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低分子量營養蛋白質粉的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保健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低分子量營養蛋白質粉的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蛋白質是人體的主要構成物質,又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物質。蛋白質加上核酸,是生命存在的主要形式。蛋白質在古拉丁語的原意是“首要”的意思,它雖是營養物質的一份子,但卻是處于各種營養物質一個中心的地位,其作用主要是1、用于制造肌肉、血液、皮膚和各種身體器官。2、幫助身體制造新組織以替代壞掉的組織。3、向細胞輸送各種營養。
4、調節體內水分的平衡。5、為免疫系統制造對抗細菌和感染的抗體。6、幫助傷口血液凝結及愈合。7、在體內制造酶,有助將食物轉化為能量。人體缺乏蛋白質是可以致命的,人體中的蛋白質約占體重的16%,一個60kg體重的人,體內有l(Tllkg的蛋白質,人體如果丟失體內蛋白質的20%以上,生命活動就會被迫停止運行。常見蛋白質的缺乏癥狀為代謝率下降,生命變得脆弱而易病,遠期效果在器官上的損害是肯定的,蛋白質的缺乏,往往又與能量的缺乏共同存在,常見的有兒童生長發育遲緩,體重下降。中老年人易產生淡漠、易激怒,情緒不穩定,貧血以及干瘦或水腫,并因為免疫力低下易感染而繼發疾病。乳清蛋白能對抗各種免疫挑戰,能促進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此外亦發現乳清蛋白可對抗微生物感染,如沙門氏菌、鏈球菌性肺炎等。大豆蛋白質約占大豆含量的40%,是谷類食物的4 5倍。大豆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與牛奶蛋白質相近,除蛋氨酸略低外,其余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較豐富,是植物性完全蛋白質,在營養價值上可與動物蛋白等同。大豆蛋白對健康所起的積極作用主要有大豆蛋白有助于降低血漿膽固醇水平,能阻止尿鈣損失,有助促進骨質健康。另外大豆蛋白的攝入有促進腎功能的效果,大豆蛋白可以作為腎病患者相對安全的蛋白質來源。卵磷脂是人體需要的脂類成分之一,具有延緩衰老、血管清道夫、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健腦益智、預防老年性癡呆的作用。對于缺乏蛋白質的人群及免疫力底下者,補充適當的蛋白質可以增強其免疫力。但現有市售蛋白質粉,未對分子大小進行篩選,大分子量蛋白比例高,難以分散且吸收效果不理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分子量小、易吸收的營養蛋白質粉的
生產方法。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的一種低分子量營養蛋白質粉生產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以大豆蛋白粉與乳清蛋白粉為原料,按照I 2 :1 2的重量比例混合;B、加入原料18 22倍重量70 90°C水,攪拌至成均勻的混懸液;C、在不低于60°C條件下趁熱通過5000道爾頓的濾膜過濾;
D、將濾液再通過500道爾頓的濾膜過濾;E、將濾液噴霧干燥進風溫度90°C,噴發量為3 5升/分鐘;F、加入噴霧干燥后的粉末重量O. 5 I. 5%的卵磷脂,混合均勻。所述的“A”步驟中大豆蛋白粉與乳清蛋白粉混合的重量比優選為I : I。所述的“B”步驟中所述的攪拌優選采用高速攪拌機攪拌20 40分鐘。
所述的“C”步驟中過濾壓力可以為0.4 0.610^,“0”步驟中過濾壓力可以為4 6MPa。所述的“F”步驟中卵磷脂的用量優選為噴霧干燥粉末I I. 2% (重量),最優選1%。本發明所使用的大豆蛋白粉白色至淡黃色粉末,蛋白質含量>85%,水分
<5%,灰分< 4%,鉛< Ippm,砷< Ippm,萊< O. 3ppm。本發明所使用的乳清蛋白粉乳白色至淡黃色粉末,蛋白質含量>85%,水分
<5%,灰分< 4%,鉛< Ippm,砷< Ippm,萊< O. 3ppm。本發明所使用的卵磷脂淡黃色顆粒,磷脂> 60%,磷> 9%,水分< 5%,灰分
<4%,鉛< Ippm,砷< Ippm,萊< O. 3ppm。 大豆蛋白、乳清蛋白主要組成元素為C、H、O、N、S、P,還有少量的Zn、Mg、Fe、Cu,其
氨基酸組成主要有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和色氨酸等。本配方中選用的優質蛋白為乳清蛋白及大豆蛋白,既有動物性蛋白,亦有植物性蛋白,且蛋白含量高達80%,約為牛肉的4倍,瘦豬肉的6倍,再配以適量的卵磷脂以增加其在水中的分散性,是100%純天然產品,低膽固醇、低脂肪和低熱量,不含防腐劑,方便食用和吸收。與現有技術比較,本發明工藝制備得到的產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①分子量小、氨基酸組成科學合理,易吸收;②外形潔白,美觀,無豆腥、奶腥味;③易溶于水,在冷水中也可較快溶解,易于分散。特別適用于蛋白質缺乏人群,體弱多病以及腫瘤患者。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但實施例的具體細節僅用于解釋本發明,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總的技術方案的限定。其中,大豆蛋白粉、乳清蛋白粉及卵磷脂生產廠家均為美國杜邦公司。實施例IA、取O. 5kg大豆蛋白粉與O. 5kg乳清蛋白粉,混合均勻;B、加入20kg、80°C水,采用高速攪拌機攪拌20分鐘成無結塊、均勻的混懸液;C、在不低于60°C條件下趁熱通過5000道爾頓的濾膜過濾,采用壓力為O. 4
O.6MPa,得到約16升濾液A ;D、將濾液A再通過500道爾頓的濾膜過濾,析出小分子物質和水分、鹽分等,得到的濾液B約為濾液A的1/4左右;E、將濾液B噴霧干燥,選用進風溫度90°C,噴發量為3 5升/分鐘;F、加入噴霧干燥后得到的粉末重量I %的卵磷脂,混合均勻;G、裝袋或裝罐。按實施例I方法制備得到的蛋白質粉中5000以下分子量占95%,其中,5000以下分子量蛋白質粉中70%以上主要集中在225 495之間,即大多由2 5個氨基酸組成,且氨基酸組成比例與原來未有變化。 蛋白質粉分散時間為45秒,蛋白質粉分散穩定時間為60秒,本實施例蛋白質粉分子量小、分散性好,特別易于人體吸收。蛋白質粉分散時間的測定方法取2g蛋白質粉分散于40ml去離子水中,記錄從攪拌開始到粉末全部分散所需時間,重復3次,取其平均值,作為樣品分散時間。蛋白質粉分散穩定時間的測定方法取2. 5g蛋白質粉溶于25ml去離子水中,分散均勻,轉移到IOml量筒內,記錄開始靜置時間到溶液分層時間,重復3次,取其平均值,作為樣品分散穩定時間。上述方法參照《低限度酶水解對醇法大豆濃縮蛋白分散性的影響》張艷華欲飛孔祥珍,糧食與油脂,2008年第6期。實施例2A、取O. 4kg大豆蛋白粉與O. 8kg乳清蛋白粉,混合均勻;B、加入22kg、85°C的水,采用高速攪拌機攪拌40分鐘成無結塊、均勻的混懸液;C、在不低于60°C條件下趁熱通過5000道爾頓的濾膜過濾,采用壓力為O. 4
O.6MPa,得到約16升濾液A ;D、將濾液A再通過500道爾頓的濾膜過濾,析出小分子物質和水分、鹽分等,得到的濾液B約為濾液A的1/4左右;E、將濾液B噴霧干燥,選用進風溫度90°C,噴發量為3 5升/分鐘;F、加入噴霧干燥后得到的粉末重量I. 2%左右的卵磷脂,混合均勻;G、裝袋或裝罐。按實施例2方法制備得到的蛋白質粉中5000以下分子量占95%,其中,5000以下分子量蛋白質粉中75%主要集中在225 495之間,即大多由2 5個氨基酸組成,且氨基酸組成比例與原來未有變化。蛋白質粉分散時間為45秒,蛋白質粉分散穩定時間為60秒,檢測方法同實施例I。本實施例蛋白質粉分子量小、分散性好,特別易于人體吸收。對比例將大豆蛋白粉和乳清蛋白粉按照重量比I :1混合。I、測定上述混合物的分子量排布將大豆蛋白粉和乳清蛋白粉混合物溶解于水,用凝膠色譜裝柱,過濾,凝膠選用Sephadex G-100凝膠,將洗膠液分別進行分子量測定,通
過電噴霧質譜法,經食品自動解析而得,測定各組分的分子量,結果如下
50000以上分子量10%
20000 500000之間的分子量40%
5000 20000之間的分子量 30%
5000以下分子量20%2、蛋白質粉分散時間為50秒,蛋白質粉分散穩定時間為60秒。
權利要求
1.一種低分子量營養蛋白質粉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以大豆蛋白粉與乳清蛋白粉為原料,按照I 2 I 2的重量比例混合; B、加入原料18 22倍重量70 90°C水,攪拌成均勻的混懸液; C、在不低于60°C條件下趁熱通過5000道爾頓的濾膜過濾; D、將濾液再通過500道爾頓的濾膜過濾; E、將濾液噴霧干燥進風溫度90°C,噴發量為3 5升/分鐘; F、加入噴霧干燥后的粉末重O.5 I. 5%的卵磷脂,混合均勻。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低分子量營養蛋白質粉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步驟中大豆蛋白粉與乳清蛋白粉混合的重量比為I : I。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低分子量營養蛋白質粉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步驟所述的攪拌是采用高速攪拌機攪拌20 40分鐘。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低分子量營養蛋白質粉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步驟中過濾壓力為O. 4 O. 6MPa。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低分子量營養蛋白質粉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D”步驟中過濾壓力為4 6MPa。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低分子量營養蛋白質粉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F”步驟中卵磷脂的用量為噴霧干燥后的粉末重的I I. 2%。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低分子量營養蛋白質粉生產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以大豆蛋白粉與乳清蛋白粉為原料,加入70~90℃水攪拌成均勻的混懸液,在不低于60℃條件下趁熱通過濾膜過濾先選用5000道爾頓的濾膜,濾液再通過500道爾頓的濾膜;將得到的濾液噴霧干燥,加入噴霧干燥粉體重0.5~1.5%的卵磷脂混合均勻。本發明工藝制備得到的蛋白質粉分子量小、氨基酸組成科學合理,易吸收;外形潔白,美觀,無豆腥、奶腥味;易溶于水,在冷水中也可較快溶解,易于分散,特別適用于蛋白質缺乏人群,體弱多病以及腫瘤患者。
文檔編號A23L1/305GK102630947SQ20121014064
公開日2012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7日
發明者周亞杰, 王云鵬 申請人:南京中科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