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食品的加工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種烏欖果蜜餞的制作方法 。
背景技術:
烏欖,別稱:黑欖,木威子。橄欖科,喬木,高達20米,胸徑達45厘米。果可生食,果肉腌制“欖角”(或稱“欖豉”)作菜,欖仁為餅食及肴菜配料佳品;種子油供食用、制肥皂或作其他工業用油。木材灰黃褐色,材質頗堅實,用途與橄欖同。根可入藥,可治風濕腰腿痛、手足麻木、胃痛、燙火傷。烏欖葉,微苦、澀;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止血等功效,主治感冒發熱、肺熱咳嗽、丹毒、癤腫、崩漏等癥狀。
烏欖果鮮果因不耐貯藏,通常用于加工中藥材等,其附加值低,用于加工成烏欖果蜜餞可實現對烏欖果原料的綜合利用,食用方便,且便于儲存,提高其經濟價值。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烏欖果不耐貯藏的問題,提供一種烏欖果蜜餞的制作方法 。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烏欖果蜜餞的制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采用選料→破頭→漂洗→燙漂→糖漬→煮制→再糖漬→再煮制→拌洋槐花→冷卻→包裝的加工工藝流程,具體操作步驟為:
(1)選料:選用中等、細皮、厚肉的烏欖果坯為原料,先將果坯輕輕敲至微裂待用;
(2)漂洗:將烏欖果坯放入清水中浸泡15小時;
(3)燙漂:將果坯撈出瀝水,再放入沸水鍋中煮65-70分鐘,使果肉回軟,并除去雜味,然后放入清水中沖洗干凈;
(4)糖漬:將煮后的烏欖果坯放入濃度為52%的蛋白糖液中浸漬15小時后起出,再放入濃度為68%的蛋白糖液中繼續浸漬15小時,最后再加入適量的甘草和香橙油,拌和均勻,糖漬30-32小時,待果肉脹發至九成,即可入鍋煮制;
(5)煮制:將果坯連同糖液倒入鍋中,加熱煮沸,再加入適量的檸檬香精和檸檬黃食用色素,一同倒入缸中,糖漬22小時,待果肉充分發足,再次入鍋煮制,并加入適量的桂花浸膏;煮制時,用鍋鏟不斷加以鏟拌,待糖液濃縮能拉成絲,果坯表面起光亮時,均勻地拌入擠干汁切細的洋槐花即可;
(6)包裝:將果坯倒出,經冷卻后進行包裝即為成品。
有益效果:本發明產品是由烏欖果和洋槐花共制而成,色澤鮮艷,濃甜中帶有洋槐花的清香,美味可口;本產品富含營養物質,具有清熱、解毒、止血等保健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烏欖果蜜餞的制作方法 ,具體操作步驟為:
(1)選料:選用中等、細皮、厚肉的烏欖果坯為原料,先將果坯輕輕敲至微裂待用;
(2)漂洗:將烏欖果坯放入清水中浸泡6-7小時;
(3)燙漂:將果坯撈出瀝水,再放入沸水鍋中煮1-2小時,使果肉回軟,并除去雜味,然后放入清水中沖洗干凈;
(4)糖漬:將煮后的烏欖果坯放入濃度為45%的冰糖液中浸漬10小時后起出,再放入濃度為60%的冰糖液中繼續浸漬10小時,最后再加入適量的甘草和木糖醇,拌和均勻,糖漬24小時,待果肉脹發至八成,即可入鍋煮制;
(5)煮制:將果坯連同糖液倒入鍋中,加熱煮沸,再加入適量的丁香和檸檬黃食用色素,一同倒入缸中,糖漬20小時,待果肉充分發足,再次入鍋煮制,并加入適量的檸檬酸;煮制時,用鍋鏟不斷加以鏟拌,待糖液濃縮能拉成絲,果坯表面起光亮時,均勻地拌入擠干汁切細的洋槐花即可;
(6)包裝:將果坯倒出,經冷卻后進行包裝即為成品。
實施例2:
一種烏欖果蜜餞的制作方法 ,具體操作步驟為:
(1)選料:選用中等、細皮、厚肉的烏欖果坯為原料,先將果坯輕輕敲至微裂,;
(2)漂洗:將烏欖果坯放入清水中浸泡8-10小時;
(3)燙漂:將果坯撈出瀝水,再放入沸水鍋中煮45分鐘,使果肉回軟,并除去雜味,然后放入清水中沖洗干凈;
(4)糖漬:將煮后的烏欖果坯放入濃度為35%的麥芽糖液中浸漬20-24小時后起出,再放入濃度為55%的麥芽糖液中繼續浸漬20-24小時,最后再加入適量的飴糖和蜂蜜,拌和均勻,糖漬2-3天,待果肉脹發至九成,即可入鍋煮制;
(5)煮制:將果坯連同糖液倒入鍋中,加熱煮沸,再加入適量的冰糖和檸檬黃食用色素,一同倒入缸中,糖漬16-18小時,待果肉充分發足,再次入鍋煮制,并加入適量的甘草浸膏;煮制時,用鍋鏟不斷加以鏟拌,待糖液濃縮能拉成絲,果坯表面起光亮時,均勻地拌入擠干汁切細的洋槐花即可;
(6)包裝:將果坯倒出,經冷卻后進行包裝即為成品。
本發明未涉及部分均與現有技術相同或可采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