
目前,公開號為cn104871902a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鹽堿地苗木種植方法,包括挖掘種植坑、設置蓄水池、鋪設滲水管道、將苗木放入種植坑以及回填種植土步驟,其中蓄水池設置種植坑的周圍,并且蓄水池和種植坑之間鋪設了多條滲水管道,因滲水管道從蓄水池向種植坑向下延伸,在蓄水池側的端口小,在種植坑側的端口大。將苗木植入種植坑后,蓄水池內裝有非鹽堿地的水,該水會從滲水管道向種植坑側滲透,使苗木的根能夠根據需要吸收水分,使其能夠健康成長,該鹽堿地苗木種植方法種植苗木,可以減少苗木吸收鹽堿地的水,還能夠抗旱,從而使苗木在良好的養分水分下生長,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
但是,該鹽堿地苗木種植方法將苗木直接種植在種植坑內,導致苗木的生長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鹽堿地苗木種植方法,具有改善土壤結構,提高苗木生長率的優點。
本發明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鹽堿地苗木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在苗木種植前3-4個月,施用有機改良肥50-70公斤/畝,按照重量份計,所述有機改良肥包括:草木灰14-16份、秸稈渣27-31份、中草藥渣5-7份、粉煤灰7-11份;
s2、在種植土壤上挖出深30*30cm的種植坑,所述種植坑的坑壁上鋪設地膜層;
s3、栽植時,所述種植坑內填入有機改良肥,將苗木種植在有機改良肥上,將根系展開,并輕微抖動苗木,使之與土壤充分結合;
s4、所述種植坑的周圍挖有蓄水溝,所述蓄水溝的頂部設有集水蓋;
s5、所述蓄水溝的溝壁到所述種植坑的坑壁之間鋪設有若干條滲水管道。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下雨天氣時,鹽堿地中的鹽分會在雨水中溶解,在滲透至草木灰中含大量碳酸鉀,有效通過苗木的根系為其提供鉀元素,適合苗木生產;秸稈渣在經過水浸泡后會腐爛,為苗木生長提供更多的養分;中藥大多是植物的根、莖、葉、花、實、皮,以及禽獸的肢體、臟器、外殼,還有部分礦物質,含有豐富的有機物和無機物質,尤其是苗木生長所需的氮、磷、鉀類肥料,而且中草藥渣可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進一步有利于苗木生長;蓄水溝能夠對雨水進行收集,蓄水溝內的水從滲水管道向種植坑內滲透,水滲透到種植坑內后,讓種植坑的土保持一定的濕度,苗木根據生長需要從帶有濕度的土內吸收水分,從而使鹽堿地種植的苗木也能夠正常健康的生長。
優選的,所述有機改良肥還包括動物殼質,按照重量份計:所述動物殼質28-40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動物殼質具有一定的形狀和結構強度,其埋設在有機改良肥中,使得制備的有機改良肥并不為密實體結構,有機改良肥內存在間隙,繼而提高氣體流通率,較高的氣體流通率能夠滿足微生物呼吸作用時的需氧量,間接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對土壤改良的時間縮短。
優選的,所述秸稈渣為粒徑在4-6mm范圍內的,所述中草藥渣為粒徑在3-5mm范圍內的。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4-6mm范圍內的秸稈渣容易腐爛,秸稈渣腐爛后作為腐殖質,微生物分解腐殖質,進而提高土壤中的營養物質,苗木的能源物質不容易出現缺乏狀態,另外在微生物的分解過程中會產生熱量,繼而達到一定的升溫以實現保溫的效果,因此苗木的根部不容易因土壤溫度過低而凍傷;中草藥渣為粒徑在3-5mm范圍內的,使得中草藥渣容易腐爛,中草藥渣含有豐富的有機物和無機物質。
優選的,所述蓄水溝的深度為800-900mm。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蓄水溝的深度超過900mm時會增加挖掘成本,而且900mm完全足夠苗木的根系生長;蓄水溝的深度淺于800mm時,不利于苗木的根系生長,因此蓄水溝的深度為800-900mm。
優選的,所述集水蓋呈倒錐形,所述集水蓋的底部設置有進水口。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倒錐形的集水蓋用于封蓋蓄水溝,減少蓄水溝內的水在陽光的照射下被蒸發的情況,從而達到節約用水的效果。
優選的,所述滲水管道靠近蓄水溝的一端低于所述滲水管道靠近種植坑的一端,且滲水管道內穿設有樹脂棉條。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種植坑內多余的水分能夠進入到滲水管道內,減小苗木的根系被水浸泡出現腐爛的情況;同時,苗木通過樹脂棉條能從蓄水溝吸收水分,減小了澆水的工作量。
優選的,所述s3中,在對苗木種植后在土壤表面覆蓋一層保溫層。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保溫層能夠對土壤表面進行保溫作用,這樣有利于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動。
綜上所述,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下雨天氣時,鹽堿地中的鹽分會在雨水中溶解,在滲透至草木灰中含大量碳酸鉀,有效通過苗木的根系為其提供鉀元素,適合苗木生產;秸稈渣在經過水浸泡后會腐爛,為苗木生長提供更多的養分;中藥大多是植物的根、莖、葉、花、實、皮,以及禽獸的肢體、臟器、外殼,還有部分礦物質,含有豐富的有機物和無機物質,尤其是苗木生長所需的氮、磷、鉀類肥料,而且中草藥渣可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進一步有利于苗木生長;蓄水溝能夠對雨水進行收集,蓄水溝內的水從滲水管道向種植坑內滲透,水滲透到種植坑內后,讓種植坑的土保持一定的濕度,苗木根據生長需要從帶有濕度的土內吸收水分,從而使鹽堿地種植的苗木也能夠正常健康的生長。
具體實施方式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實施例一:一種鹽堿地苗木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在苗木種植前3-4個月,施用有機改良肥50-70公斤/畝,按照重量份計,有機改良肥包括:草木灰14-16份、秸稈渣27-31份、中草藥渣5-7份、粉煤灰7-11份;s2、在種植土壤上挖出深30*30cm的種植坑,種植坑的坑壁上鋪設地膜層;s3、栽植時,種植坑內填入有機改良肥,將苗木種植在有機改良肥上,并將根系展開,并輕微抖動苗木,使之與土壤充分結合;s4、所述種植坑的周圍挖有蓄水溝,所述蓄水溝的頂部設有集水蓋;s5、所述蓄水溝的溝壁到所述種植坑的坑壁之間鋪設有若干條滲水管道。
秸稈渣為粒徑在4-6mm范圍內的,4-6mm范圍內的秸稈渣容易腐爛,秸稈渣腐爛后作為腐殖質,微生物分解腐殖質,進而提高土壤中的營養物質,苗木的能源物質不容易出現缺乏狀態,另外在微生物的分解過程中會產生熱量,繼而達到一定的升溫以實現保溫的效果,因此苗木的根部不容易因土壤溫度過低而凍傷;中草藥渣為粒徑在3-5mm范圍內的,使得中草藥渣容易腐爛,中草藥渣含有豐富的有機物和無機物質。
在鹽堿地深挖的蓄水溝,蓄水溝的深度為850mm,其它實施例中蓄水溝的深度可以為800mm或者900mm,當蓄水溝的深度超過900mm時會增加挖掘成本,而且900mm完全足夠苗木的根系生長;蓄水溝的深度淺于800mm時,不利于苗木的根系生長。
蓄水溝的頂部蓋有集水蓋,集水蓋呈倒錐形,其中,集水蓋的底部開有進水口,便于將落到集水蓋周圍的雨水引導入蓄水溝內;同時倒錐形的集水蓋能夠減小蓄水溝內的水在陽光的照射下被蒸發的情況,從而達到節約用水的效果。
滲水管道靠近蓄水溝的一端低于滲水管道靠近種植坑的一端,且滲水管道內貫穿有樹脂棉條,種植坑內多余的水分能夠進入到滲水管道內,減小苗木的根系被水浸泡出現腐爛的情況;同時,苗木通過樹脂棉條能從蓄水溝吸收水分,減小了澆水的工作量。
總的工作過程:在下雨天氣時,鹽堿地中的鹽分會在雨水中溶解,在滲透至草木灰中含大量碳酸鉀,有效通過苗木的根系為其提供鉀元素,適合苗木生產;秸稈渣在經過水浸泡后會腐爛,為苗木生長提供更多的養分;中藥大多是植物的根、莖、葉、花、實、皮,以及禽獸的肢體、臟器、外殼,還有部分礦物質,含有豐富的有機物和無機物質,尤其是苗木生長所需的氮、磷、鉀類肥料,而且中草藥渣可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進一步有利于苗木生長;蓄水溝能夠對雨水進行收集,蓄水溝內的水從滲水管道向種植坑內滲透,水滲透到種植坑內后,讓種植坑的土保持一定的濕度,苗木根據生長需要從帶有濕度的土內吸收水分,從而使鹽堿地種植的苗木也能夠正常健康的生長。
實施例二:一種鹽堿地苗木種植方法,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有機改良肥還包括動物殼質,按照重量份計:動物殼質28-40份,動物殼質具有一定的形狀和結構強度,其埋設在有機改良肥中,使得制備的有機改良肥并不為密實體結構,有機改良肥內存在間隙,繼而提高氣體流通率,較高的氣體流通率能夠滿足微生物呼吸作用時的需氧量,間接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對土壤改良的時間縮短;在對苗木種植后在土壤表面覆蓋一層保溫層,能夠對土壤表面進行保溫作用,這樣有利于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