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用于彎曲形白茶的制作裝置及其制作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238258閱讀:650來源:國知局
一種用于彎曲形白茶的制作裝置及其制作方法與流程

本發明屬于茶葉制作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彎曲形白茶的制作裝置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白茶是我國的六大茶類之一,主要產于我國的福建地區。我們知道經常喝茶對身體是有益處的,像紅茶、綠茶、黑茶等,經常飲用對于身體的養身保健有所幫助。而白茶具有以下功效:1、提神:白茶茶葉中含有咖啡堿的成分,而咖啡堿能夠作用于人體的神經中樞,使人興奮,達到提神效果。2、殺菌:白茶茶葉中的咖啡堿等物質,能夠與細菌中的蛋白質反應,凝結,進而殺死細菌,達到殺菌消炎的功效。3、降脂降壓:白茶茶葉中含有的某些的成分,能偶促進脂肪分解,調節血糖平衡,降脂降壓,預防心腦血管疾病。4、抗輻射:相關研究表明,白茶還具有抗輻射的作用。5、同時白茶還有助于防暑、解毒、治牙痛、預防癌癥、利尿等方面的功效。

現有技術對白茶制作時,部分彎曲形白茶在晾曬后,會更加促使白茶彎曲,導致部分茶葉在后續殺青操作時斷裂,白茶制作過程茶葉粉末偏多,制作后的白茶質量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用于彎曲形白茶的制作裝置及其制作方法,可對采摘下來的新鮮茶葉進行壓制及第一次晾曬,第一次晾曬程度緩慢,失水適當少些,對第一次晾曬中的白茶進行定形,減少彎曲形白茶在第一次晾曬過程中葉片出現過度彎曲現象,然后對第一次晾曬后的茶葉進行第二次晾曬,失水適當多些,使得茶葉變為柔軟,增強韌性,然后進行高溫殺青和烘干提香,獲得白茶應有的色、香、味,提高白茶制作質量。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彎曲形白茶的制作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支撐架、轉動組件和制作框,支撐架固定于固定座的頂面,轉動組件包括轉動桿、轉動手柄和鎖緊套,轉動桿轉動于支撐架上,轉動手柄固定于轉動桿上,鎖緊套固定連接于轉動桿的端部處,制作框包括外框、內框和整平框,外框與轉動桿固定連接,內框設于外框中,內框的側面設有出料口,出料口中設有密封板,整平框固定于內框中,整平框包括放置板和蓋板,放置板的頂部設有u型鋼,u型鋼之間設有至少兩根水平桿,水平桿設于放置板的上方,相鄰兩根水平桿平行設置,蓋板滑動于u型鋼中,蓋板設于水平桿的上方,蓋板設有通孔,固定座設有收集框,收集框設于外框的下方,收集框的內部設有傾斜面,傾斜面之間焊接固定,傾斜面的底部之間形成收集口。

進一步,轉動桿的端部設有凸起部,凸起部的一側設有螺紋柱,鎖緊套螺紋連接于螺紋柱上。

進一步,放置板的側面設有連接桿,內框的側面設有第一安裝孔,連接桿通入第一安裝孔中,連接桿之間設有限位板,限位板緊貼內框的側面。

進一步,外框的側面設有鋼板,鋼板設有第二安裝孔,轉動桿焊接于第二安裝孔中。

進一步,收集框的側面設有卡槽,固定座設有卡緊部,卡緊部設于卡槽中。

一種用于彎曲形白茶的制作裝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a)調平制作框:在固定座的上方拉出水平線,再在轉動手柄上施力,將轉動桿在支撐架上轉動,制作框的底部與水平線之間保持平行,然后在轉動桿的端部鎖緊鎖緊套;

(b)晾青葉:將采摘下來的新鮮茶葉放在低噪聲軸流風機上晾,再將低噪聲軸流風機中的茶葉投放到放置板上,并將茶葉在放置板上整平,再在放置板的頂部固定u型鋼,u型鋼之間的水平桿壓住茶葉,接著將蓋板滑入u型鋼中,然后處于通風處晾曬1-2h;

(c)第二次晾曬茶葉:將蓋板從u型鋼中移出,再將鎖緊套從轉動桿的端部松開,在轉動手柄上施力,將轉動桿在支撐架上順時針轉動,再拍打外框的底部,將放置板上的茶葉掉落到內框中,然后將轉動桿在支撐架上逆時針轉動,并將制作框調平,再在轉動桿的端部鎖緊鎖緊套,然后將內框中茶葉整平,將茶葉放置到通風處晾曬2-3h;

(d)收集茶葉:在固定座處卡入收集框,再在收集框的下方放置笳籬,然后將密封板從出料口中取出,再將鎖緊套從轉動桿的端部松開,在轉動手柄上施力,將轉動桿在支撐架上順時針轉動,并將外框擱置在收集框的頂面處,然后在轉動桿的端部鎖緊鎖緊套,再同時拍打外框的兩個側部,內框中茶葉通過收集框內部的傾斜面進行導向作用,茶葉通過收集口掉落到笳籬中,完成茶葉收集工作;

(e)高溫殺青:通過滾筒殺青機對笳籬中的茶葉進行殺青,溫度控制在350℃-400℃,茶葉從進入滾筒到出滾筒的時間小于3分鐘,然后降低溫度;

(f)理條;

(g)烘干提香:

①將理條后的茶葉放入烘焙提香機中進行首次烘干,溫度為70℃,時間為8-10min,將茶葉中的水分烘干70%--80%;

②將①中的茶葉放入攤晾箱中進行攤晾,由人工查看;

③將攤晾后的茶葉再次放入烘焙提香機中進行烘干,烘焙提香機的機門不鎖死,溫度為80℃-90℃,時間為20min,15-18min由人工查看一下,檢查一下烘干情況,若20min烘不干,再多加5min,在最后3min的時候,將機門鎖死,以達到提香要求;

(h)挑選:利用茶葉風選機對茶葉進行挑選,將茶葉分成不同級別。

本發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對采摘下來的新鮮茶葉放在低噪聲軸流風機上晾,對新茶進行初步晾曬,然后將低噪聲軸流風機中的茶葉投放到放置板上,并將茶葉在放置板上整平,再采用水平桿壓住茶葉,接著將蓋板滑入u型鋼中,然后處于通風處晾曬1-2h,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制作框初始狀態已調平,使得茶葉基本處于整平框中,茶葉在放置板上收到水平桿壓制,可將彎曲形白茶適當整平順,可對采摘下來的新鮮茶葉進行壓制及第一次晾曬,同時蓋板設于水平桿的上方,蓋板設有通孔,放置板的空氣對流只能通過通孔和間隙進行,減弱空氣對流程度和光照程度,第一次晾曬程度緩慢,茶葉失水適當少些,對第一次晾曬中的白茶進行定形,減少彎曲形白茶在第一次晾曬過程中葉片出現過度彎曲現象。

本發明通過轉動組件對制作框進行角度調整,將制作框保持向下傾斜,再拍打外框的底部,將放置板上的茶葉掉落到內框中,然后將轉動桿在支撐架上逆時針轉動,并將制作框調平,再在轉動桿的端部鎖緊鎖緊套,然后將內框中茶葉整平,將茶葉放置到通風處晾曬2-3h。第一次晾曬后的茶葉在內框中進行第二次晾曬,由于完全暴露在空氣中,第二次晾曬過程相比于第一次晾曬,其空氣對流程度和光照程度明顯增加,茶葉失水適當多些,使得茶葉變為柔軟,增強韌性。

經過兩次晾曬后,彎曲形白茶還能保持原有的形態,然后再次通過轉動組件對制作框進行角度調整,將制作框保持向下傾斜,拍打外框的兩個側部,內框中茶葉通過收集框內部的傾斜面進行導向作用,茶葉通過收集口掉落到笳籬中,完成茶葉收集工作,能出去白茶中的粉末顆粒。

然后進行高溫殺青、理條和烘干提香,獲得白茶應有的色、香、味,提高白茶制作質量。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中一種用于彎曲形白茶的制作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第二次晾曬茶葉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收集茶葉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中轉動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中制作框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中外框與內框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中整平框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中收集框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固定座;2-支撐架;3-轉動組件;4-制作框;5-轉動桿;6-轉動手柄;7-鎖緊套;8-外框;9-內框;10-整平框;11-出料口;12-密封板;13-放置板;14-蓋板;15-u型鋼;16-水平桿;17-通孔;18-收集框;19-傾斜面;20-收集口;21-凸起部;22-螺紋柱;23-連接桿;24-第一安裝孔;25-限位板;26-鋼板;27-第二安裝孔;28-卡槽;29-卡緊部。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8所示,為本發明一種用于彎曲形白茶的制作裝置,包括固定座1、支撐架2、轉動組件3和制作框4,支撐架2固定于固定座1的頂面,支撐架2與固定座1之間設有角鋼,并通入螺栓,增加整個裝置的支撐作用。

轉動組件3包括轉動桿5、轉動手柄6和鎖緊套7,轉動桿5轉動于支撐架2上,轉動手柄6固定于轉動桿5上,鎖緊套7固定連接于轉動桿5的端部處。轉動桿5的端部設有凸起部21,凸起部21的一側設有螺紋柱22,鎖緊套7螺紋連接于螺紋柱22上,實現鎖緊套7對轉動桿5的鎖緊作用。

制作框4包括外框8、內框9和整平框10,外框8與轉動桿5固定連接,內框9設于外框8中,內框9的側面設有出料口11,出料口11中設有密封板12,整平框10固定于內框9中。外框8的側面設有鋼板26,鋼板26設有第二安裝孔27,轉動桿5焊接于第二安裝孔27中。整平框10包括放置板13和蓋板14,放置板13的頂部設有u型鋼15,u型鋼15之間設有至少兩根水平桿16,水平桿16設于放置板13的上方,相鄰兩根水平桿16平行設置,蓋板14滑動于u型鋼15中,蓋板14設于水平桿16的上方,蓋板14設有通孔17,通孔17一般為大小相同的圓孔。放置板13的側面設有連接桿23,內框9的側面設有第一安裝孔24,連接桿23通入第一安裝孔24中,連接桿23之間設有限位板25,限位板25緊貼內框9的側面,實現放置板固定在內框9中。

固定座1設有收集框18,收集框18設于外框8的下方,收集框18的側面設有卡槽28,固定座1設有卡緊部29,卡緊部29設于卡槽28中。收集框18的內部設有傾斜面19,傾斜面19之間焊接固定,傾斜面19的底部之間形成收集口20。

一種用于彎曲形白茶的制作裝置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調平制作框4:在固定座1的上方拉出水平線,再在轉動手柄6上施力,將轉動桿5在支撐架2上轉動,制作框4的底部與水平線之間保持平行,然后在轉動桿5的端部鎖緊鎖緊套7。

(b)晾青葉:將采摘下來的新鮮茶葉放在低噪聲軸流風機上晾,再將低噪聲軸流風機中的茶葉投放到放置板13上,并將茶葉在放置板13上整平。再在放置板13的頂部固定u型鋼15,u型鋼15之間的水平桿16壓住茶葉,接著將蓋板14滑入u型鋼15中,然后處于通風處晾曬1-2h。

(c)第二次晾曬茶葉:將蓋板14從u型鋼15中移出,再將鎖緊套7從轉動桿5的端部松開,在轉動手柄6上施力,將轉動桿5在支撐架2上順時針轉動。再拍打外框8的底部,將放置板13上的茶葉掉落到內框9中。然后將轉動桿5在支撐架2上逆時針轉動,并將制作框4調平,再在轉動桿5的端部鎖緊鎖緊套7,然后將內框9中茶葉整平,將茶葉放置到通風處晾曬2-3h。

(d)收集茶葉:在固定座1處卡入收集框18,再在收集框18的下方放置笳籬。然后將密封板12從出料口11中取出,再將鎖緊套7從轉動桿5的端部松開,在轉動手柄6上施力,將轉動桿5在支撐架2上順時針轉動,并將外框8擱置在收集框18的頂面處,然后在轉動桿5的端部鎖緊鎖緊套7。再同時拍打外框8的兩個側部,內框9中茶葉通過收集框18內部的傾斜面19進行導向作用,茶葉通過收集口20掉落到笳籬中,完成茶葉收集工作。

(e)高溫殺青:通過滾筒殺青機對笳籬中的茶葉進行殺青,溫度控制在350℃-400℃,茶葉從進入滾筒到出滾筒的時間小于3分鐘,徹底破壞鮮葉中酶的活性,制止多酚類化合物的酶促氧化,然后適當降低溫度,使芽尖和葉緣不被炒焦,影響白茶品質,達到老而不焦,嫩而不生的目的。

(f)理條:抓條和甩條反復交替進行,直到茶葉八成千時即出鍋。抓條的手法是:手心向下,拇指稍張開,其余四指并攏,將茶葉從小指順沿鍋壁帶人手中;甩條:將手中的茶葉離鍋心10-20厘米高處用腕力由虎口甩出。甩條時,手中的茶葉不能一次甩盡,應保留2/5或l/2,甩出的茶葉呈扇形沿鍋壁滾動下滑,順序落入鍋底。理條的關鍵技術是抓得勻,甩得開,擺得直。隨著水分的散失,手勢先“松、高、輕、慢”,然后“緊、低、重、快”。

理條溫度180℃-200℃,由人工查看理條的情況。

(g)烘干提香:

①將理條后的茶葉放入烘焙提香機中進行首次烘干,溫度為70℃,時間為8-10min,將茶葉中的水分烘干70%--80%。

②將①中的茶葉放入攤晾箱中進行攤晾,由人工查看。

③將攤晾后的茶葉再次放入烘焙提香機中進行烘干,烘焙提香機的機門不鎖死,溫度為80℃-90℃,時間為20min,15-18min由人工查看一下,檢查一下烘干情況,若20min烘不干,再多加5min,在最后3min的時候,將機門鎖死,以達到提香要求。

(h)挑選:利用茶葉風選機對茶葉進行挑選,將茶葉分成不同級別。

本發明對采摘下來的新鮮茶葉放在低噪聲軸流風機上晾,對新茶進行初步晾曬,然后將低噪聲軸流風機中的茶葉投放到放置板13上,并將茶葉在放置板13上整平,再采用水平桿16壓住茶葉,接著將蓋板14滑入u型鋼15中,然后處于通風處晾曬1-2h,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制作框4初始狀態已調平,使得茶葉基本處于整平框10中,茶葉在放置板13上收到水平桿16壓制,可將彎曲形白茶適當整平順,可對采摘下來的新鮮茶葉進行壓制及第一次晾曬,同時蓋板14設于水平桿16的上方,蓋板14設有通孔17,放置板13的空氣對流只能通過通孔17和間隙進行,減弱空氣對流程度和光照程度,第一次晾曬程度緩慢,茶葉失水適當少些,對第一次晾曬中的白茶進行定形,減少彎曲形白茶在第一次晾曬過程中葉片出現過度彎曲現象。

本發明通過轉動組件3對制作框4進行角度調整,將制作框4保持向下傾斜,再拍打外框8的底部,將放置板13上的茶葉掉落到內框9中,然后將轉動桿5在支撐架2上逆時針轉動,并將制作框4調平,再在轉動桿5的端部鎖緊鎖緊套7,然后將內框9中茶葉整平,將茶葉放置到通風處晾曬2-3h。第一次晾曬后的茶葉在內框9中進行第二次晾曬,由于完全暴露在空氣中,第二次晾曬過程相比于第一次晾曬,其空氣對流程度和光照程度明顯增加,茶葉失水適當多些,使得茶葉變為柔軟,增強韌性。

經過兩次晾曬后,彎曲形白茶還能保持原有的形態,然后再次通過轉動組件3對制作框4進行角度調整,將制作框4保持向下傾斜,拍打外框8的兩個側部,內框9中茶葉通過收集框18內部的傾斜面19進行導向作用,茶葉通過收集口20掉落到笳籬中,完成茶葉收集工作,能出去白茶中的粉末顆粒。

然后進行高溫殺青、理條和烘干提香,獲得白茶應有的色、香、味,提高白茶制作質量。

以上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但本發明的技術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發明為基礎,為解決基本相同的技術問題,實現基本相同的技術效果,所作出的簡單變化、等同替換或者修飾等,皆涵蓋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中。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