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治療肝病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治療肝病的中藥。
背景技術:
原發性肝癌是臨床常見惡性腫瘤之一,死亡率高,在惡性腫瘤死亡順位中僅次于胃、食道而居第三位,部分地區則占第二位,僅次于胃癌,我國每年死于肝癌約11萬人,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數的45%。原發性肝癌發病原因至今尚不清楚,根據高發區流行病學調查,可能與肝癌流行因素有關的有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和肝癌關系密切,是重要危險因素;黃曲霉毒素在肝癌高發區引人注意,但與人患肝癌的關系迄今尚無直接證據;飲水污染;遺傳因素,尤以共同生活并有血緣關系的肝癌罹患率高,可能與肝炎病毒垂直傳播有關,但尚待證實;其他引起肝癌的因素被疑及的尚有酒精中毒、亞硝胺、農藥如有機氯類、酗酒、吸煙等。目前對于原發性肝癌的治療方法歸納主要有外科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藥物治療;介入放射學治療;免疫治療;無水酒精注射治療;激光動力學治療;超聲引導下微波凝固治療;導向治療。對于毒副作用小,易于患者接受的有效抗肝癌藥物治療方法目前十分缺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無毒副作用,質量穩定,對治療原發性肝癌效果顯著的新型治療肝病的中藥。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新型治療肝病的中藥,其組成包括中藥,所述的中藥包括白花蛇舌草、重婁、山豆根、姜黃、五味子,其重量份數比為白花蛇舌草350、重婁75、山豆根60、姜黃75、五味子20。
上述的新型治療肝病的中藥的配制工藝,將上述所述的五味中藥加10倍量水浸泡2小時,加熱煎煮提取2次,每次1.5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5-1.25,80℃熱測的浸膏,不斷攪拌下加乙醇適量,使含醇量達75%,放置12-15小時,濾過,殘渣加75%乙醇洗滌二次,合并洗液和濾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5-1.25,80℃熱測的清膏,再加乙醇適量,使含醇量達85%,放置12-15小時,濾過,殘渣加85%乙醇洗滌二次,合并洗液和濾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1.30,80℃熱測的清膏,加注射用水800毫升,攪勻,加熱煮沸,放涼,置5-10℃冷藏24-28小時,精濾,濾液加吐溫-80 6克,藥用氯化鈉7克,混勻,調pH值至6-8,加注射用水至1000毫升,灌封,流通蒸汽滅菌30分鐘,檢驗,包裝,制成注射液成品。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1.本發明的新型治療肝病的中藥,繼承了祖國醫藥學遺產,在眾多臨床有效藥方的基礎上,精心篩選祖方,結合現代化的制藥技術研制而成,其處方組成和配比有創新,具有清熱解毒,破血行氣,抗癌止痛之功效,符合中醫藥理論,臨床治療原發性肝癌具有顯著的效果。
2.本產品屬純中藥制劑,無毒副作用,質量穩定,靜脈給藥,在抗癌中藥制劑中有突破性的進步,其處方組成和制備工藝技術進一步奠定了中藥注射液的基礎。
3.本產品的制備工藝的各條件參數是經過反復實驗獲得的,并建立在科學試驗的基礎之上,與本藥處方組成具有相關性,其生產工藝先進,科技含量高,采用的配制工藝能高度濃縮藥物的有效成分,反復去除無效雜質,各工藝條件可操作性強、合理、實用、有效,確保了產品的質量和穩定性。
4.本產品在配制工藝過程中,科學加入輔料配比,調節pH值,增強了制劑的穩定性,澄明度好,減小了刺激性。
附圖1是本產品的工藝流程圖。
下面結合
本發明的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新型治療肝病的中藥,其組成包括中藥,所述的中藥包括白花蛇舌草、重婁、山豆根、姜黃、五味子,其重量份數比為白花蛇舌草350、重婁75、山豆根60、姜黃75、五味子20,其配制工藝為將上述所述的五味中藥加10倍量水浸泡2小時,加熱煎煮提取2次,每次1.5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5,80℃熱測的浸膏,不斷攪拌下加乙醇適量,使含醇量達75%,放置12小時以上,濾過,殘渣加75%乙醇洗滌二次,合并洗液和濾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5,80℃熱測的清膏;再加乙醇適量,使含醇量達85%,放置12小時以上,濾過,殘渣加85%乙醇洗滌二次,合并洗液和濾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80℃熱測的清膏,加注射用水800毫升,攪勻,加熱煮沸,放涼,置10℃以下冷藏24小時以上,精濾,濾液加吐溫-80 6克,藥用氯化鈉7克,混勻,調pH值至6,加注射用水至1000毫升,灌封,流通蒸汽滅菌30分鐘,檢驗,包裝,制成每支裝5毫升或10毫升注射液成品,每次注射5毫升或10毫升,一日1次。
實施例2新型治療肝病的中藥,其組成包括中藥,所述的中藥包括白花蛇舌草、重婁、山豆根、姜黃、五味子,其重量份數比為白花蛇舌草350、重婁75、山豆根60、姜黃75、五味子20,其配制工藝為將上述所述的五味中藥加10倍量水浸泡2小時,加熱煎煮提取2次,每次1.5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5,80℃熱測的浸膏,不斷攪拌下加乙醇適量,使含醇量達75%,放置12小時以上,濾過,殘渣加75%乙醇洗滌二次,合并洗液和濾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5,80℃熱測的清膏;再加乙醇適量,使含醇量達85%,放置12小時以上,濾過,殘渣加85%乙醇洗滌二次,合并洗液和濾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80℃熱測的清膏,加注射用水800毫升,攪勻,加熱煮沸,放涼,置10℃以下冷藏24小時以上,精濾,濾液加吐溫-80 6克,藥用氯化鈉7克,混勻,調pH值至8,加注射用水至1000毫升,灌封,流通蒸汽滅菌30分鐘,檢驗,包裝,制成每支裝5毫升或10毫升注射液成品,每次注射5毫升或10毫升,一日1次。
實施例3新型治療肝病的中藥,其組成包括中藥,所述的中藥包括白花蛇舌草、重婁、山豆根、姜黃、五味子,其重量份數比為白花蛇舌草350、重婁75、山豆根60、姜黃75、五味子20,其配制工藝為將上述所述的五味中藥加10倍量水浸泡2小時,加熱煎煮提取2次,每次1.5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80℃熱測的浸膏,不斷攪拌下加乙醇適量,使含醇量達75%,放置12小時以上,濾過,殘渣加75%乙醇洗滌二次,合并洗液和濾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80℃熱測的清膏;再加乙醇適量,使含醇量達85%,放置12小時以上,濾過,殘渣加85%乙醇洗滌二次,合并洗液和濾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5,80℃熱測的清膏,加注射用水800毫升,攪勻,加熱煮沸,放涼,置10℃以下冷藏24小時以上,精濾,濾液加吐溫-80 6克,藥用氯化鈉7克,混勻,調pH值至7,加注射用水至1000毫升,灌封,流通蒸汽滅菌30分鐘,檢驗,包裝,制成每支裝5毫升或10毫升注射液成品,每次注射5毫升或10毫升,一日1次。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治療肝病的中藥,其組成包括中藥,其特征是所述的中藥包括白花蛇舌草、重婁、山豆根、姜黃、五味子,其重量份數比為白花蛇舌草350、重婁75、山豆根60、姜黃75、五味子20。
2.一種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治療肝病的中藥的配制工藝,其特征是將上述所述的五味中藥加10倍量水浸泡2小時,加熱煎煮提取2次,每次1.5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5-1.25,80℃熱測的浸膏,不斷攪拌下加乙醇適量,使含醇量達75%,放置12-15小時,濾過,殘渣加75%乙醇洗滌二次,合并洗液和濾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5-1.25,80℃熱測的清膏,再加乙醇適量,使含醇量達85%,放置12-15小時,濾過,殘渣加85%乙醇洗滌二次,合并洗液和濾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1.30,80℃熱測的清膏,加注射用水800毫升,攪勻,加熱煮沸,放涼,置5-10℃冷藏24-28小時,精濾,濾液加吐溫-80 6克,藥用氯化鈉7克,混勻,調pH值至6-8,加注射用水至1000毫升,灌封,流通蒸汽滅菌30分鐘,檢驗,包裝,制成注射液成品。
全文摘要
新型治療肝病的中藥。原發性肝癌是臨床常見惡性腫瘤之一,死亡率高,我國每年死于肝癌約11萬人,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數的45%。目前對于原發性肝癌的治療方法歸納主要有外科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藥物治療;介入放射學治療;免疫治療;無水酒精注射治療;激光動力學治療;超聲引導下微波凝固治療;導向治療。對于毒副作用小,易于患者接受的有效抗肝癌藥物治療方法目前十分缺乏。新型治療肝病的中藥,其組成包括中藥,所述的中藥包括白花蛇舌草、重樓、山豆根、姜黃、五味子,其重量份數比為白花蛇舌草350、重樓75、山豆根60、姜黃75、五味子20。本產品用于治療肝癌等病癥。
文檔編號A61P1/16GK1613476SQ20031010767
公開日2005年5月11日 申請日期2003年11月7日 優先權日2003年11月7日
發明者張云堂 申請人:張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