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大米的加工處理方法,具體涉及一種降低大米營養流失率的糊化工藝。
背景技術:
:大米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全國以大米為主食的人口約占總人口數的一半。因此保證水稻健康生長顯得尤為重要。人們日常食用大米時,多需要進行淘洗操作,此舉不可避免的造成大米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成分的流失,進而降低了其食用價值,雖然人們不斷避免操作的不當,但起到的效果可謂杯水車薪。對此,人們利用糊化等方式降低加工處理過程中營養的流失率,但效果無法令人滿意,亟需進一步的改善。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降低大米營養流失率的糊化工藝,能有效降低淘洗等加工時營養的流失率。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降低大米營養流失率的糊化工藝,包括如下步驟:(1)涂膜液配制:按對應重量份稱取各物質配制成涂膜液,所述涂膜液中各物質成分的重量百分比為:0.04~0.06%瓊脂、0.05~0.08%海藻膠、0.06~0.09%白明膠、0.01~0.03%蔗糖酯、0.01~0.02%蘋果酸、0.02~0.04%麥芽糖,余量為水;(2)大米浸泡:將大米與步驟(1)制得的涂膜液按質量比1:4~6混合后,加熱保持溫度為33~35℃,以140~160轉/分鐘的轉速不斷攪拌處理5~8min后,將大米濾出備用;(3)鼓風干燥:將步驟(2)浸泡處理后的大米放入鼓風干燥箱中,利用溫度為35~37℃的熱風將其干燥至水含量為10~12%后備用;(4)低溫處理:將步驟(3)干燥處理后的大米放入溫度為1~3℃的冷庫中低溫處理2~3h后取出備用;(5)微波糊化:將步驟(4)低溫處理后的大米立即放入微波處理儀中,用微波糊化處理大米55~60s后將其取出,冷卻至室溫后即可。進一步的,步驟(3)中所述大米在干燥箱內每層的鋪設厚度不大于4cm。進一步的,步驟(4)中所述大米在冷庫中每層的鋪設厚度不大于2cm。進一步的,步驟(5)中所述微波的功率為430~460W。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發明針對大米淘洗時營養流失的特點對應配制了涂膜液,其中含有多種可食用涂膜成分,配合酸、糖的添加能很好的涂覆固化在大米的表層,降低淘洗時營養的流失率,且對食用品質幾乎無影響,接著對其進行干燥、低溫處理,利用低溫收縮的特性,提升涂膜對表面的裹覆效果,最后進行的微波糊化處理,可使大米表面糊化,結構更為致密,提高涂膜以及大米自身對營養成分的固定效果,同時因預先對大米進行了低溫處理,微波糊化后的外觀品相也得到很好的提升。最終在各步驟的共同作用下,本發明處理方法能有效降低大米淘洗等加工過程中營養成分的流失,同時糊化處理后的大米表面圓潤光滑,顆粒分散均勻,外觀品相好,食用口感與原先無異,有很好的推廣價值。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一種降低大米營養流失率的糊化工藝,包括如下步驟:(1)涂膜液配制:按對應重量份稱取各物質配制成涂膜液,所述涂膜液中各物質成分的重量百分比為:0.04%瓊脂、0.05%海藻膠、0.06%白明膠、0.01%蔗糖酯、0.01%蘋果酸、0.02%麥芽糖,余量為水;(2)大米浸泡:將大米與步驟(1)制得的涂膜液按質量比1:4混合后,加熱保持溫度為33℃,以140轉/分鐘的轉速不斷攪拌處理5min后,將大米濾出備用;(3)鼓風干燥:將步驟(2)浸泡處理后的大米放入鼓風干燥箱中,利用溫度為35℃的熱風將其干燥至水含量為10~11%后備用;(4)低溫處理:將步驟(3)干燥處理后的大米放入溫度為1℃的冷庫中低溫處理2h后取出備用;(5)微波糊化:將步驟(4)低溫處理后的大米立即放入微波處理儀中,用微波糊化處理大米55s后將其取出,冷卻至室溫后即可。進一步的,步驟(3)中所述大米在干燥箱內每層的鋪設厚度不大于4cm。進一步的,步驟(4)中所述大米在冷庫中每層的鋪設厚度不大于2cm。進一步的,步驟(5)中所述微波的功率為430W。實施例2一種降低大米營養流失率的糊化工藝,包括如下步驟:(1)涂膜液配制:按對應重量份稱取各物質配制成涂膜液,所述涂膜液中各物質成分的重量百分比為:0.06%瓊脂、0.08%海藻膠、0.09%白明膠、0.03%蔗糖酯、0.02%蘋果酸、0.04%麥芽糖,余量為水;(2)大米浸泡:將大米與步驟(1)制得的涂膜液按質量比1:6混合后,加熱保持溫度為35℃,以160轉/分鐘的轉速不斷攪拌處理8min后,將大米濾出備用;(3)鼓風干燥:將步驟(2)浸泡處理后的大米放入鼓風干燥箱中,利用溫度為37℃的熱風將其干燥至水含量為11~12%后備用;(4)低溫處理:將步驟(3)干燥處理后的大米放入溫度為3℃的冷庫中低溫處理3h后取出備用;(5)微波糊化:將步驟(4)低溫處理后的大米立即放入微波處理儀中,用微波糊化處理大米60s后將其取出,冷卻至室溫后即可。進一步的,步驟(3)中所述大米在干燥箱內每層的鋪設厚度不大于4cm。進一步的,步驟(4)中所述大米在冷庫中每層的鋪設厚度不大于2cm。進一步的,步驟(5)中所述微波的功率為460W。對比實施例1本對比實施例1與實施例1相比,在涂膜液配制時不添加蔗糖酯、蘋果酸和麥芽糖成分,除此外的方法步驟均相同。對比實施例2本對比實施例2與實施例2相比,省去步驟(4)低溫處理,除此外的方法步驟均相同。對照組現有的大米糊化處理工藝。為了對比本發明效果,選取同一批“川香優2號”品種大米,為了便于實驗觀察操作,先對此批大米進行營養強化操作,即向大米中增添0.25%的賴氨酸,利用溶液浸泡法制得,然后在分別用上述五種方法對強化后的大米進行糊化處理操作,最后再進行品質檢測,具體對比數據如下表1所示:表1賴氨酸淘洗損失率(%)糊化后品相評分實施例15.28.4實施例24.68.7對比實施例111.67.5對比實施例210.46.9對照組18.36.4注:上表1中所述的賴氨酸淘洗損失率的測定方法為:取10g糊化米,加入30ml蒸餾水,用干凈的玻璃棒劇烈攪動50s,迅速倒出淘米液,再從淘米液中取2ml,加入2ml4%的碳酸鈉及2ml茚三酮,在80℃水浴保溫30min,冷水冷卻3min,各加入3ml乙醇溶液,搖勻,過濾,取上清液在530nm處進行比色,以空白為對照組,讀取吸光度值,再與原強化米數值進行對比即可測出;所述糊化后品相評分中的各數值表示為:1~3為過度糊化,米粒體積張大,粘結成塊比較多,很難打散,打散米粒表面粗糙;3~6為有微弱過度糊化現象,米粒體積不漲大,粘結成塊少,不容易打散,打散米粒表面比較光滑;6~9為無過度糊化現象,米粒體積不漲大,粘結成塊很少,很容易打散,米粒表面光滑;9~10為與原料米差異小,其采用5人評分制。由上表1中可以看出,本發明糊化方法能有效降低大米的營養流失率,同時糊化后的品相得到很好改善,使用價值較高。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