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花香黃茶的制作工藝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08572閱讀:36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花香黃茶的制作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茶葉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指一種花香黃茶的制作工藝。
背景技術
黃茶是我國六大茶類之一。工藝黃茶從炒青綠茶演變而來,時間約在公元1570年前后。黃茶品質獨特,湯色杏黃,滋味甘醇。悶黃是黃茶制法的主要特點。黃茶的制作與綠茶有相似之處,不同點是多一道悶黃工序。綠茶是不發酵茶,而黃茶屬于發酵茶。黃茶由綠茶發展而來,特殊的“悶黃”工藝造就了其獨特的“干茶黃、湯色黃、葉底黃”三黃品質特征。此外,黃茶較之綠茶,滋味醇和,沒有綠茶的苦澀味,被茶葉專家推薦為最適宜飲用的茶類。黃茶根據鮮葉嫩度一般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三類。黃芽茶中的極品為“君山銀針”,其成品茶,外形茁壯挺直,重實勻齊,銀毫披露,芽身金黃光亮,內質毫香鮮嫩,湯色杏黃明凈,滋味甘醇鮮爽;君山銀針在國際和國內市場上久負盛名,身價千金,有“茶蓋中華,價壓天下”之美譽。四川省名山縣的蒙頂黃芽為黃芽茶中的珍品。黃小茶的代表是岳陽市 的北港毛尖、老巴陵毛尖茶。黃小茶還有湖南省寧鄉縣的溈山毛尖、安徽省霍山縣的霍山黃芽、浙江省平陽等縣的平陽黃湯、湖北省遠安縣的鹿苑茶。黃大茶有安徽省霍山等縣產的霍山黃大茶、廣東省所產的廣東大葉青。黃茶具有獨特的保健功能。黃茶悶黃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消化酶,健脾胃,助消化,提食欲。黃茶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對防治食道癌有明顯功效。據新編高等學校教材《茶與健康》介紹,黃茶富含茶黃素,茶黃素能顯著提高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顯著清除人體內的自由基,阻止自由基對機體的損傷,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癥、脂代謝紊亂、腦梗塞等疾病,改善微循環及血流變等功效,有良好的抗氧化及抗腫瘤效果。解放后,黃茶產銷規模逐年擴大。霍山黃芽除銷安徽以外,上海、江蘇、山東等省、市也有了一定銷量。傳統黃大茶,除產地銷售外,山西、陜西、山東等省為主銷區。蒙頂黃芽行銷于四川及華北各大城市。莫干黃芽、平陽黃湯主銷北京、天津等地。君山銀針更是蜚聲中外,自1956年參加德國來比錫國際博覽會獲金獎后,形成了較大的出口規模,溈山毛尖深得新疆、甘肅等地兄弟民族喜愛,被視為珍貴禮茶。近年來,隨著健康消費、綠色消費的興起,歐盟特別是西歐國家,黃茶的需求量在迅速遞增。專家預測,繼黑茶和烏龍茶熱后,黃茶將成為下一個茶葉產銷熱。加快特色黃茶的研究與產業開發大有可為。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提供一種解決現有黃茶制作中的技術問題,提高黃茶內質特征,使其內質具有明顯的花香,湯色橙黃明亮,滋味鮮醇爽口,具有明顯的花香味,深受消費者及廣大茶葉愛好者喜愛的花香黃茶的制作工藝。本發明包括選料、攤青、搖青、殺青、初悶黃、初烘、揉捻、復悶黃和干燥工序,具體制作工藝如下1)選料選擇單芽,一芽一、二葉的嫩稍,且肥壯、幼嫩、無病蟲害及無機械損傷的新鮮茶葉為原料;
2)攤青將選好的新鮮茶葉原料均勻攤置于竹盤、竹席或簾架式貯青和攤放設備上,攤葉厚度為4. 5cm左右,攤葉量為4. Okg/m2左右,攤青溫度控制在25°C左右;待新葉含水量自然蒸發至72-75%,且葉片由脆硬變得柔軟,葉色由鮮綠轉變為暗綠失去光澤,第一、二葉明顯下垂,頂葉和梢頭彎垂,嫩梗折彎不脆斷即可;
3)搖青將經過攤青處理后的茶葉原料進行7次左右的搖青,每次搖青用力要均勻,轉數控制在20-25轉/分鐘,每次搖I分鐘左右,每次搖青后用簸箕攤開靜置還青30分鐘再進行下一次搖青;待茶葉原料觸摸柔軟有濕手感,葉色由青轉暗綠,葉表出現紅點,且青氣消退、香氣顯露即可結束搖青工序;
4)殺青先將殺青機升溫至300°C左右,再將經過搖青處理的茶葉原料均勻投放至殺青機內,待茶葉原料芽蒂萎軟,青色消失顯黃,發出茶香即可; 5)初悶黃即初包將殺青后的茶葉原料趁熱裝入木制箱或者鐵制箱或者塑料袋內密封悶黃,悶黃溫度控制在32°C左右,時間為1-3小時左右,幼嫩芽葉少悶,粗老茶葉多悶;
6)初烘利用連續烘干機烘干,初烘溫度為50-60°C,時間為20-30分鐘,烘至5_6成干即可;
7)揉捻將經過初烘的茶葉原料投至揉捻機中揉30-45分鐘,加壓成條,待茶葉原料條索緊結,成條率達70-90%,葉細胞組織破壞率達70-80%,且用手緊握揉捻葉,有茶汁外溢而不成滴流即可;
8)復悶黃即復包將經揉捻工序的原料茶葉用木制箱或者鐵制箱密封,室溫下放置20-24小時,待芽色澤金黃,香氣濃郁即可;
9)干燥在連續烘干機中進行,干燥溫度控制在100-130°C,時間為30分鐘左右,待烘干至茶葉含水量為5-7%,用手緊捏,感覺刺手,有沙沙響聲,用手指捏茶葉,可成粉末,梗子大部分折斷,條索緊結,色澤金黃,茶香濃烈即得成品花香黃茶。本發明所述的新鮮茶葉原料采用金萱、尖波黃、櫧葉齊、保靖黃金茶等適合加工黃茶的茶葉品種。本發明所述的搖青工序可采用機械搖青,或者手工搖青。本發明所述的殺青機為滾筒式殺青機或微波殺青機。本發明所述的揉捻工序中采用自身壓力加壓成條,加壓為10-15分鐘,減壓5分
鐘,重復進行。本發明的優點及有益效果
本發明產品風格獨特,有花香;而且工藝簡單,容易掌握,有利推廣應用。本發明是在加工傳統黃茶工藝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主要創新點在于多了搖青(還青)工序,這一工藝既保留了傳統黃茶的清香和滋味鮮爽、回味甘甜的口感,又增加了馥郁的花香,形成了風格獨特的新產品。本發明不僅將傳統黃茶的內外質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更重要的是改變了人們對傳統黃茶香氣淡薄的思想,增加了 “花香”這一元素,使得黃茶品質更勝一籌。因此本發明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加工方法,適合推廣運用。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花香黃茶以適合制備黃茶的茶樹鮮葉原料,經過包括攤青、搖青(還青)、殺青、初包(初悶黃)、初烘、揉捻、復包(復悶黃)、干燥步驟制成成品,具體步驟包括
I、選用良種選擇品質優異的金萱、尖波黃、櫧葉齊、保靖黃金茶等適合制備黃茶的茶葉品種的新鮮茶葉為原料。2、鮮葉的采摘與保護鮮葉采摘標準為單芽、一芽一、二葉的嫩稍,要求肥壯、幼嫩、無病蟲害的優質芽葉。不采雨水、露水鮮葉。保持芽葉 完整,無機械損傷,無紅變,保證鮮、嫩、勻、凈度。鮮葉采摘與運輸過程,用竹器適量盛裝,不堆芽,防日曬,避免機械損傷與發熱紅變。3、攤青攤青是把鮮葉均勻攤放在竹笳籬或簸箕上,自然蒸發鮮葉的部分水分。攤葉厚度約4. 5厘米,I Iif約4. Okg鮮葉,溫度25°C左右。攤青程度一般應掌握葉片由脆硬變得柔軟,葉色由鮮綠轉變為暗綠失去光澤,第一二葉明顯下垂,頂葉和梢頭彎垂,嫩梗折彎不脆斷,鮮葉含水量為72-75% ;鮮葉均勻一致,沒有“傷青”、“死青”,保持鮮靈性。4、搖青(還青)搖青可采用機搖,一般分6-7次進行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次搖青,轉數不宜過多,停青時間宜短,一般每次搖I分鐘,轉數為20-25轉/分鐘。以免使水分散失過多,保持青葉生理活性,使萎調后的葉子能慢慢復“活”過來。要掌握“循序漸進”原則。搖青用力要均勻,攤葉由薄漸厚,時間每次30分鐘、發酵由輕漸重。搖青適度一般掌握為摸鮮葉是否柔軟,有濕手感;看葉色是否由青轉暗綠,葉表出現紅點;聞青氣是否消退,香氣顯露。5、殺青用60型滾筒殺青機殺青,升溫至300°C左右,均勻投放原料,殺青適度一般掌握為以芽蒂萎軟,青色消失顯黃,發出茶香。6、初包(初悶黃)將殺青后的鮮葉趁熱用木制箱或鐵制箱密封悶黃,葉溫32°C左右,悶1-3小時左右。7、初烘用連續烘干機烘干,溫度50-60°C,烘20-30分鐘,烘至5_6成干,初烘程度要適中,避免過干或過濕。8、揉捻一般揉30-45分鐘;揉捻時應掌握重萎重揉,輕萎輕柔,老葉重揉的原則,以漸進式重壓為主;揉捻適度葉有以下特征A、條索緊結,成條率達80-90% ;B、揉捻充分,葉細胞組織破壞率達75-80% ;C、用手緊握揉葉,有茶汁外溢而不成滴流為度。9、復包(復悶黃)用木制箱或鐵制箱密封,室溫下,20-24小時,至芽葉色澤金黃,香氣濃郁即可。10、干燥(足干)烘培溫度在100-130°C,歷時30分鐘左右;足火茶適度特征用手緊捏,感覺刺手,有沙響聲,用手指捺茶葉,可成粉末,梗子大部分折斷,條索緊結,色澤金黃,茶香濃烈,若測定水分應為5-7%。按照以上步驟加工的本發明的產品品質特征
外形特征外形條索細長勻整,色澤金黃,細聞干茶具有明顯的花果香。內質特征具有明顯的花果香,湯色淺黃明亮,滋味鮮爽回甘,葉底黃勻亮。實施例I :
I、采摘標準選用良種金萱、尖波黃、櫧葉齊、保靖黃金茶等,一般標準為單芽、一芽一、二葉。2、攤青攤青是黃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攤青就是使鮮葉失去部分水分,喪失生理機能,葉子呈萎焉狀態。攤青適度則表現色澤暗綠,葉面軟皺,葉脈葉柄大部分折而不斷,鼻嗅青氣消失,發出清香。此時攤青葉含水量在70%。3、搖青(還青):采用機搖,分7次進行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次搖青,每次搖I分鐘,轉數為20轉/分鐘。以免使水分散失過多,保持青葉生理活性,使萎調后的葉子能慢慢復“活”過來。要掌握“循序漸進”原則。搖青用力要均勻,攤葉由薄漸厚,時間每次30分鐘、發酵由輕漸重。搖青適度一般掌握為摸鮮葉是否柔軟,有濕手感;看葉色是否由青轉暗綠,葉表出現紅點;聞青氣是否消退,香氣顯露。4、殺青殺青在6CST-40型殺青機中進行,殺青適度表現為炒至芽蒂萎軟,青色消失,發出茶香。5、初包用木制箱悶黃,溫度在40°C,I小時,每包5公斤。6、初烘初烘在連續烘干機中進行,溫度在50°C左右,烘25分鐘,烘至6成干,初 烘程度要適中,避免過干或過濕。7、揉捻在265型揉捻機中進行,揉捻適度表現為條索稍緊結,成條率80% ;揉捻充分,葉細胞組織破壞率達75 ;用手握揉葉,有茶汁外溢而不成滴流為度,時間為40分鐘。8、復包用木制箱悶黃,室溫下20小時,每包5公斤,悶至芽色澤金黃,香氣濃郁即可。9、足干在連續烘干機中進行,溫度在100°C,烘25分鐘,即得外形條索細長勻整,色澤金黃,湯色橙黃明亮,滋味鮮醇,葉底黃勻亮的花香黃茶。實施例2
選用良種,鮮葉標準及采摘技術,攤青,搖青(還青)、殺青、初包(悶黃)、初烘、揉搶,復包、烘焙同前所述。I、選用良種選擇品質優異的金萱、尖波黃、櫧葉齊、保靖黃金茶等,鮮葉采摘標準
為單芽、一芽一、二葉嫩稍。2、攤青把鮮葉均勻攤放在竹笳籬上,蒸發鮮葉部分水份,歷時3小時。3、搖青(還青):采用機搖,分7次進行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次搖青,每次搖I分鐘,每分鐘30轉,以免使水分散失過多,保持青葉生理活性,使萎調后的葉子能慢慢復“活”過來,每次搖青后攤放30分鐘。4、殺青用滾筒殺青機,溫度控制在300°C,均勻投放原料,殺青適度一般掌握為以芽蒂萎軟,青色消失顯黃,發出茶香。5、初包(悶黃)將殺青后的鮮葉趁熱用塑料袋密封悶黃,悶3小左右。6、初烘焙烘焙溫度在60°C,歷時30分鐘,烘至6成干,初烘程度要適中,避免過干或過濕。7、揉捻用6CR-40的揉捻機,每次60分鐘。加壓對成條率關系甚大,一般只需自身壓力,加壓15分鐘,減壓5分鐘,重復進行。揉捻原則掌握重萎重揉,輕萎輕揉;嫩葉輕揉,老葉重揉。8、復包室溫下,用鐵制箱密封24小時,至芽葉色澤金黃,香氣濃郁即可。9、足干烘培溫度在130°C,歷時30分鐘左右,烘至足干,即得外形條索細長勻整,色澤金黃,湯色橙黃明亮,滋味鮮醇,葉底黃勻亮的花香黃茶。。本發明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的描述,并非對本發明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思想的前提下,本領域中工程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本發明請求保護的技術內容,已經全部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 ·
權利要求
1.一種花香黃茶的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選料、攤青、搖青、殺青、初悶黃、初烘、揉捻、復悶黃和干燥工序,具體制作工藝如下 1)選料選擇單芽,一芽一、二葉的嫩稍,且肥壯、幼嫩、無病蟲害及無機械損傷的新鮮茶葉為原料; 2)攤青將選好的新鮮茶葉原料均勻攤置于竹盤、竹席或簾架式貯青和攤放設備上,攤葉厚度為4. 5cm左右,攤葉量為4. Okg/m2左右,攤青溫度控制在25°C左右;待新葉含水量自然蒸發至72-75%,且葉片由脆硬變得柔軟,葉色由鮮綠轉變為暗綠失去光澤,第一、二葉明顯下垂,頂葉和梢頭彎垂,嫩梗折彎不脆斷即可; 3)搖青將經過攤青處理后的茶葉原料進行7次左右的搖青,每次搖青用力要均勻,轉數控制在20-25轉/分鐘,每次搖I分鐘左右,每次搖青后用簸箕攤開靜置還青30分鐘再進行下一次搖青;待茶葉原料觸摸柔軟有濕手感,葉色由青轉暗綠,葉表出現紅點,且青氣消退、香氣顯露即可結束搖青工序; 4)殺青先將殺青機升溫至300°C左右,再將經過搖青處理的茶葉原料均勻投放至殺青機內,待茶葉原料芽蒂萎軟,青色消失顯黃,發出茶香即可; 5)初悶黃即初包將殺青后的茶葉原料趁熱裝入木制箱或者鐵制箱或者塑料袋內密封悶黃,悶黃溫度控制在32°C左右,時間為1-3小時左右,幼嫩芽葉少悶,粗老茶葉多悶; 6)初烘利用連續烘干機烘干,初烘溫度為50-60°C,時間為20-30分鐘,烘至5_6成干即可; 7)揉捻將經過初烘的茶葉原料投至揉捻機中揉30-60分鐘,加壓成條,待茶葉原料條索緊結,成條率達70-90%,葉細胞組織破壞率達70-80%,且用手緊握揉捻,有茶汁外溢而不成滴流即可; 8)復悶黃即復包將經揉捻工序的原料茶葉用木制箱或者鐵制箱密封,室溫下放置20-24小時,待芽色澤金黃,香氣濃郁即可; 9)干燥在連續烘干機中進行,干燥溫度控制在100-130°C,時間為30分鐘左右,待烘干至茶葉含水量為5-7%,用手緊捏,感覺刺手,有沙沙響聲,用手指捏茶葉,可成粉末,梗子大部分折斷,條索緊結,色澤金黃,茶香濃烈即得成品花香黃茶。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花香黃茶的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鮮茶葉原料采用金萱、尖波黃、櫧葉齊、保靖黃金茶等適合加工黃茶的茶葉品種。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花香黃茶的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搖青工序采用機械搖青,或者手工搖青。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花香黃茶的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殺青機為滾筒式殺青機,或微波殺青機。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茶葉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指一種花香黃茶的制作工藝。本發明包括選料、攤青、搖青、殺青、初悶黃、初烘、揉捻、復悶黃和干燥工序。本發明產品風格獨特,有花香;而且工藝簡單,容易掌握,有利推廣應用。本發明是在加工傳統黃茶工藝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主要創新點在于多了搖青(還青)工序,這一工藝既保留了傳統黃茶的清香和滋味鮮爽、回味甘甜的口感,又增加了馥郁的花香,形成了風格獨特的新產品。本發明不僅將傳統黃茶的內外質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更重要的是改變了人們對傳統黃茶香氣淡薄的思想,增加了“花香”這一元素,使得黃茶品質更勝一籌。因此本發明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加工方法,適合推廣運用。
文檔編號A23F3/06GK102813017SQ20121031743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31日
發明者袁小月, 王岳芹, 王岳師, 彭正偉, 晏順賓, 陳奇志 申請人:湖南洞庭山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