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藤茶的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保健茶制作技術,尤其是一種藤茶的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藤茶(Tengcha)系葡萄科蛇葡萄屬的一種野生藤本植物,學名為顯齒蛇葡萄 (Ampelgrossedentata),是一種典型的類茶植物。民間傳統飲用藤茶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而開始對它進行研究是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研究表明,藤茶味甘淡、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祛風除濕、強筋骨、降血壓、降血脂、保肝等多種功效,是一種寶貴的食藥兩用植物資源,民間常用于高血壓病、感冒發熱,心腦血管疾病、濕疹、皮炎等病的預防和治療。現代藥理學已揭示出藤茶中主要有效成份為黃酮類化合物,并以二氫楊梅素含量為最高。此外,還含有蛇葡萄素、兒茶素、棕櫚酸、沒食子酸、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多種活性成分。有關藤茶的研究多集中在活性成分的提取分離、功能評價等方面,而對加工利用的研究較少。在藤茶加工工藝研究方面,原始做法是鮮葉經揉捻后直接曬干,這種工藝至今在廣大農村還使用,產品“青氣”重,湯色渾濁,滋味粗澀。后來發展為經過撩炒、鍋炒殺青、 烘干等過程。有條件的加工廠采用原料——攤放——殺青——揉捻——燜青——曬干—— 精制——包裝等工藝,所制藤茶外形滿披“白霜”、色似白毫,但香氣濃濁、茶湯“沉淀”的現象仍然沒有解決。目前主要的加工成品為類茶產品,即沖泡型商品“藤茶”,各地分別有“藤茶”、“白猴”、“甘露茶”、“茅巖霉茶”、“野藤茶”、“龍須茶”等俗稱。為了改善藤茶的香氣和滋味品質,有些廠家將藤茶和紅茶、綠茶進行拼配,借此減輕藤茶的“怪味”,但仍然沒有解決生產實際問題。還有一些廠家將藤茶加工成復方藤茶,即在藤茶中添加山植、甘草、羅漢果、胖大海、桑堪、桔梗、荷葉、酸棗仁、薄荷等、人參、蘆薈、車前草等,以達到營養、保健、美味的目的,但產品“怪味”的現象仍然存在。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的藤茶加工的不足,本發明提供利用綠茶加工工藝的原理探索出一種珠形藤茶的加工生產方法,所制藤茶外形緊圓,色綠,內盡清香(栗香)持久,滋味醇和, 回甘,完全去除“怪味”現象,品質明顯提高。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1、一種藤茶的生產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鮮葉采摘、攤放、殺青、揉捻、精制、包裝等,其特征在于殺青為二次殺青;干燥為做形初干和做形足干;(1)生產工藝流程如下鮮葉采摘——裝運——鮮葉攤放——殺青——揉捻—— 二青——做形初干——做形足干——±1香——精制——包裝;(2)生產步驟為步驟1采摘手工采摘,采摘用手提采,嚴禁掐采、抨采、抓采等,采葉去梗,采大留小,雨天、露水天不采,有病蟲害的芽葉不采,采摘要求保持芽葉完整、新鮮和清潔衛生,不夾帶異雜物;
步驟2裝運將步驟1鮮藤茶葉進行裝運,盛裝鮮葉的器具和運輸工具要清潔衛生,嚴防污染,如用潔凈、透氣性好的竹籃、竹簍盛裝,采下的鮮葉要及時進廠加工,防止日曬雨淋,避免擠壓等機械損傷或有毒、有異味物質的侵害;步驟3 鮮葉攤放將步驟2鮮葉進廠后薄攤于干凈的蔑墊上,攤葉厚度不超過 IOcm ;攤放場所要求清潔衛生、陰涼通風;鮮葉要求及時加工,攤放時間不超過4-5h,中途翻葉一次;步驟4殺青將步驟3的鮮藤茶葉用滾筒連續殺青機進行第一次殺青,殺青溫度為100°C -140°C,殺青時間為50S-90S ;殺青溫度先高后低,抖悶結合,多抖少悶,殺勻殺透; 嫩葉老殺,老葉嫩殺;殺青葉含水量40%左右,手握葉時有柔軟感,能成團,松手后能散開, 葉色由鮮綠轉變為暗綠,青草氣散盡,殺青葉出機后應迅速攤涼回潮30min左右;步驟5揉捻將步驟4用揉捻機進行揉捻,揉捻時時間30-40min,以輕壓為主,茶葉成條率在50%以上,揉捻葉進行解塊;步驟6 二青將步驟5揉捻的藤茶葉、芽再用滾筒連續殺青機進行第二次殺青,二青溫度為100°c,殺青時間為50S-90S ;二青葉的條索柔軟,稍有刺手感,有彈性,手握成團, 拋之即散,其含水量為35%左右,出機后應迅速攤涼回潮30min以上;步驟7做形初干用雙鍋曲毫炒干機進行做形初干,初干溫度為140°C -150°C、初干時間為1- ;至茶葉外形基本呈圃珠狀,茶葉含水量10-15%,下鍋攤涼30-60min ;步驟8做形足干將步驟7初干后的藤茶下鍋攤涼30-60min,再用曲毫炒干機做形足干,足干溫度為140°C -150°C、足干時間為1- ;至茶葉外形呈圓珠狀,手捏成粉末,茶葉含水量小于 % ;步驟9增香將步驟8做形足干后的藤茶用在雙鍋曲毫炒干機于干燥的最后階段迅速升溫至170°C增香5min ;步驟10精制將步驟9的藤茶在平面圓篩機上進行,利用4孔篩去除頭子茶,16孔篩去除末子茶;步驟11包裝將步驟10的藤茶進行包裝。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針對傳統工藝加工過程中存在的弊端,設計了一套新的加工技術。優化了殺青和做形工藝,確定工藝流程和技術參數,實現了藤茶加工全程機械化,并制定出相關標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步驟1鮮葉采摘手工采摘,采摘用手提采,嚴禁掐采、抨采、抓采等。采葉去梗, 采大留小,雨天、露水天不采,有病蟲害的芽葉不采。采摘要求保持芽葉完整、新鮮和清潔衛生,不夾帶異雜物;步驟2裝運將步驟1鮮藤茶葉進行裝運,盛裝鮮葉的器具和運輸工具要清潔衛生,嚴防污染,如用潔凈、透氣性好的竹籃、竹簍盛裝,采下的鮮葉要及時進廠加工,防止日曬雨淋,避免擠壓等機械損傷或有毒、有異味物質的侵害;步驟3 鮮葉攤放將步驟2鮮葉進廠后薄攤于干凈的蔑墊上,攤葉厚度不超過 IOcm ;攤放場所要求清潔衛生、陰涼通風;鮮葉要求及時加工,攤放時間不超過4-5h,中途翻葉一次;步驟4殺青將步驟3的鮮藤茶葉用6CST-50型滾筒連續殺青機進行第一次殺青,殺青溫度為100°c -140°C,殺青時間為50S-90S ;殺青的原則殺青溫度先高后低,抖悶結合,多抖少悶,殺勻殺透;嫩葉老殺,老葉嫩殺;殺青葉含水量40%左右,手握葉時有柔軟感,能成團,松手后能散開,葉色由鮮綠轉變為暗綠,青草氣散盡,殺青葉出機后應迅速攤涼回潮30min左右;步驟5揉捻將步驟4用6CR-30或45或55或65型揉捻機進行揉捻,揉捻時時間 30-40min,以輕壓為主,茶葉成條率在50%以上,揉捻葉進行解塊;步驟6 二青將步驟5揉捻的藤茶再用6CST-50型滾筒連續殺青機進行第二次殺青,二青溫度為100°c,殺青時間為50S-90S ;二青葉的條索柔軟,稍有刺手感,有彈性,手握成團,拋之即散,其含水量為35%左右,出機后應迅速攤涼回潮30min以上;步驟7做形初干用6CSG-雙鍋曲毫炒干機進行做形初干,初干溫度為 1400C _150°C、初干時間為1- ;至茶葉外形基本呈圃珠狀,茶葉含水量10-15%,下鍋攤涼 30_60min ;步驟8做形足干將步驟7初干后的藤茶再用6CSG-雙鍋曲毫炒干機做形足干,足干溫度為140°C -150°C、足干時間為1- ;至茶葉外形呈圓珠狀,手捏成粉末,茶葉含水量小于7% ;步驟9增香將步驟8做形足干后的藤茶用在6CSG-雙鍋曲毫炒干機于干燥的最后階段迅速升溫至170°C增香5min ;步驟10精制將步驟9的藤茶在平面圓篩機上進行,利用4孔篩去除頭子茶,16孔篩去除末子茶;步驟11包裝將步驟10的藤茶進行包裝。
權利要求
1. 一種藤茶的生產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鮮葉采摘、攤放、殺青、揉捻、精制、包裝等, 其特征在于殺青為二次殺青;干燥為做形初干和做形足干;(1)生產工藝流程如下鮮葉采摘一裝運一鮮葉攤放一殺青一揉捻一二青一做形初干一做形足干一增香一精制一包裝;(2)生產步驟為步驟1采摘手工采摘,采摘用手提采,嚴禁掐采、抨采、抓采等,采葉去梗,采大留小, 雨天、露水天不采,有病蟲害的芽葉不采,采摘要求保持芽葉完整、新鮮和清潔衛生,不夾帶異雜物.步驟2裝運將步驟1鮮藤茶葉進行裝運,盛裝鮮葉的器具和運輸工具要清潔衛生, 嚴防污染,如用潔凈、透氣性好的竹籃、竹簍盛裝,采下的鮮葉要及時進廠加工,防止日曬雨淋,避免擠壓等機械損傷或有毒、有異味物質的侵害;步驟3 鮮葉攤放將步驟2鮮葉進廠后薄攤于干凈的蔑墊上,攤葉厚度不超過IOcm ; 攤放場所要求清潔衛生、陰涼通風;鮮葉要求及時加工,攤放時間不超過4- ,中途翻葉一次;步驟4殺青將步驟3的鮮藤茶葉用滾筒連續殺青機進行第一次殺青,殺青溫度為 IOO0C -140°C,殺青時間為50S-90S ;殺青溫度先高后低,抖悶結合,多抖少悶,殺勻殺透;嫩葉老殺,老葉嫩殺;殺青葉含水量40%左右,手握葉時有柔軟感,能成團,松手后能散開,葉色由鮮綠轉變為暗綠,青草氣散盡,殺青葉出機后應迅速攤涼回潮30min左右;步驟5揉捻將步驟4用揉捻機進行揉捻,揉捻時時間30-40min,以輕壓為主,茶葉成條率在50%以上,揉捻葉進行解塊;步驟6 二青將步驟5揉捻的藤茶葉、芽再用滾筒連續殺青機進行第二次殺青,二青溫度為100°C,殺青時間為50s-90s ;二青葉的條索柔軟,稍有刺手感,有彈性,手握成團,拋之即散,其含水量為35%左右,出機后應迅速攤涼回潮30min以上;步驟7做形初干用雙鍋曲毫炒干機進行做形初干,初干溫度為140°C -150°C、初干時間為1- ;至茶葉外形基本呈圃珠狀,茶葉含水量10-15%,下鍋攤涼30-60min ;步驟8做形足干將步驟7初干后的藤茶下鍋攤涼30-60min,再用曲毫炒干機做形足干,足干溫度為140°C -150°C、足干時間為1- ;至茶葉外形呈圓珠狀,手捏成粉末,茶葉含水量小于;步驟9增香將步驟8做形足干后的藤茶用在雙鍋曲毫炒干機于干燥的最后階段迅速升溫至170°C增香5min ;步驟10精制將步驟9的藤茶在平面圓篩機上進行,利用4孔篩去除頭子茶,16孔篩去除末子茶;步驟11包裝將步驟10的藤茶進行包裝。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保健茶制作技術,尤其是一種藤茶生產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鮮葉采摘、攤放、殺青、揉捻、精制、包裝等,其特征在于殺青為二次殺青;干燥為做形初干和做形足干;生產工藝流程如下鮮葉采摘——攤放——殺青——揉捻——二青——做形初干——做形足干——增香——精制——包裝;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針對傳統工藝加工過程中存在的弊端,設計了一套新的加工技術。優化了殺青和做形工藝,確定工藝流程和技術參數,實現了藤茶加工全程機械化,并制定出相關標準。
文檔編號A23F3/34GK102389011SQ20111035508
公開日2012年3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7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7日
發明者周翔 申請人:周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