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茶葉加工設備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六堡茶制備的堆悶槽。
背景技術:
六堡茶為黑茶的一種,主要產自廣西的梧州地區,屬于堿性食品。傳統的六堡茶加工工藝是將經過初制的六堡茶毛茶渥堆發酵、汽蒸、壓制后,將六堡茶茶葉長時間放置于陳化窖內陳化,一般陳化時間為6~10年,才能得到的品質較好的六堡茶。
發酵是六堡茶制備的一個重要工序,發酵工序的控制直接關系到六堡茶的質量,傳統的發酵工序中需要多次翻堆,控制發酵速度和發酵均勻程度,達到對發酵過程的準確控制。
隨著六堡茶加工量的增大,通過人工翻堆存在工藝準確性不容易控制、衛生得不到保障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六堡茶制備的堆悶槽,該堆悶槽可以有效的提高發酵的均勻性,降低翻堆頻率的同時保證發酵品質。
本發明的具體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用于六堡茶制備的堆悶槽,包括箱體,所述的箱體的底板上設有上小下大的錐形的凸起結構,所述的箱體的頂部設有噴霧裝置和換氣孔;
所述的凸起結構包括錐形的筒體,所述的筒體上設有溫度感應探頭和濕度感應探頭,所述的筒體的表面設有多個開度可調的透氣孔。
在上述的用于六堡茶制備的堆悶槽中,所述的底板上設有多個以筒體為中心的環狀的集水槽,所述的集水槽底部設有放水開關。
在上述的用于六堡茶制備的堆悶槽中,所述的筒體的內壁設有控溫盤管。
在上述的用于六堡茶制備的堆悶槽中,所述的箱體的頂板和側壁由杉木制成,所述的底板由不銹鋼制成。
在上述的用于六堡茶制備的堆悶槽中,所述的箱體為立方體形,所述的箱體的寬度為1-2米,所述的箱體上設有觀察窗。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中的發酵裝置,本發明在箱體的底板上增設了一個錐形的凸起結構,該凸起結構可以降低發酵過程中茶葉堆中心板結溫度過高的問題。
必要的,該凸起結構配置透氣孔以及相關探頭后,通過改變透氣孔的開度來達到對發酵進程的控制。
通過凸起結構的形狀控制和對發酵過程中溫度濕度檢測,可以達到均勻發酵、降低翻堆頻率控制茶葉發酵品質的目的。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該底板上設有集水槽,集水槽是作為對于茶葉堆內濕度控制的一個重要設計,通過放水開關可以進一步達到對發酵工藝準確性的控制。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本發明采用控溫盤管設置在筒體的內壁,達到了對茶葉堆內部溫度的準確控制,因為經過實驗發現,采用透氣孔來控制發酵進度具有滯后性,往往透氣孔打開后數小時溫度才會改變,對操作人員要求較高。因此采用控溫盤管可以在有效的溫度范圍內達到對發酵的控制,可以使發酵的準確性和平順性更好。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采用杉木制作頂板和側壁,可以使發酵后的六堡茶風味獨特,茶味醇和平順。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1的主視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1的仰視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1的圖2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任何限制。
實施例1
如圖1至3所示,一種用于六堡茶制備的堆悶槽,包括箱體1,所述的箱體1的底板上設有上小下大的錐形的凸起結構,所述的箱體1的頂部設有噴霧裝置2和換氣孔3;所述的箱體1為立方體形,所述的箱體1的寬度為1.5米,所述的箱體1上設有觀察窗4。
所述的凸起結構包括錐形的筒體5,所述的筒體5上設有溫度感應探頭6和濕度感應探頭7,所述的筒體5的表面設有多個開度可調的透氣孔8。筒體5的高度為0.5米,其大端直徑為0.3米。
本實施例相對于現有技術中的發酵裝置,本發明在箱體1的底板上增設了一個錐形的凸起結構,該凸起結構可以降低發酵過程中茶葉堆中心板結溫度過高的問題。
必要的,該凸起結構配置透氣孔8以及相關探頭后,通過改變透氣孔8的開度來達到對發酵進程的控制。
通過凸起結構的形狀控制和對發酵過程中溫度濕度檢測,可以達到均勻發酵、降低翻堆頻率控制茶葉發酵品質的目的。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底板上設有多個以筒體5為中心的環狀的集水槽9,所述的集水槽9底部設有放水開關,所述的筒體5的內壁設有控溫盤管10。
集水槽9是作為對于茶葉堆內濕度控制的一個重要設計,通過放水開關可以進一步達到對發酵工藝準確性的控制,此外,本實施例采用控溫盤管10設置在筒體5的內壁,達到了對茶葉堆內部溫度的準確控制,因為經過實驗發現,采用透氣孔8來控制發酵進度具有滯后性,往往透氣孔8打開后數小時溫度才會改變,對操作人員要求較高。因此采用控溫盤管10可以在有效的溫度范圍內達到對發酵的控制,可以使發酵的準確性和平順性更好。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箱體1的頂板和側壁由杉木制成,所述的底板由不銹鋼制成。采用杉木制作頂板和側壁,可以使發酵后的六堡茶風味獨特,茶味醇和平順。
在發酵過程中,茶葉堆積在箱體1內,由上而下呈錐形或圓臺形的結構堆積,茶葉堆的中心位置即位于凸起結構處,根據溫度感應探頭6和濕度感應探頭7的數據,來控制透氣孔8的開度,當溫度變化幅度超過了一定范圍,則需要啟動控溫盤管10來控制溫度,當茶葉堆內的濕度在可控范圍內時,通過集水槽9內水量的控制可以到達對濕度的控制,控制準確度高。
以上所述的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范圍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