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用線蟲防控微生物淡紫擬青霉的生產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農業領域,具體而言,涉及農用線蟲防控微生物淡紫擬青霉的生產方法。該農用線蟲防控微生物淡紫擬青霉的生產方法,利用香菇菌糠生產農用線蟲防控微生物淡紫擬青霉。利用香菇廢菌糠來生產,香菇菌糠作為主要培養材料,配制的培養基材料成本在805元/噸,每噸材料成本可節約1545元以上。還可以變廢為寶,減少環境污染。
【專利說明】農用線蟲防控微生物淡紫擬青霉的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農業領域,具體而言,涉及農用線蟲防控微生物淡紫擬青霉的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淡紫擬青霉是一種農用微生物,主要用于農作物病原線蟲的防控,具有高效、廣譜、長效、安全、無污染、無殘留等特點,是生產高標準有機農產品的首選藥劑。
[0003]目前,生產淡紫擬青霉活孢子菌劑主要通過以下制備方法制成:
[0004]將麩皮、玉米粉、豆柏、米糠以及其它添加劑混合配制成培養基;
[0005]給培養基內接種淡紫擬青霉液體菌種后,裝盤,放置在層架;
[0006]在25°C _28°C溫度下進行純培養,獲得含有大量活孢子的純菌體;
[0007]將獲得的含有大量活孢子的純菌體經風干、加工獲得產品。
[0008]通過以上方法制成的生產周期約為32-37天,每克干品含活孢子約150億左右。
[0009]但是,目前生產淡紫擬青霉菌劑的主要培養材料的成本較高,平均2350元/噸以上,進而導致淡紫擬青霉產品的售價較高,影響了淡紫擬青霉產品的大面積推廣應用。
【發明內容】
`[0010]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農用線蟲防控微生物淡紫擬青霉的生產方法,以解決上述問題。
[0011]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提供的農用線蟲防控微生物淡紫擬青霉的生產方法,是利用香菇菌糠生產農用線蟲防控微生物淡紫擬青霉。
[0012]全國大部分地區有香菇栽培,香菇栽培總量在15億袋以上,栽培香菇后的廢菌糠約60萬噸以上,如果將其40%用于生產淡紫擬青霉,可產淡紫擬青霉產品24萬噸,可有2.4億畝的農田得到淡紫擬青霉產品對線蟲的有效防控,可使這些土地的農作物總計增產15%以上,可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使用麩皮等傳統材料生產淡紫擬青霉,材料成本高,不利于普及推廣;利用香菇廢菌糠來生產,香菇菌糠作為主要培養材料,配制的培養基材料成本在805元/噸,每噸材料成本可節約1545元以上。還可以變廢為寶,減少環境污染。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農用線蟲防控微生物淡紫擬青霉的生產方法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子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0015]實施例1:
[0016]農用線蟲防控微生物淡紫擬青霉的生產方法,是利用香菇菌糠生產農用線蟲防控微生物淡紫擬青霉。[0017]全國大部分地區有香菇栽培,香菇栽培總量在15億袋以上,栽培香菇后的廢菌糠約60萬噸以上,如果將其40%用于生產淡紫擬青霉,可產淡紫擬青霉產品24萬噸,可有2.4億畝的農田得到淡紫擬青霉產品對線蟲的有效防控,可使這些土地的農作物總計增產15%以上,可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使用麩皮等傳統材料生產淡紫擬青霉,材料成本高,不利于普及推廣;利用香菇廢菌糠來生產,香菇菌糠作為主要培養材料,配制的培養基材料成本在805元/噸,每噸材料成本可節約1545元以上。還可以變廢為寶,減少環境污染。
[0018]實施例2:
[0019]基于上述實施例,如圖1所示的本發明中利用香菇菌糠生產農用線蟲防控微生物淡紫擬青霉的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0020]101.以重量份數計,將77%_80%的香菇菌糠粉,15%-17%的麩皮、1.8%_2%的蔗糖和0.8%-1%的石膏粉混合制成粉料;
[0021]102.根據所述粉料和水的比例為1:0.4-1:0.5,在所述粉料中加入水,并攪拌均勻制成培養料;
[0022]103.將所述培養料裝入耐高溫高壓塑料袋中,扎緊袋口勿使漏氣,置于壓力為0.147Mp,溫度為129°C的滅菌環境中,進行2-2.5小時持續滅菌處理;
[0023]104.滅菌處理結束,待所述培養料溫度降至28°C _30°C,給其中接入淡紫擬青霉液體菌種,混合均勻;其中所述培養料和所述淡紫擬青霉液體菌種的加入比例為1:0.65-1:0.6 ;
[0024]105.將接種過的所述培養料平鋪在層架上,鋪設厚度為3-3.3厘米,蓋上無紡布,四周壓嚴實,25°C恒溫,24小時內不通風靜置培養,待產生粉狀分生孢子;
[0025]106.將產生了所述粉狀分生孢子的菌塊通過自然風干即可。
[0026]根據上述方法將粉料和水混合制成的培養料的pH值為5.2-6,該范圍之內適宜淡紫擬青霉的生長,如果制成的培養料的酸度過大,可以給其中加入石灰、石膏粉等進行酸度調節。
[0027]因為在接種之前,需要將培養料中的其它微生物清除,所以,需要對培養料進行滅菌處理,殺死其他微生物。滅菌處理通常需要在高溫高壓下進行,方能實現徹底滅菌的目的。所以,本發明在滅菌過程中,將培養料裝入耐高溫高壓塑料袋中,扎緊袋口勿使漏氣,置于壓力為0.147Mp、溫度為129°C的滅菌環境中,進行2-2.5小時持續滅菌處理。
[0028]在滅菌處理之后,需要給培養料接種,此時需要等待培養料的溫度降至淡紫擬青霉適宜生長的溫度,所以,需要等待培養料溫度降至28°C _30°C時,方能對其進行接種處理。
[0029]其中,培養料和淡紫擬青霉液體菌種的加入比例為1:0.65-1:0.6,此范圍內適宜淡紫擬青霉的生長,優化選擇為:培養料和淡紫擬青霉液體菌種的加入比例為1:0.65。
[0030]培養料裸露在空氣中的表面積較小時,不利于粉狀分生孢子的產生,為了增大培養料裸露在空氣中的面積,可以將接種過的所述培養料直接平鋪在層架上。在該過程中不需要使用多個淺盤盛裝之后再放置在層架上,這樣能夠節省固定設施的投入,用工節省40%以上。
[0031]其中鋪設厚度可以為3-3.3cm,優化選擇為:厚度為3cm。
[0032]為了進一步提高淡紫擬青霉的產量,防止生成的粉狀分生孢子被流動的空氣帶走,可以在鋪設的培養料上覆蓋無紡布,蓋上無紡布之后,需要將四周壓嚴實,25°C恒溫,24小時內不通風靜置培養,待產生粉狀分生孢子。
[0033]因為淡紫擬青霉需要在適宜的濕度和溫度條件下才能很好地生長,所以需要保持無紡布具有一定濕潤度,當無紡布太干燥,空氣濕度太低時,淡紫擬青霉的菌絲生長較慢,當濕度過大時,透氣性較差,不利于淡紫擬青霉菌絲的生長及粉狀分生孢子的產生。
[0034]而且在生長溫度的設定中,溫度過低時,淡紫擬青霉菌絲的生長速度較慢,當溫度過高時,菌絲及粉狀分生孢子容易死掉,所以,設置的適宜溫度優化選擇為25°C。
[0035]根據上述方法生產的每克干品活孢子的含量提高30億以上,而且較傳統方法生產縮短周期8-13天。
[0036]實施例3:
[0037]基于實施例2,本發明還作了如下改進:
[0038]為了使用香菇菌糠粉生產的淡紫擬青霉的產量最高,以重量份數計,所述粉料優化配比為:由80%的香菇菌糠粉、17%的麩皮、2%的蔗糖和1%的石膏粉混合制成。當香菇菌糠粉的含量較80%少5%以內時,對淡紫擬青霉的產量沒有明顯影響,當香菇菌糠粉的含量較80%多時,不利于淡紫擬青霉的菌絲生長及粉狀分生孢子的產生。
[0039]將所述培養料裝入耐高溫高壓塑料袋中的步驟中,具體包括:
[0040]將制成的所述培養料分裝,并在每一個分裝的袋子上標明具體的裝入量。
[0041]在進行滅菌處理時,為了方便后邊對培養料進行淡紫擬青霉液體菌種接種量的準確量化,可以將制成的所述培養料分裝,并在每一個分裝的袋子上標明具體的裝入量,根據裝入培養料量的多少確定各個袋子中需要接入淡紫擬青霉液體菌種的量。
[0042]滅菌處理結束,待所述培養料溫度降至28°C -30°C,給其中接入淡紫擬青霉液體菌種,混合均勻的步驟中,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0043]滅菌結束,將溫度降至28°C -30°C的所述培養料與所述淡紫擬青霉液體菌種一起移入接種培養室;
[0044]使用拌料機將所述培養料和所述淡紫擬青霉液體菌種混合均勻。
[0045]滅菌之后,為了在給培養料接種的過程中,不會有新的雜菌混入,可以將滅菌后的培養料移入無菌接種培養室中進行接種處理。
[0046]該接種培養室要求足夠大,45-60平米為宜,三分之二放置培養架,三分之一用于拌種操作。培養室要有溫控、過濾通風設施、照明與紫外線殺菌燈,放置拌料機。地面要平整光潔,最好鋪有瓷磚。使用前一周,要徹底關閉門窗消毒殺菌、殺蟲。
[0047]在接種混合過程中,為了提高效率,可以使用拌料機將所述培養料和所述淡紫擬青霉液體菌種混合均勻。傳統的生產方法中使用手工翻拌,效率較低。
[0048]使用拌料機將所述培養料和所述淡紫擬青霉液體菌種混合均勻的步驟中,包括:
[0049]將所述培養料放入所述拌料機中,啟動拌料機,邊噴灑所述液態菌種邊進行拌料。
[0050]為了使得淡紫擬青霉液體菌種和培養料能夠充分地混合均勻,可以先將培養料放入拌料機中,啟動拌料機,在攪拌過程中將對應量化的淡紫擬青霉液體菌種噴灑其中。
[0051]將接種過的所述培養料平鋪于層架上的步驟中,具體包括:
[0052]在所述層架上鋪設塑料薄膜,將所述培養料鋪設在所述塑料薄膜上。
[0053]為了防止培養料從層架上漏下,可以在層架上鋪設塑料薄膜,之后,將培養料鋪設在塑料薄膜上。
[0054]將所述培養料鋪設在所述塑料薄膜上的步驟之后,
[0055]蓋上無紡布的步驟之前,還包括:
[0056]在所述培養料的表面噴一層所述淡紫擬青霉液體菌種進行封面。使淡紫擬青霉占領優勢,抑制其它雜菌的生長。[0057]為了能夠有更長的時間保持無紡布的濕度,可以在蓋上無紡布之后,在無紡布表面輕噴霧狀凈水進行保濕。
[0058]在等待淡紫擬青霉產生粉狀分生孢子的過程中,為了使得培養料與空氣的接觸面足夠大,可以將長滿菌絲的培養料進行切塊處理,切塊之后相鄰的兩個培養料菌塊之間留有間隙,增大了培養料和空氣的接觸面,促進了淡紫擬青霉粉狀分生孢子的大量產生。
[0059]在25°C恒溫條件下,24小時內不通風靜置培養,待菌絲生長并產生粉狀分生孢子的步驟中,具體包括:
[0060]在上述條件下,經5-6天的培養后,所述培養料上長滿菌絲,但還沒有產生粉狀分生孢子時,用薄而鋒利的刀,將所述培養料切成3厘米厚、2厘米寬,15厘米長的小塊,并翻面,重新覆蓋無紡布,進行后熟培養;
[0061]再經過1-2天的加強保濕通風換氣;
[0062]再經過2-3天的加強通風控濕,即可產生大量的粉狀分生孢子。
[0063]經和傳統的生產方法進行比較,本發明中提供的方法中粉狀分生孢子的單位產量明顯高于傳統的生產方法20%以上。
[0064]在本發明中,提供了一種新的獲取淡紫擬青霉液體菌種的方法,具體如下:
[0065]制備適宜淡紫擬青霉生長的試管斜面培養基,接種淡紫擬青霉純菌種,在250C -28°C下培養,培養7天出現淡紫色粉狀分生孢子后待用;
[0066]制備適宜淡紫擬青霉生長的500mL的三角瓶液體培養基,接種2塊I平方厘米的由上述試管斜面培養基培養的淡紫擬青霉的一級試管斜面菌種,置于28°C的恒溫攪拌器上,每分鐘1200轉攪拌培養,48小時后取樣檢驗,確認無其它雜菌污染后,達到72小時即可待用;
[0067]制備適宜淡紫擬青霉生長的500升的大型發酵罐培養基,將由上述的三角瓶液體培養基培養成熟的三角瓶淡紫擬青霉液體菌種,通過無菌操作接入發酵罐中,利用空壓機和空氣過濾器,持續通入無菌空氣攪拌培養,發酵罐內保持0.03兆帕的壓力,28°C恒溫培養96小時,經取樣檢驗無其它雜菌污染,即可用于固態培養接種。
[0068]通過該方法制得淡紫擬青霉的過程中,試管菌種的培養只需要7天,淡紫擬青霉液體菌種的培養只需要3天,三級液體種擴大培養只需要4天,而固體培養只需要10天,相比較于傳統的制備方法,試管菌種需要10天,淡紫擬青霉液體菌種需要6天,三級液體種擴大培養需要6天,固體培養需要10-15天而言,提高了制備效率。
[0069]綜上所述,和傳統的生產方法相比,本發明能夠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70]1、傳統方法使用麩皮等傳統材料生產淡紫擬青霉,材料成本高,不利于普及推廣;
[0071]本發明利用香菇廢菌糠來生產淡紫擬青霉,僅材料成本每噸即可節約1545元以上,還可以變廢為寶,減少環境污染,并可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0072]2、傳統方法在培養料接種時采用人工翻拌,既費工費時,且拌種不均,容易造成雜菌污染,成品率低;
[0073]本發明采用攪拌機拌料接種,不僅用工節省40%以上,而且菌料混合均勻,不易污染雜菌,成品率高;淺盤直接改層架,也減少了資金投入。
[0074]3、傳統方法是將培養料長滿淡紫擬青霉菌絲后,脫盤風干。
[0075]本專利是在菌絲長滿,產生粉狀分生孢子前,切成小塊增大其表面積,通過保濕通氣,促其表面氣生菌絲生長,再通過后期加大通風透氣控濕,促使粉狀分生孢子的大量發生。利用無紡布覆蓋,既透氣保濕,也不會因空氣流動而損失粉狀分生孢子。
[0076]較傳統方法,本發明提供的方法能夠使得每克干品活孢子含量提高30億以上,而且較傳統方法縮短生產周期8-13天。
[0077]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農用線蟲防控微生物淡紫擬青霉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香菇菌糠生產農用線蟲防控微生物淡紫擬青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農用線蟲防控微生物淡紫擬青霉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以重量份數計,將77%-80%的香菇菌糠粉、15%-17%的麩皮、1.8%-2%的蔗糖和0.8%_1%的石膏粉混合制成粉料; 根據所述粉料和水的比例為1:0.4-1:0.5,在所述粉料中加入水,并攪拌均勻制成培養料; 將所述培養料裝入耐高溫高壓塑料袋中,扎緊袋口勿使漏氣,置于壓力為0.147Mp,溫度為129°C的滅菌環境中,進行2-2.5小時持續滅菌處理; 滅菌處理結束,待所述培養料溫度降至28°C _30°C,給其中接入淡紫擬青霉液體菌種,混合均勻;其中所述培養料和所述淡紫擬青霉液體菌種的加入比例為1:0.65-1:0.6 ; 將接種過的所述培養料平鋪在層架上,鋪設厚度為3-3.3厘米,蓋上無紡布,四周壓嚴實,25°C恒溫,2 4小時內不通風靜置培養,待產生粉狀分生孢子; 將產生了所述粉狀分生孢子的菌塊通過自然風干即可。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農用線蟲防控微生物淡紫擬青霉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重量份數計,所述粉料由80%的香菇菌糠粉,17%的麩皮、2%的鹿糖和1%的石膏粉混合制成。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農用線蟲防控微生物淡紫擬青霉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 將所述培養料裝入耐高溫高壓塑料袋中的步驟中,具體包括: 將制成的所述培養料分裝,并在每一個分裝的袋子上標明具體的裝入量。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農用線蟲防控微生物淡紫擬青霉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 滅菌處理結束,待所述培養料溫度降至28°C -30°C,給其中接入淡紫擬青霉液體菌種,混合均勻的步驟中,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滅菌結束,將溫度降至28°C _30°C的所述培養料與所述淡紫擬青霉液體菌種一起移入接種培養室; 使用拌料機將所述培養料和所述淡紫擬青霉液體菌種混合均勻。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農用線蟲防控微生物淡紫擬青霉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拌料機將所述培養料和所述淡紫擬青霉液體菌種混合均勻的步驟中,包括: 將所述培養料放入所述拌料機中,啟動拌料機,邊噴灑所述淡紫擬青霉液態菌種邊進行拌料。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農用線蟲防控微生物淡紫擬青霉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 將接種過的所述培養料平鋪于層架上的步驟中,具體包括: 在所述層架上鋪設塑料薄膜,將所述培養料鋪設在所述塑料薄膜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農用線蟲防控微生物淡紫擬青霉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 將所述培養料鋪設在所述塑料薄膜上的步驟之后, 蓋上無紡布的步驟之前,還包括: 在所述培養料的表面噴一層所述淡紫擬青霉液體菌種進行封面。
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農用線蟲防控微生物淡紫擬青霉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25°C恒溫,24小時內不通風靜置培養,待產生粉狀分生孢子的步驟中,具體包括:在上述條件下,經5-6天的培養后,所述培養料上長滿菌絲,但還沒有產生粉狀分生孢子時,用刀,將所述培養料切成3厘米厚、2厘米寬,15厘米長的小塊,并翻面,重新覆蓋無紡布,進行后熟培養; 再經過1-2天的加強保濕通風換氣; 再經過2-3天的加強通風控濕,即可產生大量的粉狀分生孢子。
10.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農用線蟲防控微生物淡紫擬青霉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淡紫擬青霉液體菌種的獲取方法如下: 制備適宜淡紫擬青霉生長的試管斜面培養基,接種淡紫擬青霉純菌種,在25°C -28°C下培養,培養7天出現淡紫色粉狀分生孢子后待用; 制備適宜淡紫擬青霉生長的500mL的三角瓶液體培養基,接種2塊I平方厘米的由上述試管斜面培養基培養的淡紫擬青霉的一級試管斜面菌種,置于28°C的恒溫攪拌器上,每分鐘1200轉攪拌培養,48小時后取樣檢驗,確認無其它雜菌污染后,達到72小時即可待用; 制備適宜淡紫擬青霉生長的500升的大型發酵罐培養基,將由上述的三角瓶液體培養基培養成熟的三角瓶淡紫擬青霉液體菌種,通過無菌操作接入發酵罐中,利用空壓機和空氣過濾器,持續通入無菌空氣攪拌培養,發酵罐內保持0.03兆帕的壓力,28°C恒溫培養96小時,經取樣檢驗無其它雜菌污染,即可用于固態培養接種。
【文檔編號】C12R1/79GK103589649SQ201310552913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8日
【發明者】張順凱, 周偉, 楊先新, 焦海濤, 王群, 劉芳芳 申請人:湖北森源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