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型涉及食品加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蜜柚果脯的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蜜柚皮加工果脯時,首先將蜜柚皮切成果丁,果丁經過糖漬之后,成為糖漬的半成品果脯,而后,為了防止成品果脯出現“褐變現象”,必須經過熱燙加工工序,進行料液分離,然后需將分離出的果脯進行烘干,烘干之后的果脯在送入包裝工序之前還要送入消毒拋光機進行消毒和拋光。但果脯從烘干爐出料之后,送入消毒拋光機之前,要將果脯迅速并充分冷卻,否則帶有糖份的果脯在熱態時為軟質及粘稠形態,在消毒拋光機中無法進行拋光,若不能迅速對熱燙后的果脯冷卻,果脯中的一些營養物質則會損失,影響成品果脯的營養價值。
而在傳統的冷卻機構中,通常是在冷卻室中設置一條傳送帶,由傳送帶帶動產品從冷卻室經過而進行冷卻;而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只能是通過進一步降低冷卻介質的溫度,這種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而由于剛烘干的果脯會帶有較高的溫度,冷卻溫度過低會對部分產品的質量造成影響,瞬間冷熱溫差大會對果脯的大部分營養造成破壞。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問題,本新型提供了一種蜜柚果脯的冷卻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蜜柚果脯的冷卻裝置,包括冷卻室、置料系統和冷卻系統;所述冷卻室設有進料口和出料口,在進料口和出料口之間安裝有置料系統,置料系統的左右兩側均安裝有冷卻系統;所述的置料系統包括設置在冷卻室內水平設置的多條第一置料帶及多條第二置料帶,第一置料帶靠近冷卻室出料口設置,第二置料帶靠近冷卻室進料口設置,多條第一置料帶自上而下依次相互平行,相鄰的兩條第一置料帶的傳送方向相反;所述的多條第二置料帶自上而下依次相互平行設置,相鄰的兩條第二置料帶的傳送方向相反;在所述第一置料帶和第二置料帶之間還設置有連接輸送帶,該連接輸送帶的進口端設置在最下層的第二置料帶的底部,出口端設置在最頂層的第一置料帶的上方。
所述每條第一置料帶和每條第二置料帶都是網孔結構。
所述的冷卻系統包括第一固定管、第二固定管、若干第一噴頭及第二噴頭;所述第一固定管設置在第一置料帶的左側,第二固定管設置在第二置料帶的右側;在所述第一固定管上設置有若干第一噴頭,第二固定管上設置有若干第二噴頭;所述第一噴頭與第一置料帶處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二噴頭與第二置料帶處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第一噴頭和第二噴頭的數量分別與第一置料帶的層數、第二置料帶的層數相同;每個第一噴頭對應一層第一置料帶設置,每個第二噴頭對應一層第二置料帶設置;所述每個噴嘴與其對應的傳送帶處于同一水平面上。
在所述第一固定管和第二固定管的頂端通過第一風管連通,第一固定管和第二固定管的底端通過第二風管連通。
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之處在于:
本新型提供了一種蜜柚果脯的冷卻裝置,在工作時,果脯從進料口進入冷卻室后落在第二置料帶上,經由每層的第二置料帶傳送后由連接輸送帶傳送到第一置料帶上,經由每層第一置料帶傳送后即可以從出料口排出;通過這樣的設置,可以保證果脯在移動的狀態下增加果脯在冷卻室內的冷卻時間,可以確保所有的果脯都冷卻完全,生產效率高,且不會對果脯產品的營養價值造成損害,可以避免現有技術中因只能通過降低冷卻溫度來提高生產效率而對果脯質量所帶來的危害。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新型保護的范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新型實施例1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的一種蜜柚果脯的冷卻裝置,包括冷卻室1、置料系統2和冷卻系統3;所述冷卻室1設有進料口10和出料口11,在進料口10和出料口11之間安裝有置料系統2,置料系統2的左右兩側均安裝有冷卻系統3;所述的置料系統2包括設置在冷卻室內水平設置的多條第一置料帶20及多條第二置料帶21,第一置料帶20靠近冷卻室出料口11設置,第二置料帶21靠近冷卻室進料口10設置,多條第一置料帶20自上而下依次相互平行,相鄰的兩條第一置料帶20的傳送方向相反;所述的多條第二置料帶21自上而下依次相互平行設置,相鄰的兩條第二置料帶21的傳送方向相反;在所述第一置料帶20和第二置料帶21之間還設置有連接輸送帶22,該連接輸送帶22的進口端設置在最下層的第二置料帶21的底部,出口端設置在最頂層的第一置料帶20的上方;在工作時,果脯從進料口進入冷卻室后落在第二置料帶上,經由每層的第二置料帶傳送后由連接輸送帶傳送到第一置料帶上,經由每層第一置料帶傳送后即可以從出料口排出;通過這樣的設置,可以保證果脯在移動的狀態下增加果脯在冷卻室內的冷卻時間,可以確保所有的果脯都冷卻完全,生產效率高,且不會對果脯產品的營養價值造成損害,可以避免現有技術中因只能通過降低冷卻溫度來提高生產效率而對果脯質量所帶來的危害。
優選地,所述每條第一置料帶20和每條第二置料帶21都是網孔結構;通過這樣的設置,可以增加冷卻介質與果脯的接觸面積,提高冷卻效率。
更優選地,所述的連接輸送帶22也是網孔結構。
所述的冷卻系統3包括第一固定管30、第二固定管31、若干第一噴頭32及第二噴頭33;所述第一固定管30設置在第一置料帶20的左側,第二固定管31設置在第二置料帶21的右側;在所述第一固定管30上設置有若干第一噴頭32,第二固定管31上設置有若干第二噴頭33;所述第一噴頭32與第一置料帶20處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二噴頭33與第二置料帶21處于同一水平面上;通過這樣的設置,從噴嘴噴出的冷卻介質可以直接作用在果脯上,可以額外增加一個風冷的效果,不僅可以進一步提高加工效率,而且可以確保產品的品質。
所述第一噴頭32和第二噴頭33的數量分別與第一置料帶20的層數、第二置料帶21的層數相同;每個第一噴頭32對應一層第一置料帶20設置,每個第二噴頭33對應一層第二置料帶21設置;所述每個噴嘴32、33與其對應的傳送帶20、21處于同一水平面上;通過這樣的設置,可以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優選地,在所述第一固定管30和第二固定管31的頂端通過第一風管連通34,第一固定管30和第二固定管31的底端通過第二風管連通35;通過這樣的設置,可以平衡第一固定管和第二固定管的風壓,使每個噴嘴的風壓穩定一致,確保冷卻傳輸裝置能穩定正常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