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塑形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可調節食用菌生長環境的食用菌塑形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食用菌需求的種類越來越多,對食用菌鮮品品質要求也愈來愈高。食用菌是大型食用真菌,栽培過程對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要求極為嚴格,而在栽培過程中為保溫,而不進行通風換氣,造成高腳菇、柄長菌蓋小的畸形菇,而且加大了病害感染的風險;此外,為通風換氣,溫度、濕度瞬間變化大,造成菇體紋理粗糙,菇體軟、干裂、猴頭菌體無刺光頭等,顯著影響外觀品質。總之,溫度、濕度、通風三者在栽培食用菌過程中矛盾關系顯著。鑒于以上問題,生產中迫切需求一種可調節食用菌生產環境的機器,以使溫度、濕度和通風三者關系協調,更好的營造出食用菌理想的生長環境。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對食用菌生長環境進行調節的食用菌塑形機,以利于食用菌的生長和獲得較好的菌形。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如下結構的食用菌塑形機,包括菌房,菌房上部設有進風口、下部設有回風口,其結構特點在于:菌房側部設有機箱,機箱內分隔成位于上部的送風室和換風室以及位于下部的回風室,回風室通過回風管與回風口連通,送風室通過送風管與進風口連通;回風室內設有冷卻、加熱裝置,所述冷卻加熱裝置由冷卻器和加熱器構成,冷卻加熱裝置將回風室分隔成與回風管連通的進風段和遠離回風管設置的出風段,出風段內設有送風機和加濕器,送風機的進口與出風段連通,送風機的出口和加濕器均與送風室連通;換風室內設有熱交換器,換風室被分隔成新鮮空氣進室、新鮮空氣出室、污氣進室和污氣出室;熱交換器的一介質的進口和出口分別與新鮮空氣進室和新鮮空氣出室連通,熱交換器的另一介質的進口和出口分別與污氣進室和污氣出室連通;機箱上設有與新鮮空氣進室連通的新鮮空氣進口,新鮮空氣進口上裝有進風電動閥,機箱上設有與污氣出室連通的污氣出口,污氣出口上裝有排風機,污氣進室通過排風電動閥與進風段連通,新鮮空氣出室與出風段連通;冷卻器與循環冷水供給裝置連通,加熱器與循環熱水供給裝置連通;所述循環冷水供給裝置、循環熱水供給裝置、送風機、加濕器、進風電動閥、排風機和排風電動閥的動作均由電控器控制,所述菌房內設有與電控器電連接的濕度傳感器、二氧化碳傳感器和兩個室內溫度傳感器,兩個溫度傳感器分設在菌房內的上部和下部;送風管的出口處設有與電控器電連接的進風溫度傳感器。
[0005]所述送風室內設有將其分隔成多個送風通道的多塊送風隔板。
[0006]所述送風管與進風口之間設有緩沖箱,送風管通過緩沖箱與進風口連通;所述進風溫度傳感器設在有緩沖箱內。
[0007]所述緩沖箱內設有將其分隔成多個出風通道的多塊出風隔板。
[0008]所述循環冷水供給裝置包括冷水箱,冷水箱通過串接冷水輸送栗的冷水輸送管與冷卻器的進水口連通,冷卻器的回水口通過冷水回流管與冷水箱連通;所述循環熱水供給裝置包括熱水箱,熱水箱通過串接熱水輸送栗的熱水輸送管與加熱器的進水口連通,加熱器的回水口通過熱水回流管與熱水箱連通。
[0009]所述新鮮空氣出室內設有可對進入新鮮空氣出室內的新鮮空氣進行預冷或預熱的預冷預熱器;預冷預熱器的進水口與串接有送水栗的進水總管的一端口連通,預冷預熱器的出水口與出水總管的一端口連通;熱水箱上連通有串接熱水輸送電動閥的熱水供送支管和串接熱水回流電動閥的熱水回流支管,冷水箱上連通有串接冷水輸送電動閥的冷水供送支管和串接冷水回流電動閥的冷水回流支管;熱水供送支管和冷水供送支管均與進水總管的另一端口連通,熱水回流支管和冷水回流支管均與出水總管的另一端口連通。
[0010]所述塑形機還包括可對冷水箱內的水進行循環冷卻和可對熱水箱內的水進行循環加熱的制冷制熱裝置。
[0011]所述制冷制熱裝置包括壓縮機、熱回收器和蒸發器;熱回收器的制冷劑通道的入口與壓縮機一端連通,熱回收器的制冷劑通道的出口通過制冷劑輸送管與蒸發器的制冷劑通道的入口連通,制冷劑輸送管上按離熱回收器由近及遠的順序依次串接有冷凝器、干燥過濾器和熱力膨脹閥,蒸發器的制冷劑通道的出口通過制冷劑回流管與壓縮機另一端連通;熱回收器的水通道的入口通過串接熱水循環栗的熱水送管與熱水箱連通,熱回收器的水通道的出口通過串接熱水循環電動閥的熱水回管與熱水箱連通;蒸發器的水通道的入口通過串接冷水循環栗的冷水送管與冷水箱連通,蒸發器的水通道的出口通過串接冷水循環電動閥的冷水回管與冷水箱連通。
[0012]本發明可對菌房內的溫度、濕度以及二氧化碳的濃度進行適時調節,可以營造出食用菌的理想生長環境,不但能提高食用菌產量和品質,還能獲得外觀品質(菌形)較好的食用菌。
【附圖說明】
[001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如圖1所示,食用菌塑形機包括菌房I,菌房I側壁上部設有進風口 2,菌房I側壁下部設有回風口 3,菌房I內設有濕度傳感器19、二氧化碳傳感器20和兩個室內溫度傳感器18,兩個室內溫度傳感器18分設在菌房I上部和下部。菌房I側部設有機箱4,機箱4內設有將機箱4內腔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的橫分隔板59,下腔室為回風室7。上腔室內設有下端與橫分隔板59之間設有間隙的豎分隔板60,豎分隔板60大致將上腔室分隔成左腔室和右腔室,右腔室為送風室5,左腔室為換風室。換風室內設有傾斜放置的熱交換器14,熱交換器14可以采用翅片式換熱器。熱交換器14頂部設有與熱交換器14和機箱4左側壁均連接的上橫隔板80,上橫隔板80、熱交換器14、機箱4左側壁和機箱的前后側壁圍成新鮮空氣進室61。熱交換器14側部設有與熱交換器14、豎分隔板60下端和機箱4右側壁均連接的下橫隔板81,下橫隔板81除將送風室5下端封閉外,還與橫分隔板59、熱交換器14和機箱的右、前、后側壁一起圍成新鮮空氣出室62。熱交換器14、橫分隔板59、機箱4左側壁和機箱的前后側壁圍成污氣進室63。上橫隔板80、下橫隔板81、豎分隔板60、熱交換器14以及機箱4左、前、后和頂側壁圍成污氣出室64。新鮮空氣進室61與熱交換器14的一介質通道的進口連通,新鮮空氣出室62與熱交換器14的一介質通道的出口連通;機箱4左側壁上設有與新鮮空氣進室61連通的新鮮空氣進口,新鮮空氣進口上裝有進風電動閥15。污氣進室63與熱交換器14的另一介質通道的進口連通,污氣出室64與熱交換器14的另一介質通道的出口連通,機箱4后側壁上設有與污氣出室64連通的污氣出口,污氣出口上裝有排風機16。簡言之,就是新鮮空氣進室61、熱交換器14的一介質通道和新鮮空氣出室62形成一條空氣流通通道,污氣進室63、熱交換器14的另一介質通道和污氣出室64形成另一條空氣流通通道,流經熱交換器14 一介質通道的空氣可與流經熱交換器14另一介質通道的空氣實現熱交換。
[0015]參照圖1,回風室7通過回風管8與回風口 3連通,送風室5上連通有送風管9,送風管9與進風口 2之間設有緩沖箱24,送風管9通過緩沖箱24與進風口 2連通。設置緩沖箱24好處在于:可降低空氣流速,使從進風口 2吹出的風更加平緩,以免引起菌房內的氣流波動較大。緩沖箱24內設有將其分隔成多個出風通道的多塊出風隔板25,出風隔板25的設置可以降低風噪。送風室5內設有將其分隔成多個送風通道的多塊送風隔板23,送風隔板23的設置也可以降低風噪。緩沖箱24內設有靠近送風管9出口設置的進風溫度傳感器
6ο
[0016]再參照圖1,回風室7內設有冷卻加熱裝置,所述冷卻加熱裝置由冷卻器10和加熱器11構成,冷卻加熱裝置將回風室7分隔成與回風管8連通的進風段71和遠離回風管8設置的出風段72,新鮮空氣出室62與出風段72連通,污氣進室63通過裝在橫分隔板59上的排風電動閥17與進風段71連通。出風段72內設有送風機12和加濕器13,送風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