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禾本科植物幼苗的培養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培養裝置,具體地說是培育禾本科植物幼苗的培養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禾本科作物中的水稻和小麥是中國的主要糧食作物,其生產在中國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來,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長,資源短缺與環境惡化,人民需求增加,中國糧食生產正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因此加快禾本科糧食作物育種科研進程至關重要,受到交通、氣候、場地的限制,相當一部分植物材料的表型鑒定是在培養室內或者培養箱內進行的
[0003]利用植物光照培養箱,科學家可以通過模擬干旱、鹽堿、低溫等條件,考察作物的脅迫耐性,并進行一系列的植物生理學實驗,除此之外,還可以進行大田育苗以及前期的基因型鑒定,在北方地區水稻收獲在11月份左右,收獲的種子經過晾曬以及打破休眠處理以后,室外條件已經不再適于水稻生長,這時只能借助光照培養箱等設備進行水稻研究,同樣,水稻育苗時常常遇到低溫等氣候災害,此時利用培養箱進行重要實驗材料的大田育苗以及基因型鑒定就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0004]此外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手段改良水稻或者小麥,培育優良新品種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農業部規定轉基因材料在戶外種植必須到指定的轉基因中間試驗地進行,這就受到交通、氣候、場地的限制,因此相當一部分轉基因材料的表型鑒定均是在培養室內或者培養箱內進行。
[0005]然而在培養箱中培育小麥水稻等作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在培養箱內培養植物材料時沒有有效的附著物,只是將種子灑在普通平板上,隨著種子發育幼苗長勢不齊。也無法對植物材料進行有效的數字化編號;其次,Yoshida等液體培養基在光下容易產生綠藻,其直接后果是導致培養液PH值發生明顯的變化,影響材料生長;再次,在培養箱中培育植物材料時,其根部往往暴露于光照條件下,這與自然條件是不同的;最后,培養設備尺寸參差不齊,導致無法有效利用培養箱空間。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培育禾本科植物幼苗的培養裝置,解決了水稻等作物水培時沒有有效附著物以及無法進行數字化編號的問題。該裝置結構簡單、種子在發育時可以借助附著物,使幼苗生長整齊,便于觀察;此外,配套使用的培養槽,能夠實現有效的避光。
[0007]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培育禾本科植物幼苗的培養裝置,其結構包括水槽和種子托板,所述水槽為頂壁開口其余面封閉的腔體,所述種子托板水平放置在水槽開口端,所述種子托板上均勻設有若干個種子放置孔,對應每一個種子放置孔在種子托板的下部設有放置種子的槽管,所述槽管包括圓柱形槽管和弧形槽管,所述弧形槽管上端與圓柱形槽管底端連接,弧形槽管的下端設有通孔。
[0008]進一步,所述種子托板的一側設有橫向標識,種子托板的一端設有縱向標識。
[0009]進一步,所述弧形槽管底部的通孔直徑小于種子的直徑。
[0010]進一步,所述水槽為不透明材質。
[0011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該培養裝置結構簡單,方便實用,進行幼苗培養時,將種子放置在種子托板上每一個通孔內,由于槽管的下部為弧形槽管,且弧形槽管的底部設有通孔,種子可豎立放置,把槽管作為附著物,使發育的幼苗長勢整齊,便于觀察。
[0013]2、在種子托板的橫向和縱向分別設有橫向標識和縱向標識,對培養的幼苗進行數字化編號,便于記錄培養幼苗的各種情況。
[0014]3、由于盛放培養液的水槽為不透明材質,避免了水稻等作物的根部及培養液暴露在光下,有效的抑制了培養液變質,同時,水槽形狀規則,有效的提高了光照培養箱的利用效率。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16]圖2為圖1的俯視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時的局部放大圖。
[0018]圖中:I水槽、2種子托板、3圓柱形槽管、4弧形槽管、41通孔、5橫向標識、6縱向標識、7幼苗、8種子。
【具體實施方式】
[0019]參照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培育禾本科植物幼苗的培養裝置作以下詳細說明。
[0020]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培育禾本科植物幼苗的培養裝置,培育禾本科植物幼苗的培養裝置,其結構包括水槽I和種子托板2,所述水槽I為頂壁開口其余面封閉的腔體,所述種子托板2水平放置在水槽I開口端,所述種子托板2上均勻設有若干個種子放置孔,對應每一個種子放置孔在種子托板的下部設有放置種子的槽管,所述槽管包括圓柱形槽管3和弧形槽管4,所述弧形槽管4上端與圓柱形槽管3底端連接,弧形槽管4的下端設有通孔41。由于種子托板2底壁垂直連接多個槽管,所以種子托板平放在水槽開口端時,不會滑落。圓柱形槽管3便于種子8的放置,弧形槽管4能保證種子放置在槽管內時形成豎立狀態,發育的幼苗根部和莖部整齊,不會傾斜。
[0021 ]所述種子托板2的一側設有橫向標識5,種子托板2的一端設有縱向標識6。通過橫向標識和縱向標識結合來確定每一個種子自己的編號,便于記錄每粒種子發育情況。
[0022]所述弧形槽管4底部的通孔41直徑小于種子8的直徑,既能保證種子發育時根部向下延伸,又能防止種子8放置時會滑落至水槽I內。
[0023]所述水槽I為不透明材質。避免了水稻等作物的根部及培養液暴露在光下,有效的抑制了培養液變質,同時,水槽形狀規則,有效的提高了光照培養箱的利用效率。水槽的長度可以根據需求設置,可以放置多個種子托板。
[0024]如圖3所不,將打破休眠的種子8直接種植在種子托板2上,每一粒種子在槽管內萌發,槽管有效的作為附著物,萌發的幼苗7從種子托板2上方長出,而根則是從弧形槽管4底部的通孔41中長出延伸至水槽I內的培養液中,與此同時可以利用種子托板上的字母數字編號對每顆種子進行編號。
[0025]本實用新型的培養裝置解決了水稻等作物水培時沒有有效附著物以及無法進行數字化編號的問題。該裝置結構簡單、種子在發育時可以借助附著物,使幼苗生長整齊,便于觀察。
[0026]以上所述,只是用圖解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原理,本說明書并非是要將本實用新型局限在所示所述的具體結構和適用范圍內,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應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屬于本實用新型所申請的專利范圍。
[0027]除說明書所述技術特征外,其余技術特征均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已知技術。
【主權項】
1.培育禾本科植物幼苗的培養裝置,其特征是,包括水槽和種子托板,所述水槽為頂壁開口其余面封閉的腔體,所述種子托板水平放置在水槽開口端,所述種子托板上均勻設有若干個種子放置孔,對應每一個種子放置孔在種子托板的下部設有放置種子的槽管,所述槽管包括圓柱形槽管和弧形槽管,所述弧形槽管上端與圓柱形槽管底端連接,弧形槽管的下端設有通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禾本科植物幼苗的培養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種子托板的一側設有橫向標識,種子托板的一端設有縱向標識。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禾本科植物幼苗的培養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弧形槽管底部的通孔直徑小于種子的直徑。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禾本科植物幼苗的培養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水槽為不透明材質。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培育禾本科植物幼苗的培養裝置,其結構包括水槽和種子托板,所述水槽為頂壁開口其余面封閉的腔體,所述種子托板水平放置在水槽開口端,所述種子托板上均勻設有若干個種子放置孔,對應每一個種子放置孔在種子托板的下部設有放置種子的槽管,所述槽管包括圓柱形槽管和弧形槽管,所述弧形槽管上端與圓柱形槽管底端連接,弧形槽管的下端設有通孔。該培養裝置結構簡單,方便實用,進行幼苗培養時,將種子放置在種子托板上每一個通孔內,由于槽管的下部為弧形槽管,且弧形槽管的底部設有通孔,種子可豎立放置,把槽管作為附著物,使發育的幼苗長勢整齊,便于觀察。
【IPC分類】A01G31/02
【公開號】CN205179994
【申請號】CN201521042422
【發明人】白波, 謝先芝, 張文君, 孫偉, 周晉軍, 和亞男, 鄭崇珂, 解麗霞
【申請人】山東省水稻研究所
【公開日】2016年4月27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