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微生物分析組件和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壓力流中的液體試樣的微生物分析。
背景技術:
用于壓力液體試樣的微生物測試的單元包括微孔膜,其中液體在 壓力的作用下經過所述微孔膜被過濾,這些單元是已知的,具體可見
法國專利公開文獻No. 2802942。
這種單元包括用于輸入待過濾的液體的本體以及用于將該液體排 出的本體,該單元的輸入與排出本體在過濾膜的每側上鎖定在一起, 將在環形區域內借助于密封件的插入而夾置該膜。
鎖定借助于易碎的閂鎖凸片實現,其中所述凸片在過濾之后破裂, 從而將兩個本體脫離連接,并因而可以觸及膜,然后膜的邊緣可以被 夾持在鉗子中,從而向下安置在凝膠生長介質的頂側表面上,其中所 述凝膠生長介質事先澆灌到諸如培養皿的生長盒中。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微生物分析組件,其是類似的但同時是簡單 的,且處理起來更加可靠(減小了檢測假陽性的風險)而同時優化了 已經收集在膜上的任何微生物生長的性能(減小了檢測假陰性的風 險)。
為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微生物分析組件,所述組件包括過濾單 元和凝膠生長介質盒,所述過濾單元包含過濾膜以及與所述過濾膜相 連的本體,所述盒包含含有凝膠生長介質的本體,所述凝膠生長介質 具有被構造成由所述膜覆蓋的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單元的本 體與所述盒的本體適于協作,從而占據嵌套位置,在所述嵌套位置, 所述膜覆蓋所述凝膠生長介質的所述表面,所述單元的本體和所述盒 的本體分別裝有中間止擋件,在所述止擋件彼此相互接觸時,所述過 濾單元和所述凝膠生長介質盒處于中間位置,在所述中間位置,所述膜與所述凝膠生長介質分離,所述兩個止擋件中的至少一個止擋件可 以完全移動離開,從而允許所述過濾單元從所述中間位置移動到所述 嵌套位置。
將過濾單元安置在盒上處于中間位置增加了由操作者完成動作的 重復性,因而確保了在膜施加至凝膠生長介質之前,在盒上預定位和 對中單元,因而使得操作者的工作簡化并且更加可靠。
可以完全移動離開的止擋件的設置確保了在止擋件完全移動離開 時,膜安置成與凝膠生長介質均勻地接觸,因而顯著地減小了將在膜 與凝膠生長介質之間形成的空氣囊的風險,這是因為這些囊局部防止 了位于膜上的微生物的生長,并因而造成假陰性。
另外,這樣的組件意味著,無需將膜與過濾單元分離。在過濾之 后,操作者僅僅與過濾單元的本體接觸,而不必處理膜、使用鉗子, 例如像前述現有技術中所做的那樣,因而顯著地最小化污染的風險。
借助于根據本發明的組件,在涉及將膜轉移到凝膠生長介質盒上 然后將該膜施加至凝膠生長介質的操作的結合的優化和簡化因而允許 減小不正確的微生物分析的風險,無論是否假陽性檢測或假陰性檢測。
根據一些優選的結構,出于生產以及使用兩方面簡化和方便的原
因
所述可以完全移動離開的止擋件適于在使得所述單元與所述盒更 加靠近一起的力超過預定的閾值時完全移動離開;
所述可以完全移動離開的止擋件屬于所述盒;
所述可以完全移動離開的止擋件通過至少一個易碎的部分連接至
所述盒的所述本體的壁;
所述可以完全移動離開的止擋件是圓形環;
所述單元包括封閉室的柔性壁,所述室還由所述過濾單元的所述 本體的壁以及所述膜限定邊界;
所述柔性壁屬于嵌套到所述單元的本體中的蓋;
所述過濾單元的所述本體還包括保持裝置,以便將所述單元保持 在其與所述盒嵌套的位置;
所述單元的本體的所述中間止擋件是所述本體所包含的筒形壁;所述單元的本體與所述盒的本體還分別裝有行程端點止擋件
(end-of-travel st叩),所述行程端點止擋件在所述嵌套位置彼此相互 接觸;
所述過濾單元的本體的行程端點止擋件是由形成所述中間止擋件 的壁所包圍的內壁;
所述膜抵靠著所述內壁密封;
所述盒的所述行程端點止擋件是位于所述凝膠生長介質的周邊的
壁;
所述盒包括筒形壁,從所述筒形壁、橫向于所述筒形壁,所述中 間止擋件從所述壁的第一側延伸,并且所述行程端點止擋件從所述壁 的第二側延伸;和/或
所述凝膠生長介質具有圓頂形狀,被構造成通過所述膜被覆蓋的 所述凝膠生長介質的所述表面是凸形。
在第二方面,本發明還旨在一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 括以下步驟
選擇如上所述的分析組件;
將所述單元接合在所述盒上,直至所述單元的所述本體的所述中 間止擋件與所述盒的所述本體的所述中間止擋件接觸;
將所述可以完全移動離開的止擋件完全移動離開,從而允許所述 單元從所述中間位置移動到所述嵌套位置。
根據一些優選的結構,出于生產以及使用兩方面簡化和方便的原
因
包括柔性壁的單元被選作為所述過濾單元,其中所述柔性壁封閉 室,所述室還由所述過濾單元的所述本體的壁以及所述膜限定邊界, 將所述可以完全移動離開的止擋件完全移動離開的步驟還包括這樣的 步驟,通過在所述單元的所述柔性壁上進行推壓,施加高于預定閾值 的、使得所述單元與所述盒更加靠近一起的力;
所述柔性壁選擇為這樣的壁,所述壁適于在以低于完全移動離開 所述止擋件所需的力的力的作用下變形;
在將所述單元接合在所述盒上的步驟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釆樣步驟,并且在完全移動離開所述止擋件的步驟之后,還包括使得在所
述采樣步驟中收集在所述膜上的微生物生長的步驟;禾卩/或 所述采樣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選擇包括可剝離的薄膜的過濾單元; 通過所述單元過濾預定容積的液體;并且 剝離所述薄膜。
通過說明書參照附圖將清楚本發明的特點和優點,說明書如下通 過優選、但非限制性實施例給出,在附圖中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組件的透視圖,其中,裝有過濾膜的過濾單 元以及該組件所包含的凝膠生長介質盒示出處于一個嵌套在另一個之 中的位置;
圖2是與圖1類似的視圖,但是單獨地示出了在保護過濾膜的保 護性薄膜已經從該單元剝離之前該組件所包含的過濾單元;
圖3是與圖2類似的視圖,但是以分解視圖的方式示出了該單元;
圖4是沿對稱中央平面的該單元的側向橫截面視圖5是透視圖,單獨地示出了從膜密封至本體的那側看過去、過 濾單元所包含的本體;
圖6是與圖1類似的視圖,但是單獨地示出了該組件所包含的凝 膠生長介質盒,覆蓋凝膠生長介質的附加的蓋嵌套在所述盒中;
圖7是與圖6類似的視圖,但是以分解視圖的方式示出了該盒;
圖8是該盒沿對稱中央平面的側向橫截面視圖9至12是四個側向剖視圖,分別示出了使得過濾單元朝向凝
膠生長介質盒的步驟,將該單元在盒上對中的中間步驟,在移出盒所 包含的易碎的環之前使得過濾單元的蓋所包含的柔性壁變形的步驟,
以及在該環已經被移出之后用膜覆蓋凝膠生長介質的步驟;并且
圖13和14分別是處于如圖IO所示的中間對中位置的該組件的剖 切透視圖和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至4中所示的微生物測試單元1包括本體2、膜3、多孔玻璃
料(porous frit) 4、盤形海綿體5、可剝離的塑料薄膜6以及蓋7。
所述單元還包括兩個鴨嘴式單向閥8和9以及陰插入件(female insert) 10。
本體2是由聚碳酸酯制成,并通過模壓的方式被制造為單個部件。 在圖5中單獨被示出的該本體包括外壁15,其在凹槽47、 48處中斷; 朝向所述膜3收斂的截頭錐形內壁16;位于壁15與16之間的環形橫 向壁17以及中間壁26,所述壁16和26在壁17處相交。
壁15和16通過壁17彼此相連。
壁16具有在該壁16的大直徑部分41與該壁16的小直徑部分40 之間形成的開口 19 (圖4)。
開口 19定位在導管22的端部(圖3),該導管在相對于開口 19 的相反端部處經由形成在壁15中的開口 20通至單元的外側。
與該開口 20沿直徑方向相對,第二開口 21 (圖4)也形成在壁 15內,該第二開口位于導管23的端部。導管23具有彎頭部分,這意 味著它在與開口 21相反的端部處經由開口 25出現在壁16與26之間 的空間中。
閥8在壁16上被嵌套在導管22中,所述閥圍繞其凸緣28對中, 并且經由其凸緣28'抵靠著本體2。
以相同的方式,閥9嵌套在導管23中,所述閥圍繞其凸緣29對 中,該閥的凸緣29'抵靠著圍繞開口 25的壁部分。
閥8和9被校正成,在流體在壓力的作用下沿從進入開口 20朝向 排出開口 21的流動方向施加時僅僅在特定的壓力閾值以上打開,而在 其它情況中關閉。
在閥8已經被插入之后,插入件IO也在開口 20側上嵌套到導管 22的長度中,繞其凸緣27對中,該插入件的環形凸緣27'抵靠著圓柱 形壁15的外側表面,從而在與閥8相反端,該插入件的開口12靠近 本體2的開口 20。
該實施例中的插入件IO是陰魯厄末端(female Luer tip),在該末 端與本體2之間的密封是通過在該插入件的周邊完成超聲波焊接而實現的。
而在插入件10的情況中,導管23和圍繞其的壁還形成了陰魯厄 末端。
開口 12和21分別通過柔性塑料的可剝離的帶(未示出)被覆蓋, 從而確保導管22和23的整體性,保護它們免受空氣的影響,其中空 氣是微生物污染的潛在的源。
柔性塑料蓋7被強制地嵌套在截頭錐形壁16的與部分41相同的
本體2還包括位于截頭錐形部分41的邊緣面上的尖頭環形肋46, 所述肋朝向單元的外側,并適于抵靠著該蓋密封,而壁26具有八個面 51,它們將如后所示適于將過濾單元和凝膠生長介質盒保持在它們的 嵌套位置中。
蓋7是由聚丙烯制成,并且具有密封壁30、環形鉸鏈31、圓柱形 嵌套帶32以及環形凸緣33。
密封壁30通過環形鉸鏈31連接至圓柱形嵌套帶32和凸緣33。
在圓柱形帶32嵌套抵靠著截頭錐形壁41的位置處,圓柱形帶32 經由環形密封肋34支靠著該部分的外側表面。
環形鉸鏈31具有較薄的部分,所述較薄的部分適于使得蓋變形容易。
具有55mm直徑的膜3由纖維素酯制成(其同樣可由聚碳酸酯或 PVDF制成)。該材料尤其使得可以獲得這樣的微孔性,允許液體通過, 而同時保持液體所包含的各種不同的微生物。
該膜的周邊密封抵靠著壁部分40的表面44,該部分形成環形邊緣。
在該膜下方定位盤形多孔玻璃料4,所述多孔玻璃料的直徑大于 膜的直徑,從而所述多孔玻璃料被定位抵靠著部分40,延伸超出該部 分,并且在其整個表面上支承膜(圖3和4)。
在該玻璃料的下方定位盤形海綿體5,所述盤形海綿體相對于所 述玻璃料居中。
多孔玻璃料4通過密封抵靠著圓柱形壁26的表面50的聚乙烯薄膜6經由海綿體5被支承,從而該薄膜氣密性地并完全地覆蓋海綿體
5、多孔玻璃料4和膜3,而同時確保玻璃料4經由海綿體5抵靠著膜 3和壁部分40保持就位。
該薄膜沿多個帶(在圖中未示出)密封至玻璃料4,從而確保該 薄膜、該玻璃料和定位在它們之間的海綿體保持在一起。
準備用于使用的測試單元(而蓋7嵌套到本體2中并且薄膜6密 封至該本體)因此具有兩個柔性和可拆卸的橫向壁(與鉸鏈31和薄膜 6相連的壁30),所述兩個橫向壁整體上相互平行,封閉由本體2所限 定的過濾室的頂部和底部,壁30 (或薄膜6)具有朝向單元的外側的 面38 (或39)。
壁30和薄膜6通過簡單的粘合現象被保持就位(通過相對于壁3 的強制接合的摩擦,憑借帶32和肋34,并且通過在薄膜6的情況中 的密封或氣密性結合)。
更具體地講,并且正如此后所示,蓋7封閉用于液體的接收容腔 43,所述接收容腔位于膜3、截頭錐形壁16和該蓋之間,而塑料薄膜 6與膜3 —起局部限定用于排出該液體的排出容腔45,而所述排出容 腔位于膜下方,并包括位于該膜與薄膜6之間的空間。該容腔與位于 壁部分40與壁26之間的環形容腔49連通,液體(在已經接收在接收 容腔43中然后排入到排出容腔45中之后)通過所述環形容腔,正如 此后所示,從而該液體經由導管23朝向排出開口 21引導。
利用Y輻射被預殺菌的該單元被包裝在塑料袋(未示出)內,其 中所述塑料袋包括兩個熱塑性片材,所述兩個熱塑性片材通過焊縫被 連接在一起, 一定長度的該焊縫可通過手剝離。
凝膠生長介質盒80現在將參照圖6至8說明。
凝膠生長介質盒80具有盒體81和兩個相同的蓋82。盒體81是 圓柱形的整體形狀,并且具有第一圓柱形壁83、第二圓柱形壁84、網 板85、臺86和多個齒87。
壁86包圍壁83,并通過橫向壁99連接至壁83。
環100在與壁99相對的側上從壁84橫向延伸,所述環通過四個 均勻間隔的易碎的凸片101連接至該壁。所述網格85通過一組桿94組成,其中所述桿從朝向盒的內側的
壁83的表面朝向該圓柱形壁的幾何中心延伸,這些桿通過圓形肋(未
示出)彼此相連,從而形成該網格。
臺86在與壁99相反的側上連接至壁84。該臺具有平行于壁84 伸出的一組均勻間隔的齒87。
蓋82分別具有圓頂壁90,所述圓頂壁通過圓柱形帶91連接至凸 緣92。
凸緣92具有環形肋93,所述環形肋從與所述帶91相同的側伸出。
瓊脂基凝膠生長介質88被灌注到盒60的網格85上(在該位置點, 所述網格處于與如圖8所示的位置相比的顛倒位置,位于齒87附近的 止擋件已經被預先取出)從而覆蓋該網格,并且沿仍未取出的蓋82的 方向設置凸形表面89,所述凸形表面被構造成由膜3覆蓋。
隨時可用的凝膠生長介質盒(圖12)的每個蓋82抵靠著壁84的 相應自由邊緣嵌套(這些邊緣然后被定位在對應的蓋82的帶91與肋 93之間),從而所述蓋的凹形表面97朝向網格支承件85,最靠近凝膠 生長介質的蓋82的圓頂壁90用于其凹形表面與凝膠生長介質的凸形 表面97緊靠,因而保護其免受空氣影響。
壁99具有多個開口 95,所述開口形成通氣口,以防止在蓋被取 出時凝膠生長介質88在該蓋82上就像抽吸罩殼那樣動作。
為了簡化存儲,凝膠生長介質盒也被設置成允許其與其它相同的 凝膠生長介質盒嵌套在一起,下方的凝膠生長介質的盤的頂蓋抵靠著 上方的凝膠生長介質的盤的底蓋,上方的盤的齒87的自由邊緣局部包 圍這兩個蓋,以防止一個盒相對于另一個盒的任何滑脫。
現在將說明使用根據本發明的單元與盒實現微生物測試的方法。
首先,操作者完成采樣步驟,也就是說,取得用于分析的試樣(在 此,有可能是包含微生物的膜)。
為此,操作者打開各個料袋(通過在可剝離的焊縫處分開兩個熱 塑性片材),在所述料袋中包含單元l,從而從中取出單元,這是通過 在本體2的凹槽47和48處抓持單元而實現的。
單元然后被接合在夾具(未示出)中,其中所述夾具具有兩個卡爪,所述蓋7和所述薄膜6抵靠著所述卡爪,從而允許它們抵抗流動 液體的壓力。
在單元已經利用夾具被夾持就位之后,操作者剝離塑料薄膜(未
示出),其中所述塑料薄膜封閉單元的輸入開口 12,并然后將單元的 輸入陰魯厄末端io連接至陽魯厄末端(未示出),其中所述陽魯厄末
端連接至填充管,所述填充管經由接頭(未示出)與壓力液體的存儲 器(未示出)連通。
操作者然后剝離覆蓋輸出開口 21的塑料薄膜,從而將輸出陰魯厄 末端連接至排出管(未示出)。
操作者然后操作接頭,以使得過濾室處于與液體相同的壓力,例 如3巴。
液體然后沿著導管22沿箭頭B的方向(圖4)經過,壓力足夠高 以打開閥8的葉片,然后填充接收容腔43,并開始填充接收容腔43, 并開始沿箭頭A所示的過濾方向在膜3的整個厚度內通過膜3(圖4)。
因為該膜抵靠著壁40的表面44氣密性密封,所以液體可僅僅通 過以下方式從接收容腔43排出,即正好通過膜3的整個厚度。
在該液體已經通過膜被過濾之后,液體在多孔玻璃料4內進入排 出容腔45,并至少局部橫貫所述多孔玻璃料。
大多數液體僅僅橫貫玻璃料的厚度的一部分,從該玻璃料沿其邊 緣面4'排出(圖4)。
排出容腔因而基本上位于由玻璃料4所占據的容腔中,并位于圍 繞該玻璃料位于邊緣面4'附近沿徑向(相對于軸向過濾方向而橫向地) 延伸的容腔中。
液體然后從排出容腔45朝向過渡容腔49轉移,其中所述過渡容 腔位于壁40與壁26之間,圍繞膜3分布,從而液體被引導直至閥9。
該閥的葉片,就像閥8的葉片那樣,被構造成在單元的操作壓力 打開,因此,液體可以經由開口 21被排出,同時沿導管23流動。
如果操作者錯誤地混淆了輸入和輸出開口,則單向閥8和9防止 液體沿這樣的方向通過單元,在所述膜3處,這導致壓力差,所述壓 力差使得膜從其支承玻璃料變形離開,并有可能撕裂其。在所有液體已經被過濾之后,操作者關閉液體輸入接頭,使得填 充與排出管與單元1脫離連接,并且從該夾具拔出單元1。在單元已 經從該夾具拔出時,滿載水的膜3通過玻璃料4被支承,以防止其撕 裂。
操作者然后從該單元凈化包含在單元內的液體,這是通過將其排 出開口 21連接至真空泵來實現的,從而該液體可以通過抽吸的作用經
由導管23抽出。
在大多數液體已經被排出之后,膜的表面與已經進入裝置中的空 氣接觸。
起泡點現象意味著,沒有氣泡可以離開濕的膜,并且這意味著,
該膜被密封防止空氣,因而防止任何液體或氣體朝向輸出開口 21流 動。
響應于該抽吸作用,裝置外的壓力因而使得可剝離的薄膜6變形, 并且該薄膜傾向于朝向多孔玻璃料4和膜3更加靠近地移動。
結果,因而變形的可剝離的薄膜6推壓盤形海綿體5抵抗著玻璃 料4,這意味著,因此由薄膜6所推壓的該海綿體局部排空在過濾期 間其所吸收的液體。
在該海綿體已經被擠壓之后,抽吸作用停止。位于裝置的閥9的 邊緣處的通氣口 (未示出)允許空氣的消毒流進入,因而允許空間45 和49內的壓力逐漸返回至它們平衡外部壓力的狀態,從而薄膜6返回 至其初始位置,相對彈性的并且釋放(沒有抽吸作用)由可剝離的薄 膜6所施加的力的海綿體大致重新獲得其容積,而水并不飽和,這是 因為海綿體所包含的一些水在海綿體被擠壓時已經被去除。
結果,在海綿體5重新獲得其容積時,海綿體同時吸收仍包含在 裝置內的任何殘留的液體,尤其是仍出現在膜3的孔中以及靠近優選 流道的區域中的液體。
在該凈化操作已經被完成之后,操作者在靠近一個凹槽47或48 (圖2)的薄膜的區域中抓持可剝離的薄膜6,并且通過剝離薄膜而去 除該薄膜,塊體5和多孔玻璃料4然后隨著薄膜6被拉離并隨著薄膜 被取出(因為薄膜在多個位置點密封至玻璃料),僅僅留下固定至壁40的膜3。
現在將參看圖9至14說明過濾單元1與凝膠生長介質盒80組裝 的操作。
首先,操作者取出保護凝膠生長介質88的蓋82,這是通過抓持 該蓋的凸緣92以將蓋與壁84脫離接合(圖13)而實現的,從而觸及 凝膠生長介質的表面89。
操作者因此暴露膜的表面3"與凝膠生正介質的表面89,所述表 面被使得彼此相互接觸,操作者將過濾單元定位在盒上,如圖9所示, 從而將單元的本體接合在盒的本體上。
這種接合操作被連續進行,直至過濾單元的本體的壁26抵靠著盒 的環100,壁26的表面50然后與環100的表面102接觸,如圖10、 13和14所示。
單元和盒因而布置在中間位置,彼此相對對中,并且在此,膜3 仍從凝膠生長介質間隔開,而該膜的表面3"朝向凝膠生長介質的凹 形表面89,它們這些彼此相互同心地定位。
在該位置,操作者然后施加力,以使得單元與盒更加靠近一起, 這是通過在一只手的拇指與其它手指之間抓持該單元和該盒實現的, 或者通過推壓該組件抵靠著手以及固定支承件而實現的。
操作者施加該力同時在過濾單元的柔性蓋7上推壓,從而使得壁 30變形,減小接收容腔43,如圖11所示。
因為闊8和濕膜3以密封的方式(由起泡點現象)封閉容腔43, 所以減小容腔4 3使得壓力稍微上升。
響應于這種壓力上升,膜3在其周邊被保持抵靠著表面44,因此 采取稍微朝向單元的外側的圓頂的形狀(其表面3'是凹的,并且表面 3"是凸的)(圖11),表面3"和89的中心因而彼此靠近移動,而并 不接觸。
操作者繼續并然后增加力,利用該力,使得單元與盒更加靠近一 起,直至該力超過預定的閾值,其中超過該閾值,所述易碎的凸片101 破裂。
應該注意到的是,易碎的凸片破裂的閾值以及蓋的柔性被選擇成,使得蓋足夠變形,該變形允許在室43內產生足夠的升高的壓力,以在 達到破裂閾值之前,為膜賦予期望的圓頂形狀。
在使得物品彼此靠近到一起的力超過該預定的閾值時,環100然 后被釋放并沿壁84滑動,直至環抵靠著臺86。該環所形成的止擋件 因而完全移動離開,從而過濾單元的本體然后沿盒的壁84移動,該壁 84然后接合在過濾單元的壁26與40之間。
這種接合持續至這樣的位置點,其中,單元和盒占據它們的行程 端點嵌套位置,在該位置,單元的壁40抵靠著盒的壁99,壁40的表 面44與壁99的表面103然后彼此相互接觸(圖12)。
在該步驟的過程中,膜的表面3"與凝膠生長介質的表面89逐漸 彼此接觸,首先經由它們的中心,然后朝向它們的周邊擴展,從而朝 向周邊驅動空氣,以避免膜與凝膠生長介質之間的空氣囊形成,這是 因為所述空氣囊局部阻止微生物的生長(圖12)。
在止擋件100已經被完全移動離開之后,過濾單元的滑動因而使 得該單元從相對于盒的中間位置移動至其嵌套在該盒內的位置,凝膠 生長介質通過膜被覆蓋的操作在操作者的一部分上以單次動作的方式 快速并高效地完成。
在嵌套置,過濾單元通過壁26的面51被保持固定至盒,所述 面通過產生該壁的局部變形允許盒的壁84被嵌套在單元的壁26與壁 40之間,從而單元和盒在沒有施加顯著的力以將它們分離的前提下不 能相互脫離。
這種組件然后培養室內被培養足夠長的時間,以使得保持在膜3 內的微生物生長,從而它們可以肉眼看見,并且可以被計數。
多個組件可以以一個在另一個之上的方式堆疊在培養室內,以有 助于存儲。
組件還可以被顛倒,從而限制形成在凝膠生長介質上的冷凝。 為了在培養完成之后計數菌落,可以取出蓋7并直接計數菌落,
或者如果該蓋是透明的,則通過該蓋計數這些菌落。
易碎的凸片101的使用使得可以確保從一個單元至另一個單元,
已經被施加的預定的閾值力的良好的重復性,從而使得環100完全移動離開,該環100構成針對凝膠生長介質盒的防竊啟指示器,這是因 為環位于不同的高度,并根據是否盒已經被使用而可以移動或不可以 移動。
在并未示出的可選的方式中,可以完全移動離開的止擋件不屬于 易碎的環而屬于可彈性變形的齒或肋,在過濾單元已經被滑動之后, 所述齒或肋可選地作用為鎖定裝置(例如通過閂鎖的方式),以將單元 鎖定至盒處于嵌套位置。
在另一可選的方式中,可以完全移動離開的止擋件并不形成在凝 膠生長介質盒上,而是形成在過濾單元上。
在另一可選的方式中,單元的蓋7被不可拆卸的柔性壁(被構造 成朝向膜形成圓頂)或被與薄膜6類似的可剝離的薄膜代替。
本發明并不限于所述和所示的實施例,而包含任何可選形式的實 施例。
權利要求
1.一種微生物分析組件,包括過濾單元(1)和凝膠生長介質盒(80),所述過濾單元(1)包含過濾膜(3)以及與所述過濾膜(3)相連的本體(2),所述盒(80)包含含有凝膠生長介質(88)的本體(81),所述凝膠生長介質具有表面(89),所述表面被構造成由所述膜(3)覆蓋,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單元(1)的本體(2)與所述盒(80)的本體(81)被構造成相配合,從而占據嵌套位置,在所述嵌套位置,所述膜(3)覆蓋所述凝膠生長介質(88)的所述表面(89),所述單元(1)的本體(2)和所述盒(80)的本體(81)分別裝備有中間止擋件(26、100),在所述止擋件(26、100)彼此相互接觸時,所述過濾單元(1)和所述凝膠生長介質盒(80)處于中間位置,在所述中間位置,所述膜(3)與所述凝膠生長介質(88)分離,所述兩個止擋件中的至少一個止擋件(100)可以完全移動離開,從而允許所述過濾單元(1)從所述中間位置移動到所述嵌套位置。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以完全移動 離開的止擋件(100)被構造成在使得所述單元(1)與所述盒(80) 更加靠近一起的力超過預定的閾值時完全移動離開。
3. 根據權利要求l或2所述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以完全 移動離開的止擋件(100)屬于所述盒(80)。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以完全移動 離開的止擋件(100)通過至少一個易碎的部分(101)連接至所述盒(80)的所述本體(81)的壁(84)。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以完全移動 離開的止擋件是圓環形的環(100)。
6. 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單元 (1)包括封閉室(43)的柔性壁(30),所述室還由所述過濾單元(1)的所述本體(2)的壁(40、 41)以及所述膜(3)限定邊界。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壁(30) 屬于嵌套在所述單元(1)的所述本體(2)中的蓋(7)。
8. 根據權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 單元(1)的所述本體(2)還包括保持裝置(26、 51),以便將所述單 元保持在其與所述盒(80)嵌套的位置。
9. 根據權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單元 (1)的所述本體(2)的中間止擋件是所述本體(2)所包含的筒形壁 (26)。
10. 根據權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單 元(1)的所述本體(2)和所述盒(80)的所述本體(81)還分別裝 有行程端點止擋件(40、 99),所述行程端點止擋件(40、 49)在所述 嵌套位置彼此相互接觸。
11. 根據權利要求IO所述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單元(l) 的所述本體(2)的行程端點止擋件是由形成所述中間止擋件的所述壁(26)所包圍的內壁(40)。
12. 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膜(3)抵 靠著所述內壁(40)被密封。
13. 根據權利要求10至12任一所述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盒(80)的所述行程端點止擋件是位于所述凝膠生長介質(88)的周 邊的壁(99)。
14. 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盒(80)包 括筒形壁(84),從所述筒形壁、橫向于所述筒形壁,所述中間止擋件(100)從所述壁(84)的第一側延伸,所述行程端點止擋件(99)從 所述壁的第二側延伸。
15. 根據權利要求1至14任一所述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凝 膠生長介質(88)具有圓頂形狀,被構造成通過所述膜(3)被覆蓋的所述凝膠生長介質的所述表面(89)是凸形的。
16. —種微生物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選擇根據權利要求1至15任一所述的分析組件;將所述單元(1)接合在所述盒(80)上,直至所述單元(1)的所述本體(2)的所述中間止擋件(26)與所述盒(80)的所述本體(81)的所述中間止擋件(100)接觸;并且將所述可以完全移動離開的止擋件(100)完全移動離開,從而允 許所述單元(1)從所述中間位置移動到所述嵌套位置。
17. 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壁(30) 的單元被選作為所述過濾單元(1),其中所述柔性壁封閉室(43),所 述室還由所述過濾單元(1)的所述本體(2)的壁(40、 41)以及所 述膜(3)限定邊界,將所述可以完全移動離開的止擋件(100)完全 移動離開的步驟還包括這樣的步驟,通過在所述單元(1)的所述柔性 壁(30)上進行推壓,施加高于預定閾值的、使得所述單元(1)與所 述盒(80)更加靠近一起的力。
18. 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壁(30) 選擇為這樣的壁,所述壁適于在這樣的力的作用下變形,所述力低于 完全移動離幵所述止擋件(100)所需的力。
19. 根據權利要求16至18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將 所述單元(1)接合在所述盒(80)上的步驟之前,還包括采樣步驟, 并且在完全移動離開所述止擋件(100)的步驟之后,還包括使得在所 述采樣步驟中收集在所述膜(3)上的微生物生長的步驟。
20. 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樣步驟包 括以下步驟選擇包括可剝離的薄膜(6)的過濾單元(1); 通過所述單元(1)過濾預定容積的液體;并且 剝離所述薄膜(6)。
全文摘要
一種組件包括過濾單元(1)和凝膠生長介質盒(80),單元(1)與盒(80)適于協作,從而占據嵌套位置,在嵌套位置,膜(3)覆蓋所述凝膠生長介質(88),單元(1)和盒(80)分別裝備有中間止擋件(26、100),所述止擋件中的至少一個止擋件(100)可以完全移動離開,從而允許單元(1)從中間位置移動到所述嵌套位置,其中在中間位置,所述膜與所述凝膠生長介質間隔。一種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選擇這樣的組件;將所述單元(1)接合在所述盒(80)上,直至所述單元(1)的中間止擋件(26)與所述盒(80)的中間止擋件(100)接觸;將所述可以完全移動離開的止擋件(100)完全移動離開,從而允許所述單元(1)從所述中間位置移動到所述嵌套位置。
文檔編號C12Q1/02GK101294135SQ200810095709
公開日2008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08年4月24日 優先權日2007年4月26日
發明者M·阿羅, S·奧利維爾 申請人:米利波爾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