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裂褶菌菌種保藏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業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裂褶菌菌種保藏方法。
背景技術:
WMMiSchizophylIum commune Fr.)是一種具重要應用價值的經濟真菌,已進行人工栽培。該菌的應用價值主要表現在食用和藥用方面。此外,該菌含有較強活性的纖維素酶,并能產生蘋果酸,菌絲深層發酵時可產生大量有機酸,還可產生植物生長調節劑吲哚乙酸等,在食品工業、醫藥衛生、生物化學等方面也具有較廣泛的應用價值。菌種是重要的生物資源,是菌類及其相關產品生產的重要生產資料,也是菌類科研、教學上的重要材料。菌種保藏即在人為創造的條件下,使菌種的新陳代謝活動處于不活潑狀態,從而較長時間地保持菌種的生命力和原有性狀。裂褶菌的菌種保藏是從事裂褶菌栽培、菌種生產經營和相關教學、科研單位的一項重要工作。關于裂褶菌及其它絲狀真菌的菌種保藏,過去常用的保藏方法有
1、斜面低溫保藏法這是菌種保藏最常用的方法。即將著生于試管斜面培養基上的菌絲體置于4 6°C的冰箱中保存。這種保藏方法需要每4 6個月移植轉管一次,即每隔 4 6個月需將保藏的菌種轉接在新的試管斜面培養基上,待菌種在新的試管斜面培養基上生長到合適的狀態時再置于4 6°C的冰箱中保存。2、石蠟保藏法(即礦物油保藏法)在著生有菌絲體的試管斜面上注入一層無菌的液體石蠟,使菌絲體與空氣隔絕,以降低代謝活性,從而達到保藏的目的。此法一般可保藏2 3年,但最好1 2年移植一次。這種保藏方法也可以在室溫下保藏菌種。使用這種保藏方法保存的菌種時,可用接種鏟直接挑取少許菌絲,接種于另一斜面培養基上。剛從液體石蠟菌種中移出的菌絲體,常沾有較多的石蠟,生長較弱,需再轉管1次,方能恢復正常。3、自然基質保藏法根據培養菌絲體的基質不同,可進一步分為麩皮保藏法、木屑保藏法和麥粒保藏法等。即將菌絲體培養在麩皮、木屑和麥粒等自然基質為主要原料配成的培養基上,然后在冰箱中或常溫下保存,其保存時間一般不超過2年。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常溫下能長期保持裂褶菌菌種生命力的裂褶菌菌種保藏方法。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裂褶菌菌種保藏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先將裂褶菌的試管斜面菌種接種到瓶裝或袋裝的木屑培養基上,培養成裂摺菌木屑菌種;
(2)在段木上打孔;
(3)將培養好的裂褶菌木屑菌種接種到段木上的孔中,封住孔口;
(4)按照段木栽培食用菌的常規方式對接種后的段木進行管理,使段木上長出裂褶菌子實體;
(5)待段木上長出的裂褶菌子實體覆蓋段木表面15% 35%時,把長有裂褶菌子實體的段木移到干燥通風的環境中,使其自然干燥;
(6)將制好的裂褶菌保藏菌種保存于室內自然條件下。裂褶菌木屑菌種接種到段木上的孔中后,孔口用樹皮蓋或蠟封住。裂褶菌可生長在許多樹種的枯木上,故制作裂褶菌保藏菌種可以選用很廣泛樹種的枝干作段木,為便于長期保藏,可選用櫟、蘋果、梨、桃等材質較硬樹種的枝干作段木。段木的大小視保藏位置的空間而定,一般可選擇直徑IOcm左右的枝干,截成50cm左右的長度,段木的準備過程和干濕度控制,同食用菌栽培所用的段木。用電鉆或打孔器在段木上打孔,孔在段木上以三角形排列,行距7cm左右,孔距 20cm左右,孔徑Icm左右,深度1. 5cm左右。在段木上打孔,目的是為了將木屑菌種接種于孔中,讓段木上生出作為保藏菌種的子實體,其他具有相同作用的洞、穴等,均應視作孔的替代形式;段木上孔的排列方式,不影響菌種保藏的效果。為了長久保持裂褶菌子實體的生命力,作為保藏菌種的子實體要著生于段木上, 連同段木一起保藏,而不可從段木上采下來單獨保藏。本發明保藏方法可保持裂褶菌菌種的生命力20年以上。段木栽培食用菌的常規方式比較粗放、簡單,各地采用的方法也不太一致,但都能達到一定的效果,故本發明步驟(4)中對段木栽培食用菌的具體方法不做特殊要求。用本發明方法保存的菌種進行生產或擴大繁殖時,先從段木上采下所需數量的裂褶菌子實體,在子實體被面(無菌褶的面)噴水霧,使子實體吸收水分舒展開來,然后按照孢子彈射分離法獲得菌絲體菌種供生產或擴大繁殖使用。接種和培養基制作均遵循微生物實驗的無菌操作要求。本發明裂褶菌菌種保藏方法的優點為1、本方法保藏的菌種是處于干燥狀態的休眠子實體,能保持菌種生命力長達數十年(20年以上);2、本發明保藏方法不需要特殊的保藏設備,存放于室內的標本柜中即可;3、本發明保藏方法保藏的菌種同時具有標本的作用, 可直接反映出用該菌種生產出子實體的性狀。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采用本發明的方法保存裂褶菌菌種的方法如下所述
(1)先用裂褶菌的試管斜面菌種接種到袋裝的木屑培養基上,培養成裂摺菌木屑菌
種;
(2)在段木上用電鉆打孔,孔在段木上以三角形排列,行距7cm,孔距20cm,孔徑1cm,深度 1. 5 cm ;
(3)將培養好的裂褶菌木屑菌種接種到段木上的孔中,孔口用蠟封住;
(4)按照段木栽培食用菌的常規方式對接種后的段木進行管理,使段木上長出裂褶菌子實體;
(5)待段木上長出的裂褶菌子實體覆蓋段木表面25%時,不再采取保濕措施,并把長有裂褶菌子實體的段木移到干燥通風的環境中,使其自然干燥,以這種著生于干燥段木上的裂褶菌子實體作為保藏菌種;
(6)將制好的裂褶菌保藏菌種保存于室內自然條件下。
權利要求
1.一種裂褶菌菌種保藏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先將裂褶菌的試管斜面菌種接種到木屑培養基上,培養成裂摺菌木屑菌種;(2)在段木上打孔;(3)將培養好的裂褶菌木屑菌種接種到段木上的孔中,封住孔口 ;(4)對接種后的段木進行管理,使段木上長出裂褶菌子實體;(5)待段木上長出的裂褶菌子實體覆蓋段木表面15% 35%時,將段木移到干燥通風的環境中,使其自然干燥;(6)將制好的裂褶菌保藏菌種保存于室內自然條件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裂褶菌菌種保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所述封住孔口是用樹皮蓋住或用蠟封住孔口。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農業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裂褶菌菌種保藏方法。該方法如下所述(1)先用裂褶菌的試管斜面菌種接種到木屑培養基上,培養成木屑菌種;(2)在段木上打孔;(3)將培養好的裂褶菌木屑菌種接種到段木上的孔中,封住孔口;(4)按照常規方式對接種后的段木進行管理,使段木上長出裂褶菌子實體;(5)待段木上長出的裂褶菌子實體覆蓋段木表面15%~35%時,將其移到干燥通風的環境中,使其自然干燥;(6)將制好的裂褶菌保藏菌種保存于室內自然條件下。該方法可長期保持裂褶菌菌種的生命力,且不需要特殊的保藏設備,常溫自然條件保存即可。
文檔編號C12N1/04GK102154109SQ201110054518
公開日2011年8月17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8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8日
發明者侯軍, 崔林開, 李永麗, 林曉民, 王少先 申請人:河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