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產蔬菜養殖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養殖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水產蔬菜養殖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水產養殖和蔬菜種植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農業一般是在土塘中進行水產養殖,在農田上進行蔬菜種植。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現有技術中出現了各種不依賴于土塘的水產養殖裝置以及不依賴于農田的蔬菜種植裝置。然而,現有的水產養殖裝置和蔬菜種植裝置都是相互獨立的,不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提高生產效益;而且,現有的水產養殖裝置的制造成本較高。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水產蔬菜養殖裝置,該養殖裝置可同時進行水產養殖和蔬菜種植,形成水產、蔬菜養殖系統,并且具有制造成本低的優點。
[0004]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水產蔬菜養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個養殖組件,每個養殖組件包括水產養殖單元、蔬菜種植單元以及水循環單元,其中:
[0006]所述水產養殖單元包括由貨柜構成的外箱以及設置在外箱內的水產養殖箱;
[0007]所述蔬菜種植單元包括蔬菜種植柱和設置在蔬菜種植柱底部的集水箱;
[0008]所述水循環單元包括過濾箱、水泵以及導流管,其中,所述導流管傾斜地由水產養殖箱向下延伸至蔬菜種植柱的頂部;所述過濾箱的入水端與水產養殖箱的出水端連接,所述過濾箱的出水端與所述水產養殖箱的入水端連接;所述水泵一端通過水管與集水箱連接,另一端與水產養殖箱連接。
[0009]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方案中,所述養殖組件為多個,多個養殖組件中的多個外箱和多個蔬菜種植柱分別從下到上層疊在一起。每個養殖組件均能獨立工作,將多個外箱和蔬菜種植柱層疊起來有利于擴大生產規模,同時盡可能減少占地面積,而由貨柜構成的外箱更便于將其層疊起來,且結構緊湊;使用過程中,進入到多個蔬菜種植柱中的水均向下流到集水箱中,再分別輸送回各個水產養殖箱中,實現多個養殖組件的有機集合。
[0010]進一步地,除了所述多個養殖組件中的水產養殖單元外,還包括與該多個養殖組件中的水產養殖單元數量相同的附加水產養殖單元,這些附加水產養殖單元中的外箱從下向上層疊在一起,并與所述多個養殖組件中的水產養殖單元并列設置;所述附加水產養殖單元的水產養殖箱的出水端與過濾箱的入水端連接,所述過濾箱的出水端與所述附加水產養殖單元的水產養殖箱的入水端連接,所述過濾箱為與該附加水產養殖單元位于同一高度上的養殖組件中的水循環單元中的過濾箱。通過上述方案,增加了水產養殖單元的數量,同時不擴大蔬菜種植柱的規模,便于根據實際需要擴大水產規模,所增加的附加水產養殖單元與過濾箱實現自身的水循環,便于實際操作。
[0011]更進一步地,該水產蔬菜養殖裝置包括兩個以上的養殖系統,所述養殖系統由所述多個養殖組件和多個附加水產養殖單元構成。這樣可以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滿足生產需要。
[0012]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方案中,每個養殖組件中,水產養殖箱和蔬菜種植柱的頂部之間的導流管為多個。這樣有利于將水產養殖箱內的水均勻的輸送到蔬菜種植柱上,使得蔬菜種植柱中的各個部分均勻接受水和養分。
[0013]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方案中,所述水產養殖箱中設有曝氣裝置,該曝氣裝置包括設置在水產養殖箱中的曝氣管以及與曝氣管連接的鼓氣風機。通過曝氣裝置向水中充氧,有利于水產物的生長。
[0014]優選地,各個水產養殖箱中的曝氣裝置共用一個鼓氣風機。這樣有利于節省鼓氣風機的數量,也便于管路的布置。
[0015]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方案中,所述水產養殖箱上設有熱能供給裝置。這樣可以確保水產養殖箱內的水溫保持在需要的范圍內。
[0016]具體地,所述熱能供給裝置可以是設置在水產養殖箱內的電加熱裝置,也可以是向水產養殖箱內供給熱水的熱水供給裝置。
[0017]本發明的水產蔬菜養殖裝置的工作原理是:在水產養殖單元的水產養殖箱內進行水產養殖,在蔬菜種植單元的蔬菜種植柱上進行蔬菜種植,其中,水產養殖箱內水產物的排泄物經水循環裝置的過濾箱過濾,過濾后的水中富含蔬菜生長需要的養分,這些水在導流管的引導下自動流入到蔬菜種植柱中,富含養分的水在蔬菜種植柱中自上而下流動,為蔬菜生長提供養分,最終匯集到集水箱中,最后由水泵將集水箱中的水重新輸送回水產養殖箱內,實現水的循環利用。
[0018]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0019]1、將水產養殖和蔬菜種植結合在一起,充分利用水產養殖箱中富含養分的水供給蔬菜種植柱,實現水產養殖和蔬菜種植的有機結合,提高了生產效益。
[0020]2、水產養殖單元中的外箱由貨柜構成,不但成本低,而且便于層疊起來。貨柜本身已有堅固的承重結構,故即使里面放有載滿水和水產的水產養殖箱,也可穩固層疊。
【附圖說明】
[0021]圖1至圖5為本發明的水產蔬菜養殖裝置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其中:
[0022]圖1為主視圖(立面圖);
[0023]圖2為最底層的養殖組件的俯視圖;
[0024]圖3為左視圖;
[0025]圖4為水產養殖箱和過濾箱的結構圖;
[0026]圖5為水產養殖箱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8]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水產蔬菜養殖裝置包括兩個養殖系統1,I’(左側和右側各一個),各養殖系統1,I’由三個養殖組件21,22,23,21’,22’,23’和三個附加水產養殖單元131,132,133,131’,132’,133’構成。各養殖組件 21,22,23,21’,22’,23’ 的結構基本相同,現對其中一個養殖組件21詳細說明。養殖組件21包括水產養殖單元、蔬菜種植單元以及水循環單元。所述水產養殖單元包括由貨柜構成的外箱31以及設置在外箱31內的水產養殖箱41。所述蔬菜種植單元包括蔬菜種植柱51和設置在蔬菜種植柱51底部的集水箱61,蔬菜種植柱51為現有技術,可參照現有技術實施,故在此不再詳述其結構。所述水循環單元包括過濾箱71、水泵18以及導流管81,其中,所述導流管81傾斜地由水產養殖箱41向下延伸至蔬菜種植柱51的頂部(圖1示出為水平延伸,但實際應為傾斜地由水產養殖箱41向下延伸至蔬菜種植柱51的頂部);所述過濾箱71的入水端與水產養殖箱41的出水端連接,所述過濾箱71的出水端與所述水產養殖箱41的入水端連接;所述水泵一端通過水管與集水箱61連接,另一端與水產養殖箱41連接。
[0029]在本實施例中,水產養殖箱41和過濾箱71的【具體實施方式】參照申請公布號為CN103960190 A的發明專利申請中所公開的“貨柜模組生產循環水產養殖系統”來實現;具體來說,水產養殖箱41頂部沿兩長側設水產養殖箱進水管411連接水產養殖箱41的入水端,水產養殖箱進水管411設平均分布的出水微孔(圖中未示),而且與導流管81連通;導流管81可以有多個,這樣有利于將水產養殖箱41內的水均勻的輸送到蔬菜種植柱51上,使得蔬菜種植柱51中的各個部分均勾接受水和養分;水產養殖箱41底部沿兩長側設水產養殖箱排水管412連接水產養殖箱41的出水端,水產養殖箱排水管412設平均分布的吸水微孔(圖中未示);水產養殖箱41中部沿兩長側設水產養殖箱曝氣管413,通過曝氣裝置(圖中未示)向水中充氧,有利于水產物的生長。過濾箱71包括生物過濾單元712和物理過濾單元711 ;物理過濾單元711下部設有沉淀池7111,沉淀池7111上方設多層過濾層7112,各過濾層7112的濾網網眼由下至上逐漸縮少;物理過濾單元711還設有物理過濾單元排水管7113,其下部作為過濾箱71的入水端通過第一直向水管91與水產養殖箱排水管412連通,上部開口設于沉淀池7111和過濾層7112之間;水產養殖箱41的水位保持為較物理過濾單元711的水位高,故水產養殖箱41的水根據底部相通的連通器內液面相平的原理,自動由第一直向水管91經物理過濾單元排水管7113導流至物理過濾單元711。物理過濾單元711的底部設有物理過濾單元排污管7114,以排走沉淀于沉淀池7111的污物。生物過濾單元712上部的進水管7121通過第二直向水管101與物理過濾單元711上部連通,物理過濾單元711的水經第二直向水管101溢流至生物過濾單元712;生物過濾單元712中部設有硝化細菌寄體7122,下部設有曝氣管7123,底部設連通第三縱向水管111底部的排水口 7124。生物過濾單元712的曝氣管7123促使水在生物過濾單元712的上下循環流動,增加水接觸硝化細菌的時間,加強生物過濾效果。在本實施例中,生物過濾單元712的進水管7121為噴灑裝置,使水以滴漏方式進入生物過濾單元712,有充分的時間與硝化細菌接觸。硝化細菌寄體呈絲帶狀,以增加表面積,從而增加水和硝化細菌的接觸。生物過濾單元712底部通過第三縱向水管111連通水產養殖箱41上部的水產養殖箱進水管411,生物過濾單元712的水根據底部相通的連通器內液面相平的原理,自動導流至第三縱向水管111 ;第三縱向水管111設第三縱向水管曝氣裝置(圖中未示)使第三縱向水管111上部的水連同曝氣形成的氣泡溢出至水產養殖箱41的水產養殖箱進水管411。第三縱向水管曝氣裝置包括鼓風機和連接鼓風機的多條曝氣裝置曝氣管,多條曝氣裝置曝氣管連通第三縱向水管111,以更佳的控制曝氣強度。各個養殖組件(如21,22,23)的各個水產養殖箱(如41)中的曝氣裝置、第三縱向水管曝氣裝置以及生物過濾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