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麥苗粉與食用菌粉復合的咀嚼片制備及中短波紅外干燥的方法

文檔序號:414133閱讀:69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麥苗粉與食用菌粉復合的咀嚼片制備及中短波紅外干燥的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麥苗粉與食用菌粉復合的咀嚼片的制備及中短波紅外干燥的方法,該方法是一種以大麥苗微粉和食用菌細粉為主要原料和其它食品填充劑(如糊精、淀粉等)為食品加工輔料加工生產保健食品時,開發一種高品質麥苗粉咀嚼片保健食品,涉及超微粉碎工藝和干燥工藝,屬于保健食品的研制與開發領域。
背景技術
麥嫩苗汁液是世界上單項資源中營養物質含量豐富、分布均衡、適合人體細胞需要的保健品資源,是營養細胞、修復細胞創傷的最佳選擇。麥苗粉是以小麥或大麥嫩葉加工而成,富含蛋白質、氨基酸、活性酶、葉綠素、維生素、礦物質等。尤其,麥苗是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過氧化氫酶的豐富來源。日常口服適量麥苗粉對維護人體健康有明確效果,且長期或較初期服用均沒有發現什么不良的毒副作用。隨著麥苗保健功能的研究,對麥苗干燥、殺菌的研究也取得了明顯的進展。但是目前關于麥苗粉超微粉碎對麥苗粉特性影響的研究還較少。
超微粉碎技術是近年來國際上發展起來的一項應用現代物理或化學方法對材料進行微粉化的新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食品、化工、醫藥、化妝品、染料、涂料、電子和航空航天等許多技術領域。目前,工業上制備超微粉的方法包括化學法和機械法。機械超微粉碎是一項比較容易實現工業化的實用技術,也是食品加工中應用最廣泛的制備超微粉體的手段。超微粉碎技術在食品工業中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它為富含纖維功能性食品的發展構想帶來了新的機遇。近年來,伴隨著納米技術的興起,超微粉碎技術的應用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超微粉碎技術被用于生產產品,以此探索食品、藥品的新特性。研究發現,一些中藥的物理和功能性質在超微粉碎期間會隨著粒徑的變化而發生改變。超微粉碎技術具有的特點是速度快、時間短,可低溫粉碎,粒徑細且分布均勻,節省原料、提高利用率,減少污染,提高發酵、酶解過程的化學反應速度,利于機體對營養成分的吸收。
干燥技術廣泛應用在化工、醫藥、糧食、食品、礦業和木材等行業中,而且其范圍逐年擴大,干燥技術的種類也很多,對應的干燥設備的類型也繁多,從傳統的熱風干燥到微波干燥、紅外干燥等都不同程度的應用于各行各業中。紅外干燥技術是基于水分吸收紅外輻射的特性。紅外線(IR)波長范圍是O. 75 lOOMm,其中可以細分為短波IR(0. 75^2Mm),中波 IR (2 4Mffl)和長波IR (Γ ΟΟμπι)。用紅外線輻射技術干燥食品的優點主要是干燥時間短, 熱效高;中短波紅外干燥得到的產品香氣更加濃郁,對風味成分保留較好,有利于產品的加工;中短波紅外干燥得到的產品硬度較低,咀嚼性較好,有利于產品的品質。
張秋英等人(2009)研究了麥苗營養在維護人體健康方面的效果。在動物實驗和臨床實驗的基礎上,開展日常口服麥苗粉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觀察,結果顯示每天口服少量的麥苗粉能有效的改善睡眠、修復記憶力、提高免疫力、促進傷口愈合、增強體力、緩解人體各種不適反應、維護心臟、維持體內正常的血象指標、增進機體排毒、延緩人體衰老;尤其對于年齡較大、亞健康體質或身體健康出現問題的人群,效果更加明顯。長期堅持每天口服少 量麥苗粉未發現對人體產生毒副作用。
胡忠義、胡久清、鄭杰等(00135662. 3)等公開了一種麥苗粉的制備工藝。步驟如 下麥苗收割、二步清洗處理過程、臭氧滅菌、蒸汽護色、烘干、超微粉碎、微波滅菌和真空 抽氧充氮包裝。胡久青、胡忠義、高欣榮等(03109613. I)等公開了一種蕎麥苗粉的制備工 藝。邵承斌、鄭旭煦(200410040600. 7)等公開了一種用于防治胰島素抵抗綜合癥的麥苗 粉及其制備工藝。將洗凈消毒的麥苗榨汁過濾后,在濾液中添加茶多酚和稻草灰提取液, 濾渣用乙醇萃取兩次獲得萃取濾液,再將所有濾液合并,在低溫下靜置沉降分離制得麥綠 素膏,最后添加黃氏浸膏、甘草浸膏、環糊精和葛根粉,經過真空干燥、噴霧干燥或冷凍 干燥,再研磨獲得產品。徐新月(95117689. 7)公開了麥苗粉制備工藝的方法。將原料清 洗、臭氧滅菌、葉面去水分、輾壓榨汁、除渣,加入防氧化劑和可分散粉劑調和處理,進而脫 水干燥,用真空冷凍或瞬間噴霧干燥方法制得綠色麥苗粉成品。顧振新、劉昆侖、王建善等 (200810019303. 2)公開了一種脫水大麥嫩苗粉的生產工藝。主要包括如下步驟原料預處 理、真空冷凍-熱風聯合干燥、粉碎、滅菌和包裝等。
劉昆侖、韓永斌、顧振新等(200810019305. I)等公開了一種大麥嫩苗粉咀嚼片的 生產工藝及其產品的方法。將大麥苗粉與風味劑、粘結劑和潤滑劑等混合壓膜制成咀嚼片。 把制得的濕粒置于40-60°C干燥箱內,干燥至含水量在5%以下,于密閉的容器中冷卻至室 溫(20-25°C),以硬脂酸鎂為潤滑劑,混合均勻,進行壓片,壓片時可選用不同模具。范召林 (03117121. 4)公開了一種常青片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是含有大麥嫩苗粉和天然蜂花粉。 以上研究對于超微粉碎和紅外干燥技術等對產品影響也還未作研究。
但是,以上是對麥苗粉進行加工生產的一些實例,僅僅是對麥苗進行一些簡單的 加工。而本專利,在制備麥苗粉咀嚼片的基礎上,降低麥苗粉加工過程的各類營養成分的損 失,通過超微粉碎提高人體對營養成分的吸收,提高產品的功效,同時采用紅外干燥技術, 縮短干燥時間,提聞工作效率,提聞廣品的品質。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以大麥苗微粉和食用菌細粉為主要原料和其它食品填充劑(如糊 精、淀粉等)為食品加工輔料加工生產保健食品時,開發一種高品質麥苗粉與食用菌粉復合 的咀嚼片保健食品,涉及超微粉碎技術和中短波紅外干燥技術,降低了麥苗粉加工過程的 各類營養成分的損失,提高了產品的功效,擴大了新技術在食品原料加工應用的范疇。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一種麥苗粉與食用菌粉復合的咀嚼片的制備及中短波紅外干 燥的方法,以大麥苗粗粉經超微粉碎得麥苗微粉,以食用菌片經細粉碎得食用菌細粉,以麥 苗微粉和食用菌細粉為主要原料,經濕法制粒、脫模,中短波紅外干燥,被膜,再中短波紅外 干燥,包裝制得麥苗粉與食用菌粉復合的咀嚼片;步驟為(1)制備麥苗微粉以大麥苗嫩葉經過干燥加工而成大麥苗粗粉,將大麥苗粗粉用 PM100型行星式球磨儀進行超微粉碎,采用6個3cm的研磨球和250mL的不銹鋼罐在600rpm 下粉碎lOmin,過200目篩,得麥苗微粉;(2)制備食用菌細粉將食用菌清洗、修整后、切成IOmm的片,此時含水率為80%_90%, 干燥,粉碎,過120目篩子,得到食用菌細粉,此時含水率為6%-8% ;(3)濕法制粒將麥苗微粉和食用菌細粉按照質量比3:2的比例混合,以麥苗微粉和食用菌細粉總質量計添加下列輔料10%_20%糊精和淀粉,糊精淀粉的質量比為1:1, 30%-50%乳糖、甘露糖醇和木糖醇組成的復合甜味劑,乳糖甘露糖醇木糖醇的質量比為 4:1:4,10%-20%微晶纖維素和O. 4%-1%檸檬酸和L-蘋果酸,檸 檬酸L-蘋果酸質量比為 2:5,混合均勻,加入1%羧甲基纖維素鈉水溶液,攪拌,采用濕法制粒,脫模;(4)中短波紅外干燥3-10μ m波長、功率10W/g的中短波紅外60°C干燥9(Tl00 min ; 利用紅外線輻射技術干燥食品的優點主要是干燥時間短,熱效高;中短波紅外干燥得到的產品香氣更加濃郁,對風味成分保留較好,有利于產品的加工;中短波紅外干燥得到的產品硬度較低,咀嚼性較好,有利于產品的品質。
(5)被膜被膜劑使用執行食品添加劑標準GB2760-2011的白油,取Ig白油用適量熱的95%的乙醇溶解,均勻噴射在已經進行干燥過的200g麥苗粉與食用菌粉復合的咀嚼片上;由于麥苗粉與食用菌粉復合的咀嚼片干燥包裝后會有微粉散出,經過被膜后產品外觀光亮、美觀,質量更加穩定。此外,在咀嚼片的表面形成薄膜的物質,可防止微生物入侵, 抑制水分的釋出。
(6)再次3-10 μ m波長、功率10W/g的中短波紅外60°C干燥30min。
(7)包裝,得終產品麥苗粉與食用菌粉復合的咀嚼片,終產品中大麥苗粉的含量 30°/Γ40% ;終產品控制水分含量不高于7%。硬度低于4. Okg,各顆粒的亮度值L、紅色度a值及黃色度b值間的差別在O. 21%-0. 25%。
所述麥苗粉與食用菌粉復合的咀嚼片,其產品種類分別是大麥苗粉與香菇粉復合的咀嚼片,大麥苗粉與白磨燕粉復合的咀嚼片。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與傳統的超微粉碎技術相比,本發明采用了 PM100行星式球磨儀進行超微粉碎,行星式球磨儀可以對軟性、纖維質、中硬性及硬性樣品進行精細研磨, 這一系列的球磨儀能提供較好的操作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與傳統的干燥技術相比,本發明采用的是中短波紅外干燥技術,干燥時間短,產品的風味成分保留好,產品硬度和咀嚼性較適合。


圖1大麥苗粉的超微粉碎粒徑分布圖,上圖是PM100粉碎的粒徑圖,下圖是ZM200 粉碎的粒徑圖。
圖2大麥苗粉的TGA熱重分析圖,上圖是PM100的TGA圖,下圖是Cryo-mill全自動低溫冷凍研磨的TGA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大麥苗粉與香菇粉復合的咀嚼片制備及中短波紅外干燥大麥苗粗粉用PM100型行星式球磨儀進行超微粉碎600rpm粉碎lOmin,過200目篩子。將香菇清洗、修整后、切成IOmm的片,此時含水率為88%,干燥,粉碎,過120目篩子, 得到香菇細粉,此時含水率為6. 2%。將麥苗微粉和香菇細粉按照質量比3:2的比例混合, 添加10%-20%糊精和淀粉(1:1)、30%-50%復合甜味劑(乳糖:甘露糖醇:木糖醇=4:1:4)、 10%-20%微晶纖維素和O. 4%-1%檸檬酸和L-蘋果酸(2:5)混合均勻,加入1%羧甲基纖維素鈉水溶液,攪拌,采用濕法制粒,脫模,中短波紅外60°C干燥lOOmin,被膜,再中短波紅外 60°C干燥30min,最后進行包裝,終產品水分含量為6. 0%。各顆粒的亮度值L、紅色度a值及 黃色度b值間的差別在O. 21%-0. 25%。
技術參數中短波紅外60°C干燥100 min,被膜,再中短波紅外60°C干燥30 min, 中短波紅外功率為10W/g,最終產品的含水率為6. 0%,硬度低于4. Okgo
實施例2 :大麥苗粉與白蘑菇粉復合的咀嚼片制備及中短波紅外干燥大麥苗粗粉用PMlOO型行星式球磨儀進行超微粉碎600rpm粉碎lOmin,過200目篩 子。將白蘑菇清洗、修整后、切成IOmm的片,此時含水率為85%,干燥,粉碎,過120目篩子, 得到白蘑菇細粉,此時含水率為6%。將麥苗微粉和白蘑菇細粉按照質量比3:2的比例混合, 添加10%-20%糊精和淀粉(1:1)、30%-50%復合甜味劑(乳糖:甘露糖醇:木糖醇=4:1:4)、 10%-20%微晶纖維素和O. 4%-1%檸檬酸和L-蘋果酸(2:5)混合均勻,加入1%羧甲基纖維 素鈉水溶液,攪拌,采用濕法制粒,脫模,中短波紅外60°C干燥90min,被膜,再中短波紅外 60°C干燥30min,最后進行包裝,終產品水分含量為5. 9%。各顆粒的亮度值L、紅色度a值及 黃色度b值間的差別在O. 21%-0. 25%。
技術參數中短波紅外60°C干燥90min,被膜,再中短波紅外60°C干燥30 min,中 短波紅外功率為10W/g,最終產品的含水率為5. 9%,硬度低于4. Okgo
實施例3 :大麥苗粉的超微粉碎及其粒徑分布圖大麥苗粉的超微粉碎粒徑分布圖如圖I所示。從圖I中可以看出,兩種粉碎方式的D5tl 分別為36. 34Mm和80. 4lMm,D9tl分別為103. 6Mm和178. 7Mm,其中PMlOO粉體的特點是,一類 微粉趨向小于50Mm,達到破壁的范圍,另一部分微粉大于lOOMm。分析可知,選擇PM100對 麥苗粉進行超微粉碎的效果是最好的。超微粉體與麥苗細粉在粒度分布方面有很大不同, 超微粉體粒度分布窄,均勻度高,質量易控;麥苗細粉粒度分布寬,均勻度差,難以控制其質 量。
技術參數PM100型行星式球磨儀采用6個3cm的研磨球和250mL的不銹鋼罐在 600rpm下粉碎IOmin ;ZM200型超離心研磨儀采用12齒轉刀16000rpm條件下粉碎。
實施例4 :大麥苗粉的TGA熱重分析圖大麥苗粉的TGA圖如圖2所示。圖2下圖(2-b)曲折線中顯示的細微折線最多,也就 是說隨著溫度的變化不同的熱敏性成分在逐漸發生一些變化,上圖(2-a)比下圖的細微折 線少,也就是說一部分熱敏性成分在超微粉碎過程中損失了,PM100粉碎后的樣品測試僅 有幾個小的折線和兩個較大凹陷,因此Cryo-mill全自動低溫冷凍研磨儀的效果最理想, 可以用作基準物質;每個圖中第一條線表示的是質量隨著溫度或時間的變化情況,第二條 線表示的是質量變化率隨著溫度或時間的變化,第三條線表示的是樣品升溫速率隨著溫度 或時間的變化,從圖上觀測到在大于40°C時,麥苗粉的質量就會開始減少,在110°C時完成 第一次大的質量變化,這個過程中Cryo-mill低溫冷凍研磨儀處理麥苗粉的損失率大約為4.8957%,相對于PM100是多的,但是具體是哪些物質損失了,還需要結合其他分析手段進 一步分析,這個過程相對較復雜,因為不但有熱敏性成分的損失,還有水分的損失;從圖中 的第三條曲線中可以看到都有一個樣品升溫速率突然增大又下降的的轉折點,機理是麥苗 粉在坩堝內表面易吸熱導致升溫速率突然提高,樣品內部的吸熱需要一個過程,因此溫度 又下降,最終又升溫,達到內外溫度一致。
技術參數試樣PM100型球磨儀粉碎的微粉和Cryo-mill全自動冷凍球磨儀粉碎的微粉,坩堝恒重,取待測試樣大約IOmg置于坩堝中,設置程序,初始溫度30°C,升溫速率 IO 0C /min,終止溫度 300°C。
權利要求
1.一種麥苗粉與食用菌粉復合的咀嚼片的制備及中短波紅外干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大麥苗粗粉經超微粉碎得麥苗微粉,以食用菌片經細粉碎得食用菌細粉,以麥苗微粉和食用菌細粉為主要原料,經濕法制粒、脫模、中短波紅外干燥,被膜,再中短波紅外干燥,包裝制得麥苗粉與食用菌粉復合的咀嚼片;步驟為 (1)制備麥苗微粉以大麥苗嫩葉經過干燥加工而成大麥苗粗粉,將大麥苗粗粉用PMlOO型行星式球磨儀進行超微粉碎,采用6個3cm的研磨球和250mL的不銹鋼罐在600rpm下粉碎lOmin,過200目篩,得麥苗微粉; (2)制備食用菌細粉將食用菌清洗、修整后、切成IOmm的片,此時含水率為80%_90%,干燥,粉碎,過120目篩子,得到食用菌細粉,此時含水率為6%-8% ; (3)濕法制粒將麥苗微粉和食用菌細粉按照質量比3:2的比例混合,以麥苗微粉和食用菌細粉總質量計添加下列輔料10%_20%糊精和淀粉,糊精淀粉的質量比為1:1,30%-50%乳糖、甘露糖醇和木糖醇組成的復合甜味劑,乳糖甘露糖醇木糖醇的質量比為4:1:4,10%-20%微晶纖維素和O. 4%-1%檸檬酸和L-蘋果酸,檸檬酸L-蘋果酸質量比為2:5,混合均勻,加入1%羧甲基纖維素鈉水溶液,攪拌,采用濕法制粒,脫模; (4)中短波紅外干燥3-10μ m波長、功率10W/g的中短波紅外60°C干燥90_100min ; (5)被膜被膜劑使用執行食品添加劑標準GB2760-2011的白油,取Ig白油用適量熱的95%的こ醇溶解,均勻噴射在已經進行干燥過的200g麥苗粉與食用菌粉復合的咀嚼片上; (6)再次3-10μ m波長、功率10W/g的中短波紅外60°C干燥30 min ; (7)包裝,得終產品麥苗粉與食用菌粉復合的咀嚼片,終產品中大麥苗粉的含量30°/Γ40% ;終產品控制水分含量不高于7%,硬度低于4. 0kg,各顆粒的亮度值L、紅色度a值及黃色度b值間的差別在O. 21%-0. 25%。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麥苗粉與食用菌粉復合的咀嚼片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產品種類分別是大麥苗粉與香菇粉復合的咀嚼片,大麥苗粉與白蘑菇粉復合的咀嚼片。
全文摘要
一種麥苗粉與食用菌粉復合的咀嚼片制備及中短波紅外干燥的方法,屬于保健食品的研制與開發領域。本發明以麥苗微粉和食用菌細粉為主要原料,與其它食品填充劑相互重組制得咀嚼片;大麥苗粗粉用PM100行星式球磨儀粉碎過200目篩;將麥苗微粉和食用菌細粉與其它食品填充劑按一定比例混合,采用濕法制粒、脫模、中短波紅外干燥,咀嚼片終產品水分不高于7%。本發明所得咀嚼片具有營養保健功能;采用PM100行星式球磨儀,其太陽輪直徑大,轉速比大,效率高,降低了在粉碎過程中對熱敏性成分的影響;采用中短波紅外干燥縮短了干燥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約了能耗,所得產品香氣更加濃郁,對風味成分保留較好,產品硬度較低,咀嚼性較好,有利于產品的加工。
文檔編號A23L1/29GK102972754SQ20121039701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8日
發明者周建賀, 張慜, 王麗萍, 何玲飛, 鄭丹丹 申請人:寧波海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江南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