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食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粗糧飯,同時還涉及該粗糧飯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粗糧主要包括谷物類(玉米、小米、紅米、黑米、紫米、高粱、大麥、燕麥、養麥等)、蕎(苦蕎、甜蕎)、雜豆類(黃豆、綠豆、紅豆、黑豆、蠶豆、豌豆等),以及塊莖類(紅薯、山藥、馬鈴薯等)。各種粗糧所含的營養素各有所長,燕麥富含蛋白質;小米富含色氨酸、胡蘿卜素、鐵和B族維生素;豆類富含優質蛋白、脂肪;高粱富含脂肪酸,還有豐富的鐵。與粗糧相比,精白米和精白面在糧食加工過程中損失了一部分營養成分,最嚴重的當屬維生素B1及無機鹽的損失。粗糧的加工簡單,保存了許多細糧中沒有的營養成分。從營養成分上看,粗糧蛋白質含量相對偏少,淀粉、纖維素、無機鹽,以及B族維生素含量豐富。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飲食的要求越來越高,食物不僅是解決溫飽,而且還要考慮到營養搭配和能量平衡,合理的膳食是健康的重要環節。所謂的合理膳食就是使人體的營養生理需求與人體通過膳食攝入的各種營養物質之間保持平衡。在現今社會,人們攝入的肉類食物較多,同時主食多以大米和白面為主,粗糧的攝入較少,但是粗糧中含有豐富的不可溶性纖維素,有利于保障消化系統正常運轉,它與可溶性纖維協同工作,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濃度,增加食物在胃里的停留時間,延遲飯后葡萄糖吸收的速度,降低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癥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由于傳統食用粗糧肚子反飽脹,且加工工序繁雜,時間過長。還存在的問題一是需要多次加工反復蒸制;二是需要專用蒸制工具;三是把握配水比例難度較大,大部分人群加工粗糧飯會出現不硬就稀,甚至蒸不熟,無法食用等凝難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香味純、濃、正宗、無雜味,食用后無反飽脹感,營養均衡,加工簡單的粗糧飯。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該粗糧飯的制作方法。
本發明的一種粗糧飯,按重量份計,包括以下原料:
玉米60-62份、蕎20-22份、麥20-22份、豆15-17份、紅米15-17份、馬鈴薯4-6份、高梁4-6份。
本發明一種粗糧飯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取顆粒飽滿,無病蟲害的優質玉米60-62份、蕎20-22份、麥20-22份、豆15-17份、紅米15-17份、高梁4-6份混合洗凈后,置于濾水器中,靜置10-12分鐘,濾去表面水后備用;
(2)將馬鈴薯4-6份,洗凈去皮后,切成0.04cm*0.04cm -0.06cm*0.06cm顆粒狀備用;
(3)將步驟(1)得到的濾干表面水分的谷物置于粉碎機內粉碎后過90-110目篩,備用;
(4)將步驟(3)得到的粉碎后的谷物顆粒用篩子篩去粉末后,將谷物顆粒置于盛有水的容器內,用勺子來回在容器內攪拌18-20分鐘同時去掉水面漂浮的皮子、雜物,直到水面沒有漂浮物為止,繼續浸泡20-30分鐘,撈出原料靜置25-27分鐘備用,同時與步驟(2)得到的馬鈴薯混勻;
(5)將步驟(4)得到的侵泡好的原料放入甑內蒸制,待甑內上大氣時,將甑蓋蓋好,當甑內溫度達到210-230℃后,蒸制24-26分鐘,停火加溫,接開甑蓋,將甑內的初次粗糧飯取出放入箥箕內攤涼,同時將59-61℃左右的溫水撒在粗糧飯上,靜置17-23分鐘后,用鏟刀將粗糧飯分散成小顆粒狀后靜置21-23分鐘,將粗糧飯二次上入甑內蒸制,待甑內溫度達到210-230℃,蒸制24-26分鐘,使粗糧完全蒸熟。
(6)將步驟(5)得到的蒸熟的粗糧顆粒放入箥箕內攤涼9-11小時,將小顆粒分散,送入專門的烘烤房內,在47-49℃的溫度下烘烤11-13小時,粗糧飯含水量為3-5%停火,取出粗糧飯冷卻后,定量包裝,即得。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有益效果,從以上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無其他任何添加劑,加工工序簡單,便于操作。傳統粗糧飯加工正常需要3小時左右,本發明只需要20分鐘。可直接用開水沖泡6-8分鐘即可食用,不需要蒸制,就能達到想吃馬上就可以吃的目的。一般粗糧保質期為3個月左右,本發明在工藝上通過烘干等一系列的處理后可延長保質期到12個月。本發明制得的粗糧飯香味純、濃、正宗、無雜味,食用方便。本發明解決了傳統食用粗糧肚子反飽脹的凝難問題;二是能保持粗糧的原始純香味;三是除掉了粗糧的雜味;四是可調配不同比例,多位原料合成的粗糧飯,大大提高粗糧飯的品質;五是提高粗糧的復種指數,達到增產增收。可以補充兒童和老年人缺乏鋅、鈣等微量元素。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粗糧飯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取顆粒飽滿,無病蟲害的優質玉米60Kg、蕎22Kg、麥21kg、豆15kg、紅米17Kg、高梁4Kg混合洗凈后,置于濾水器中,靜置12分鐘,濾去表面水后備用;
(2)將馬鈴薯4Kg,洗凈去皮后,切成0.04cm*0.04cm顆粒狀備用;
(3)將步驟(1)得到的濾干表面水分的谷物置于粉碎機內粉碎后過110目篩,備用;
(4)將步驟(3)得到的粉碎后的谷物顆粒用篩子篩去粉末后,將谷物顆粒置于盛有水的容器內,用勺子來回在容器內攪拌20分鐘同時去掉水面漂浮的皮子、雜物,直到水面沒有漂浮物為止,繼續浸泡20分鐘,撈出原料靜置27分鐘備用,同時與步驟(2)得到的馬鈴薯混勻;
(5)將步驟(4)得到的侵泡好的原料放入甑內蒸制,待甑內上大氣時,將甑蓋蓋好,當甑內溫度達到210℃后,蒸制26分鐘,停火加溫,接開甑蓋,將甑內的初次粗糧飯取出放入箥箕內攤涼,同時將59℃左右的溫水撒在粗糧飯上,靜置23分鐘后,用鏟刀將粗糧飯分散成小顆粒狀后靜置21分鐘,將粗糧飯二次上入甑內蒸制,待甑內溫度達到230℃,蒸制24分鐘,使粗糧完全蒸熟。
(6)將步驟(5)得到的蒸熟的粗糧顆粒放入箥箕內攤涼11小時,將小顆粒分散,送入專門的烘烤房內,在47℃的溫度下烘烤13小時,粗糧飯含水量為3%停火,取出粗糧飯冷卻后,定量包裝,即得。
實施例2:
一種粗糧飯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取顆粒飽滿,無病蟲害的優質玉米61Kg、蕎21Kg、麥20kg、豆16kg、紅米16Kg、高梁5Kg混合洗凈后,置于濾水器中,靜置11分鐘,濾去表面水后備用;
(2)將馬鈴薯5Kg,洗凈去皮后,切成0.05cm*0.05cm顆粒狀備用;
(3)將步驟(1)得到的濾干表面水分的谷物置于粉碎機內粉碎后過100目篩,備用;
(4)將步驟(3)得到的粉碎后的谷物顆粒用篩子篩去粉末后,將谷物顆粒置于盛有水的容器內,用勺子來回在容器內攪拌19分鐘同時去掉水面漂浮的皮子、雜物,直到水面沒有漂浮物為止,繼續浸泡25分鐘,撈出原料靜置26分鐘備用,同時與步驟(2)得到的馬鈴薯混勻;
(5)將步驟(4)得到的侵泡好的原料放入甑內蒸制,待甑內上大氣時,將甑蓋蓋好,當甑內溫度達到220℃后,蒸制25分鐘,停火加溫,接開甑蓋,將甑內的初次粗糧飯取出放入箥箕內攤涼,同時將60℃左右的溫水撒在粗糧飯上,靜置20分鐘后,用鏟刀將粗糧飯分散成小顆粒狀后靜置22分鐘,將粗糧飯二次上入甑內蒸制,待甑內溫度達到220℃,蒸制25分鐘,使粗糧完全蒸熟。
(6)將步驟(5)得到的蒸熟的粗糧顆粒放入箥箕內攤涼10小時,將小顆粒分散,送入專門的烘烤房內,在48℃的溫度下烘烤12小時,粗糧飯含水量為4%停火,取出粗糧飯冷卻后,定量包裝,即得。
實施例3:
一種粗糧飯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取顆粒飽滿,無病蟲害的優質玉米62Kg、蕎20Kg、麥22kg、豆17kg、紅米15Kg、高梁6Kg混合洗凈后,置于濾水器中,靜置10分鐘,濾去表面水后備用;
(2)將馬鈴薯6Kg,洗凈去皮后,切成0.06cm*0.06cm顆粒狀備用;
(3)將步驟(1)得到的濾干表面水分的谷物置于粉碎機內粉碎后過90目篩,備用;
(4)將步驟(3)得到的粉碎后的谷物顆粒用篩子篩去粉末后,將谷物顆粒置于盛有水的容器內,用勺子來回在容器內攪拌18分鐘同時去掉水面漂浮的皮子、雜物,直到水面沒有漂浮物為止,繼續浸泡30分鐘,撈出原料靜置25分鐘備用,同時與步驟(2)得到的馬鈴薯混勻;
(5)將步驟(4)得到的侵泡好的原料放入甑內蒸制,待甑內上大氣時,將甑蓋蓋好,當甑內溫度達到230℃后,蒸制24分鐘,停火加溫,接開甑蓋,將甑內的初次粗糧飯取出放入箥箕內攤涼,同時將61℃左右的溫水撒在粗糧飯上,靜置17分鐘后,用鏟刀將粗糧飯分散成小顆粒狀后靜置23分鐘,將粗糧飯二次上入甑內蒸制,待甑內溫度達到210℃,蒸制26分鐘,使粗糧完全蒸熟。
(6)將步驟(5)得到的蒸熟的粗糧顆粒放入箥箕內攤涼9小時,將小顆粒分散,送入專門的烘烤房內,在49℃的溫度下烘烤11小時,粗糧飯含水量為5%停火,取出粗糧飯冷卻后,定量包裝,即得。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