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節約能源的溫控茶葉烘干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13855閱讀:921來源:國知局
一種節約能源的溫控茶葉烘干機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一種茶葉烘干機,具體是一種節約能源的溫控茶葉烘干機。



背景技術:

中國是茶的故鄉,制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歷史,名品薈萃,主要品種有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黃茶、黑茶等。茶葉加工又稱“制茶”,是將茶樹鮮葉經過各道加工工序,制成各種半成品茶或成品茶的過程。按加工過程不同,可分為初制(初加工)、精制(精加工)、再加工和深加工。加工工藝不同便形成不同的茶類,各茶類茶葉品質的形成取決于加工工序的協調配合;優質的鮮葉原料只有在精湛的加工條件下,生產出優質的各種茶葉。茶葉烘干機是茶葉生產加工中重要的設備之一。在茶葉烘干過程中,其烘干溫度控制直接影響最后成品的色澤、口味以及品質等,現有的茶葉烘干機難以控制烘干溫度,造成烘干的茶葉品質不均,另外,茶葉烘干機一般通過熱風進行烘干,熱風對茶葉進行烘干后直接通過出風口排出,排出的熱風還具有較高的溫度,直接排放造成了能源的浪費,不符合節能減排的發展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節約能源的溫控茶葉烘干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節約能源的溫控茶葉烘干機,包括烘干倉、送風機構、電加熱裝置、控制箱和預烘干倉;所述預烘干倉前端的進料口處設置有進料斗,預烘干倉內設置有第一篩網傳送帶,預烘干倉后端的出料口與烘干倉前端的進料口之間通過輸送通道相連,烘干倉內設置有第二篩網傳送帶;所述送風機構連接至電加熱裝置,電加熱裝置電性連接控制箱;所述預烘干倉下側設置有預烘干送風腔,預烘干送風腔通過多個預烘干送風支管連接至預烘干送風主管,預烘干送風主管連接至除濕裝置,預烘干倉上側設置有預烘干出口腔,預烘干出口腔上設置有預烘干排氣管;所述烘干倉前部上側設置有濕風出口腔,濕風出口腔通過濕風送風管依次連接濕風過濾器和濕風抽風機,濕風抽風機通過濕風管道連接至除濕裝置;所述烘干倉后部設置有干風出口腔,干風出口腔通過干風送風管依次連接干風過濾器和干風抽風機,干風抽風機經干風管道連接至電加熱裝置的下部進風口。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送風機構包括送風腔、送風支管、送風主管和送風機,送風腔與烘干倉相連通,送風支管共有多個,且間隔設置在送風腔上,送風腔通過送風支管連接至送風主管,送風主管連接至送風機,送風機通過送風管連接至電加熱裝置,送風機電性連接控制箱。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送風機構共有兩個,分別設置在烘干倉的前部和后部。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濕風出口腔和干風出口腔內均設置有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均電性連接控制箱。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濕風抽風機和干風抽風機均電性連接控制箱。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能夠準確的控制茶葉的烘干溫度,且不會出現烘干不均的狀況,保證茶葉的烘干效果,進而保證成品的色澤、口味以及品質。本發明采用熱風對茶葉進行烘干,位于烘干倉前部的使用后的熱風,作為預烘干熱風,送入預烘干倉,對茶葉進行預烘干,位于烘干倉后部的使用后的熱風,作為烘干熱風,送回電加熱裝置,繼續循環利用,如此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有利于提高企業效益。

附圖說明

圖1為節約能源的溫控茶葉烘干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節約能源的溫控茶葉烘干機的電氣連接示意圖。

圖中:1-烘干倉、2-第二篩網傳送帶、3-送風腔、4-送風支管、5-送風主管、6-送風機、7-送風管、8-電加熱裝置、9-控制箱、10-濕風出口腔、11-溫度傳感器、12-濕度傳感器、13-濕風送風管、14-濕風過濾器、15-濕風抽風機、16-濕風管道、17-除濕裝置、18-預烘干送風主管、19-預烘干送風支管、20-預烘干送風腔、21-預烘干倉、22-預烘干出口腔、23-預烘干排氣管、24-進料斗、25-第一篩網傳送帶、26-輸送通道、27-干風出口腔、28-干風送風管、29-干風過濾器、30-干風抽風機、31-干風管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2,一種節約能源的溫控茶葉烘干機,包括烘干倉1、送風機構、電加熱裝置8、控制箱9和預烘干倉21;所述預烘干倉21前端的進料口處設置有進料斗24,預烘干倉21內設置有第一篩網傳送帶25,預烘干倉21后端的出料口與烘干倉1前端的進料口之間通過輸送通道26相連,烘干倉1內設置有第二篩網傳送帶2,茶葉經進料斗24送入預烘干倉21內的第一篩網傳送帶25上,并隨著第一篩網傳送帶25在預烘干倉21內移動,茶葉在移動過程中被預烘干處理,當茶葉被第一篩網傳送帶25送至預烘干倉21的出料口后,經輸送通道26送入烘干倉1內的第二篩網傳送帶2,并隨著第二篩網傳送帶2在烘干倉1內移動,茶葉在移動過程中被烘干處理,經過烘干處理后的茶葉從烘干倉1后端的出料口送出;

所述送風機構包括送風腔3、送風支管4、送風主管5和送風機6,送風腔3與烘干倉1相連通,送風支管4共有多個,且間隔設置在送風腔3上,送風腔3通過送風支管4連接至送風主管5,送風主管5連接至送風機6,送風機6通過送風管7連接至電加熱裝置8,送風機6電性連接控制箱9,控制箱9能夠控制送風機6的工作功率,所述電加熱裝置8電性連接控制箱9,控制箱9能夠控制電加熱裝置8的加熱功率,進而控制熱風的溫度,在送風機6的作用下,電解熱裝置8內的熱風經送風管7送入送風主管5,并通過送風主管5送至各個送風支管4,進而送入送風腔3,熱風在送風腔3內混合均勻,并送入烘干倉1內,保證送入烘干倉1內的熱風氣流均勻,進而保證烘干倉1內的茶葉被均勻烘干,不會出現烘干不均的狀況,通過設置多個送風支管4,在一定程度上保證進入送風腔3內各處的氣流均勻,有利于熱風在送風腔3內均勻混合,所述送風機構共有兩個,分別設置在烘干倉1的前部和后部,在烘干倉1上設置兩個送風機構,能夠根據需求分別調整兩個送風機構的工作強度,進而分別控制烘干倉1前部及后部的烘干效果,有利于保證茶葉的品質;

所述預烘干倉21下側設置有預烘干送風腔20,預烘干送風腔20通過多個預烘干送風支管19連接至預烘干送風主管18,預烘干送風主管18連接至除濕裝置17,預烘干倉21上側設置有預烘干出口腔22,預烘干出口腔22上設置有預烘干排氣管23;所述烘干倉1前部上側設置有濕風出口腔10,濕風出口腔10通過濕風送風管13依次連接濕風過濾器14和濕風抽風機15,濕風抽風機15通過濕風管道16連接至除濕裝置17,在烘干倉1前部的熱風包含較多的水分,作為濕風聚集在濕風出口腔10,在濕風抽風機15的作用下,濕風出口腔10內的濕風攜帶少量的茶葉碎渣通過濕風送風管13送入濕風過濾器14,濕風過濾器14將濕風所攜帶的茶葉碎渣過濾,過濾后的濕風經濕風抽風機15、濕風管道16送入除濕裝置17,經過除濕裝置17除濕后,濕風的含水量大大降低,變為熱干風,熱干風經預烘干送風主管18、預烘干送風支管19送入預烘干送風腔20,進而送入預烘干倉21,對預烘干倉21內第一篩網傳送帶25上的茶葉進行預烘干處理,初步去除茶葉水分,使用后的熱風聚集在預烘干出口腔22,并通過預烘干排氣管23排出至外界;

所述烘干倉1后部設置有干風出口腔27,干風出口腔27通過干風送風管28依次連接干風過濾器29和干風抽風機30,干風抽風機30經干風管道31連接至電加熱裝置8的下部進風口,電加熱裝置8上還設置有上部進風口,用于對下部進風口進行補充,避免進風量不足,在烘干倉1后部的熱風含水量很低,作為干風聚集在干風出口腔27,在干風抽風機30的作用下,干風出口腔27內的干風攜帶少量的茶葉碎渣通過干風送風管28送入干風過濾器29,干風過濾器29將干風所攜帶的茶葉碎渣過濾,過濾后的干風經干風抽風機30、干風管道31送入電加熱裝置8,達到回收利用的目的;所述濕風出口腔10和干風出口腔27內均設置有溫度傳感器11和濕度傳感器12,溫度傳感器11和濕度傳感器12均電性連接控制箱9,溫度傳感器11和濕度傳感器12分別用于監測溫度數據和濕度數據,并將獲取的數據發送給控制箱9,控制箱9以這些數據為依據,來控制其他設備的運行,濕風抽風機15和干風抽風機30均電性連接控制箱9。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是:所述節約能源的溫控茶葉烘干機,茶葉經進料斗24送入預烘干倉21內的第一篩網傳送帶25上,并隨著第一篩網傳送帶25在預烘干倉21內移動,茶葉在移動過程中被預烘干處理,當茶葉被第一篩網傳送帶25送至預烘干倉21的出料口后,經輸送通道26送入烘干倉1內的第二篩網傳送帶2,并隨著第二篩網傳送帶2在烘干倉1內移動,茶葉在移動過程中被烘干處理,經過烘干處理后的茶葉從烘干倉1后端的出料口送出。在送風機6的作用下,電解熱裝置8內的熱風經送風管7送入送風主管5,并通過送風主管5送至各個送風支管4,進而送入送風腔3,熱風在送風腔3內混合均勻,并送入烘干倉1內,保證送入烘干倉1內的熱風氣流均勻,進而保證烘干倉1內的茶葉被均勻烘干,不會出現烘干不均的狀況。在烘干倉1前部的熱風包含較多的水分,作為濕風聚集在濕風出口腔10,在濕風抽風機15的作用下,濕風出口腔10內的濕風攜帶少量的茶葉碎渣通過濕風送風管13送入濕風過濾器14,濕風過濾器14將濕風所攜帶的茶葉碎渣過濾,過濾后的濕風經濕風抽風機15、濕風管道16送入除濕裝置17,經過除濕裝置17除濕后,濕風的含水量大大降低,變為熱干風,熱干風經預烘干送風主管18、預烘干送風支管19送入預烘干送風腔20,進而送入預烘干倉21,對預烘干倉21內第一篩網傳送帶25上的茶葉進行預烘干處理,初步去除茶葉水分,使用后的熱風聚集在預烘干出口腔22,并通過預烘干排氣管23排出至外界。在烘干倉1后部的熱風含水量很低,作為干風聚集在干風出口腔27,在干風抽風機30的作用下,干風出口腔27內的干風攜帶少量的茶葉碎渣通過干風送風管28送入干風過濾器29,干風過濾器29將干風所攜帶的茶葉碎渣過濾,過濾后的干風經干風抽風機30、干風管道31送入電加熱裝置8,達到回收利用的目的。濕風出口腔10和干風出口腔27內均設置有溫度傳感器11和濕度傳感器12,溫度傳感器11和濕度傳感器12分別用于監測溫度數據和濕度數據,并將獲取的數據發送給控制箱9,控制箱9以這些數據為依據,來控制其他設備的運行,以保證烘干倉1和預烘干倉21內的烘干效果。

本發明能夠準確的控制茶葉的烘干溫度,且不會出現烘干不均的狀況,保證茶葉的烘干效果,進而保證成品的色澤、口味以及品質。本發明采用熱風對茶葉進行烘干,位于烘干倉前部的使用后的熱風,作為預烘干熱風,送入預烘干倉,對茶葉進行預烘干,位于烘干倉后部的使用后的熱風,作為烘干熱風,送回電加熱裝置,繼續循環利用,如此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有利于提高企業效益。

上面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發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