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品質的水稻種植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高品質的水稻種植方法,它包括水稻種植區,設置于所述水稻種植區內并沿所述水稻種植單元外周設置的噴淋管道,設置于所述水稻種植單元內的水位監測器和微量元素檢測器,用于接收所述水位監測器和所述微量元素檢測器發送來的信息的控制器,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高品質的水稻種植方法,能夠對水位溫度進行監控,并且可以對土壤的微量元素進行監控,減少了農民的勞動強度,并且對水稻的生長實現實時監控,提高水稻的產量的同時還保證了水稻的質量。
【專利說明】
一種高品質的水稻種植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水稻種植方法,特別涉及一種高品質的水稻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水稻原產亞洲熱帶,在中國廣為栽種后,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按照不同的分類方法,水稻可以分為秈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水稻所結稻粒去殼后稱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為食,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種多樣,有米飯、米粥、米餅、米糕、米線等,水稻除可食用外,還可以釀酒、制糖做工業原料,稻殼、稻桿也有很多用處。
[0003]目前存在插秧成活率不能進一步提高的瓶頸,培育方式不當,制約了水稻產量的提高;在每年播種季節,總有少部分農戶在浸種催芽過程中,因操作不當引起水稻育秧期間水稻的壞種、爛芽,以及水稻的各種病蟲害的發生,造成水稻產量明顯減少,影響了農民的正常收入,并且在種植水稻期間,農民需要不斷的去田間進行管理,耗時耗力,例如申請公布號為CN105210650A(2016-01-06)公開的水稻的高產種植方法,雖然提高了水稻的營養價值,但是并不能解決對水位的控制,溫度的控制,并且水稻生長過程中若農民照看的次數少則容易出現秧苗受損,幼苗成長過程中出現的爛根等問題。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高品質的水稻種植方法,能夠對水位溫度進行監控,并且可以對土壤的微量元素進行監控,減少了農民的勞動強度,并且對水稻的生長實現實時監控,保證了水稻的長勢,提高水稻的產量保證了水稻的質量。
[0005]本發明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高品質的水稻種植方法,它包括水稻種植區,設置于所述水稻種植區內并沿所述水稻種植單元外周設置的噴淋管道,設置于所述水稻種植單元內的水位監測器和微量元素檢測器,用于接收所述水位監測器和所述微量元素檢測器發送來的信息的控制器;
所述水稻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0)對稻田進行預處理:對稻田進行除草,2-3天后潤土,然后翻新,保證泥土的濕度在5-8%之間,將泥土載入所述水稻種植單元(2)內;
(20)播種:選取顆粒飽滿的水稻種子,按每立方分米5-15粒在所述水稻種植單元內進行撒播,播種后在水稻種植單元表面覆蓋一層保溫透明膜,5-10天后揭去保溫透明膜;
(30)拔秧前的田間管理:對田間進行蓄水,關閉排水口,控制排水區的水面高度在4-8cm,待到拔秧前1-2天,控制水面高度高于所述水稻種植單元l-3cm;
(40)移植插秧:用稻草捆扎移栽的秧苗,并將秧苗轉移至另一水稻種植單元內,移植時控制每49-100立方厘米2-4株秧苗;
(50)成長期的田間管理:保持田間水流的流通性,,并控制水面沒過秧苗根部2-5cm,移植后2-5天對稻田進行施肥,并在水稻成長過程中進行除草;
(60)收成前處理:收成前15-30天,控制田間的水位在1.5cm以下,收成前2-3天保持田間的干燥;
(70)收成:當稻穗垂下,即可采用收割機或人工對水稻進行收割,然后將稻谷與稻莖分開。
[0006]本方案在水稻種植區設置有水位檢測器,可以通過控制器了解所述水稻種植區的水位,并根據所述控制器內的設定數值對水稻種植區內的水位進行排放或者灌溉,所述水稻種植區內還設置有第一噴淋管道,當所述控制器接受到的水位信息低于預設值時,所述控制器便會發送信息至所述第一噴淋管道,所述第一噴淋管道便會開啟,啟動噴淋功能,若農民查看水稻長勢時發現水稻出現害蟲或病變時,便可通過控制控制器開啟所述第二噴淋管道,所述第二噴淋管道將會開啟,對水稻經行噴灑農藥的處理,另外,所述水稻種植區內還設置有微量元素檢測器,當所述控制器接受到所述微量元素檢測器的指標低于設定值時,便會通知農民,可以進行施肥處理,減少了農民的勞動強度;
另外,本方案提供的水稻種植方法,操作簡單,并且在實際操作中具有很好的可行性,產出的水稻顆粒飽滿,產量高,方案中步驟進行潤土處理是為了給種子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水稻喜濕,步驟用保溫透明膜對種子進行覆蓋一方面是為了防止種子被雨水沖刷,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溫使得水稻種植具有穩定的溫度濕度環境,可以穩定的生長,后期又將保溫透明膜揭開是為了給種子更好的生存空間,有助于水稻種子的發芽,提供足夠的氧氣;步驟中所述干燥即為人踩在排水區不會出現下陷,即為干燥,干燥的目的一方面是因為水稻成熟方便收割,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水稻更好的扎根于地面,步驟中將稻谷與稻莖分開的處理,一方面是因為糧食主要是稻谷,分開方便運輸,另一方面,稻谷與稻莖沒開后,稻莖可留與稻田內,為稻田提供養分,也可將稻莖進行晾曬,制成稻莖的工藝品或麻繩等,提高稻莖的利用率。
[0007]作為優選,所述噴淋管道包括第一噴淋管道和第二噴淋管道;所述第一噴淋管道包括內管道,以及設置于所述內管道外周并沿所述內管道一周設置的外管道。所述內管道的設置是用于加熱水稻田內的溫度,使得水稻的生長具有可控制的溫度范圍,而所述外管道的設置則是用于水稻的噴淋,為水稻提供合適的水位及空氣濕度,使得水稻的生長具有更適合的生長環境,以增高水稻的產量和品質。
[0008]作為優選,所述外管道包括第一主管路,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一主管路上并與所述第一主管路聯通的第一分支管路,所述第一主管路上設置有排水孔。所述外管道的設置是為了實現自動灌溉水稻的效果,將所述外管道分為第一主管路和第一分支管路,使得所述外管道在噴淋時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式對水稻進行噴淋,例如所述控制器只是顯示或預報水位過低,則只需要將所述第一主管路打開,對水位進行調整即可,若是所述控制器顯示水位過低,控制濕度過低,那么便可同時打開所述第一主管路和所述第一分支管路,使得所述外管道在運行的時候不僅可以對水位進行調整,還可以對空氣中的濕度進行適當調節,使得水稻具有更佳的長勢,產量更高。
[0009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主管路上還設置有手動控制球閥和電動控制球閥,所述電動控制球閥與所述控制器相連接。所述電動控制球閥的設置是為了方便所述控制器對所述第一主管路進行控制,使所述第一主管路運行或停止,更加智能化,更加節省人力;而所述手動控制球閥的設置則是為了方便維修,在停電或者意外情況發生時,也可對稻田里水進行人為控制。
[0010]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分支管路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一分支管路上的至少一個第一噴淋頭,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一分支管路上的手動控制球閥和電動控制球閥,所述電動控制球閥與所述控制器相連接。所述第一噴淋頭用于噴灑水至水稻或空氣中,提高水位或增加空氣中的濕度,而所述電動控制球閥的設置是為了方便所述控制器對所述第一分支管路進行控制,使所述第一分支管路運行或停止,更加智能化,更加節省人力;所述手動控制球閥的設置則是為了方便維修,在停電或者意外情況發生時,也可對稻田里水進行人為控制。
[0011]作為優選,所述第二噴淋管道包括第二主管路,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二主管路上并與所述第二主管路聯通的第二分支管路。所述第二噴淋管道的設置是為了方便田間的除蟲,減少人力的輸出,噴淋的更加均勻,除蟲效果更加,另外,所述第二噴淋管道的設置還可用于施肥,方便快捷,所述第二主管路和所述第二分支管路的設置功能同所述第一主管路和所述第一分支管路。
[0012]作為優選,所述第二主管路上還設置有手動控制球閥和電動控制球閥,所述電動控制球閥與所述控制器相連接。所述電動控制球閥的設置是為了方便所述控制器對所述第二主管路進行控制,使所述第二主管路運行或停止,更加智能化,更加節省人力;而所述手動控制球閥的設置則是為了方便維修,在停電或者意外情況發生時,也可對稻田里水進行人為控制。
[0013]作為優選,所述步驟(40)中所述稻草的制備儲存方法為:
(A)選擇天氣晴朗的時候收割稻谷,稻谷收割后,將稻莖平鋪于稻田中,晾曬1-2天;
(B)將稻莖進行捆綁,每捆2_5kg,然后在每捆的中心部位進行外周分散,依次堆疊,高度在150-250cm之間為一堆,每堆距離2-5m;
(C)稻莖晾曬1-3周后,每捆重量在0.5-lkg時回收,得稻草,將稻草放于室內陰涼干燥處存放。
[0014]采用本方法進行稻草的制作,方法簡單,制作過程均利用大自然的天氣,運行簡單方便,成本低,并且制成的稻草可用于制作工藝品,也可如本文所用,稻草柔軟,用于捆綁秧苗不會損害秧苗的細胞組織,使得移栽過程中的秧苗還是保持良好的生長狀態,另外曬干后的稻草不易腐爛,只要儲存得當,稻草的壽命很長。
[0015]作為優選,所述步驟(50)中所述除草包括田間的除草及除蟲,所述除蟲根據水稻成長過程中的病態選用藥劑進行噴灑處理,除蟲期間,控制排水區的水位在2-3cm,并保水1-3天。除草過程中將水位放低并做好保水處理,是為了將藥效發揮到極致,有助于除草除蟲的效果,使得水稻長勢良好。
[0016]作為優選,所述步驟(50)中包含幼苗的分化期、拔節期和抽穗期,所述分化期控制水位在3-8cm,所述拔節期控制水位沒過幼苗2-3cm,所述抽穗期控制水位在0.5-3cm。所述水位不同的設置是因為在幼苗分化期,淺水有利于幼苗的扎根,而抽穗期淺水是為了方便水稻受精,并且稻田內水量的多多少少,泥土的干干濕濕有助于根系的活力,提高物質的調配和運轉,使得水稻有良好的長勢,結實率高。
[0017]綜上所述,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高品質的水稻種植方法,能夠對水位溫度進行監控,并且可以對土壤的微量元素進行監控,減少了農民的勞動強度,并且對水稻的生長實現實時監控,保證了水稻的長勢,提高水稻的產量保證了水稻的質量; 2、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高品質的水稻種植方法,在水稻周圍設置噴淋管道,可以很好的控制水稻所需的水位,另外還可以對水稻進行除蟲,操作方便簡單。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噴淋管道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a部的放大圖;
圖中1-水稻種植區,2-水稻種植單元,3-第一噴淋管道,4-第二噴淋管道,5-水位監測器,6-微量元素檢測器,7-控制器,31-第一主管路,32-第一分支管路,33-內管道,34-外管道,41-第二主管路,42-第二分支管路。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0]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0021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高品質的水稻種植方法,它包括水稻種植區I,設置于水稻種植區I內并沿水稻種植單元2外周設置的噴淋管道,設置于水稻種植單元2內的水位監測器5和微量元素檢測器6,用于接收水位監測器5和微量元素檢測器6發送來的信息的控制器7;
水稻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0)對稻田進行預處理:對稻田進行除草,2-3天后潤土,然后翻新,保證泥土的濕度在5-8%之間,將泥土載入水稻種植單元2內;
(20)播種:選取顆粒飽滿的水稻種子,按每立方分米5-15粒在水稻種植單元2內進行撒播,播種后在水稻種植單元2表面覆蓋一層保溫透明膜,5-10天后揭去保溫透明膜;
(30)拔秧前的田間管理:對田間進行蓄水,關閉排水口,控制排水區的水面高度在4-8cm,待到拔秧前1-2天,控制水面高度高于水稻種植單元l-3cm;
(40)移植插秧:用稻草捆扎移栽的秧苗,并將秧苗轉移至另一水稻種植單元2內,移植時控制每49-100立方厘米2-4株秧苗;
(50)成長期的田間管理:保持田間水流的流通性,,并控制水面沒過秧苗根部2-5cm,移植后2-5天對稻田進行施肥,并在水稻成長過程中進行除草;
(60)收成前處理:收成前15-30天,控制田間的水位在1.5cm以下,收成前2-3天保持田間的干燥;
(70)收成:當稻穗垂下,即可采用收割機或人工對水稻進行收割,然后將稻谷與稻莖分開。
[0022]本方案在水稻種植區I設置有水位檢測器5,可以通過控制器7 了解水稻種植區I的水位,并根據控制器7內的設定數值對水稻種植區I內的水位進行排放或者灌溉,水稻種植區I內還設置有第一噴淋管道3,當控制器7接受到的水位信息低于預設值時,控制器7便會發送信息至第一噴淋管道3,第一噴淋管道3便會開啟,啟動噴淋功能,若農民查看水稻長勢時發現水稻出現害蟲或病變時,便可通過控制控制器7開啟第二噴淋管道4,第二噴淋管道4將會開啟,對水稻經行噴灑農藥的處理,另外,水稻種植區I內還設置有微量元素檢測器6,當控制器7接受到微量元素檢測器6的指標低于設定值時,便會通知農民,可以進行施肥處理,減少了農民的勞動強度;
另外,本方案提供的水稻種植方法,操作簡單,并且在實際操作中具有很好的可行性,產出的水稻顆粒飽滿,產量高,方案中步驟I進行潤土處理是為了給種子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水稻喜濕,步驟2用保溫透明膜對種子進行覆蓋一方面是為了防止種子被雨水沖刷,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溫使得水稻種植具有穩定的溫度濕度環境,可以穩定的生長,后期又將保溫透明膜揭開是為了給種子更好的生存空間,有助于水稻種子的發芽,提供足夠的氧氣;步驟6中干燥即為人踩在排水區不會出現下陷,即為干燥,干燥的目的一方面是因為水稻成熟方便收割,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水稻更好的扎根于地面,步驟7中將稻谷與稻莖分開的處理,一方面是因為糧食主要是稻谷,分開方便運輸,另一方面,稻谷與稻莖沒開后,稻莖可留與稻田內,為稻田提供養分,也可將稻莖進行晾曬,制成稻莖的工藝品或麻繩等,提高稻莖的利用率。
[0023]噴淋管道包括第一噴淋管道3和第二噴淋管道4;第一噴淋管道3包括內管道33,以及設置于內管道33外周并沿內管道33—周設置的外管道34。內管道33的設置是用于加熱水稻田內的溫度,使得水稻的生長具有可控制的溫度范圍,而外管道34的設置則是用于水稻的噴淋,為水稻提供合適的水位及空氣濕度,使得水稻的生長具有更適合的生長環境,以增尚水稻的廣量和品質。
[0024]外管道34包括第一主管路31,以及設置于第一主管路31上并與第一主管路31聯通的第一分支管路32,第一主管路31上設置有排水孔。外管道34的設置是為了實現自動灌溉水稻的效果,將外管道34分為第一主管路31和第一分支管路32,使得外管道34在噴淋時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式對水稻進行噴淋,例如控制器7只是顯示或預報水位過低,則只需要將第一主管路31打開,對水位進行調整即可,若是控制器7顯示水位過低,控制濕度過低,那么便可同時打開第一主管路31和第一分支管路32,使得外管道34在運行的時候不僅可以對水位進行調整,還可以對空氣中的濕度進行適當調節,使得水稻具有更佳的長勢,產量更高。
[0025]第一主管路31上還設置有手動控制球閥和電動控制球閥,電動控制球閥與控制器7相連接。電動控制球閥的設置是為了方便控制器7對第一主管路31進行控制,使第一主管路31運行或停止,更加智能化,更加節省人力;而手動控制球閥的設置則是為了方便維修,在停電或者意外情況發生時,也可對稻田里水進行人為控制。
[0026]第一分支管路32包括設置于第一分支管路32上的至少一個第一噴淋頭,以及設置于第一分支管路32上的手動控制球閥和電動控制球閥,電動控制球閥與控制器7相連接。第一噴淋頭用于噴灑水至水稻或空氣中,提高水位或增加空氣中的濕度,而電動控制球閥的設置是為了方便控制器7對第一分支管路32進行控制,使第一分支管路32運行或停止,更加智能化,更加節省人力;手動控制球閥的設置則是為了方便維修,在停電或者意外情況發生時,也可對稻田里水進行人為控制。
[0027]第二噴淋管道4包括第二主管路41,以及設置于第二主管路41上并與第二主管路41聯通的第二分支管路42。第二噴淋管道4的設置是為了方便田間的除蟲,減少人力的輸出,噴淋的更加均勻,除蟲效果更加,另外,第二噴淋管道4的設置還可用于施肥,方便快捷,第二主管路41和第二分支管路42的設置功能同第一主管路31和第一分支管路32。
[0028]第二主管路41上還設置有手動控制球閥和電動控制球閥,電動控制球閥與控制器7相連接。電動控制球閥的設置是為了方便控制器7對第二主管路41進行控制,使第二主管路41運行或停止,更加智能化,更加節省人力;而手動控制球閥的設置則是為了方便維修,在停電或者意外情況發生時,也可對稻田里水進行人為控制。
[0029]步驟(40)中稻草的制備儲存方法為:
(A)選擇天氣晴朗的時候收割稻谷,稻谷收割后,將稻莖平鋪于稻田中,晾曬1-2天;
(B)將稻莖進行捆綁,每捆2-5kg,然后在每捆的中心部位進行外周分散,依次堆疊,高度在150-250cm之間為一堆,每堆距離2-5m;
(C)稻莖晾曬1-3周后,每捆重量在0.5-lkg時回收,得稻草,將稻草放于室內陰涼干燥處存放。
[0030]采用本方法進行稻草的制作,方法簡單,制作過程均利用大自然的天氣,運行簡單方便,成本低,并且制成的稻草可用于制作工藝品,也可如本文所用,稻草柔軟,用于捆綁秧苗不會損害秧苗的細胞組織,使得移栽過程中的秧苗還是保持良好的生長狀態,另外曬干后的稻草不易腐爛,只要儲存得當,稻草的壽命很長。
[0031]步驟(50)中除草包括田間的除草及除蟲,除蟲根據水稻成長過程中的病態選用藥劑進行噴灑處理,除蟲期間,控制排水區的水位在2-3cm,并保水1-3天。除草過程中將水位放低并做好保水處理,是為了將藥效發揮到極致,有助于除草除蟲的效果,使得水稻長勢良好。
[0032]步驟(50)中包含幼苗的分化期、拔節期和抽穗期,分化期控制水位在3-8cm,拔節期控制水位沒過幼苗2-3cm,抽穗期控制水位在0.5-3cm。水位不同的設置是因為在幼苗分化期,淺水有利于幼苗的扎根,而抽穗期淺水是為了方便水稻受精,并且稻田內水量的多多少少,泥土的干干濕濕有助于根系的活力,提高物質的調配和運轉,使得水稻有良好的長勢,結實率高。
【主權項】
1.一種高品質的水稻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水稻種植區(I),設置于所述水稻種植區(I)內并沿所述水稻種植單元(2)外周設置的噴淋管道,設置于所述水稻種植單元(2)內的水位監測器(5)和微量元素檢測器(6),用于接收所述水位監測器(5)和所述微量元素檢測器(6)發送來的信息的控制器(7); 所述水稻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0)對稻田進行預處理:對稻田進行除草,2-3天后潤土,然后翻新,保證泥土的濕度在5-8%之間,將泥土載入所述水稻種植單元(2)內; (20)播種:選取顆粒飽滿的水稻種子,按每立方分米5-15粒在所述水稻種植單元(2)內進行撒播,播種后在水稻種植單元(2)表面覆蓋一層保溫透明膜,5-10天后揭去保溫透明膜; (30)拔秧前的田間管理:對田間進行蓄水,關閉排水口,控制排水區的水面高度在4-8cm,待到拔秧前1-2天,控制水面高度高于所述水稻種植單元(2)l-3cm; (40)移植插秧:用稻草捆扎移栽的秧苗,并將秧苗轉移至另一水稻種植單元(2)內,移植時控制每49-100立方厘米2-4株秧苗; (50)成長期的田間管理:保持田間水流的流通性,,并控制水面沒過秧苗根部2-5cm,移植后2-5天對稻田進行施肥,并在水稻成長過程中進行除草; (60)收成前處理:收成前15-30天,控制田間的水位在1.5cm以下,收成前2-3天保持田間的干燥; (70)收成:當稻穗垂下,即可采用收割機或人工對水稻進行收割,然后將稻谷與稻莖分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品質的水稻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淋管道包括第一噴淋管道(3)和第二噴淋管道(4);所述第一噴淋管道(3)包括內管道(33),以及設置于所述內管道(33)外周并沿所述內管道(33)—周設置的外管道(34)。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高品質的水稻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道(34)包括第一主管路(31),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一主管路(31)上并與所述第一主管路(31)聯通的第一分支管路(32),所述第一主管路(31)上設置有排水孔。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高品質的水稻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管路(31)上還設置有手動控制球閥和電動控制球閥,所述電動控制球閥與所述控制器(7)相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高品質的水稻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管路(32)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一分支管路(32)上的至少一個第一噴淋頭,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一分支管路(32)上的手動控制球閥和電動控制球閥,所述電動控制球閥與所述控制器(7)相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高品質的水稻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噴淋管道(4)包括第二主管路(41),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二主管路(41)上并與所述第二主管路(41)聯通的第二分支管路(42)。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高品質的水稻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管路(41)上還設置有手動控制球閥和電動控制球閥,所述電動控制球閥與所述控制器(7)相連接。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品質的水稻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0)中所述稻草的制備儲存方法為: (A)選擇天氣晴朗的時候收割稻谷,稻谷收割后,將稻莖平鋪于稻田中,晾曬1-2天; (B)將稻莖進行捆綁,每捆2-5kg,然后在每捆的中心部位進行外周分散,依次堆疊,高度在150-250cm之間為一堆,每堆距離2-5m; (C)稻莖晾曬1-3周后,每捆重量在0.5-lkg時回收,得稻草,將稻草放于室內陰涼干燥處存放。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品質的水稻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50)中所述除草包括田間的除草及除蟲,所述除蟲根據水稻成長過程中的病態選用藥劑進行噴灑處理,除蟲期間,控制排水區的水位在2-3cm,并保水1-3天。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高品質的水稻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50)中包含幼苗的分化期、拔節期和抽穗期,所述分化期控制水位在3_8cm,所述拔節期控制水位沒過幼苗2-3cm,所述抽穗期控制水位在0.5-3cm。
【文檔編號】A01M7/00GK106069438SQ201610419563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4日 公開號201610419563.3, CN 106069438 A, CN 106069438A, CN 201610419563, CN-A-106069438, CN106069438 A, CN106069438A, CN201610419563, CN201610419563.3
【發明人】楊世傳
【申請人】廣德華陽水稻種植家庭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