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去除茶葉中殘留農藥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制茶工藝,具體涉及一種去除茶葉中殘留農藥的預處 理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是世界第二大茶葉生產國,但近年來,我國茶葉生產面臨著 嚴唆的形勢,主要的問題是農藥殘留相當嚴重,根據廣東省工商理局
2006年的抽查結果,7市64個大小型商場、批發市場、個體經營店 銷售的茶葉,不合格率高達50%以上,主要是由于農藥殘留超標。 此夕卜,茶葉農殘超標已經成為我國茶葉出口的瓶頸,由于發達國家利 用技術上的優勢,制定了越來越嚴格的茶葉農藥殘留限量標準,截至 2006年1月歐盟的規定已增加到210項;210項以外的農藥殘留項目 采用0.01mg/kg的"默認標準";硫丹的限量更是從原來的30 mg/kg 猛降至0.01 mg/kg;而日本也在2006年5月的"肯定列表制度"中, 將進口茶葉殘留檢測項目由71項增加到176項。我國的茶葉出口量 己經從2000年的2.8萬噸逐年降至2005年的1.6萬噸,累計降幅高 達42.8%。
茶葉生產以采摘為分界點,總的分為田間種植和加工兩大過程, 生產程序主要包括種植-施藥-(安全間隔期)-采摘-晾曬-殺青-捻
3揉-干燥等,殺青后的加工工序可能因不同的茶葉品種而異。
農藥的殘留源于前期的田間種植過程,據相關報道,我國茶葉農
藥殘留,除了來自直接噴灑外,還來自間接獲得,包括第一,從土
壤中吸收,如六六六;第二,由水攜帶;第三,空氣漂移。所以,田
間采摘的茶葉難免含有由田間操作或者環境污染引入的農藥殘留。這
些農藥隨即被帶入到加工階段。
我國的茶葉加工工藝從古代一直沿用至今,通常采摘后的茶葉未
經任何處理即直接進行加工,而在自然環境己經普遍惡化的今天,這
種原始的工藝必將導致環境中的污染物在茶葉中大量殘留。
由于農藥在茶葉表面的吸附力較強,若要去除茶葉上的農藥,單
靠用水浸泡清洗對農藥的去除效果并不佳,尤其對于水溶性較低的農
藥,去除效果十分有限。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效果好的 去除茶葉中殘留農藥的方法。
一種去除茶葉中殘留農藥的方法,其是將茶葉采用臭氧水處理。 本發明經過大量的實驗,發現將茶葉采用臭氧水處理后能去除殘留的 農藥。
作為進一歩優化,可以將茶葉置于臭氧水-光催化聯合處理設備 中,采用臭氧水和紫外光對茶葉聯合處理,則可以大大降低茶葉的農 藥殘留。作為進一步優化,茶葉與臭氧水的重量比約為1:9-1:11,臭氧 水濃度保持在0.7 — 0.9 mg/L,紫外光源為UV等,波長254nm,光 強度43uw/cm2。
作為進一步優化,可以在紫外光周圍設置附有Ti02的鎳網作為 光催化劑以提高降解效率。
作為進一步優化,當殘留農藥僅為有機磷類時,其中臭氧水為堿 性臭氧水,pH值在8 10之間。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發明的處理方法
可使茶葉在加工為成品后殘留農藥完全去除,處理步驟簡單易行且容 易控制,成本低廉,有益于環保,基本不影響茶葉中的有效物質。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
將含有1.9mg/kg氯氰菊酯的茶葉鮮葉置于臭氧水-光催化聯合處 理設備中,加入相當于茶葉鮮葉10倍重量的水,通入臭氧氣體使臭 氧水濃度保持在0.8 mg/L;打開光強度為43uw/cm2的245nm紫外燈 源,紫外燈外圍有水晶套管,并有Ti02的鎳網圍繞在紫外燈周圍; 處理30分鐘后瀝干,再進行殺青、揉捻、干燥等其他制茶步驟。
經此預處理,所制得的茶葉與傳統制茶法相比,氯氰菊酯農藥 殘留量由0.22mg/kg變為完全檢不出,從而符合了歐盟的限量規定。 茶多酚僅比傳統制茶法下降了 10%。
實驗表明,當氯氰菊酯在茶葉鮮葉的殘留量近2.0mg/kg時,用清水浸泡30分鐘后去除率僅為35%,而在臭氧水-光催化聯合處理同 等時間,去除率達到85%。這是因為紫外光與光催化劑接觸時能激 發OH,的產生,尤其在03水時存在的情況下,能引發一系列自由基 反應,快速激發出大量的OH',這種OH"能有效降解有機污染物。 本實驗結果表明,OH,對吸附在茶葉表面的農藥同樣有很好的降解作 用。
實施例2
將含有殘留7.8mg/kg馬拉硫磷的茶葉鮮葉置于臭氧水發生設備 中,加入相當于茶葉鮮葉IO倍重量的水,并調節水的pH值為10, 臭氧水濃度保持在0.8mg/L,處理30分鐘后瀝干,再進行殺青、揉 捻、干燥等其他制茶步驟。
經此預處理,馬拉硫磷的殘留量降低至0.9mg/kg,而且,將此預 處理方法結合與傳統茶葉制作方法后,所制得的茶葉與傳統制茶法相 比,馬拉硫磷農藥殘留量由0.15mg/kg變為完全檢不出,茶多酚僅比 傳統制茶法下降了 10%。
實驗還表明,當殘留農藥為有機磷類農藥時,在堿性臭氧水單獨 處理下,可以達到略優于堿性下臭氧水-光催化聯合處理的效果。當 有機磷農藥馬拉硫磷殘留濃度近8mg/kg時,兩者的去除率分別為 88%和82%。
此外,在對茶葉有效物質的影響方面,臭氧-光催化對茶葉中某些 有效物質如茶多酚有一定的氧化作用,但由于在此過程中,臭氧-光催化同時抑制了茶葉中酶類的作用,阻斷了多酚氧化酶對茶多酚的分 解,因此,總的來說,對茶葉有效物質的影響不大。實驗表明,經此
方法預處理后再炒制成成品茶,茶多酚僅降低10%。
權利要求
1.一種去除茶葉中殘留農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茶葉采用臭氧水處理。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茶葉采用臭氧水和紫 外光聯合處理。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葉與臭氧水 的重量比約為1:9-1:11,臭氧水濃度保持在0.7-0.9mg/L。
4.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光為UV,波 長254nm,光強度43uw/cm2。
5. 如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光周圍設 置附有Ti02的鎳網。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水的pH值為 8 — 10。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去除茶葉中殘留農藥的方法。該方法是通過將采摘后的茶葉采用臭氧水或臭氧水-光催化聯合處理去除殘留農藥。本發明的處理方法可將茶葉上的殘留農藥大大降低或完全去除,處理步驟簡單易行且容易控制,成本低廉,有益于環保,基本不影響茶葉中的有效物質。
文檔編號A23F3/06GK101536713SQ200910038620
公開日2009年9月23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14日 優先權日2009年4月14日
發明者偉 劉, 里 林, 欒天罡, 謝敏楠, 賀英倩 申請人:中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