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微生物發酵轉化生產甘草次酸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微生物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微生物轉化生產甘草次酸的技術。
背景技術:
甘草為我國傳統中藥材,素有“國老”之稱,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可緩解藥物毒性、烈性。甘草廣泛應用于醫藥、煙草、食品等領域。甘草酸和甘草次酸是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甘草酸經胃酸水解或經肝中葡萄糖醛酸酶分解形成甘草次酸,甘草酸的藥理作用實質上是甘草次酸的效用。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的分子式為C3tlH46O4,分子量470. 64KD,為白色結晶性粉末,熔點為288-297°C,結構式如
圖1。本品在吡啶中易溶,在乙醇或氯仿中溶解, 在汽油或乙醚中微溶,在水中不溶。近年隨著現代中藥的發展,各國學者在中醫理論的基礎上,對甘草有效成分—— 甘草次酸的藥理作用進行了深入研究,以尋找高效低毒的新有效成分應用于臨床。研究發現甘草次酸不僅具有抗炎、抗潰瘍、抗病毒、降血脂、鎮咳、平喘及祛痰等作用,還可用于防治病毒性肝炎、高血脂癥和癌癥等疾病,是有效的干擾素誘生劑及細胞免疫調節劑。將甘草酸類藥物與生物堿、抗生素、氨基酸等復配或制成其金屬化合物,還可增加藥物的穩定性, 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毒副作用。伴隨甘草次酸臨床應用價值的深入研究,甘草次酸的開發利用也越來越受到國內外醫藥界的關注。甘草次酸的制備未見化學合成法。目前多以天然豆科植物甘草經加工提取來生產,即植物提取法。植物提取法以甘草為原料提取甘草酸,再通過酸水解法水解甘草酸制取甘草次酸。
權利要求
1.一種微生物發酵轉化生產甘草次酸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微生物為黃曲霉 Aspergillus flavus, CGMCC No. 5144。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發酵轉化生產甘草次酸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將黃曲霉Aspergillus flavus,CGMCC No. 5144接入固體PDA斜面培養基中培養,然后從斜面上按的接種量接種至新鮮種子培養基中進行培養;步驟二、將處于生長期中的經種子培養基培養的菌種按照30%的接種量接種至含新鮮發酵培養基的發酵罐中進行發酵培養,發酵產生含甘草次酸的發酵液。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發酵轉化生產甘草次酸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步驟二之后還包括步驟三然后從發酵液中分離出甘草次酸粗品,并進行純化。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發酵轉化生產甘草次酸的方法,其中,步驟一中種子培養基的質量百分組成為玉米糖化液0. 5 1. 5%,麩皮汁4. 5 5. 5%,酵母膏0. 5 0.7%,硫酸銨0. 05 0. 15 %,硫酸鎂0. 04 0. 06 %,磷酸二氫鉀0. 09 0. 11 %,甘草酸粗品0. 09 0. 11%,其余為水。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微生物發酵轉化生產甘草次酸的方法,其中,步驟一中種子培養基培養條件為菌株放置到錐形瓶中于轉速200rpm的搖床上振搖培養,通氣量0. 2m3/h, 培養時間M小時。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發酵轉化生產甘草次酸的方法,其中,步驟二中發酵培養基的質量百分組成為甘草酸0. 8 1. 2%,硫酸銨0. 8 1. 0%,硫酸鎂0. 03 0. 05%, 磷酸氫二鉀0. 6 0. 8 %,磷酸二氫鉀0. 7 0. 9 %,其余為水,初始pH4 5。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微生物發酵轉化生產甘草次酸的方法,其中,步驟二中發酵罐中發酵培養條件為發酵培養基50 70L,發酵溫度20 40°C,通氣量0. 3 0. 5m3/h,攪拌速度為130 170rmp,發酵2 4d。
8.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微生物發酵轉化生產甘草次酸的方法,其中,甘草次酸的分離包含以下步驟通過濾布過濾,收集濾液1,然后將所得濾液1通過超濾膜PES-20,截流粒徑在IOnm以上,分子量在500 500000范圍內的物質,收集濾液2 ;采用納濾膜NF-270過濾上步驟所得濾液2,截流分子量在200 1000左右的低分子物質,收集濾液3。
9.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微生物發酵轉化生產甘草次酸的方法,其中,甘草次酸的純化包含以下步驟先通過大孔吸附樹脂H103對所述濾液3進行分離純化,得到甘草次酸粗品;然后將所得甘草次酸的粗品制成樣品膠后水平安置于硅膠柱表面,先用純石油醚通柱,再用石油醚乙酸乙酯=2 1(體積比)的流動相每次20目洗脫甘草次酸,收集濾液并進行噴霧干燥、分步收集,最后得到甘草次酸純品。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發酵轉化生產甘草次酸的方法,其中,黃曲霉 Aspergillus flavus,CGMCC No. 5144為通過紫外線和Licl復合誘變處理葡萄糖醛酸的曲霉屬黃曲霉獲得。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微生物發酵轉化生產甘草次酸的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驟將黃曲霉Aspergillus flavus,CGMCC No 5144接入固體PDA斜面培養基中培養,然后從斜面上按1%的接種量接種至含新鮮種子培養基中進行培養;將種子培養基所得菌株按照30%的接種量接種至含新鮮發酵培養基的發酵罐中進行發酵培養,得到含甘草次酸的發酵液;采用膜分離聯用工藝從發酵液中分離出甘草次酸粗品,再通過純化工藝得到高純甘草次酸。通過本發明最后獲得甘草次酸的發酵量達到4.38g/L,產品純度≥98%、轉化率≥90%,達到了工藝規模化水平。
文檔編號C12P7/42GK102363796SQ20111035587
公開日2012年2月29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0日
發明者張桐, 徐莉, 王福清 申請人:中科醫藥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