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含抗菌肽的增效農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了一種含抗菌肽的增效農藥組合物,有效成分為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活性成分A選自抗菌肽,活性成分B選自以下任意一種化合物:代森鋅、代森聯、代森錳鋅、丙森鋅、乙嘧酚、氟嘧菌胺、嘧菌胺,井網霉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中生菌素,咪鮮胺、咪唑菌酮、稻瘟酯,噁唑菌酮、惡霜靈,雙炔酰菌胺,啶酰菌胺,氟吡菌酰胺,噻酰菌胺,氟啶酰菌胺,稻瘟酰胺、氟唑菌酰胺、環己磺菌胺、噻呋酰胺、活化酯等,且活性成分A與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為1:80~80:1。本發明組合物對多種作物上的多種病害都有較高活性,并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擴大了殺菌譜。并具有用藥量小、耐雨水沖刷,增效明顯的特點。
【專利說明】
一種含抗菌肽的増效農藥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于農藥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含抗菌肽的增效農藥組合物在作物病害上的 應用。 技術背景
[0002] 抗菌肽是一類具有抗菌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廣泛存在于生物體內,具 有分子量小,生物活性穩定,作用機制獨特,不易產生耐藥性等特點,結構式為:
[0003] 代森鋅、代森聯、代森錳鋅、丙森鋅、硫磺、多菌靈、乙蒜素、甲基硫菌靈、福美雙、福 美砷、滅菌丹、敵銹鈉、敵磺鈉、代森銨,異稻瘟凈、敵瘟磷,苯酰菌胺、高效苯霜靈、乙霉威、 乙嘧酚、氟嘧菌胺、嘧菌胺,井網霉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中生菌素,咪鮮胺、咪唑菌酮、稻 瘟酯,噁唑菌酮、惡霜靈,雙炔酰菌胺,啶酰菌胺,氟吡菌酰胺,噻酰菌胺,氟啶酰菌胺,稻瘟 酰胺、氟唑菌酰胺、環己磺菌胺、噻呋酰胺、活化酯都是常用的殺菌劑,廣泛應用于農作物上 病害的應用。
[0004] 在農業生產的實際過程中,防治病害最容易產生的問題是病菌抗藥性的產生。不 同品種成分進行復配,是防治抗性病菌很常見的方法。不同成分進行復配,根據實際應用效 果,來判斷某種復配是增效、加和還是拮抗作用。絕大多數情況下,農藥的復配效果都是加 和效應,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復配很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常明顯、增效比值很高的復配就更 少了。經過發明人研究,發現將抗菌肽與有效活性成分B相互復配,在一定范圍內有很好的 增效作用,且有關抗菌肽與代森鋅、代森聯、代森錳鋅、丙森鋅、硫磺、多菌靈、乙蒜素、甲基 硫菌靈、福美雙、福美砷、滅菌丹、敵銹鈉、敵磺鈉、代森銨,異稻瘟凈、敵瘟磷,苯酰菌胺、高 效苯霜靈、乙霉威、乙嘧酚、氟嘧菌胺、嘧菌胺,井網霉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中生菌素,咪 鮮胺、咪唑菌酮、稻瘟酯,噁唑菌酮、惡霜靈,雙炔酰菌胺,啶酰菌胺,氟吡菌酰胺,噻酰菌胺, 氟啶酰菌胺,稻瘟酰胺、氟唑菌酰胺、環己磺菌胺、噻呋酰胺、活化酯的相關復配,目前在國 內外尚未見相關報道。
【發明內容】
[0005]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具有協同增效作用、使用成本低、防效好的含抗菌肽的 增效農藥組合物。
[0006] -種含抗菌肽的增效農藥組合物,有效成分為活性成分A與活性成分B,活性成分 A與活性成分B重量比為1:80~80:1,所述的活性成分A選自抗菌肽,活性成分B選自代 森鋅、代森聯、代森錳鋅、丙森鋅、硫磺、多菌靈、乙蒜素、甲基硫菌靈、福美雙、福美砷、滅菌 丹、敵銹鈉、敵磺鈉、代森銨,異稻瘟凈、敵瘟磷,苯酰菌胺、高效苯霜靈、乙霉威、乙嘧酚、氟 嘧菌胺、嘧菌胺,井網霉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中生菌素,咪鮮胺、咪唑菌酮、稻瘟酯,噁唑 菌酮、惡霜靈,雙炔酰菌胺,啶酰菌胺,氟吡菌酰胺,噻酰菌胺,氟啶酰菌胺,稻瘟酰胺、氟唑 菌酰胺、環己磺菌胺、噻呋酰胺、活化酯中的一種,活性成分A與活性成分B的優選重量比為 1:50~50:1 ;更優選為:抗菌肽與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為1:20~20:1。
[0007] 所述的含抗菌肽的增效農藥組合物,可以制成任何一種農業上的劑型,制成可濕 性粉劑、水分散粒劑、懸浮劑、水乳劑、微乳劑、微囊懸浮劑或微囊懸浮-懸浮劑,還可以制 成水劑、超低容量液劑、可溶性粉劑、懸浮種衣劑、可溶性液劑。
[0008] 所述的含抗菌肽的增效農藥組合物用于防治農作物的病害,所述的農作物包括糧 食作物、豆類作物、油料作物、纖維作物、糖料作物、瓜類作物、水果類作物、干果類作物、嗜 好作物、根莖類作物、花卉作物、藥用作物、原料作物及綠肥牧草作物。
[0009] 所述的病害包括霜霉病、灰霉病、瘡痂病、疫病、枯萎病、疫霉病、青枯病、赤霉病、 炭疽病、立枯病、紋枯病、稻瘟病。
[0010] 本發明的殺菌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取決于單獨使用時的施用量,也取決于一 種化合物與另一種化合物的混配比例以及增效作用程度,同時也與目標病害有關。通常組 合物中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為總重量的1 %~90 %,較佳的為5 %~80 %。根據不同的 制劑類型,活性成分含量范圍有所不同。通常,液體制劑含有按重量計1%~60%的活性物 質,較佳地為5%~50% ;固體制劑含有按重量計5%~80%的活性物質,較佳地為10%~ 80%〇
[0011] 本發明的殺菌組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種表面活性劑,以利于施用時活性組分在水中 的分散。表面活性劑含量為制劑總重量的2%~30%,余量為固體或液體稀釋劑。
[0012] 本發明的殺菌組合物所選用的表面活性劑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由使用者 在使用前經稀釋或直接使用其配制,可由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加工方法制備,即將活 性成分與液體溶劑或固體載體混合后,再加入表面活性劑如分散劑、穩定劑、濕潤劑、粘結 劑、消泡劑等中的一種或幾種。
[0013] 組合物制成可濕性粉劑時包含如下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 0. 1%~80%、活性 成分BO. 1 %~80%、分散劑1 %~12%、濕潤劑1 %~8%、填料余量。
[0014] 組合物制成水分散粒劑時包括如下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 0. 1 %~80 %、活性 成分BO. 1 %~80%、分散劑1 %~12%、濕潤劑1 %~8%、崩解劑1 %~10%、粘結劑0~ 8%、填料余量。
[0015] 組合物制成懸浮劑時包括如下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 0. 1%~50%、活性成分 B 0· 1 %~50%、分散劑1 %~10%、濕潤劑1 %~10%、消泡劑0· 01 %~2%、增稠劑0~ 2%、抗凍劑0~8%、去離子水加至100%。
[0016] 組合物制成懸乳劑時包括如下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 0. 1%~50%、活性成分 BO. 1 %~50%、乳化劑1 %~10 %、分散劑1 %~10 %、溶劑0~20 %、消泡劑0· 01 %~ 2 %、增稠劑O~2 %、抗凍劑O~8 %、穩定劑O~3 %、去離子水加至100 %。
[0017] 組合物制成水乳劑時包括如下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 0. 1%~50%、活性成分 BO. 1 %~50%、溶劑1 %~20%、乳化劑1 %~12%、抗凍劑0~8%、消泡劑0· 01 %~2%、 增稠劑0~2%、去離子水加至100%。
[0018] 組合物制成微乳劑時包括如下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 0. 1%~50%、活性成分 BO. 1 %~50 %、乳化劑3 %~25 %、溶劑1 %~10 %、抗凍劑0~8 %、穩定劑0~3 %、消泡 劑0. 01 %~2%、去離子水加至100%。
[0019] 組合物制成微囊懸浮劑時包括如下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 0. 1 %~50%、活性 成分B 0. 1%~50%、高分子囊壁材料1%~10%、分散劑2%~10%、溶劑1%~10%、乳 化劑1 %~7%、pH調節劑(λ 01 %~5%、消泡劑(λ 01 %~2%、去離子水加至100%。
[0020] 組合物制成微囊懸浮-懸浮劑時包括如下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 0. 1%~50%、 活性成分BO. 1 %~50 %、高分子囊壁材料1 %~12 %、分散劑1 % -12 %、濕潤劑1 % -8 %、 溶劑1 %~15 %、乳化劑1 %~8 %、消泡劑0. 01 %~2 %、增稠劑0~2 %、pH調節劑 0· 01 %~5%、去離子水加至100%。
[0021] 本發明的可濕性粉劑主要技術指標:
[0025] 本發明的懸乳劑主要技術指標:
[0026]
[0036]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1)本發明組合物在一定范圍內有很好的增效與持效作用, 防效高于單劑;(2)農藥用藥量減少,降低農藥在作物上的殘留量,減輕環境污染;(3)擴大 了殺菌譜,對多種病害如霜霉病、灰霉病、瘡痂病、疫病、枯萎病、疫霉病、青枯病、赤霉病、炭 疽病、立枯病、紋枯病、稻瘟病等病害均有特效。
【具體實施方式】
[0037]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中的百分比均為重量百分比,但 本發明并不局限于此。
[0038] 應用實施例一
[0039] 實施例1~8可濕性粉劑
[0040] 將抗菌肽、有效成分B、分散劑、濕潤劑、填料混合,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勻,經氣流粉 碎機粉碎后再混合均勻,即可制成本發明所述的可濕性粉劑產品。具體見表1。
[0041] 表1實施例1~8各組分及含量
[0043] 實施例9~16水分散粒劑
[0044] 將抗菌肽、活性成分B、分散劑、潤濕劑、粘結劑(可加可不加)、崩解劑、填料一起 經氣流粉碎得到需要的粒徑,得到制粒用料。將料品定量送進流化床制粒干燥機內經過制 粒及干燥后,制得本發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劑產品。具體見表2。
[0045] 表2實施例9~16各組分及含量
[0046]
[0047] 實施例17~24懸浮劑
[0048] 將分散劑、濕潤劑、消泡劑、增稠劑(可加可不加)、抗凍劑(可加可不加)經過高 速剪切混合均勻,加入抗菌肽、活性成分B,余量用去離子水補足,在球磨機中球磨2~3小 時,使微粒粒徑全部在5 μπι以下,制得本發明所述的懸浮劑產品。具體見表3。
[0049] 表3實施例17~24各組分及含量
[0050]
[0051] 實施例25~28懸乳劑
[0052] 將上述配方料中分散劑、消泡劑、增稠劑(可加可不加)、抗凍劑(可加可不加)、 經過高速剪切混合均勻,加入抗菌肽,在球磨機中球磨2~3小時,使微粒粒徑全部在5 μπι 以下,制得抗菌肽懸浮劑,然后將活性成分Β、溶劑、乳化劑及各種助劑用高速攪拌器直接乳 化到懸浮劑中,制得本發明所述的懸乳劑產品。具體見表4。
[0053] 表4實施例25~28各組分及含量
[0056] 實施例29~32水乳劑
[0057] 將抗菌肽、溶劑、乳化劑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勻油相;活性成分B、將去離子水、 抗凍劑(可加可不加)、增稠劑(可加可不加)、消泡劑混合在一起,成均一水相。在高速攪 拌下,將水相加入油相,制得本發明所述的水乳劑產品。具體見表5。
[0058] 表5實施例29~32各組分及含量
[0060] 實施例33~36微乳劑
[0061 ] 將抗菌肽、活性成分B、溶劑、乳化劑、抗凍劑(可加可不加)、消泡劑充分混合成均 勻透明的油相,在攪拌下慢慢加入去離子水,形成油包水型乳狀液,再經攪拌加熱,使之迅 速轉相成水包油型,冷至室溫使之達到平衡,經過濾,余量用去離子水補足;即可制得本發 明所述的微乳劑產品,具體見表6。
[0062] 表6實施例33~36各組分及重量份
[0064] 將表1~6中活性成分B多抗霉素和噻呋酰胺替換為代森鋅、代森聯、代森錳鋅、 丙森鋅、硫磺、多菌靈、乙蒜素、甲基硫菌靈、福美雙、福美砷、滅菌丹、敵銹鈉、敵磺鈉、代森 銨,異稻瘟凈、敵瘟磷,苯酰菌胺、高效苯霜靈、乙霉威、乙嘧酚、氟嘧菌胺、嘧菌胺,井網霉 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中生菌素,咪鮮胺、咪唑菌酮、稻瘟酯,噁唑菌酮、惡霜靈,雙炔酰菌 胺,啶酰菌胺,氟吡菌酰胺,噻酰菌胺,氟啶酰菌胺,稻瘟酰胺、氟唑菌酰胺、環己磺菌胺、噻 呋酰胺、活化酯,可制得新制劑。
[0065] 實施例37、38微囊懸浮劑
[0066] 將抗菌肽、活性成分B、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劑混合,使溶解成均勻油相,在剪切條 件下,將油相加入到含有乳化劑、PH調節劑、分散劑的水相溶液中,余量用去離子水補足,兩 種材料在油水界面發生反應,形成高分子囊壁,制成本發明組合物分散良好的微囊懸浮劑 廣品。具體見表7。
[0067] 表7實施例37、38各組分及重量份
[0068]
[0069] 實施例39、40微囊懸浮-懸浮劑
[0070] 將活性成分B、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劑混合,使溶解成均勻油相,將油相在剪切條件 下加入到含有乳化劑、pH調節劑的水相溶液中,制成分散良好的微囊懸浮劑。將分散劑、濕 潤劑、消泡劑、增稠劑(可加可不加)經過高速剪切混合均勻,加入抗菌肽,在球磨機中球磨 2~3小時,使微粒粒徑全部在5 μ m以下,制得懸浮劑,然后將懸浮劑加入到微膠囊懸浮劑 的水相溶液中,去離子水補足余量,制成本發明組合物分散良好的微囊懸浮-懸浮劑產品, 具體見表8。
[0071] 表8實施例39、40各組分及重量份
[0074] 本發明實施例是采用室內毒力測定和田間試驗相結合的方法。先通過室內 毒力測定,明確兩種藥劑按一定比例復配后的增效比值(SR),SR <0.5為拮抗作用, 0. 5彡SR彡1. 5為相加作用,SR > 1. 5為增效作用,在此基礎上,再進行田間試驗。
[0075] 試驗方法:經預試確定各藥劑有效抑制濃度范圍后,藥劑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別設 5個劑量處理,設清水對照。參照《農藥室內生物測定試驗準則殺菌劑》進行,采用菌絲生長 速率法測定藥劑對作物病菌的毒力。72h后用十字交叉法測量菌落直徑,計算各處理凈生長 量、菌絲生長抑制率。
[0076] 凈生長量(mm)=測量菌落直徑一 5
[0077] 對照組凈生長量一處理翔·凈生長量 菌絲生長抑制率(%) =-XlOO 對照組凈生長量
[0078] 將菌絲生長抑制率換算成機率值(y),藥液濃度(μ g/mL)轉換成對數值(X),以 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歸方程(y = a+bx),并由此計算出每種藥劑的EC5。值。同時根據 Wadley法計算兩藥劑不同配比聯合增效比值(SR),SR < 0. 5為拮抗作用,0. 5彡SR彡1. 5 為相加作用,SR > 1. 5為增效作用。計算公式如下:
[0079] EC5Q (理論值) SR=- EC5q (觀察值)
[0080] a + b EC50 (理論值)=- a b -+ - Α_Ε€5Θ B 的 EC50
[0081] 其中:a、b分別為活性成分A與活性成分B在組合中所占的比例;
[0082] A為抗菌肽;
[0083] B選自代森鋅、代森聯、代森錳鋅、丙森鋅、硫磺、多菌靈、乙蒜素、甲基硫菌靈、福美 雙、福美砷、滅菌丹、敵銹鈉、敵磺鈉、代森銨,異稻瘟凈、敵瘟磷,苯酰菌胺、高效苯霜靈、乙 霉威、乙嘧酚、氟嘧菌胺、嘧菌胺,井網霉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中生菌素,咪鮮胺、咪唑菌 酮、稻瘟酯,噁唑菌酮、惡霜靈,雙炔酰菌胺,啶酰菌胺,氟吡菌酰胺,噻酰菌胺,氟啶酰菌胺, 稻瘟酰胺、氟唑菌酰胺、環己磺菌胺、噻呋酰胺、活化酯中之一種。
[0084] 毒力實驗部分:試驗藥劑均由陜西美邦農藥有限公司提供。
[0085] 應用實施例二:
[0086] 供試病害:黃瓜霜霉病;
[0087] 試驗設計:經過預備試驗確定抗菌肽與多抗霉素二者不同配比混劑的有效抑制濃 度范圍。
[0088] 毒力測定結果
[0089] 表9抗菌肽與多抗霉素復配對黃瓜霜霉病的毒力測定結果分析表
[0092] 由表9可知,抗菌肽與多抗霉素復配防治黃瓜霜霉病的配比在1:80~80:1時,增 效比值SR均大于1. 5,說明兩者在1:80~80:1范圍內混配均表現出增效作用,抗菌肽與 多抗霉素的配比在1:20~20 : 1,增效作用更為突出,增效比值均大于2. 25,增效作用最 為明顯。經
【申請人】試驗發現,抗菌肽與多抗霉素的配比為20 : 1、19 : 1、18 : 1、17 : 1、 16 : 1、15 : 1、14 : 1、13 : 1、12 : 1、11 : 1、10 : 1、9 : 1、8 : 1、7 : 1、6 : 1、5 : 1、4 : 1、3 : 1、2 : 1、3:2、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 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15、1 : 16、1 : 17、1 : 18、1 : 19、1 : 20 時 對霜霉病、灰霉病、瘡痂病、疫病、枯萎病、疫霉病、青枯病、赤霉病、炭疽病、立枯病、紋枯病、 稻瘟病的防治都有明顯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值均在1. 5以上。
[0093] 應用實施例三:
[0094] 供試病害:水稻紋枯病;
[0095] 試驗設計:經過預備試驗確定抗菌肽與噻呋酰胺二者不同配比混劑的有效抑制濃 度范圍。
[0096] 毒力測定結果
[0097] 表10抗菌肽與噻呋酰胺復配對水稻紋枯病的毒力測定結果分析表
[0098]
[0099] 由表10可知,抗菌肽與噻呋酰胺復配防治水稻紋枯病的配比在1:80~80:1時, 增效比值SR均大于1. 5,說明兩者在1:80~80:1范圍內混配均表現出增效作用,抗菌肽與 噻呋酰胺的配比在1:20~20 : 1,增效作用更為突出,增效比值均大于2. 25,增效作用最 為明顯。經
【申請人】試驗發現,抗菌肽與噻呋酰胺的配比為20 : 1、19 : 1、18 : 1、17 : 1、 16 : 1、15 : 1、14 : 1、13 : 1、12 : 1、11 : 1、10 : 1、9 : 1、8 : 1、7 : 1、6 : 1、5 : 1、4 : 1、3 : 1、2 : 1、3:2、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 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15、1 : 16、1 : 17、1 : 18、1 : 19、1 : 20 時 對霜霉病、灰霉病、瘡痂病、疫病、枯萎病、疫霉病、青枯病、赤霉病、炭疽病、立枯病、紋枯病、 稻瘟病的防治都有明顯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值均在1. 5以上。
[0100] 應用實施例四:
[0101] 供試病害:辣椒疫霉病;
[0102] 試驗設計:經過預備試驗確定抗菌肽與活性成分B二者不同配比混劑的有效抑制 濃度范圍。
[0103] 毒力測定結果
[0104] 表11抗菌肽與活性成分B復配對辣椒疫霉病的毒力測定結果分析表
[0105]
[0107] 由表11可知,抗菌肽與活性成分B復配防治辣椒疫霉病的配比在1:80~80:1時, 增效比值SR均大于1. 5,說明兩者在1:80~80:1范圍內混配均表現出增效作用,抗菌肽與 活性成分B的配比在1:20~20 : 1,增效作用更為突出,增效比值均大于2. 40,增效作用最 為明顯。經
【申請人】試驗發現,抗菌肽與活性成分B的配比為20 : 1、19 : 1、18 : 1、17 : 1、16 : 1、15 : 1、14 : 1、13 : 1、12 : 1、11 : 1、10 : 1、9 : 1、8 : 1、7 : 1、6 : 1、5 : 1、4 : 1、3 : 1、2 : 1、3:2、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 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15、1 : 16、1 : 17、1 : 18、1 : 19、1 : 20 時 對霜霉病、灰霉病、瘡痂病、疫病、枯萎病、疫霉病、青枯病、赤霉病、炭疽病、立枯病、紋枯病、 稻瘟病的防治都有明顯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值均在1. 5以上。
[0108] 藥效實驗部分:試驗藥劑均由陜西美邦農藥有限公司研發、提供,對照0. 4克/升 抗菌肽水劑(自配)、3%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市購)、240克/升噻呋酰胺懸浮劑(市 購)。藥前調查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藥,共施藥1次。
[0109] 應用實施例五:
[0110] 抗菌肽與活性成分B及其復配防治黃瓜霜霉病藥效試驗,本實驗安排在陜西省西 安市郊區,施藥后2天、14天、30天分別調查病情指數并計算防效。實驗結果如下所示:
[0111] 表12抗菌肽與活性成分B及其復配防治黃瓜霜霉病藥效試驗
[0114] 由表12可以看出,抗菌肽與活性成分B及其復配后能有效防治黃瓜霜霉病,防治 效果均在97%以上,優于單劑的防效,且防效期長,并且可以防治黃瓜白粉病,在試驗用藥 范圍內對標革巴作物無不良影響。
[0115] 應用實施例六:
[0116] 抗菌肽與活性成分B及其復配防治西瓜枯萎病藥效試驗,本實驗安排在陜西省西 安市郊區,施藥后2天、14天、30天分別調查病情指數并計算防效。實驗結果如下所示:
[0117] 表13抗菌肽與活性成分B及其復配防治西瓜枯萎病藥效試驗
[0118]
[0120] 由表13可以看出,抗菌肽與活性成分B及其復配后能有效防治西瓜枯萎病,防治 效果均在97%以上,優于單劑的防效,且防效期長,并且可以防治西瓜白粉病,在試驗用藥 范圍內對標革巴作物無不良影響。
[0121] 應用實施例七:
[0122] 抗菌肽與活性成分B及其復配防治辣椒疫霉病藥效試驗,本實驗安排在陜西省西 安市郊區,施藥后2天、14天、30天分別調查病情指數并計算防效。實驗結果如下所示:
[0123] 表14抗菌肽與活性成分B及其復配防治辣椒疫霉病藥效試驗
[0124]
[0125] 由表14可以看出,抗菌肽與活性成分B及其復配后能有效防治辣椒疫霉病,防治 效果均在97%以上,優于單劑的防效,且防效期長,并且可以防治辣椒炭疽病,在試驗用藥 范圍內對標革巴作物無不良影響。
[0126] 應用實施例八:
[0127] 抗菌肽與活性成分B及其復配防治水稻稻瘟病藥效試驗,本實驗安排在陜西省漢 中市,施藥后2天、14天、30天分別調查病情指數并計算防效。實驗結果如下所示:
[0128] 表15抗菌肽與活性成分B及其復配防治水稻稻瘟病藥效試驗
[0129]
[0130] 由表15可以看出,抗菌肽與活性成分B及其復配后能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防治 效果均在97%以上,優于單劑的防效,且防效期長,并且可以防治水稻紋枯病和水稻稻曲 病,在試驗用藥范圍內對標靶作物無不良影響。
[0131] 后經過在全國各地不同地方的試驗得出,抗菌肽與代森鋅、代森聯、代森錳鋅、丙 森鋅、硫磺、多菌靈、乙蒜素、甲基硫菌靈、福美雙、福美砷、滅菌丹、敵銹鈉、敵磺鈉、代森銨, 異稻瘟凈、敵瘟磷,苯酰菌胺、高效苯霜靈、乙霉威、乙嘧酚、氟嘧菌胺、嘧菌胺,井網霉素、春 雷霉素、多抗霉素、中生菌素,咪鮮胺、咪唑菌酮、稻瘟酯,噁唑菌酮、惡霜靈,雙炔酰菌胺,啶 酰菌胺,氟吡菌酰胺,噻酰菌胺,氟啶酰菌胺,稻瘟酰胺、氟唑菌酰胺、環己磺菌胺、噻呋酰 胺、活化酯復配后對多種作物上的霜霉病、灰霉病、瘡痂病、疫病、枯萎病、疫霉病、青枯病、 赤霉病、炭疽病、立枯病、紋枯病、稻瘟病等常見病害的防效均在97%以上,優于單劑防效, 增效作用明顯。
【主權項】
1. 一種含抗菌肽的增效農藥組合物,有效成分為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其特征在 于:活性成分A與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為1:80~80:1,所述的活性成分A選自抗菌肽,活 性成分B選自代森鋅、代森聯、代森錳鋅、丙森鋅、硫磺、多菌靈、乙蒜素、甲基硫菌靈、福美 雙、福美砷、滅菌丹、敵銹鈉、敵磺鈉、代森銨、異稻瘟凈、敵瘟磷、苯酰菌胺、高效苯霜靈、乙 霉威、乙嘧酚、氟嘧菌胺、嘧菌胺、井網霉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中生菌素、咪鮮胺、咪唑菌 酮、稻瘟酯、噁唑菌酮、惡霜靈、雙炔酰菌胺、啶酰菌胺、氟吡菌酰胺、噻酰菌胺、氟啶酰菌胺、 稻瘟酰胺、氟唑菌酰胺、環己磺菌胺、噻呋酰胺、活化酯中之一種。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抗菌肽的增效農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與活 性成分B的重量比為1:50~50:1。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含抗菌肽的增效農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與活 性成分B的重量比為1:20~20:1。4. 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含抗菌肽的增效農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組 合物制成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懸浮劑、懸乳劑、水乳劑、微乳劑、微囊懸浮劑或微囊懸 浮-懸浮劑。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含抗菌肽的增效農藥組合物用于防治農作物上病害的用途。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病害為霜霉病、灰霉病、瘡痂病、疫 病、枯萎病、疫霉病、青枯病、赤霉病、炭疽病、立枯病、紋枯病、稻痕病。
【文檔編號】A01N47/02GK105981737SQ201510069736
【公開日】2016年10月5日
【申請日】2015年2月10日
【發明人】張偉, 梁曉娟
【申請人】陜西美邦農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