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含果凍碳酸飲料的制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碳酸飲料的制法,特別涉及一種含果凍碳酸飲料的制法。
背景技術:
: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及吸引消費者的青睞,飲料市場的產品推陳出新,除了開發新的口味,也發展出有別于一般以果汁、汽水等只含液體的飲料,而在液體中混合固態的果凍形成含有果凍的飲料。現有含有果凍的飲料的制法,大多是利用明膠、洋菜或筠篛等先與有機酸及糖類組合先制成果凍,再將果凍切成細片狀或丁狀后,再與液體成分混合形成可供飲用的含果凍飲料。若要使含果凍的飲料還含有碳酸,則將細碎的果凍與含碳酸的液體成分混合。所以要形成罐裝或瓶裝飲料時,必須經過兩段式充填,用以分別充填果凍及液體成分,不但制程復雜,果凍的填充量也不易控制,制造成本較高。
發明內容為了解決含碳酸果凍飲料必須先形成果凍再與液體成分混合的麻煩,本發明采用溶解溫度約在65。C至90。C的鹿角菜膠(carrageenan)及剌槐豆膠(locustbeangum),先使膠粉分散于糖水溶液中形成混合溶液,其中膠粉吸水膨脹而懸浮于混合溶液中,再將混合溶液經過碳酸吸收制程,形成含碳酸的混合溶液,灌裝含碳酸的混合溶液,以密封于容器內,再連同容器加熱其內的混合溶液,加熱至65t:至9(TC之間,并持溫約10分鐘至30分鐘,此加熱溫度及加熱時間,不但能使膠粉溶解,同時也能達到殺菌作用以符合食品衛生的標準,而且,此溫度不會使碳酸形成二氧化碳而溢出混合液體,可避免保存容器內壓過大而爆開。待混合液體降溫至45t:以下,混合液體即開始凝固形成含碳酸的果凍,如此,可以簡化先制成果凍,再切割細化果凍,以及分別將果凍與液體成分充填于保存容器的步驟,也能使充填于各保存容器的內容物品質均勻穩定。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制程較為簡單且品質容易控制的含果凍碳酸飲料的制法。本發明含果凍碳酸飲料的制法,包含如下處理步驟步驟A:取適量鹿角菜膠及剌槐豆膠與糖水溶液形成混合溶液;步驟B:使該混合溶液經由碳酸吸收制程,形成含碳酸的混合溶液;步驟C:灌裝該含碳酸的混合溶液;步驟D:加熱該含碳酸的混合溶液至65t:至90°C,并持溫10分鐘至30分鐘,使鹿角菜膠及剌槐豆膠溶解于混合溶液中;及步驟E:使該含碳酸的混合溶液冷卻,形成含果凍的碳酸飲料。步驟A的混合溶液中,鹿角菜膠及剌槐豆膠的含量可依據所欲形成果凍的口感而調整,其中鹿角菜膠為主要形成凝膠的成分,而少量的剌槐豆膠可使所形成的凝膠口感較為柔軟,而且該混合溶液可添加鉀鹽,通過鉀鹽形成的陽離子可在鹿角菜膠經過加熱溶解3再冷卻凝膠時,增加其凝膠強度。鹿角菜膠的含量優選為0.10.2%,剌槐豆膠的含量優選為0.050.15%,鉀鹽的含量以鉀離子計為160ppm520ppm。食品添加物所適用的鉀鹽,例如氯化鉀、檸檬酸鉀(PotassiumCitrate)、碳酸鉀(PotassiumCarbonate)、磷酸鉀(PotassiumPhosphate)、偏磷酸鉀(PotassiumMetaphosphate)或其組合。在使用氯化鉀時,其含量可為0.03%0.1%。此外,糖水溶液的濃度可依據所喜好的甜度而調整,且該混合溶液中也可添加其他調味的添加物,例如香料、營養素等,以呈現不同的飲料口味。步驟D所加熱的溫度范圍還可用以殺菌,以符合食品衛生的檢驗標準,而配合該殺菌溫度,該混合溶液的pH值介于3.3至4.0較佳。此外,步驟C灌裝該含碳酸的混合溶液,是將該含碳酸的混合溶液充填于至少一容器中,再密封該容器。進一步地,可在該步驟D之前,翻轉該容器,以使該混合溶液的成分均勻混合。本發明的功效在于,將鹿角菜膠及剌槐豆膠以膠粉的狀態直接分散于含糖或還有其他添加物的溶液中,形成混合溶液,并使該混合溶液形成含碳酸的混合溶液,再灌裝后,加熱將膠粉溶解同時進行殺菌,待冷卻后,即可直接在容器內形成含果凍的碳酸飲料,不但能夠節省制程步驟、制程時間及制程成本,同時也使成品品質容易控制,使品質均勻穩定。圖1是一流程圖,說明本發明含果凍碳酸飲料的制法的一優選實施例。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參閱圖l,為本發明含果凍碳酸飲料的制法的實施例1的主要步驟流程圖。說明如下形成混合溶液的步驟IOI,是將固體成分溶解或分散于水中,固體成分含量如表1所示,總共形成1000g的混合溶液。混合溶液的形成步驟可先將呈粉狀的鹿角菜膠及剌槐豆膠,加入預先將砂糖及果糖溶解于水所形成的400g糖水溶液中,使粉狀的鹿角菜膠及剌槐豆膠均勻分散于糖水溶液中,此時,鹿角菜膠及剌槐豆膠吸水膨脹并懸浮于糖水溶液中。再加入水及其他固體成分,使其他固體成分溶解于水中,并控制水量使整體混合溶液體積為1000g,量測混合溶液的pH值約3.8。表l(橘子口味)<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碳酸吸收步驟102,將前述步驟形成的混合溶液冷卻至5t:以下,利用碳酸吸收設備,使混合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氣體,形成含碳酸的混合溶液,其中二氧化碳吸收量約2.0至2.5G.V.值。G.V.值的含義說明如下若容積為350ml的罐的G.V.值為4.0,則表示容積為350ml的罐內含有4倍的二氧化碳的體積。灌裝步驟103,將含碳酸的混合溶液充填于預設容量的容器內,容器可為玻璃瓶、鋁罐、鋁瓶或寶特瓶,再將容器密封。依據容器的容量可將一次調配完成的混合溶液分裝于多個容器內。加熱溶解及殺菌步驟104,將混合溶液密封于容器內以后,可將容器反轉2至4回,通過翻轉容器搖晃混合溶液,使混合溶液的成分均勻混合,再連同容器加熱,使混合溶液的溫度達約65t:以上,并持溫約30分鐘,使混合溶液中的鹿角菜膠及剌槐豆膠溶解,并達到殺菌作用。冷卻凝膠步驟105,完成前述步驟后,將裝有已溶解鹿角菜膠及剌槐豆膠的混合溶液的容器取出加熱環境,使其冷卻,當混合溶液溫度降至45°C以下,混合溶液即開始凝膠,待自然降溫,混合溶液形成果凍,亦即,含碳酸的混合溶液在容器內形成含碳酸的果凍。再將容器反轉2至4回,通過翻轉容器搖晃含碳酸的果凍,產生離水,以保持果凍表面的濕潤性。飲用前再搖晃容器,可使容器內的果凍碎裂,并使果凍分散于液體中,即可形成含果凍的碳酸飲料。除了將實施例1的固體成分和重量分別改變為表2和表3所示的固體成分和重量之外,以與實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分別制備實施例2和3的葡萄口味和荔枝口味的含果凍碳酸飲料。表2(葡萄口味)<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其中實施例1-3中的鹿角菜膠和剌槐豆膠均購自美商CPKelco或美商Cargill。綜上所述,本發明含果凍碳酸飲料的制法,可直接在密封的容器內凝膠形成含果凍的碳酸飲料,不但能夠節省制程步驟、制程時間及制程成本,同時也使成品品質容易控制,使品質均勻穩定。權利要求一種含果凍碳酸飲料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驟步驟A取適量鹿角菜膠及刺槐豆膠與糖水溶液形成混合溶液;步驟B使該混合溶液經由碳酸吸收制程,形成含碳酸的混合溶液;步驟C灌裝該含碳酸的混合溶液;步驟D加熱該含碳酸的混合溶液至65℃至90℃,并持溫10分鐘至30分鐘,使鹿角菜膠及刺槐豆膠溶解于混合溶液中;及步驟E使該含碳酸的混合溶液冷卻,形成含果凍的碳酸飲料。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果凍碳酸飲料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步驟A所形成的混合溶液中還添加適量的鉀鹽。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果凍碳酸飲料的制法,其特征在于,該含碳酸的混合溶液的pH值介于3.3至4.0之間。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果凍碳酸飲料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步驟C灌裝該含碳酸的混合溶液,是將該含碳酸的混合溶液充填于至少一容器中,再密封該容器。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含果凍碳酸飲料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在該步驟D之前,翻轉該容器,以使該混合溶液的成分均勻混合。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含果凍碳酸飲料的制法,其特征在于,該鉀鹽選自氯化鉀、檸檬酸鉀、碳酸鉀、磷酸鉀、偏磷酸鉀或其組合。全文摘要一種含果凍碳酸飲料的制法,包含如下步驟步驟A取適量鹿角菜膠及刺槐豆膠與糖水溶液形成混合溶液;步驟B使該混合溶液經由碳酸吸收制程,形成含碳酸的混合溶液;步驟C灌裝該含碳酸的混合溶液;步驟D加熱該含碳酸的混合溶液至65℃至90℃,并持溫10分鐘至30分鐘,使鹿角菜膠及刺槐豆膠溶解于混合溶液中;及步驟E使該含碳酸的混合溶液冷卻,形成含果凍的碳酸飲料。本發明能夠節省制程步驟、制程時間及制程成本,同時也使成品品質容易控制,使品質均勻穩定。文檔編號A23L2/52GK101779808SQ20091000159公開日2010年7月21日申請日期2009年1月15日優先權日2009年1月15日發明者張道宏申請人:黑松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