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改進的面條及其制作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664781閱讀:451來源:國知局
一種改進的面條及其制作方法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一種改進的面條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面條起源于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制作食用歷史。面條是一種制作簡單,食用方便,營養豐富,即可主食又可快餐的健康保健食品。面條是用谷物或豆類的面粉加水磨成面團,之后或者壓或搟制或抻成片再切或壓,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制成條狀(或窄或寬,或扁或圓)或小片狀,最后經煮、炒、燴、炸而成。

經檢索,如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面條及其制作方法【申請號:201310566512.x;公開號:cn104621461a】。這種面條,其特征在于,用于制作所述面條的原料粉中包括70%~90%(重量)的面粉和30%~10%(重量)的食用菌類的干粉。

該專利中公開的面條雖然可使其含有食用菌類,但是,該面料的成分單一,口感較差,不利于推廣,因此,設計出一種改進的面條及其制作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改進的面條,該面條具有利于普及的特點。

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改進的面條,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組份組成:小麥粉400-450份、菠蘿纖維180-200、玉米粉100-200份、南瓜粉30-35份、黃油14-16份和食鹽8-12份。

采用以上方式,通過以小麥粉、菠蘿纖維、玉米粉和南瓜粉為主要原料,使該面條具有口感香甜和營養價值高,可提升廣大消費者的生活質量,能夠滿足廣大消費者的使用需求,利于普及。

所述各組份的重量份如下:小麥粉420份、菠蘿纖維190、玉米粉150份、南瓜粉32份、黃油15份和食鹽10份。

采用以上組份,可使該面條達到最佳的口感。

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改進的面條的制作方法,該制作方法具有制作快速的特點。

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改進的面條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堿處理:按菠蘿渣和堿液的重量比1:3-4的比例,將壓榨后的菠蘿渣浸于濃度為3-7%的堿液中4-6h,溫度為40-60℃,并不停攪拌;

b、洗堿:將堿處理后的菠蘿渣通過清洗機進行清洗,菠蘿渣用水洗至ph7.0-8.0備用;

c、打漿:將洗堿后的菠蘿渣通過打漿設備進行打漿,過200-400目篩,得到初始的菠蘿纖維漿;

d、調ph值:將初始的菠蘿纖維漿中加入食用有機酸調整酸堿度至ph4.0-5.0,得到菠蘿纖維漿;

e、除水:通過處理設備將菠蘿纖維漿中的水份分離出來,使含水量至6-8%,得到菠蘿纖維;

f、成型:將步驟e中的菠蘿纖維與小麥粉、玉米粉、南瓜粉、黃油和食鹽加入自動和面機中混合,擠壓成面條狀,并進行切割;

g、干燥:將成型后的面條進行干燥;

h、打包:將干燥后的面條進行打包入庫。

采用以上方法,可快速加工出面條,且可連續不間斷生產,制作快速。

所述步驟g中的干燥包括預干燥和主干燥。

采用以上方式,通過兩種干燥方式相結合,可對面條進行更充分的干燥。

所述預干燥的溫度為8-12℃,時間為70-90min。

所述主干燥的溫度為45-55℃,時間為6-10h。

所述步驟c中的打漿設備包括底座和固定在底座上呈圓柱形的打漿桶,打漿桶上部具有放料口,打漿桶下部具有出漿口,打漿桶內設置有電加熱管,底座上固定有安裝架,安裝架上固定有第一電機,第一電機的輸出軸豎直向下,第一電機的輸出軸端部和偏心盤相連,偏心盤上豎直設置有轉軸,轉軸上端與一能帶動其轉動的動力機構相連,轉軸下端伸入到打漿桶內和攪拌槳相連。

打漿設備的工作原理如下:將物料從放料口加入到打漿桶內,通過動力機構帶動轉軸轉動,轉軸帶動攪拌槳轉動,同時,控制第一電機的輸出軸帶動偏心盤轉動,偏心盤將轉軸轉動到所需位置,可在打漿桶不同位置進行物料的攪拌,打漿效果好。

所述動力機構包括第二電機、主動輪和從動輪,第二電機固定在偏心盤上,第二電機的輸出軸豎直向下,主動輪固定在第二電機的輸出軸上,從動輪固定在轉軸上端,且主動輪與從動輪相嚙合。

當需要使轉軸轉動時,控制第二電機的輸出軸帶動主動輪轉動,主動輪帶動從動輪轉動,從動輪帶動轉軸轉動,從而可使轉軸轉動。

所述底座上還設置有撕扯裝置,撕扯裝置包括升降架、環形導軌、滑座、齒圈、驅動輪和第三電機,升降架設置在打漿桶內,升降架與一能帶動其上下升降的升降機構相連,環形導軌固定在升降架上,滑座設置在環形導軌上,齒圈固定在滑座上,第三電機固定在升降架上,第三電機的輸出軸豎直向上,驅動輪固定在第三電機的輸出軸上,且驅動輪與齒圈相嚙合,打漿桶內側壁上具有若干凸出的撕扯部,齒圈上固定有若干安裝板,安裝板上固定有第一推桿電機,第一推桿電機的推桿水平設置,第一推桿電機的推桿端部固定有能與撕扯部相接觸的壓緊板,壓緊板的四個側面上開設有導入槽;所述安裝板上還設置有輔助結構,輔助結構包括輔助盒、擺動桿、第二推桿電機和第四電機,第二推桿電機鉸接在安裝板上,第二推桿電機的推桿傾斜向下,第二推桿電機的推桿端部和擺動桿中部相鉸接,擺動桿一端和安裝板相鉸接,擺動桿另一端和第四電機相連,輔助盒固定第四電機的輸出軸上,輔助盒上開設有若干通孔。

當需要對物料進行撕扯時,控制第三電機的輸出軸帶動驅動輪轉動,驅動輪與齒圈逐漸嚙合使齒圈轉動,齒圈帶動安裝板轉動,控制第一推桿電機的推桿帶動壓緊板向靠近撕扯部方向移動,隨著壓緊板的轉動,壓緊板將物料在撕扯部上不停撕扯,或通過升降機構帶動升降架上下移動,升降架使安裝板上下移動,控制第一推桿電機的推桿帶動壓緊板向靠近撕扯部方向移動,隨著壓緊板的上下移動,壓緊板將物料在撕扯部上不停撕扯;控制第四電機的輸出軸帶動輔助盒轉動,輔助盒可撈起各個方向的物料,控制第二推桿電機的推桿帶動擺動桿來回擺動,擺動桿帶動輔助盒來回擺動,將輔助盒中的物料輸送到壓緊板處,輔助效果好。

所述安裝板上還豎直固定有攪拌葉片。

采用以上結構,通過攪拌葉片可配合攪拌槳一起使用,可對物料進行輔助攪拌。

所述升降機構包括支架、導桿、導套和第三推桿電機,支架固定在底座上,導桿豎直固定在支架上,導套設置在導桿上,第三推桿電機固定在支架上,第三推桿電機的推桿豎直向上,第三推桿電機的推桿端部和導套相連,升降架通過連接桿固定在導套上。

當需要使升降架上下移動時,控制第三推桿電機的推桿帶動導套沿著導桿上下移動,導套帶動升降架上下移動,從而可使升降架上下移動。

所述導桿上還具有刻度線。

采用以上結構,通過刻度線可快速獲知升降架的位置。

所述步驟e中的處理設備包括工作臺,工作臺上固定有工作箱,工作箱一端為輸入端,輸入端處設置有輸入帶,工作箱另一端為輸出端,輸出端處設置有輸出帶,工作箱內還設置有彈送片,彈送片一端和輸入帶相臨,彈送片另一端和輸出帶相臨,彈送片上具有若干出水孔,底座上還具有能使彈送片上下移動的移動結構;工作箱內還設置有烘干機構,烘干機構包括移動板、第一氣缸、氣泵和電加熱絲,第一氣缸固定在工作箱內,且第一氣缸位于輸入端上方,第一氣缸的活塞桿水平設置,移動板固定在第一氣缸的活塞桿端部,移動板上具有若干阻擋桿,且阻擋桿交叉分布,阻擋桿內部具有空腔,阻擋桿上部開設有若干與空腔相連通的出氣孔,氣泵固定在移動板上,氣泵通過輸氣管和空腔相連通,電加熱絲設置在輸氣管中。

處理設備的工作原理如下:通過輸入帶將纖維漿液輸送到彈送片上,液體從出水孔出中排出,通過移動結構帶動彈送片向下移動,在彈送片的彈力作用下,將纖維向上彈起,控制第一氣缸的活塞桿帶動移動板移動,移動板帶動阻擋桿移動使其位于彈送片正上方,纖維掉落在阻擋桿上,開啟氣泵,通過輸氣管將熱風輸送到空腔中,從出氣孔輸出對纖維烘干,重復上述步驟,通過輸出帶將處理好的纖維輸出,處理方便。

所述移動結構包括第二氣缸、電磁鐵、鐵片和控制器,鐵片固定在彈送片上,第二氣缸固定在工作臺上,第二氣缸的活塞桿豎直向上,電磁鐵固定在第二氣缸的活塞桿端部,且電磁鐵能與鐵片相接觸,第二氣缸和電磁鐵通過線路均與該控制器相連。

采用以上結構,通過電磁鐵將鐵片吸住,控制第二氣缸的活塞桿帶動電磁鐵向下移動,電磁鐵帶動鐵片向下移動,鐵片使彈送片向下移動并產生變形。

所述工作臺上還設置有下料裝置,下料裝置包括集料斗、輸送管和輸送泵,集料斗固定在工作臺上,且集料斗靠近輸出帶,集料斗和輸送管一端相連通,輸送管另一端與存料機構相連,輸送泵設置在輸送管上。

采用以上結構,輸出帶將處理好的纖維輸送到集料斗中,通過輸送管將纖維輸送到存料機構中進行存放。

所述存料機構包括支撐柱、轉盤和轉動桿,轉動桿豎直設置在工作臺上,轉動桿下端與一能帶動其轉動的步進電機相連,轉動桿上端和轉盤相連,轉盤上可拆卸設置有若干存料箱,存料箱上部具有取放口,且取放口靠近存料箱一側,存料箱內固定有導向桿,導向桿上設置有若干導向套,導向套上固定有壓板,壓板將存料箱內部分隔成若干存料部,存料箱上還設置有能驅動導向套移動的驅動結構和能對導向套進行限位的限位結構;支撐柱固定在工作臺上,輸送管另一端固定在支撐柱上,輸送管另一端上固定有導料管,且導料管能位于取放口正上方;所述驅動結構包括彈簧、推塊和第三氣缸,彈簧一端固定在存料箱另一側,彈簧另一端和推板相連,且推板能與壓板相抵靠,第三氣缸固定在存料箱一側,第三氣缸的活塞桿水平設置,推塊上端鉸接在第三氣缸的活塞桿端部,推塊下端為推送部;所述限位結構包括第四氣缸和限位板,第四氣缸固定在存料箱上,第四氣缸的活塞桿豎直設置,第四氣缸的活塞桿端部和限位板相連,且限位板能與導向套相抵靠。

當需要存料時,控制第二電機的輸出軸帶動轉動桿轉動,轉動桿帶動轉盤轉動,轉盤帶動存料箱轉動,使其位于導料管正下方,輸送管將纖維輸送到儲料箱的其中一個存料部中,當該存料部存入所需的纖維后,控制第三氣缸的活塞桿帶動推塊向存料箱另一側移動,推塊帶動相應的導向套向存料箱另一側移動,導向套帶動相應的壓板向存料箱另一側移動,控制第四氣缸的活塞桿帶動限位板上下移動,限位板將相應的導向套定位住,重復上述步驟,將纖維儲存在各個存料部中。

所述工作箱內還設置有抖動機構,抖動機構包括第五氣缸、定位板、振動電機和抖動板,定位板固定在工作箱內,且定位板位于彈送片下方,第五氣缸固定在定位板上,第五氣缸的活塞桿水平設置,振動電機通過安裝條固定在第五氣缸的活塞桿端部,抖動板固定在振動電機的輸出軸上,且抖動板能與彈送片相接觸。

采用以上結構,控制第五氣缸的活塞桿使抖動板來回移動,同時,控制振動電機工作,振動電機使抖動板上下抖動,通過抖動板的作用,可使彈送片上的纖維漿液中的液體從出水孔出中快速排出,分離快速。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改進的面條及其制作方法具有該優點:

本發明中通過以小麥粉、菠蘿纖維、玉米粉和南瓜粉為主要原料,使該面條具有口感香甜和營養價值高,可提升廣大消費者的生活質量,能夠滿足廣大消費者的使用需求,利于普及。

附圖說明

圖1是打漿設備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打漿設備中撕扯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打漿設備中輔助結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4是處理設備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5是處理設備中抖動機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6是處理設備中存料機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7是處理設備中存料箱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座;2、打漿桶;2a、撕扯部;3、電加熱管;4、攪拌槳;5、轉軸;6、第三推桿電機;7、導桿;8、導套;9、支架;11、連接桿;12、升降架;13、主動輪;14、第二電機;15、從動輪;16、偏心盤;17、第一電機;18、安裝架;19、安裝板;21、第一推桿電機;22、壓緊板;23、第三電機;24、驅動輪;25、齒圈;26、攪拌葉片;27、滑座;28、環形導軌;29、第二推桿電機;31、擺動桿;32、第四電機;33、輔助盒;33a、通孔;34、工作臺;35、控制器;36、輸入帶;37、工作箱;38、彈送片;38a、出水孔;41、第二氣缸;42、電磁鐵;43、鐵片;44、輸出帶;45、輸送泵;46、輸送管;47、集料斗;48、第一氣缸;49、阻擋桿;49a、出氣孔;51、氣泵;52、電加熱絲;53、輸氣管;54、移動板;55、定位板;56、第五氣缸;57、安裝條;58、振動電機;59、抖動板;61、支撐柱;62、轉盤;63、存料箱;63a、取放口;64、轉動桿;65、步進電機;66、導料管;68、壓板;69、推板;71、彈簧;72、導向套;73、導向桿;74、第四氣缸;75、限位板;76、推塊;77、第三氣缸。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發明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本改進的面條,由如下重量份的組份組成:小麥粉400-450份、菠蘿纖維180-200、玉米粉100-200份、南瓜粉30-35份、黃油14-16份和食鹽8-12份。

采用該方式,通過以小麥粉、菠蘿纖維、玉米粉和南瓜粉為主要原料,使該面條具有口感香甜和營養價值高,可提升廣大消費者的生活質量,能夠滿足廣大消費者的使用需求,利于普及。

各組份的重量份如下:小麥粉420份、菠蘿纖維190、玉米粉150份、南瓜粉32份、黃油15份和食鹽10份。

采用該組份,可使該面條達到最佳的口感。

本改進的面條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堿處理:按菠蘿渣和堿液的重量比1:3-4的比例,將壓榨后的菠蘿渣浸于濃度為3-7%的堿液中4-6h,溫度為40-60℃,并不停攪拌;在本實施例中,按菠蘿渣和堿液的重量比1:3的比例,將壓榨后的菠蘿渣浸于濃度為5%的堿液中5h,溫度為50℃;

b、洗堿:將堿處理后的菠蘿渣通過清洗機進行清洗,菠蘿渣用水洗至ph7.0-8.0備用;在本實施例中,菠蘿渣用水洗至ph7.5備用;

c、打漿:將洗堿后的菠蘿渣通過打漿設備進行打漿,過200-400目篩,得到初始的菠蘿纖維漿;在本實施例中,過300目篩;

d、調ph值:將初始的菠蘿纖維漿中加入食用有機酸調整酸堿度至ph4.0-5.0,得到菠蘿纖維漿;在本實施例中,將初始的菠蘿纖維漿中加入食用有機酸調整酸堿度至ph4.5;

e、除水:通過處理設備將菠蘿纖維漿中的水份分離出來,使含水量至6-8%,得到菠蘿纖維;在本實施例中,使含水量至7%;

f、成型:將步驟e中的菠蘿纖維與小麥粉、玉米粉、南瓜粉、黃油和食鹽加入自動和面機中混合,擠壓成面條狀,并進行切割;

g、干燥:將成型后的面條進行干燥;

h、打包:將干燥后的面條進行打包入庫。

采用該方法,可快速加工出面條,且可連續不間斷生產,制作快速。

步驟g中的干燥包括預干燥和主干燥。

采用該方式,通過兩種干燥方式相結合,可對面條進行更充分的干燥。

預干燥的溫度為8-12℃,時間為70-90min;在本實施例中,預干燥的溫度為10℃,時間為80min。

主干燥的溫度為45-55℃,時間為6-10h;在本實施例中,主干燥的溫度為50℃,時間為8h。

如圖1-圖3所示,步驟c中的打漿設備包括底座1和固定在底座1上呈圓柱形的打漿桶2,打漿桶2上部具有放料口,打漿桶2下部具有出漿口,打漿桶2內設置有電加熱管3,底座1上固定有安裝架18,在本實施例中,底座1上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有安裝架18;安裝架18上固定有第一電機17,在本實施例中,安裝架18上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有第一電機17;第一電機17的輸出軸豎直向下,第一電機17的輸出軸端部和偏心盤16相連,偏心盤16上豎直設置有轉軸5,轉軸5上端與一能帶動其轉動的動力機構相連,轉軸5下端伸入到打漿桶2內和攪拌槳4相連。

動力機構包括第二電機14、主動輪13和從動輪15,第二電機14固定在偏心盤16上,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電機14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偏心盤16上;第二電機14的輸出軸豎直向下,主動輪13固定在第二電機14的輸出軸上,從動輪15固定在轉軸5上端,且主動輪13與從動輪15相嚙合。

底座1上還設置有撕扯裝置,撕扯裝置包括升降架12、環形導軌28、滑座27、齒圈25、驅動輪24和第三電機23,升降架12設置在打漿桶2內,升降架12與一能帶動其上下升降的升降機構相連,環形導軌28固定在升降架12上,在本實施例中,環形導軌28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升降架12上;滑座27設置在環形導軌28上,齒圈25固定在滑座27上,在本實施例中,齒圈25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滑座27上;第三電機23固定在升降架12上,第三電機23的輸出軸豎直向上,驅動輪24固定在第三電機23的輸出軸上,且驅動輪24與齒圈25相嚙合,打漿桶2內側壁上具有若干凸出的撕扯部2a,在本實施例中,撕扯部2a的數量為三百個;齒圈25上固定有若干安裝板19,在本實施例中,安裝板19的數量為三塊;安裝板19上固定有第一推桿電機21,第一推桿電機21的推桿水平設置,第一推桿電機21的推桿端部固定有能與撕扯部2a相接觸的壓緊板22,壓緊板22的四個側面上開設有導入槽;安裝板19上還設置有輔助結構,輔助結構包括輔助盒33、擺動桿31、第二推桿電機29和第四電機32,第二推桿電機29鉸接在安裝板19上,第二推桿電機29的推桿傾斜向下,第二推桿電機29的推桿端部和擺動桿31中部相鉸接,擺動桿31一端和安裝板19相鉸接,擺動桿31另一端和第四電機32相連,輔助盒33固定第四電機32的輸出軸上,輔助盒33上開設有若干通孔33a,在本實施例中,通孔33a的數量為二十個。

安裝板19上還豎直固定有攪拌葉片26;采用該結構,通過攪拌葉片26可配合攪拌槳4一起使用,可對物料進行輔助攪拌。

升降機構包括支架9、導桿7、導套8和第三推桿電機6,支架9固定在底座1上,在本實施例中,支架9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底座1上;導桿7豎直固定在支架9上,導套8設置在導桿7上,第三推桿電機6固定在支架9上,在本實施例中,第三推桿電機6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支架9上;第三推桿電機6的推桿豎直向上,第三推桿電機6的推桿端部和導套8相連,升降架12通過連接桿11固定在導套8上。

導桿7上還具有刻度線;采用該結構,通過刻度線可快速獲知升降架12的位置。

打漿設備的工作原理如下:將物料從放料口加入到打漿桶2內,控制第二電機14的輸出軸帶動主動輪13轉動,主動輪13帶動從動輪15轉動,從動輪15帶動轉軸5轉動,轉軸5帶動攪拌槳4轉動,同時,控制第一電機17的輸出軸帶動偏心盤16轉動,偏心盤16將轉軸5轉動到所需位置,可在打漿桶2不同位置進行物料的攪拌;當需要對物料進行撕扯時,控制第三電機23的輸出軸帶動驅動輪24轉動,驅動輪24與齒圈25逐漸嚙合使齒圈25轉動,齒圈25帶動安裝板19轉動,控制第一推桿電機21的推桿帶動壓緊板22向靠近撕扯部2a方向移動,隨著壓緊板22的轉動,壓緊板22將物料在撕扯部2a上不停撕扯,或控制第三推桿電機6的推桿帶動導套8上下移動,導套8帶動升降架12上下移動,升降架12使安裝板19上下移動,控制第一推桿電機21的推桿帶動壓緊板22向靠近撕扯部2a方向移動,隨著壓緊板22的上下移動,壓緊板22將物料在撕扯部2a上不停撕扯。

如圖4-圖7所示,步驟e中的處理設備包括工作臺34,工作臺34上固定有工作箱37,在本實施例中,工作臺34上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有工作箱37;工作箱37一端為輸入端,輸入端處設置有輸入帶36,工作箱37另一端為輸出端,輸出端處設置有輸出帶44,工作箱37內還設置有彈送片38,在本實施例中,彈送片38的材料為橡膠;彈送片38一端和輸入帶36相臨,彈送片38另一端和輸出帶44相臨,彈送片38上具有若干出水孔38a,在本實施例中,出水孔38a的數量為五十個;底座1上還具有能使彈送片38上下移動的移動結構;工作箱37內還設置有烘干機構,烘干機構包括移動板54、第一氣缸48、氣泵51和電加熱絲52,第一氣缸48固定在工作箱37內,且第一氣缸48位于輸入端上方,第一氣缸48的活塞桿水平設置,移動板54固定在第一氣缸48的活塞桿端部,移動板54上具有若干阻擋桿49,在本實施例中,阻擋桿49數量為二十根;且阻擋桿49交叉分布,阻擋桿49內部具有空腔,阻擋桿49上部開設有若干與空腔相連通的出氣孔49a,在本實施例中,出氣孔49a的數量為八個;氣泵51固定在移動板54上,氣泵51通過輸氣管53和空腔相連通,電加熱絲52設置在輸氣管53中。

移動結構包括第二氣缸41、電磁鐵42、鐵片43和控制器35,鐵片43固定在彈送片38上,第二氣缸41固定在工作臺34上,第二氣缸41的活塞桿豎直向上,電磁鐵42固定在第二氣缸41的活塞桿端部,且電磁鐵42能與鐵片43相接觸,第二氣缸41和電磁鐵42通過線路均與該控制器35相連,在本實施例中,控制器35采用市場上可以買到的單片機,單片機控制氣缸和電磁鐵的程序為現有,其程序不需要重新編輯。

工作臺34上還設置有下料裝置,下料裝置包括集料斗47、輸送管46和輸送泵45,集料斗47固定在工作臺34上,且集料斗47靠近輸出帶44,集料斗47和輸送管46一端相連通,輸送管46另一端與存料機構相連,輸送泵45設置在輸送管46上。

存料機構包括支撐柱61、轉盤62和轉動桿64,轉動桿64豎直設置在工作臺34上,轉動桿64下端與一能帶動其轉動的步進電機65相連,在本實施例中,步進電機65固定在工作臺34上,轉動桿64下端和步進電機65的輸出軸相連;轉動桿64上端和轉盤62相連,轉盤62上可拆卸設置有若干存料箱63,在本實施例中,存料箱63的數量為三個;存料箱63上部具有取放口63a,且取放口63a靠近存料箱63一側,存料箱63內固定有導向桿73,導向桿73上設置有若干導向套72,在本實施例中,導向套72的數量為五個;導向套72上固定有壓板68,在本實施例中,壓板68的數量也為五塊;壓板68將存料箱63內部分隔成若干存料部,存料箱63上還設置有能驅動導向套72移動的驅動結構和能對導向套72進行限位的限位結構;支撐柱61固定在工作臺34上,輸送管46另一端固定在支撐柱61上,輸送管46另一端上固定有導料管66,且導料管66能位于取放口63a正上方;驅動結構包括彈簧71、推塊76和第三氣缸77,彈簧71一端固定在存料箱63另一側,彈簧71另一端和推板69相連,且推板69能與壓板68相抵靠,第三氣缸77固定在存料箱63一側,第三氣缸77的活塞桿水平設置,推塊76上端鉸接在第三氣缸77的活塞桿端部,推塊76下端為推送部,第三氣缸77的活塞桿上還固定有能對推塊76進行限位的限位塊;限位結構包括第四氣缸74和限位板75,第四氣缸74固定在存料箱63上,第四氣缸74的活塞桿豎直設置,第四氣缸74的活塞桿端部和限位板75相連,且限位板75能與導向套72相抵靠。

工作箱37內還設置有抖動機構,抖動機構包括第五氣缸56、定位板55、振動電機58和抖動板59,定位板55固定在工作箱37內,且定位板55位于彈送片38下方,第五氣缸56固定在定位板55上,第五氣缸56的活塞桿水平設置,振動電機58通過安裝條57固定在第五氣缸56的活塞桿端部,抖動板59固定在振動電機58的輸出軸上,且抖動板59能與彈送片38相接觸。

處理設備的工作原理如下:通過輸入帶36將纖維漿液輸送到彈送片38上,控制第五氣缸56的活塞桿使抖動板59來回移動,同時,控制振動電機58工作,振動電機58使抖動板59上下抖動,通過抖動板59的作用,使液體從出水孔38a出中排出,通過電磁鐵42將鐵片43吸住,控制第二氣缸41的活塞桿帶動電磁鐵42向下移動,電磁鐵42帶動鐵片43向下移動,鐵片43使彈送片38向下移動并產生變形,在彈送片38的彈力作用下,將纖維向上彈起,控制第一氣缸48的活塞桿帶動移動板54移動,移動板54帶動阻擋桿49移動使其位于彈送片38正上方,纖維掉落在阻擋桿49上,開啟氣泵51,通過輸氣管53將熱風輸送到空腔中,從出氣孔49a輸出對纖維烘干,重復上述步驟,通過輸出帶44將處理好的纖維輸出;控制第二電機14的輸出軸帶動轉動桿64轉動,轉動桿64帶動轉盤62轉動,轉盤62帶動存料箱63轉動,使其位于導料管66正下方,輸出帶44將處理好的纖維輸送到集料斗47中,輸送管46將纖維輸送到儲料箱的其中一個存料部中,當該存料部存入所需的纖維后,控制第三氣缸77的活塞桿帶動推塊76向存料箱63另一側移動,推塊76帶動相應的導向套72向存料箱63另一側移動,導向套72帶動相應的壓板68向存料箱63另一側移動,控制第四氣缸74的活塞桿帶動限位板75上下移動,限位板75將相應的導向套72定位住,重復上述步驟,將纖維儲存在各個存料部中。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