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烏骨雞養殖繁育,屬于畜牧養殖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烏骨雞高山養殖繁育方法。
背景技術:
烏骨雞(silkyfowl)又稱武山雞、烏雞,是一種雜食家養鳥。烏骨雞源自于中國的江西省的泰和縣武山。烏骨雞不僅喙、眼、腳是烏黑的,而且皮膚、肌肉、骨頭和大部分內臟也都是烏黑的。從營養價值上看,烏雞的營養遠遠高于普通雞,吃起來的口感也非常細嫩。至于藥用和食療作用,更是普通雞所不能相比的,被人們稱作“名貴食療珍禽”、“烏雞白鳳”。
近些年來,由于人們的養殖水平不斷的提高,傳統的烏骨雞養殖技術也有一定的改善,傳統的烏骨雞養殖時,一般采用的養殖飼料與常用的家禽養殖飼料相仿,這種養殖方式,雖然可以保證烏骨雞的正常生長,但是在長久的這種喂養方式,會將烏骨雞中特有的野味同化,直接導致烏骨雞與后續的家養雞群相似,失去了原有的烏骨雞價值,因此在烏骨雞的養殖中,對于養殖方法、環境和飼料的選擇要求較高。
烏骨雞在飼養過程中,如果飼料選擇不當,會導致食欲不振,營養不足,易導致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差,進而容易引起一系列疾病,還會影響雞肉品質和藥用價值,而養殖方法的不當,則會影響烏骨雞的成活率、肉質及營養價值,同理,烏骨雞的養殖環境同樣對其生長存在較大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烏骨雞高山養殖繁育方法,旨在從烏骨雞的生長環境、養殖方法及飼料的選擇上優化改進,從而解決烏骨雞因環境、飼料及養殖方法的不當而造成烏骨雞生長周期慢、雞肉品質和藥用價值下降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烏骨雞高山養殖繁育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址
選擇海拔高度在1200~1500m的山地,山地選擇地勢平坦、取水方便、背風向陽、植被茂密種類繁多、樹冠較大的區域作為養殖區,養殖區保證陽光充足且土壤為沙質土壤,養殖區的坡度≤20°;
2)建舍
養殖區內間隔15~20米均勻建造雞舍,雞舍大小以每平方米5~8只進行建造,雞舍四面側壁均設置通氣孔或換氣扇且內外均涂抹質量濃度為20%的石灰乳溶液;雞舍內離地60~80cm處設置網格架,頂部設置有光照燈,雞舍內地面鋪設地暖,地暖上方鋪設墊料,墊料由質量比為2:1.2:1.2:3的稻谷殼、菖蒲、艾葉、稻草秸稈組成,墊料每隔20~25天清理更換,雞舍外設置飼料盤和飲水槽,在任意兩個雞舍之間設置有長3m、寬2m、深度為15~25cm的公共嬉戲飲水區;
3)烏骨雞育雛
a、溫控:
將喂過營養液的烏骨雞雛雞送入雞舍,利用地暖控制雞舍溫度在32~34℃之間,并保持2~5天,之后每3~5天下降2~3℃,至18~22℃為止,雛雞送入雞舍1個月后取消溫度控制;
b、光控:雛雞送入雞舍后,利用光照燈進行補光,一周齡雛雞每日進行22~24h的光照處理,二周齡和三周齡雛雞每日進行18~21h的光照處理,四周齡雛雞每日進行13~15h的光照處理,四周齡后取消補光;
c、喂食:
配置精料飼料進行喂食,一周齡雛雞采用全日供料喂食,二周齡和三周齡雛雞每日供料5-8次,四周齡雛雞每日供料3~5次;
4)放養
四周齡后驅趕雛雞出雞舍在養殖區覓食進行放養,每日早上6~7點進行喂食后驅趕至養殖區,夜里9~11點再次喂食后驅趕回雞舍;
2個月后,雛雞發育形成育成雞,育成雞每日喂食粗料飼料1~2次;4個月后,育成雞發育形成成年雞,喂食結束,采用自然覓食放養。
在以上方法中,所述步驟4)中,雛雞發育形成育成雞后,在養殖區內投放活體昆蟲,活體昆蟲為螞蟻、螞蚱、蟋蟀、地蠶、蜈蚣、斗米蟲、蚰蜒、百腳蟲及任意兩種以上的混合,投放量以每平米80~120g為準。
在以上方法中,所述營養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5~8份維生素b1、5~8份維生素c、1~3份鐵皮石斛粉、3~5份蛋氨酸、0.1~0.3份環丙沙星、0.1~0.3份氨卡青霉素、0.01~0.03份微生物菌、1~3份葉酸及100~150份清水。
在以上方法中,所述精料飼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15~30份稻谷、20~25份青菜葉、10~15份大麥芽、15~20份青蘋果、15~20份西紅柿、3~5份柚子皮、2~5份天麻、2~5份馬齒莧、2~5份陳皮、10~15份玉米、0.5~0.8份加碘鹽、10~20份麩皮及50-100份清水,以上原料混合后粉碎至100-200目。
在以上方法中,所述粗料飼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100~200份玉米、100~200份玉米、100~200份青菜葉、20~30份馬齒莧、20~30份貝粉、20~30份豬骨、10~15份砂石、50~100份大豆、3~5份加碘鹽、50~100份麩皮及300-500份清水,以上原料混合后粉碎至200-300目。
在以上方法中,所述步驟3)中和步驟4)中,三周齡后的烏骨雞每隔10~15天喂食一次中草藥散劑,所述中草藥散劑按重量份計,由2~4份天麻、1~2份牛膝、1~2份青皮、1~2份楮葉、3~5份白絨草、2~5份雞血藤、2~5份桑白皮、3~8份黃藤、5~8份澤瀉及10~12份金銀花組成。
在以上方法中,所述中草藥散劑可加入重量份計的1~3份微生物菌。
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通過嚴格選擇烏骨雞雞舍環境和放養環境,并進行生長條件控制調節其養殖環境,有效減少了病害,并且保證烏骨雞具有足夠的空間放養。
2、本發明嚴格控制烏骨雞每個生長周期的生長環境和飼料原料配合,結合其生長環境進行合理規劃,保證了烏骨雞從雛雞到成年雞過程中的健康、飲食需求及環境需求,提高了烏骨雞的成活率,提高了烏骨雞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實施例。
實施例1:
一種烏骨雞高山養殖繁育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址
選擇海拔高度在1200m的山地,山地選擇地勢平坦、取水方便、背風向陽、植被茂密種類繁多、樹冠較大的區域作為養殖區,養殖區保證陽光充足且土壤為沙質土壤,養殖區的坡度為20°;
2)建舍
養殖區內間隔15米均勻建造雞舍,雞舍大小以每平方米5只進行建造,雞舍四面側壁均設置通氣孔或換氣扇且內外均涂抹質量濃度為20%的石灰乳溶液;雞舍內離地60cm處設置網格架,頂部設置有光照燈,雞舍內地面鋪設地暖,地暖上方鋪設墊料,墊料由質量比為2:1.2:1.2:3的稻谷殼、菖蒲、艾葉、稻草秸稈組成,墊料每隔20天清理更換,雞舍外設置飼料盤和飲水槽,在任意兩個雞舍之間設置有長3m、寬2m、深度為15的公共嬉戲飲水區;
3)烏骨雞育雛
a、溫控:
將喂過營養液的烏骨雞雛雞送入雞舍,利用地暖控制雞舍溫度在32℃之間,并保持2天,之后每3天下降2℃,至18℃為止,雛雞送入雞舍1個月后取消溫度控制;
b、光控:雛雞送入雞舍后,利用光照燈進行補光,一周齡雛雞每日進行22h的光照處理,二周齡和三周齡雛雞每日進行18h的光照處理,四周齡雛雞每日進行13h的光照處理,四周齡后取消補光;
c、喂食:
配置精料飼料進行喂食,一周齡雛雞采用全日供料喂食,二周齡和三周齡雛雞每日供料5-8次,四周齡雛雞每日供料3次;
4)放養
四周齡后驅趕雛雞出雞舍在養殖區覓食進行放養,每日早上6點進行喂食后驅趕至養殖區,夜里9點再次喂食后驅趕回雞舍;
2個月后,雛雞發育形成育成雞,育成雞每日喂食粗料飼料1次;4個月后,育成雞發育形成成年雞,喂食結束,采用自然覓食放養。
所述步驟4)中,雛雞發育形成育成雞后,在養殖區內投放活體昆蟲,活體昆蟲為螞蟻、螞蚱、蟋蟀、地蠶、蜈蚣、斗米蟲、蚰蜒、百腳蟲及任意兩種以上的混合,投放量以每平米80為準。所述營養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5份維生素b1、5份維生素c、1份鐵皮石斛粉、3份蛋氨酸、0.1份環丙沙星、0.1份氨卡青霉素、0.01份微生物菌、1份葉酸及100份清水。所述精料飼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15份稻谷、20份青菜葉、10份大麥芽、15份青蘋果、15份西紅柿、3份柚子皮、2份天麻、2份馬齒莧、2份陳皮、10份玉米、0.5份加碘鹽、10份麩皮及50份清水,以上原料混合后粉碎至1500目。所述粗料飼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100份玉米、100份玉米、100份青菜葉、20份馬齒莧、20份貝粉、20份豬骨、10份砂石、50份大豆、3份加碘鹽、50份麩皮及300份清水,以上原料混合后粉碎至200目。所述步驟3)中和步驟4)中,三周齡后的烏骨雞每隔10天喂食一次中草藥散劑,所述中草藥散劑按重量份計,由2份天麻、1份牛膝、1份青皮、1份楮葉、3份白絨草、2份雞血藤、2份桑白皮、3份黃藤、5份澤瀉及10份金銀花組成。所述中草藥散劑可加入重量份計的1份微生物菌。
本實施例的雞舍四面側壁均設置通氣孔或換氣扇且內外均涂抹質量濃度為20%的石灰乳溶液,墊料由質量比為2:1.2:1.2:3的稻谷殼、菖蒲、艾葉、稻草秸稈組成,可以防止雞糞病菌、蟲害引發烏骨雞病害,可提高烏骨雞存活率和健康狀況。公共嬉戲飲水區可作為所有烏骨雞的公共嬉戲和飲水區域,并且還可用于收集雨水,減少飲用水成本。通過溫控、光控對烏骨雞生長環境溫度和光照進行調控,使得每個周期的烏骨雞均具有適宜的生長環境。營養液通過加入維生素、蛋氨酸可提高雛雞的營養,而鐵皮石斛粉、微生物菌及葉酸可保證雛雞正常消化,丙沙星和氨卡青霉素放置雛雞腸道感染疾病。精料飼料中大麥芽、青蘋果、西紅柿及柚子皮均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能夠保證烏骨雞生長需求,并且還具有幫助消化的作用,天麻馬齒莧和陳皮具有幫助消化和預防禽流感的效果,能提高烏骨雞的抗病性。粗料飼料中貝粉、豬骨及砂石可幫助雞胗磨合食物,幫助消化,馬齒莧使用后可提高烏骨雞精神狀態,有助于其走動覓食。中草藥散劑通過多種中草藥的組合,可以提高其病害免疫性,并梳理腸道和雞胗,滅除烏骨雞腸道和雞胗內細菌,同時中草藥散劑具有藥效,可進一步提高其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微生物菌可以是酵母菌、乳酸鏈球菌、雙歧桿菌、枯草芽孢桿菌或纖維二糖乳桿菌中的一種或多種的組合。
本實施例通過定期投放活體昆蟲,有助于烏骨雞的營養補充和完善,并且還能促使其自己覓食,而各種昆蟲富含不同的營養物質,使得烏骨雞的肉質鮮美、營養豐富。
實施例2
一種烏骨雞高山養殖繁育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址
選擇海拔高度在1300的山地,山地選擇地勢平坦、取水方便、背風向陽、植被茂密種類繁多、樹冠較大的區域作為養殖區,養殖區保證陽光充足且土壤為沙質土壤,養殖區的坡度為18°;
2)建舍
養殖區內間隔18米均勻建造雞舍,雞舍大小以每平方米6只進行建造,雞舍四面側壁均設置通氣孔或換氣扇且內外均涂抹質量濃度為20%的石灰乳溶液;雞舍內離地70cm處設置網格架,頂部設置有光照燈,雞舍內地面鋪設地暖,地暖上方鋪設墊料,墊料由質量比為2:1.2:1.2:3的稻谷殼、菖蒲、艾葉、稻草秸稈組成,墊料每隔23天清理更換,雞舍外設置飼料盤和飲水槽,在任意兩個雞舍之間設置有長3m、寬2m、深度為20cm的公共嬉戲飲水區;
3)烏骨雞育雛
a、溫控:
將喂過營養液的烏骨雞雛雞送入雞舍,利用地暖控制雞舍溫度在33℃之間,并保持3天,之后每4天下降2.5℃,至20℃為止,雛雞送入雞舍1個月后取消溫度控制;
b、光控:雛雞送入雞舍后,利用光照燈進行補光,一周齡雛雞每日進行23h的光照處理,二周齡和三周齡雛雞每日進行20h的光照處理,四周齡雛雞每日進行14h的光照處理,四周齡后取消補光;
c、喂食:
配置精料飼料進行喂食,一周齡雛雞采用全日供料喂食,二周齡和三周齡雛雞每日供料6次,四周齡雛雞每日供料4次;
4)放養
四周齡后驅趕雛雞出雞舍在養殖區覓食進行放養,每日早上6:30進行喂食后驅趕至養殖區,夜里10點再次喂食后驅趕回雞舍;
2個月后,雛雞發育形成育成雞,育成雞每日喂食粗料飼料1次;4個月后,育成雞發育形成成年雞,喂食結束,采用自然覓食放養。
所述步驟4)中,雛雞發育形成育成雞后,在養殖區內投放活體昆蟲,活體昆蟲為螞蟻、螞蚱、蟋蟀、地蠶、蜈蚣、斗米蟲、蚰蜒、百腳蟲及任意兩種以上的混合,投放量以每平米100g為準。所述營養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7份維生素b1、7份維生素c、2份鐵皮石斛粉、4份蛋氨酸、0.2份環丙沙星、0.2份氨卡青霉素、0.02份微生物菌、2份葉酸及120份清水。所述精料飼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25份稻谷、23份青菜葉、12份大麥芽、17份青蘋果、17份西紅柿、4份柚子皮、4份天麻、4份馬齒莧、4份陳皮、12份玉米、0.7份加碘鹽、15份麩皮及70份清水,以上原料混合后粉碎至150目。所述粗料飼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150份玉米、150份玉米、150份青菜葉、25份馬齒莧、25份貝粉、25份豬骨、13份砂石、80份大豆、4份加碘鹽、80份麩皮及400份清水,以上原料混合后粉碎至250目。所述步驟3)中和步驟4)中,三周齡后的烏骨雞每隔13天喂食一次中草藥散劑,所述中草藥散劑按重量份計,由3份天麻、1.5份牛膝、1.5份青皮、1.5份楮葉、4份白絨草、4份雞血藤、4份桑白皮、5份黃藤、5份澤瀉及11份金銀花組成。所述中草藥散劑可加入重量份計的2份微生物菌。
本實施例除了具有實施例1的有益效果外,還具有環境控制偏差小、營養調節精確的有益效果,能夠保證烏骨雞按照正常速度生長,能最大化的保證烏骨雞的健康、肉質及營養,本實施例的烏骨雞由于按照正常環境和食材進行養殖,其肉質極佳,最好用于美食美餐食用。
實施例3
一種烏骨雞高山養殖繁育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址
選擇海拔高度在1500的山地,山地選擇地勢平坦、取水方便、背風向陽、植被茂密種類繁多、樹冠較大的區域作為養殖區,養殖區保證陽光充足且土壤為沙質土壤,養殖區的坡度為20°;
2)建舍
養殖區內間隔20米均勻建造雞舍,雞舍大小以每平方米8只進行建造,雞舍四面側壁均設置通氣孔或換氣扇且內外均涂抹質量濃度為20%的石灰乳溶液;雞舍內離地80cm處設置網格架,頂部設置有光照燈,雞舍內地面鋪設地暖,地暖上方鋪設墊料,墊料由質量比為2:1.2:1.2:3的稻谷殼、菖蒲、艾葉、稻草秸稈組成,墊料每隔25天清理更換,雞舍外設置飼料盤和飲水槽,在任意兩個雞舍之間設置有長3m、寬2m、深度為25cm的公共嬉戲飲水區;
3)烏骨雞育雛
a、溫控:
將喂過營養液的烏骨雞雛雞送入雞舍,利用地暖控制雞舍溫度在34℃之間,并保持5天,之后每5天下降2~3℃,至22℃為止,雛雞送入雞舍1個月后取消溫度控制;
b、光控:雛雞送入雞舍后,利用光照燈進行補光,一周齡雛雞每日進行24h的光照處理,二周齡和三周齡雛雞每日進行21h的光照處理,四周齡雛雞每日進行15h的光照處理,四周齡后取消補光;
c、喂食:
配置精料飼料進行喂食,一周齡雛雞采用全日供料喂食,二周齡和三周齡雛雞每日供料8次,四周齡雛雞每日供料5次;
4)放養
四周齡后驅趕雛雞出雞舍在養殖區覓食進行放養,每日早上7點進行喂食后驅趕至養殖區,夜里11點再次喂食后驅趕回雞舍;
2個月后,雛雞發育形成育成雞,育成雞每日喂食粗料飼料2次;4個月后,育成雞發育形成成年雞,喂食結束,采用自然覓食放養。
所述步驟4)中,雛雞發育形成育成雞后,在養殖區內投放活體昆蟲,活體昆蟲為螞蟻、螞蚱、蟋蟀、地蠶、蜈蚣、斗米蟲、蚰蜒、百腳蟲及任意兩種以上的混合,投放量以每平米120g為準。所述營養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8份維生素b1、8份維生素c、3份鐵皮石斛粉、5份蛋氨酸、0.3份環丙沙星、0.3份氨卡青霉素、0.03份微生物菌、3份葉酸及150份清水。所述精料飼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30份稻谷、25份青菜葉、15份大麥芽、20份青蘋果、20份西紅柿、5份柚子皮、5份天麻、5份馬齒莧、5份陳皮、15份玉米、0.8份加碘鹽、20份麩皮及100份清水,以上原料混合后粉碎至200目。所述粗料飼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200份玉米、200份玉米、200份青菜葉、30份馬齒莧、30份貝粉、30份豬骨、15份砂石、100份大豆、5份加碘鹽、100份麩皮及500份清水,以上原料混合后粉碎至300目。所述步驟3)中和步驟4)中,三周齡后的烏骨雞每隔15天喂食一次中草藥散劑,所述中草藥散劑按重量份計,由4份天麻、2份牛膝、2份青皮、2份楮葉、5份白絨草、5份雞血藤、5份桑白皮、8份黃藤、8份澤瀉及12份金銀花組成。所述中草藥散劑可加入重量份計的3份微生物菌。
本實施例除了具有實施例的有益效果外,相比于實施例2,本實施例的烏骨雞生長環境、飲食得到了最大化的提高,可快速提高烏骨雞的成年率,縮短養殖周期,其健康狀況和營養情況均優于實施例所養殖的烏骨雞,但由于成長周期縮短,本實施例的烏骨雞肉質較差,最好用于療養食用。
如上所述即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前文所述為本發明的各個優選實施例,各個優選實施例中的優選實施方式如果不是明顯自相矛盾或以某一優選實施方式為前提,各個優選實施方式都可以任意疊加組合使用,所述實施例以及實施例中的具體參數僅是為了清楚表述發明人的發明驗證過程,并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仍然以其權利要求書為準,凡是運用本發明的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同結構變化,同理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