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祁門紅茶精制自動化生產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祁門紅茶精制自動化生產線技術領域[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茶葉制作設備,具體是一種祁門紅茶精制自動化生產線。
背景技術:
[0002]茶葉精制,顧名思義是在初制毛茶的基礎上再進行精細加工。鮮葉經初制后制成毛茶即可飲用,精制的目的是根據市場要求,把各地毛茶歸堆拼配,進行后態整理,使之達到樣品等級要求及產品品質規格化。具體講,精制的要求是分別等級、整飾形狀、剔除次雜、 適度干燥、提高香味、調劑品質。茶葉精制是一項十分繁雜的工作,每個茶葉單體一般要經過十幾道甚至更多的工序才能保證最終成品的質量,每一道工序都要在加工設備內進行復雜的加工。現有有的精致工序依然依靠純手工,而現有的各個精制設備都是相互獨立的,也就是個工序之間獨立存在,一個工序完成以后需要將茶葉轉運至另一工序進行加工。這種方式不僅加工效率極低,并且無法保證精制以后茶葉的品質,且對人工的要求較高。[0003]烘干是祁門紅茶精制過程中的第一道重要的工序,也是幾大關鍵工序之一,干燥主要是通過將熱空氣通入茶葉原料中將茶葉原料中的水分蒸發并帶走的過程,其主要目的是散失茶葉水分、茶葉定型增加茶葉芳香氣味等,在干燥過程中,溫度是影響烘干質量的主要因素,熱化作用占主導地位,它對茶葉品質的形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為干燥過程不僅僅是茶葉失水干燥定型的過程,更是形成更多化學成分和良好的芳香氣味的過程,所以, 烘干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茶的品質。[0004]茶葉勻堆設備是將經過烘干后的各擋篩號茶葉按照比例混合成符合標準樣的成品茶的設備,主要包括聯合式茶葉勻堆機、行車式茶葉勻堆機、撒盤式茶葉勻堆機、滾筒式茶葉勻堆機、自動拼配式茶葉勻堆機、箱式茶葉勻堆機和筒倉式茶葉勻堆機,其中行車式茶葉勻堆機使用較多。行車式茶葉勻堆機是用行車撒茶的茶葉勻堆機,由行車撒茶帶、拼合斗、傳輸管等組成,拼合斗的個數和大小由每批堆的數量而定,工作時,將待拼配的各擋篩號茶經傳輸管升運至位于拼合斗頂部的行車撒茶帶上,行車沿拼合斗縱向來回運動,撒茶帶上的茶葉不斷均勻地一層一層的撒落在各個拼合斗內,全部茶葉撒完后,開啟拼合斗底部的開堆門,使茶葉落下,達到混合均勻的目的。現有的技術中的勻堆機的多個拼合斗不是排列在一條直線上,這就使得茶葉從開堆門落下之后不能用一條輸送帶輸送,需要采用人工輔助的方式,這樣效率比較低,勻堆效果也不好。[0005]而茶葉加工設備基本上都鋼鐵材料制成的,所以在茶葉加工過程中會有大量的鐵屑混雜在茶葉中,鐵屑會嚴重影響到茶葉的品質,大大降低茶葉的等級,因此必須除去茶葉中存在的鐵屑,特別是在生產高檔茶葉的時候,哪怕是非常少的鐵屑,都不不允許的,通過篩分及人工挑揀可以使茶葉中的鐵屑除去,但是該種方法除鐵效率較低,工作強度較大,另外該方法除鐵效果也不理想。[0006]通過篩分可以使生產出的茶葉質量較為均勻,目前在茶葉加工行業中最普遍采用的篩分技術往往只采用一個標準來篩選茶葉,這樣就造成了在篩分后仍然出現茶葉原料粗細不均勻,雜質較多的情況,使得去雜率大大下降,也為后期工序的處理增加了難度。[0007]篩分以后需要對茶葉進行分裝,分裝時必須保證每一份分裝的茶葉的質量相等,至少不能差別太大,所以要先對茶葉進行稱重,現有技術中對茶葉稱重一般采用人工的方式,效率非常低,浪費大量人力。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全自動的祁門紅茶精制自動化生產線,極大了提聞了茶葉的精制效率,并且大大的提升了精制后祁門紅茶的品質。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一種祁門紅茶精制自動化生產線,包括依序首尾相接的烘干設備(I)、勻堆設備(5)、除鐵設備(6)、篩分設備(8)和稱重設備(7),茶葉先通過烘干設備(I)進行烘干,烘干之后將茶葉輸送到勻堆設備(5)中,經過勻堆設備(5)勻堆之后再輸送到除鐵設備(6)上,經過除鐵后,茶葉傳輸到篩分設備(8)上 進行篩分,篩分后傳輸到稱重設備(7)上進行稱重,之后進行包裝入庫。該實用新型可進一步具體為所述烘干設備(I)包括烘箱、用于將茶葉送入烘箱的進料裝置和用于將烘干后的茶葉輸送到下一道工序的第一傳輸管(2),所述烘箱的內部設置有多層輸送鏈板,輸送鏈板連接有傳動裝置,所述的進料裝置為循環往復運動的輸送帶(12),輸送帶(12)的始端在下端為進料口,輸送帶(12)的末端在上端為出料口,且輸送帶(12)的上端伸入烘箱內部,第一傳輸管(2)的一端開口連通烘箱,另一開口對準一傳輸帶(3),所述烘干設備還包括吸風機(15),吸風機(15)連接出風口且吸風機(15)對準烘箱上方,茶葉通過輸送帶(12)輸送到烘箱內的輸送鏈板,經烘干后再由輸送鏈板輸送到第一傳輸管(2)。該實用新型可進一步具體為靠近輸送帶(12)始端的輸送帶(12)上橫向設置有擋板(13),擋板(13)的下邊與輸送帶(12)之間設置有使茶葉通過的間隙,所述的擋板(13)兩端設置有調節擋板(13)下邊與輸送帶(12)之間間隙大小的調節旋鈕(14)。該實用新型可進一步具體為輸送帶(12)始端及從輸送帶(12)始端至擋板(13)之間的輸送帶(12)兩邊設置有隔板,隔板與擋板(13)形成一個容納茶葉的第一料斗(11 )。該實用新型可進一步具體為所述勻堆設備(5)包括多個拼合斗(51)、第二傳輸管(53)和行車撒茶帶,行車撒茶帶位于拼合斗(51)的頂部,第二傳輸管(53)的一端連接入料坑(4),一端伸入拼合斗(51)的頂部,且位于行車撒茶帶的上方,所述傳輸帶(3)的末端也伸入入料坑(4),每個拼合斗(51)的下部設置有一開堆門(512),開堆門(512)為自動開堆門,第二傳輸管(53)將茶葉升運到位于拼合斗(51)頂部的行車撒茶帶上,所有拼合斗(51)排列在一條直線上,所有拼合斗(51)的開堆門(512)也排列在一條直線上,開堆門(512)的下面設置有一輸送自開堆門(512)落下的茶葉的輸送帶(52)。該實用新型可進一步具體為所述除鐵設備包括第二料斗(62)、出料管(63),以及磁鐵(64 ),所述磁鐵(64 )設置在勻堆設備(5 )的輸送帶(52 )的末端,磁鐵(64 )設置于輸送帶(52)上方,磁鐵(64)的兩端分別固定在輸送帶(52)的兩邊的固定件上,輸送帶(52)伸入第二料斗(62 ),出料管(63 )的一端連接第二料斗(62 ),另一端連接篩分設備(8 )。該實用新型可進一步具體為所述篩分設備(8)包括入料口(81)、篩床(82),以及驅動裝置,入料口( 81)連接除鐵設備(6 )的出料管(63 ),入料口( 81)伸入篩床(82 )內部上方,篩床(82)內部自上而下依次間距設置有四個傾斜的篩面,每一層篩面設置有與之相對應的出料口( 83 ),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電機自動控制系統、電機,以及轉動軸(84 ),所述轉動軸(84)為四根,分別設置在篩床(82)的底部四角,轉動軸(84)中有兩根為主動軸,主動軸由電機驅動,每一轉動軸(84)的上端連接有曲軸(85 ),曲軸(85 )的一端與篩床(82 )的底部相鉸接,所述的曲軸(85)的連接方位一致,整個篩床(82)由四個曲軸(85)支撐,并且隨曲軸(85)做平面回轉運動。[0016]該實用新型可進一步具體為所述稱重設備(7)包括固定架和第三料斗(73),第三料斗(73)上方設置有進料口(71),第三料斗(73)的下部設置有出料口,出料口上設置一塊將出料口封閉的擋板(74),擋板(74)上部連接有擋板開閉手柄72,所述第三料斗(73) 的出料口下方設置有漏斗(75),漏斗(75)下方的地面上設置有接料坪(76),所述稱重設備(7)還包括一個機械臺秤(77),機械臺秤(77)放置在固定架上,整個第三料斗(73)設置于機械臺秤(77)的承重臺面上,由機械臺秤(77)對其稱重。[0017]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1、全自動的祁門紅茶精制自動化生產線,極大了提高了茶葉的精制效率,并且大大的提升了精制后祁門紅茶的品質;[0018]2、由于在烘箱頂端設有吸風機,通過吸風機形成的負壓,使已經因為茶葉水分散失而潮濕的熱空氣盡快排出,從而使烘箱內部的熱空氣一直處于較為干燥的狀態,大大提高烘干效果;[0019]3、勻堆設備通過將多個拼合斗設置在一條直線上,每個拼合斗的開堆門均位于一條直線上,實現一條輸送帶即可經過全部的開堆門,使得勻堆設備的結構進一步的簡化,提高了生產效率;[0020]4、通過設置除鐵設備,利用磁鐵吸出茶葉中的鐵屑,可以十分方便的去除茶葉中的鐵屑,保證了茶葉中鐵屑,提升了茶葉的品質;[0021]5、篩分設備利用多層篩面對茶葉進行選別,篩分效率高,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同時也使去雜率大為提高,篩分出的茶葉粗細均勻;[0022]6、稱重設備的使用可以方便的對茶葉進行自動化的稱重,并且保證在稱重過程中生產不中斷。
[0023]圖[0024]圖[0025]圖[0026]圖[0027]圖[0028]圖I是本實用新型祁門紅茶精制自動化生產線的整體結構示意圖。2是本實用新型祁門紅茶精制自動化生產線中的烘干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3是本實用新型祁門紅茶精制自動化生產線中的勻堆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4是本實用新型祁門紅茶精制自動化生產線中的除鐵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5是本實用新型祁門紅茶精制自動化生產線中的篩分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6是本實用新型祁門紅茶精制自動化生產線中的稱重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圖I是本實用新型祁門紅茶精制自動化生產線的整體結構示意圖,該生產線包括依序首尾相接的烘干設備I、勻堆設備5、除鐵設備6、篩分設備8和稱重設備7。[0030]在生產過程中,茶葉先通過烘干設備I進行烘干,烘干之后將茶葉輸送到勻堆設備5中,經過勻堆設備5勻堆之后再輸送到除鐵設備6上,經過除鐵后,茶葉傳輸到篩分設6備8上進行篩分,篩分后傳輸到稱重設備7上進行稱重,之后進行包裝入庫。請同時參閱圖2,本實用新型祁門紅茶精制自動化生產線中的烘干設備的結構示意圖,所述烘干設備I包括烘箱(圖未示出)、用于將茶葉送入烘箱的進料裝置和用于將烘干后的茶葉輸送到下一道工序的傳輸管2。所述烘箱的內部設置有多層輸送鏈板(圖未示出),輸送鏈板連接有傳動裝置。所述的進料裝置為循環往復運動的輸送帶12,輸送帶12的始端在下端為進料口,輸送帶12的末端在上端為出料口,且輸送帶12的上端伸入烘箱內部。靠近輸送帶12始端的輸送帶12上橫向設置有擋板13,擋板13的下邊與輸送帶12之間設置有可以使茶葉通過的間隙,輸送帶12始端及從輸送帶12始端至擋板13之間的輸送帶12兩邊設置有隔板,隔板與擋板13形成一個可以容納茶葉的第一料斗11,所述的擋板13兩端設置有調節擋板13下邊與輸送帶12之間間隙大小的調節旋鈕14。傳輸管2的一端開口連通烘箱,另一開口對準一傳輸帶3。 該烘干設備還包括吸風機15,吸風機15連接出風口。茶葉通過輸送帶12輸送到烘箱內的輸送鏈板,經烘干后再由輸送鏈板輸送到傳輸管2。在使用時,先將茶葉放入隔板與擋板13形成的第一料斗11內,由于輸送帶12的轉動,茶葉隨輸送帶12被輸送到烘箱內部的輸送鏈板上,同時由于第一料斗11上設置有擋板13,并且在擋板13的兩端設置有調節擋板13下邊與輸送帶12之間間隙大小的調節旋鈕14,可以避免茶葉在輸送過程中出現薄厚不一致的現象,使茶葉被均勻的攤在輸送帶12上,并且可以通過調節旋鈕14來設置茶葉的攤鋪厚度,如果要想將茶葉攤鋪的厚一點,就通過旋轉調節旋鈕14將擋板13向上移動,反之這向下移動。進入烘箱的茶葉在輸送烘箱內部的輸送鏈板上隨輸送鏈板移動,由于輸送鏈板為多層,可以保證茶葉在烘箱內部停留較長的時間,從而提高烘干的效果,茶葉經過烘干后,由輸送鏈板將其輸送到傳輸管2,再由傳輸管2將茶葉傳輸到傳輸帶3上,傳輸帶3的另一端伸至入料坑4,繼而進入勻堆設備5進行加工。另外,由于在烘箱頂端設有吸風機15,通過吸風機15形成的負壓,使已經因為茶葉水分散失而潮濕的熱空氣盡快排出,從而使烘箱內部的熱空氣一直處于較為干燥的狀態,大大提高烘干效果。同時參閱圖3,是本實用新型祁門紅茶精制自動化生產線中的勻堆設備的結構示意圖,所述勻堆設備5包括多個拼合斗51、傳輸管53和行車撒茶帶(圖未示出)。行車撒茶帶位于拼合斗51的頂部,傳輸管53的一端連接入料坑4,一端伸入拼合斗51的頂部,且位于行車撒茶帶的上方。拼合斗51的個數和大小由每批堆的數量而定,每個拼合斗51的下部設置有一開堆門512,開堆門512為自動開堆門,由可轉動的門板和驅動該門板轉動的氣缸組成,傳輸管53可將茶葉升運到位于拼合斗51頂部的行車撒茶帶上,所有拼合斗51排列在一條直線上,所有拼合斗51的開堆門512也排列在一條直線上,開堆門512的下面設置有一輸送自開堆門512落下的茶葉的輸送帶52。工作時,將入料坑4內待拼配的各擋篩號茶經傳輸管53升運至位于拼合斗51頂部的行車撒茶帶上,行車沿拼合斗51縱向來回運動,撒茶帶上的茶葉不斷均勻地一層一層的撒落在各個拼合斗51內,全部茶葉撒完后,開啟拼合斗51底部的開堆門512,使茶葉落到輸送帶52上,由輸送帶52向一端送出,達到混合均勻的目的,如果一次混合的不是十分均勻,可再重復一次或數次。[0041]該勻堆設備通過將多個拼合斗51設置在一條直線上,每個拼合斗51的開堆門512 均位于一條直線上,實現一條輸送帶52即可經過全部的開堆門512,使得勻堆設備5的結構進一步的簡化,提聞了生廣效率。[0042]請同時參閱圖4,是本實用新型祁門紅茶精制自動化生產線中的除鐵設備的結構示意圖,所述除鐵設備包括第二料斗62、出料管63,以及磁鐵64。[0043]所述的磁鐵64為一塊板狀的整體永磁磁鐵,所述的磁鐵64設置在勻堆設備5的輸送帶52的末端,磁鐵64設置于輸送帶52上方,磁鐵64的兩端分別固定在輸送帶52的兩邊的固定件上,輸送帶52伸入第二料斗62,出料管63的一端連接第二料斗62,另一端連接篩分設備8。[0044]所述的磁鐵64的下表面距離輸送帶52的距離為3-6cm,所述磁鐵64的下表面與輸送帶52的距離也可以根據磁鐵64磁力大小、茶葉攤鋪厚度等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但必須滿足磁鐵64可以將茶葉輸送帶52上的鐵屑吸附的要求。本實用新型選擇哪一種類的磁鐵并不是十分的重要,只要具有滿足條件的磁力即可,可以選擇天然磁鐵,也可以選擇人造磁鐵,但推薦選擇人造的永磁磁鐵,另外,所述的磁鐵除選擇上述的板狀的整體永磁磁鐵外, 還可以選擇若干條相互平行的條形永磁磁鐵或電磁鐵組成。[0045]茶葉在輸送帶52上隨輸送帶52移動,當茶葉移動到磁鐵64下方的時候,由于磁鐵64具有磁力,磁鐵64將茶葉內混雜的鐵屑吸附在磁鐵61上,即完成茶葉的除鐵過程,茶葉繼續隨輸送帶52移動到輸送帶端部落入輸送帶端部的第二料斗62內,再由第二料斗62 上連接的出料管63將茶葉輸出。[0046]請參閱圖5,是本實用新型祁門紅茶精制自動化生產線中的篩分設備的結構示意圖。所述篩分設備8包括入料口 81、篩床82,以及驅動裝置。[0047]入料口 81連接除鐵設備6的出料管63,入料口 81伸入篩床82內部上方。篩床 82內部自上而下依次間距設置有四個傾斜的篩面,每一層篩面設置有與之相對應的出料口 83。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電機自動控制系統、電機,以及轉動軸84。所述轉動軸84為四根,分別設置在篩床82的底部四角。轉動軸84中有兩根為主動軸,主動軸由電機驅動,每一轉動軸84的上端連接有曲軸85,曲軸85的一端與篩床82的底部相鉸接,所述的曲軸85的連接方位一致,整個篩床82由四個曲軸85支撐,并且可隨曲軸85做平面回轉運動。[0048]在使用時,茶葉通過入料口 81落入最上層的篩面上,在電機的驅動作用下,轉動軸84轉動,帶動曲軸85轉動,轉動的曲軸85帶動整個篩床82做平面回轉運動,從而將不同大小的茶葉在篩分過程中依次落入不同的篩面上,由于篩面是傾斜的,經過振動作用,經過篩分的茶葉從出料口 83排出,再由傳輸管2將茶葉傳輸到下道工序進行加工。[0049]請參閱圖6,是本實用新型祁門紅茶精制自動化生產線中的稱重設備的結構示意圖。所述稱重設備7包括固定架和第三料斗73,第三料斗73上方設置有進料口 71,第三料斗73的下部設置有出料口,出料口上設置一塊可將出料口封閉的擋板74,擋板74上部連接有擋板開閉手柄72,所述第三料斗73的出料口下方設置有漏斗75,漏斗75下方的地面上設置有接料坪76。還包括一個機械臺秤77,機械臺秤77放置在固定架上,整個第三料斗 73設置于機械臺秤77的承重臺面上,由機械臺秤77對其稱重。8[0050]為了在稱重過程中更加方便的讀取臺秤稱出的重量,上述機械臺秤77可以更換成電子臺秤。在稱重過程中,茶葉由進料口 71進入進入第三料斗73,由于整個第三料斗73放置在機械臺秤77上,可以先將機械臺秤77設置到需要稱出的重量,隨著茶葉的進入,機械臺秤77會慢慢達到平衡,當達到平衡時,通過擋板開閉手柄72將擋板74移開以打開出料口,茶葉由出料口落入漏斗75,然后落入漏斗75下方接料坪上放置的容器內。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創造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創造,凡在本實用新型創造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
在本實用新型創造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祁門紅茶精制自動化生產線,其特征在于包括依序首尾相接的烘干設備(I)、勻堆設備(5)、除鐵設備(6)、篩分設備(8)和稱重設備(7)。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祁門紅茶精制自動化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設備(I)包括烘箱、用于將茶葉送入烘箱的進料裝置和用于將烘干后的茶葉輸送到下一道工序的第一傳輸管(2),所述烘箱的內部設置有多層輸送鏈板,輸送鏈板連接有傳動裝置,所述的進料裝置為循環往復運動的輸送帶(12),輸送帶(12)的始端在下端為進料口,輸送帶(12)的末端在上端為出料口,且輸送帶(12)的上端伸入烘箱內部,第一傳輸管(2)的一端開口連通烘箱,另一開口對準一傳輸帶(3),所述烘干設備還包括吸風機(15),吸風機(15)連接出風口且吸風機(15)對準烘箱上方。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祁門紅茶精制自動化生產線,其特征在于靠近輸送帶(12)始端的輸送帶(12)上橫向設置有擋板(13),擋板(13)的下邊與輸送帶(12)之間設置有使茶葉通過的間隙,所述的擋板(13)兩端設置有調節擋板(13)下邊與輸送帶(12)之間間隙大小的調節旋鈕(14)。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祁門紅茶精制自動化生產線,其特征在于輸送帶(12)始端及從輸送帶(12)始端至擋板(13)之間的輸送帶(12)兩邊設置有隔板,隔板與擋板(13)形成一個容納茶葉的第一料斗(11)。
5.如權利要求2至4任一項所述的祁門紅茶精制自動化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勻堆設備(5)包括多個拼合斗(51)、第二傳輸管(53)和行車撒茶帶,行車撒茶帶位于拼合斗(51)的頂部,第二傳輸管(53)的一端連接入料坑(4),一端伸入拼合斗(51)的頂部,且位于行車撒茶帶的上方,所述傳輸帶(3)的末端也伸入入料坑(4),每個拼合斗(51)的下部設置有一開堆門(512),開堆門(512)為自動開堆門,所有拼合斗(51)排列在一條直線上,所有拼合斗(51)的開堆門(512)也排列在一條直線上,開堆門(512)的下面設置有一輸送自開堆門(512)落下的茶葉的輸送帶(52)。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祁門紅茶精制自動化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鐵設備包括第二料斗(62)、出料管(63),以及磁鐵(64),所述磁鐵(64)設置在勻堆設備(5)的輸送帶(52)的末端,磁鐵(64)設置于輸送帶(52)上方,磁鐵(64)的兩端分別固定在輸送帶(52)的兩邊的固定件上,輸送帶(52)伸入第二料斗(62),出料管(63)的一端連接第二料斗(62),另一端連接篩分設備(8)。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祁門紅茶精制自動化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篩分設備(8)包括入料口( 81)、篩床(82 ),以及驅動裝置,入料口( 81)連接除鐵設備(6 )的出料管(63 ),入料口(81)伸入篩床(82)內部上方,篩床(82)內部自上而下依次間距設置有四個傾斜的篩面,每一層篩面設置有與之相對應的出料口(83),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電機自動控制系統、電機,以及轉動軸(84),所述轉動軸(84)為四根,分別設置在篩床(82)的底部四角,轉動軸(84)中有兩根為主動軸,主動軸由電機驅動,每一轉動軸(84)的上端連接有曲軸(85),曲軸(85 )的一端與篩床(82 )的底部相鉸接,所述的曲軸(85 )的連接方位一致,整個篩床(82 )由四個曲軸(85)支撐,并且隨曲軸(85)做平面回轉運動。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祁門紅茶精制自動化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稱重設備(7)包括固定架和第三料斗(73),第三料斗(73)上方設置有進料口(71),第三料斗(73)的下部設置有出料口,出料口上設置一塊將出料口封閉的擋板(74),擋板(74)上部連接有擋板開閉手柄72,所述第三料斗(73)的出料口下方設置有漏斗(75),漏斗(75)下方的地面上設置有接料坪(76),所述稱重設備(7)還包括一個機械臺秤(77),機械臺秤(77)放置在固定架上, 整個第三料斗(73)設置于機械臺秤(77)的承重臺面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祁門紅茶精制自動化生產線,包括依序首尾相接的烘干設備(1)、勻堆設備(5)、除鐵設備(6)、篩分設備(8)和稱重設備(7),茶葉先通過烘干設備(1)進行烘干,烘干之后將茶葉輸送到勻堆設備(5)中,經過勻堆設備(5)勻堆之后再輸送到除鐵設備(6)上,經過除鐵后,茶葉傳輸到篩分設備(8)上進行篩分,篩分后傳輸到稱重設備(7)上進行稱重,之后進行包裝入庫。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全自動的祁門紅茶精制自動化生產線,極大了提高了茶葉的精制效率,并且大大的提升了精制后祁門紅茶的品質。
文檔編號A23F3/06GK202722411SQ20122040801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7日
發明者王文彬, 王慧 申請人:黃山市祁門香茶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