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麻筍干搓揉浸泡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麻筍干加工工藝領域,具體涉及麻筍干加工水煮過程中麻筍干原料預煮發泡工序。
背景技術:
麻筍一又稱筍王,因明代“麻衣道長”發現并傳播于后世而得名。該麻筍個頭大、肉質厚、味甘鮮脆、營養豐富,堪稱筍中之極品,故有筍王之美譽。麻麻筍營養豐富口感好,是一種高蛋白、高纖維、低脂肪的有機食品,能促進腸胃蠕動和毒素排泄。麻筍其富含蛋白質、氨基酸、膳食纖維、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麻筍是優質的筍制品原材料大量用于“鹽筍” “脆筍” “玉筍” “清水筍”,在市場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然而,麻筍是季節性和區域性作物,一般一年只生長一次,生產期僅1-2個月,收獲期集中在5-10月份的高溫季節。由于麻筍質地鮮嫩,常溫下極易失水老化、變色、變味,存貯時間極短,此外麻筍多生產于交通不方便的山區或丘陵,保鮮、貯運難度大,不利于鮮麻筍的運輸、儲藏和異地上市銷售,因而極大地限制了麻筍的營養和食用價值的發揮。因此,目前一般將新鮮麻筍做成筍干以保證能常年食用到麻筍,麻筍干經過再加工可以制成各種方便食用的筍制品,所述再加工一般是預煮發泡加工工藝。現有技術中,常用的麻筍干的預煮發泡加工工藝,大多是是用95°C熱水預煮8-12小時,該工藝較簡單方便,但是這種預煮加工方法導致產品發泡不均勻,發泡率低,原料使用率低,成品口感軟硬不一,易出現海綿狀腐爛,加工時間長,燃料消耗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麻筍干發泡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麻筍干發泡方法,改變原麻筍干預煮方法導致的產品發泡不均勻,口感軟硬不一,易出現海綿狀腐爛的缺點。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麻筍干搓揉浸泡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I :麻筍干原料水浸泡50-70分鐘;步驟2 :換水加熱至95-97 °C,預煮50-70分鐘;步驟3 :冷卻10-15分鐘,使用人工搓揉麻筍干10-15分鐘;步驟4 :換水加熱至95_97°C,預煮2-3小時,自然冷卻6_8小時后得到發泡過的麻筍干。作為本發明的改進,上述的麻筍干搓揉浸泡法中所述步驟I :麻筍干原料水浸泡60分鐘。作為本發明的改進,上述的麻筍干搓揉浸泡法中所述步驟2:換水加熱至95-97 °C,預煮60分鐘;作為本發明的改進,上述的麻筍干搓揉浸泡法中所述步驟3 :冷卻10分鐘,使用人工搓揉15分鐘;
作為本發明的改進,上述的麻筍干搓揉浸泡法中所述步驟4:換水加熱至95-97°C,預煮120分鐘,自然冷卻7小時后得到發泡過的麻筍干。本發明有益效果根據本發明的預煮方法,可大大提高產品品質,改變原預煮方法導致的產品發泡不均勻,口感軟硬不一,易出現海綿狀腐爛的缺點,在預煮發泡過程中使用搓揉的方法,預煮時間短,發泡均勻,提高產品利用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燃料成本,與傳統工藝相比,可提高原料利用率約30%,縮短發泡時間約10小時,節約燃料約40%-50%。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詳予說明。 本發明實施方式實施例I按本發明加工工藝預煮發泡,將長度4-6CM規格麻筍干原料IOkg放入預煮鍋內,用水浸泡60分鐘一換水一加溫至95-97°C,預煮I小時一冷卻10分鐘一使用人工搓揉15分鐘一加水加溫95-97°C,預煮2小時一自然冷卻7小時,加工發泡時間約11小時,其中加溫預煮時間約3小時,預煮發泡好的原料經稱重共計122kg,經檢驗發現原料計120kg發泡
適宜,口感清脆。按本發明加工工藝預煮發泡,將長度4-6CM規格麻筍干原料IOkg放入預煮鍋內,用水浸泡50分鐘一換水一加溫至95-97°C,預煮50分鐘一冷卻10分鐘一使用人工搓揉10分鐘一加水加溫95-97°C,預煮2小時一自然冷卻7小時,加工發泡時間約11小時,其中加溫預煮時間約3小時,預煮發泡好的原料經稱重共計128kg,經檢驗發現原料計122kg發泡
適宜,口感清脆。按本發明加工工藝預煮發泡,將長度4-6CM規格麻筍干原料IOkg放入預煮鍋內,用水浸泡70分鐘一換水一加溫至95-97°C,預煮70分鐘一冷卻10分鐘一使用人工搓揉12分鐘一加水加溫95-97°C,預煮3小時一自然冷卻7小時,加工發泡時間約12小時,其中加溫預煮時間約4小時,預煮發泡好的原料經稱重共計120kg,經檢驗發現原料計115kg發泡
適宜,口感清脆。按本發明加工工藝預煮發泡,將長度4-6CM規格麻筍干原料IOkg放入預煮鍋內,步驟I :麻筍干原料水浸泡60分鐘;步驟2 :換水加熱至95-97°C,預煮60分鐘;步驟3 :冷卻10分鐘,搓揉麻筍干15分鐘;步驟4 :換水加熱至95-97°C,預煮120分鐘,自然冷卻7小時后得到發泡過的麻筍干。上述麻筍干加工發泡時間約11小時,其中加溫預煮時間約3小時,預煮發泡好的原料經稱重共計122kg,經檢驗發現原料計122kg發泡適宜,口感清脆。本發明在預煮發泡過程中使用人工搓揉的方法,預煮時間短,發泡均勻,提高產品利用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燃料成本,其中搓揉可以是機器搓揉或人工搓揉,但機器搓揉不能控制搓揉強度,經常會出現部分麻筍干發泡過分,出現海綿狀腐爛的現象,而部分又會口感僵硬,而人工搓揉比較好控制,按本發明方法基本能達到發泡適宜,口感清脆。實施例2本發明方法與傳統工藝的比較一、傳統工藝發泡的麻筍干
I、將長度4-6CM規格麻筍干原料IOkg放入預煮鍋內,用水浸泡I小時左右一換水—加溫至95-97°C,預煮3-4小時一冷卻30分鐘一加水加溫95_97°C,預煮6_8小時一自然冷卻6-8小時,加工發泡時間約24小時,其中加溫預煮時間約10小時,預煮發泡好的原料經稱重共計93kg,經檢驗發現原料發泡不均勻,其中有20%,計18. 60kg發泡過分,出現海綿狀腐爛現象;有10%,計9. 3kg發泡不夠,口感僵硬;只有70%,計65. Ikg發泡適宜,口感清脆。2、將長度4-6CM規格麻筍干原料IOkg放入預煮鍋內,用水浸泡I小時左右一換水—加溫至95-97°C,預煮3-4小時一冷卻30分鐘一加水加溫95_97°C,預煮6_7小時一自然冷卻5-7小時,加工發泡時間約23小時,其中加溫預煮時間約10. 5小時,預煮發泡好的原料經稱重共計95kg,經檢驗發現原料發泡不均勻,其中有15%,計13. 95kg發泡過分,出現海綿狀腐爛現象;有12%,計11. 16kg發泡不夠,口感僵硬;只有73%,計69. 89kg發泡適宜,口 感清脆。3、將長度4-6CM規格麻筍干原料IOkg放入預煮鍋內,用水浸泡I小時左右一換水—加溫至95-97°C,預煮2-3小時一冷卻30分鐘一加水加溫95_97°C,預煮5_7小時一自然冷卻6-8小時,加工發泡時間約23小時,其中加溫預煮時間約9小時,預煮發泡好的原料經稱重共計97kg,經檢驗發現原料發泡不均勻,其中有9%,計8. 7kg發泡過分,出現海綿狀腐爛現象;有10%,計9. 7kg發泡不夠,口感僵硬;只有81%,計78. 57kg發泡適宜,口感清脆。4、將長度4-6CM規格麻筍干原料IOkg放入預煮鍋內,用水浸泡I小時一換水一加溫至95-97°C,預煮2-3小時一冷卻30分鐘一使用人工搓揉5_8分鐘一加水加溫95_97°C,預煮3-5小時一自然冷卻3-4小時,加工發泡時間約13小時,其中加溫預煮時間約7小時,預煮發泡好的原料經稱重共計108kg,經檢驗發現原料發泡不均勻,其中有8%,計8. 64kg發泡過分,出現海綿狀腐爛現象,有7%,計7. 56kg發泡不夠,口感僵硬;只有85%,計91. 8kg發泡適宜,口感清脆。二、本發明方法發泡的麻筍干最優方法按本發明加工工藝預煮發泡,將長度4-6CM規格麻筍干原料IOkg放入預煮鍋內,步驟I :麻筍干原料水浸泡50-70分鐘;步驟2 :換水加熱至95-97 °C,預煮50-70分鐘;步驟3 :冷卻10分鐘,搓揉麻筍干10-15分鐘;步驟4 :換水加熱至95-97°C,預煮120-150分鐘,自然冷卻6-8小時后得到發泡過的麻筍干。上述麻筍干加工發泡時間約11小時,其中加溫預煮時間約3小時,預煮發泡好的原料經稱重預煮時間短,發泡均勻口感清脆,一份麻筍干原料可制得12份以上的發泡好的原料。在最優方法中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改變其中步驟3中的人工搓揉為8-10分鐘,經檢驗發現原料發泡不均勻,發泡不夠,口感僵硬,改變其中步驟3中的人工搓揉為15分鐘以上,則原料發泡過分,出現海綿狀腐爛現象。在最優方法中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改變方法中預煮和冷卻的時間都會使原料發泡不均勻。發泡不夠,口感僵硬,或者發泡過分,出現海綿狀腐爛現象。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麻筍干搓揉浸泡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I :麻筍干原料水浸泡50-70分鐘; 步驟2 :換水加熱至95-97 °C,預煮50-70分鐘; 步驟3 :冷卻10-15分鐘,搓揉麻筍干10-15分鐘; 步驟4 :換水加熱至95-97°C,預煮120-150分鐘,自然冷卻6_8小時后得到發泡過的麻筍干。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麻筍干搓揉浸泡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麻筍干原料水浸泡60分鐘。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麻筍干搓揉浸泡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換水加熱至95-97 °C,預煮60分鐘。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麻筍干搓揉浸泡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冷卻10分鐘,使用人工搓揉15分鐘。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麻筍干搓揉浸泡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換水加熱至95-97°C,預煮120分鐘,自然冷卻7小時后得到發泡過的麻筍干。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麻筍干加工工藝領域,具體涉及麻筍干加工水煮過程中麻筍干原料預煮發泡工序。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中麻筍干發泡技術的缺陷,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麻筍干搓揉浸泡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麻筍干原料水浸泡50-70分鐘;步驟2換水加熱至95-97℃,預煮50-70分鐘;步驟3冷卻10-15分鐘,使用人工搓揉麻筍干10-15分鐘;步驟4換水加熱至95-97℃,預煮2-3小時,自然冷卻6-8小時后得到發泡過的麻筍干。本發明有益效果根據本發明的麻筍干搓揉浸泡法可大大提高產品品質,改變原預煮方法導致的產品發泡不均勻,口感軟硬不一,易出現海綿狀腐爛的缺點,提高原料利用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燃料成本。
文檔編號A23L1/212GK102960646SQ201210488550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6日
發明者章小勇, 王飛 申請人:福建三信食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