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利用馬鈴薯渣加工高膳食纖維食品的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利用馬鈴薯渣加工高膳食纖維食品的方法,本方法屬于食品加工 領域。
背景技術:
膳食纖維主要指非淀粉多糖類及木質素的總稱,它能吸收胃中過量的 鹽酸,增加渣滓容量,促進腸的蠕動,吸收胃液物質,并為促進腸內舒適創造良好的環境。由 于膳食纖維這種特殊的性質,使得它在防止和治療肥胖、動脈硬化、心臟病、腸癌及糖尿病 等疾患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生物體外實驗證明,這種作用是膳食纖維通過腸壁被發酵生 成了短鏈糖酸,這種短鏈糖酸被傳輸到肝臟血管口時,能抑制肝臟膽固醇的合成,而且抑制 作比原食物纖維高10 15倍J。因而研究開發新的膳食纖維,并直接制備短鏈糖酸纖維, 提高它的生理活性是今后對膳食纖維研究的方向。我國具有豐富的馬鈴薯資源,年總產量 550萬噸左右,僅次于俄羅斯,居世界第二位。但是我國馬鈴薯加工卻遠遠落后于先進國家。在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馬鈴薯的深加工集中于制淀粉或粉條。由于加工技術的 落后,大量的馬鈴薯成為廢渣而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因而開展這一農產品廢渣的加工和 制備產品的研究,既可以為馬鈴薯資源的利用提供理論依據,又可以為其它未開發的農產 品所借鑒。纖維經擠壓后其可溶性膳食纖維的量相對增加,一般增加量在3 %左右,擠壓過程 中的高溫、高壓、高剪切作用促使纖維分子間價鍵斷裂,分子裂解及分子極性變化所致。由 于可溶性膳食纖維對人體健康具有特殊的生理作用,采用擠壓手段開發膳食纖維無疑是一 個很好的方法。馬鈴薯纖維的結構是由半乳糖在各個方向上按照一定的聯結方式形成的規 整網狀結構。馬鈴薯渣的這一規整大分子及長鏈使這一纖維的結構緊密,水溶性不大,導 致生物體食用后不能使消化液粘性增加,生理功能不強。經過擠壓膨化化處理后結構已變 成片狀、間接有無規則空間網絡的層狀結構,結構中比原纖維增多了羧基基團,使得這一纖 維既保持了原網狀、大分子特性,又增加了水溶性。體外對膽固醇的吸附實驗表明,膨化后 馬鈴薯纖維對膽固醇產生吸附,且這種吸附是多分子層吸附,說明膳食纖維在生物體內的 活性作用是多方面的,對致病物質可能也有吸附作用。CN100998393 一種來源于馬鈴薯渣的 膳食纖維的制備方法和應用,屬于食品添加劑和膳食纖維技術領域。該發明提供了一種在 馬鈴薯淀粉生產廢棄物_馬鈴薯渣中提取馬鈴薯膳食纖維的制備方法和一種可廣泛用作 食品中的增稠劑和功能性添加劑的膳食纖維。該發明通過前處理,使得薯渣纖維變小,同時 使得薯渣中的雜質更易去除,通過酸水解或酶水解去除淀粉和蛋白質等,解決了馬鈴薯渣 難以利用的現狀,生產的膳食纖維物化、生理性能優于其它種類非水溶性膳食纖維。
圖1為馬鈴薯渣加工高膳食纖維食品的流程圖。
發明內容
1.利用提取淀粉后的馬鈴薯渣(鮮渣或干渣)為原料與谷物(大米、或者玉米、或 者豆類或者薯類)粉混合經過擠壓膨化、調味加工制作的食品。2.利用提取淀粉后的馬鈴薯渣(鮮渣或干渣)為原料與小麥面粉、植物油等食品輔料混合后壓片成型或者擠壓成型經烘焙得到的食品。 3.利用提取淀粉后的馬鈴薯渣(鮮渣或干渣)為原料與谷物(小麥粉、大米、或者 玉米、或者豆類或者薯類)粉混合后壓片成型或者擠壓成型經油炸得到的食品。(馬鈴薯鮮 渣是指加工淀粉后沒有經過干燥直接從生產線得到的馬鈴薯渣;干渣是指鮮渣干燥脫水后 的馬鈴薯渣。)
權利要求
一種利用馬鈴薯渣加工高膳食纖維食品的方法具有如下特征(1)利用提取淀粉后的馬鈴薯渣(鮮渣或干渣)為原料與谷物(大米、或者玉米、或者豆類或者薯類)粉混合經過擠壓膨化、調味加工制作的食品。(2)利用提取淀粉后的馬鈴薯渣(鮮渣或干渣)為原料與谷物(小麥、大米、或者玉米、或者豆類或者薯類)粉、植物油等食品輔料混合后壓片成型或者擠壓成型經烘焙得到的食品。(3)利用提取淀粉后的馬鈴薯渣(鮮渣或干渣)為原料與小麥面粉粉混合后壓片成型或者擠壓成型經油炸得到的食品。(馬鈴薯鮮渣是指加工淀粉后沒有經過干燥直接從生產線得到的馬鈴薯渣;干渣是指鮮渣干燥脫水后的馬鈴薯渣。)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具體涉及一種以提取淀粉后的馬鈴薯渣為主要原料,配以谷物粉混合經擠壓膨化或壓片成型后加工制成高膳食纖維食品的方法。這種方法將馬鈴薯渣與谷物粉混合,一方面增加了食品中的膳食纖維含量,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馬鈴薯渣綜合利用的途徑,減少對環境的污染,變廢為寶。
文檔編號A23L1/216GK101946890SQ20101016909
公開日2011年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11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11日
發明者王雅, 趙萍, 高國強 申請人:趙萍;高國強;王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