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苯菌酮和咪鮮胺的殺菌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含有苯菌酮和咪鮮胺的殺菌組合物,包括活性成分苯菌酮和咪鮮胺及常用的輔助成分,苯菌酮和咪鮮胺在組合物中的重量份數比為10:1~1:10,苯菌酮和咪鮮胺重量總和在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為5%~70%。本發明的殺菌組合物適用于防治小麥白粉病,防治效果比單劑有明顯的增效作用,降低了農藥的使用劑量,減少了用藥次數,降低了用藥成本,減少了農藥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對作物安全,對病害抗性的綜合治理有著重要意義。
【專利說明】
含有苯菌酮和咪鮮胺的殺菌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的農藥組合物,是以苯菌酮和咪鮮胺為有效成分,用于防治農業上的 植物病害,尤其用于防治小麥白粉病。
【背景技術】
[0002] 作物生長發育過程中,容易受到各種病害浸染,特別是真菌病害,其種類多,為害 嚴重,長期以來,化學防治是防治病害主要的有效手段。然而,近年來由于單一用藥和不科 學用藥,已經導致許多病原菌對當前使用的農藥產生了抗性。
[0003] 小麥白粉病是一種世界性病害,在各主要產麥國均有分布,我國山東沿海、四川、 貴州、云南發生普遍,為害也重。近年來該病在東北、華北、西北麥區,亦有日趨嚴重之勢,可 侵害小麥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葉片和葉鞘為主,發病重時穎殼和芒也可受害。該病菌可 以分生孢子階段在夏季氣溫較低地區的自生麥苗或夏播小麥上侵染繁殖或以潛育狀態渡 過夏季,也可通過病殘體上的閉囊殼在干燥和低溫條件下越夏;病菌越冬方式有兩種,一是 以分生孢子形態越冬,二是以菌絲體潛伏在寄主組織內越冬。越冬病菌先侵染底部葉片呈 水平方向擴展,后向中上部葉片發展,發病早期發病中心明顯。
[0004] 苯菌酮是二苯酮類殺菌劑,主要用于谷類作物、葡萄和黃瓜等作物防治白粉病、目艮 點病等病害。苯菌酮主要通過干擾孢子萌發時的附著孢的發育與形成,抑制白粉病菌的孢 子萌發,可作用于真菌生命循環的全過程。苯菌酮比醚菌環胺高幾倍的活性,與二甲基化作 用的抑制劑以及苯胺基嘧啶類殺菌劑也無交互抗性,主要用于防治禾谷類作物及葡萄樹白 粉病,具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0005] 咪鮮胺是廣譜性殺菌劑,主要是通過抑制留醇的生物合成,使病菌細胞壁受到干 擾。雖不具內吸作用,但具有一定的傳導作用。常規使用防治瓜果蔬菜炭疽病、葉斑病。還可 防治水稻惡苗病、稻痕病等。柑橘炭疽病、蒂腐病、青霉病、綠霉病,香蕉炭疽病、葉斑病,芒 果炭疽病,花生葉斑病,辣椒、茄子、甜瓜、番茄等蔬菜炭疽病,草莓炭疽病,水稻惡苗病、稻 瘟病,油菜菌核病、葉斑病,蘑菇褐斑病,蘋果炭疽病,梨黑星病等。
[0006] 不同農藥品種的混配,是防治農業抗性病害的常見方法。通過農藥配方篩選,篩選 出合理的配方,可有效提高實際防治效果,減少用藥量,降低成本,延緩病害抗藥性的產生, 是病害綜合治理的重要手段。苯菌酮和咪鮮胺混配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可有效防效小麥 白粉病。
[0007] 苯菌酮和咪鮮胺混配用于防治小麥白粉病,目前尚無相關報道。
【發明內容】
[0008] 所解決的技術問題:為克服現有技術中用藥量大、成本高、對生態環境危害大、對 作物安全性低等缺點,本發明提供一種高效、安全、低毒且持效期長,有利于綜合治理小麥 白粉病的含有苯菌酮和咪鮮胺的殺菌組合物。
[0009]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含有苯菌酮和咪鮮胺的殺菌 組合物,包括活性成分苯菌酮和咪鮮胺及常用的輔助成分,苯菌酮和咪鮮胺在組合物中的 重量份數比為10:1~1:10,苯菌酮和咪鮮胺重量總和在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為5%~ 70%,其余為農業上可以接受和允許使用的輔助成分。
[0010] 本發明殺菌組合物可按照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的方法,配制成水乳劑、懸浮劑等 適合農業使用的應用劑型。
[0011] 本發明的殺菌組合物還含有農藥制劑的常用助劑,包括溶劑、乳化劑、潤濕劑、穩 定劑、分散劑、增稠劑、消泡劑、防凍劑、崩解劑、粘結劑、填充劑、填料、介質等中的一種或幾 種混合,均為已知物質,是農藥制劑中常用的各種助劑,根據不同情況可以有所變化,并無 特別限定。
[0012] 本發明的殺菌組合物用于防治農業上的植物病害,尤其用于防治小麥白粉病。
[0013] 本發明的殺菌組合物,在應用時應在病害發生前期或病害發生初期使用。
[0014] 本發明的殺菌組合物,通常采用噴霧的方法使用,也可以根據需要采用農業上應 用的其他使用技術。
[0015] 本發明提供的農藥組合物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 1、本發明提供的殺菌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圍內表現出明顯的增效作用,組合物 的防治效果比單劑有了明顯提高,降低了農藥的使用劑量,降低了用藥成本,減少了農藥對 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
[0017] 2、本發明兩種有效成分的組合,擴大了殺菌譜;
[0018] 3、本發明提供的殺菌組合物的兩種有效成分作用機制各不相同,可以克服長期單 一使用藥劑容易產生抗性的缺點,延長藥劑的使用壽命,對水稻紋枯病抗性的綜合治理有 著重要意義。
【具體實施方式】
[0019]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實質,通過以下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但本發明并不限 于這些實施例。在這些實施例中,除另有說明外,所有百分比均為重量百分比。
[0020] 實施例1:小麥白粉病室內菌落生長抑制試驗。
[0021] 試驗方法參照吳文君《植物化學保護實驗技術導論》(1993)進行。將95%的苯菌 酮、95.4%咪鮮胺原藥折百后分別用丙酮、吐溫-80制成1. Oyg/mL母液,利用母液配制成咪 鮮胺、苯菌酮質量比例分別為1:10-10:1,梯度分別為1邱/1^、2邱/1^、4邱/1^、8邱/1111^仲0八 平板。試驗結果具體數據見表1。
[0022]表1、室內抑菌試驗數據
[0024] 根據孫云沛方法計算各藥劑的毒力指數及混劑的共毒系數(CTC值),當CTC < 80為 拮抗作用,80<CTC< 120為相加作用,CTC 2 120為增效作用。
[0025] 通過室內菌落抑制生長試驗發現,咪鮮胺、苯菌酮按照1:10-10:1的比例復配后對 小麥白粉病菌落生長均具有增效抑制作用,其中苯菌酮、咪鮮胺以1:1增效最為明顯,共毒 系數為162.93,二者復配增效性顯著,能夠更加有效的抑制菌落的擴展。
[0026] 實施例2:24%苯菌酮?咪鮮胺懸浮劑。
[0027] 以下物質均為重量比:12%苯菌酮、12%咪鮮胺、2%農乳602、4%農乳2201、3%木 質素磺酸鹽、〇. 2 %黃原膠、4%乙二醇、0.5%有機硅消泡劑,加去離子水補至100 %。將上述 配方按比例依次加入研磨釜中研磨后,投入均質混合器混勻后,即制得24%苯菌酮?咪鮮 胺懸浮劑。
[0028]實施例3:12%苯菌酮?咪鮮胺水乳劑。
[0029] 以下物質均為重量比:稱取6%苯菌酮、6%咪鮮胺、6%農乳600、2%吐溫-60#、 10%二甲苯、1 %亞磷酸三苯酯、2%乙二醇、1.5%黃原膠、0.8%聚乙烯醇、0.2%苯甲酸、去 離子水補至100%。將上述配方中原藥、溶劑、乳化劑溶解成均勾油相;將配方中水溶性組分 和去離子水混合制得水相;在高速攪拌下,將油相和水相混合制得12%苯菌酮?咪鮮胺水 乳劑。
[0030] 實施例4:防治小麥白粉病病的田間藥效試驗。
[0031] 供試藥劑及施藥劑量:
[0032] (1)24%苯菌酮?咪鮮胺懸浮劑(1:1),稀釋倍數1000倍。
[0033] (2)12%苯菌酮?咪鮮胺水乳劑(1:1),稀釋倍數500倍。
[0034]對照藥劑及施藥劑量:
[0035] (3) 20 %苯菌酮可濕性粉劑,畝用制劑750倍。
[0036] (4) 10 %咪鮮胺可濕性粉劑,畝用制劑1000倍。
[0037] 施藥時間及施藥方法:水稻田塊發病初期施藥,兌水均勻噴霧。
[0038] 表3、防治小麥白粉病病的田間藥效試驗結果
[0040] 試驗結果:見表3 ;從試驗結果可以看出:施藥后7天,本發明的苯菌酮和咪鮮胺混 配組合物對小麥白粉病病防效都在77%以上,明顯好于對照的單劑;二次施藥后14天,本發 明的苯菌酮與咪鮮胺混配組合物對小麥白粉病防效都在80%以上,也明顯好于對照的單 劑;試驗過程中各藥劑均未見藥害產生,對作物安全。說明本發明的苯菌酮與咪鮮胺混配組 合物優于單劑,提高實際防治效果,減少用藥量,降低成本,降低藥劑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延 緩病害抗藥性的產生,對農業綜合治理有著重要的意義。
【主權項】
1. 一種含有苯菌酮和咪鮮胺的殺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苯菌酮和咪鮮胺和農藥 制劑輔助成分,苯菌酮和咪鮮胺在組合物中的重量份數比為10:1~1:10。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含有苯菌酮和咪鮮胺的殺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苯菌酮 和咪鮮胺在組合物中的重量份數比為3:1。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含有苯菌酮和咪鮮胺的殺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苯菌酮 和咪鮮胺重量總和在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為5%~70%。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含有苯菌酮和咪鮮胺的殺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殺 菌組合物的劑型是水乳劑。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含有苯菌酮和咪鮮胺的殺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殺 菌組合物的劑型是懸浮劑中。6. 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含有苯菌酮和咪鮮胺的殺菌組合物在防治小麥白粉病上的應 用。
【文檔編號】A01N47/38GK105851041SQ201610290230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4月30日
【發明人】朱剛, 陳佛祥, 張志偉, 王禮文, 吳澤偉
【申請人】廣東中迅農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