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騎馬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騎馬機,尤指一種可模擬騎馬狀態的運動機,不僅具發明性且使用上可模擬騎馬運動的騎馬機。
背景技術:
運動器材具模擬效果,如劃船健身器、走路機、腳踏健身車等皆是。由于騎馬具有1.可自然消耗身體過多熱量,兼具運動健身。
2.藉由騎馬時的自然律動,可改善腰酸背痛、頭痛、脖子僵硬,肩膀肌肉緊繃等狀況。
3.對長期處于工作壓力下,能有效舒解身心疲憊。
4.對于內臟器官具振動按摩效果。
5.具有消除小腹贅肉、美化臀部曲線等效果。
以致,模擬騎馬動作的騎馬機近來被陸續開發出來,如中國臺灣專利公告第1220389(日本申請案號2003-010291)號即是。本發明人有鑒于騎馬機在使用上具有上述的優點,乃加以設計改良,遂有本發明的產生。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具創新性,可模擬騎馬時的前、后起伏擺動及左右傾斜動作的騎馬機。
為此,本發明提出了一種騎馬機,其包含一底座,底端可置放在平面上;一中座,位在底座上方,前、后端與底座樞接,于前、后端頂側分別樞接有與中座呈垂直設置的前、后軸心,前軸心兩端各固接且連動一曲柄,后軸心兩端則各活接一搖臂;一座墊板,位在中座上方,底面四角各向下延伸一連接腳與四支曲柄、搖臂的延伸端樞接,頂面設置一供使用者乘座的座墊;一傳動組,固定在中座上,具一馬達,馬達可傳動第一、二、三齒輪,第三齒輪與前軸心同體連動,使前軸心有如一主動軸;及一牽拉桿,頂端與第二齒輪一偏心處連接,底端與底座一定位點連結,于桿體轉角處設置有萬向軸承;藉該等設置,馬達轉動時,第三齒輪及前軸心可驅動曲柄牽引座墊板作前、后及上下起伏擺動;而第二齒輪偏心處因受牽拉桿牽住,第二齒輪旋轉時,中座及座墊板會以中座與底座樞接處為支點作左右斜擺動。
如上所述的騎馬機,其中,第二齒輪與三齒輪的齒數比可為2∶1。
如上所述的騎馬機,其中,牽拉桿長度可調整,以調整座墊板左右傾斜度。
如上所述的騎馬機,其中,底座上方前、后端可各設置一相向的結合板,中座置于二結合板間再以樞軸將中座前后端與結合板樞接。
如上所述的騎馬機,其中,底座底端四角處各向下延伸一導桿,導桿外側設置有導輪;具一底框架,可供各導桿伸入,導輪與底框架內壁接觸并受一驅動機驅動,使底座可作上升及下降調整位移,調整底座高低位置,適合使用者乘騎。
因此,本發明具有一中座,前后端以樞軸與底座樞接。中座的前后端分別樞接與中座呈垂直排列的前軸心及后軸心,前軸心的兩端各固接一曲柄,后軸心的兩端則各活接一搖臂,四支曲柄、搖臂的另端分別與一座墊板的四個連接腳樞接,使座墊板位在中座上方。具一傳動組,固定在中座上,由一馬達傳動第一、二、三齒輪轉動,其中,第三齒輪固定在前軸心上,可傳動前軸心轉動,第二齒輪較第三齒輪大,于一偏心處以萬向軸承樞接一可調長度的牽拉桿至底座。藉該等設置,馬達驅動時,第三齒輪可帶動前軸心、曲柄同步轉動,搖臂從動位移,使座墊板隨之作前、后起伏擺動;第二齒輪轉動時,因受牽拉桿的牽拉限制,使得座墊板會以中座與底座樞接處為支點作左、右傾斜作動,臻至騎馬基本作動狀態。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組合圖(一)。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組合圖(二)。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組合圖(三)。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組合圖(四)。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前后及上下起伏擺動示意圖(前軸心轉動0°時)。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前后及上下起伏擺動示意圖(前軸心轉動90°時)。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前后及上下起伏擺動示意圖(前軸心轉動180°時)。
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前后及上下起伏擺動示意圖(前軸心轉動270°時)。
圖9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左右傾斜擺動示意圖(輪軸430轉動0°時)。
圖10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左右傾斜擺動示意圖(輪軸430轉動90°時)。
圖1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左右傾斜擺動示意圖(輪軸430轉動180°時)。
圖1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左右傾斜擺動示意圖(輪軸430轉動270°時)。
附圖標號說明底座10導桿11導輪12底框架13 結合板14 萬向軸承51中座20樞軸21前軸心22后軸心23 曲柄24搖臂25座墊板30 連接腳31 座墊32傳動組40 第一齒輪42馬達41第二齒輪43第三齒輪44牽拉桿50
具體實施例方式
請參閱圖1至4所示,本發明實施例具有一底座10,底端四角向下延伸有導桿11,導桿11外側樞接有導輪12,導桿11伸入一底框架13內時,導輪12與底框架13內壁接觸并受一驅動機驅動,使底座10可作上升及下降調整位移,調整底座10高低位置,適合使用者乘騎。底座10的頂面前后兩側分別具有一相向的L型結合板14。
一中座20,嵌設在底座10頂面且位在二結合板14間(如圖2至3所示),前、后端底側分別以一樞軸21與結合板14樞接。中座20的前、后端頂側分別樞接一與中座20呈垂直排列的前軸心22及后軸心23(如圖2、3所示),前、后軸心22、23兩端分別位在中座20兩側。其中,前軸心22兩側端分別固接一曲柄24,后軸心23兩側端則各活接一搖臂25。
一座墊板30,位在中座20上方,四角端分別向下延伸一連接腳31,每一連接腳31分別與所對應的曲柄24、搖臂25延伸端樞接。座墊板30的上方另固定一座墊32,以供使用者乘坐(如圖1、3、4所示)。
一傳動組40(如圖1、3所示),固定在中座20上,具一馬達41,馬達41的轉軸傳動一第一齒輪42,第一齒輪42嚙接傳動一第二齒輪43,第二齒輪43再嚙接傳動一第三齒輪44。其中,第二齒輪43與第三齒輪44的齒數比設定為2∶1,第三齒輪44的輪軸即為前軸心22,使前軸心22為具動力的主動軸。前軸心22可驅動曲柄24旋轉。
一牽拉桿50(如圖2、4所示),長度可調整,上、下端各設一萬向軸承51,頂端與第二齒輪43的輪軸430偏心處連接,底端與底座10一定位點連結。
當將上述構件依序組合后,即如圖1、2所示。操作使用時,騎馬機可作前后、上下起伏及左右傾斜擺動。
1.前后、上下起伏擺動馬達41轉動時,第一、二、三齒輪42、43、44被帶動同步旋轉,前軸心22與曲柄24隨著第三齒輪44旋轉,曲柄24的另一端與座墊板30前端的連接腳31樞接,座墊板30后側連接腳31則與后軸心23的搖臂25樞接,以致前軸心22會如一主動軸般,而搖臂25如一跟隨擺動的活動端,驅動座墊板30作前、后擺動位移,前軸心22旋轉0°、90°、180°及270°時,座墊板30擺動情形依序如圖5至8所示。而且隨著曲柄24被帶動時旋轉位置角度的不同,會使座墊板30同時作前后及上下起伏動作。因此,當第三齒輪44旋轉一圈,座墊板30會作前、后位移及上、下起伏來回一次。
2.左、右傾斜擺動(如圖9至12所示)第二齒輪43旋轉時,因輪軸430偏心處與牽拉桿50一端連接,牽拉桿50另端復連接至底座10,而且牽拉桿50桿身上下端復設置有萬向軸承51,以致,第二齒輪43因受牽拉桿50牽拉限位,當第二齒輪43旋轉時,整個中座20及座墊板30會以中座20與結合板14樞接的樞軸21為支點作左、右傾斜來回擺動。因此,第二齒輪43旋轉一圈,座墊板30會左、右傾斜擺動來回一次;又,因第二齒輪43與第三齒輪44間的齒數比為2∶1,第二齒輪43旋轉一圈,第三齒輪44則旋轉兩圈,如此形成座墊板30前后來回擺動一次,座墊板30向一側傾斜擺動,當座墊板30再前、后來回擺動第二次,座墊板30則向另一側傾斜擺動。藉此,使座墊板30可前后起伏擺動及同時作左右傾斜來回作動。又,左、右擺動幅度大小可藉調整牽拉桿50長度作調整。
由上列的說明可知,本發明可使使用者在騎馬機上作前后起伏及左、右來回擺動,乘坐在騎馬機上有如在馬匹上作乘騎運動般。
權利要求
1.一種騎馬機,其特征是,包含一底座,底端可置放在平面上;一中座,位在底座上方,前、后端與底座樞接,于前、后端頂側分別樞接有與中座呈垂直設置的前、后軸心,前軸心兩端各固接且連動一曲柄,后軸心兩端則各活接一搖臂;一座墊板,位在中座上方,底面四角各向下延伸一連接腳與四支曲柄、搖臂的延伸端樞接,頂面設置一供使用者乘座的座墊;一傳動組,固定在中座上,具一馬達,馬達可傳動第一、二、三齒輪,第三齒輪與前軸心同體連動,使前軸心有如一主動軸;及一牽拉桿,頂端與第二齒輪一偏心處連接,底端與底座一定位點連結,于桿體轉角處設置有萬向軸承;藉該等設置,馬達轉動時,第三齒輪及前軸心可驅動曲柄牽引座墊板作前、后及上下起伏擺動;而第二齒輪偏心處因受牽拉桿牽住,第二齒輪旋轉時,中座及座墊板會以中座與底座樞接處為支點作左右斜擺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騎馬機,其特征是,第二齒輪與三齒輪的齒數比可為2∶1。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騎馬機,其特征是,牽拉桿長度可調整,以調整座墊板左右傾斜度。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騎馬機,其特征是,底座上方前、后端可各設置一相向的結合板,中座置于二結合板間再以樞軸將中座前后端與結合板樞接。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騎馬機,其特征是,底座底端四角處各向下延伸一導桿,導桿外側設置有導輪;具一底框架,可供各導桿伸入,導輪與底框架內壁接觸并受一驅動機驅動,使底座可作上升及下降調整位移,調整底座高低位置,適合使用者乘騎。
全文摘要
一種騎馬機,具有中座,前后端以樞軸與底座樞接,中座前后端分別樞接有與中座呈垂直排列的前軸心及后軸心,前軸心兩端各固接曲柄,后軸心兩端各活接一搖臂,四支曲柄、搖臂另端分別與座墊板的四個連接腳樞接,使座墊板位在中座上方。具傳動組,固定在中座上,由馬達傳動第一、二、三齒輪轉動,第三齒輪固定在前軸心上,可傳動前軸心轉動,第二齒輪較第三齒輪大,于一偏心處以萬向軸承樞接可調長度的牽拉桿至底座。當馬達驅動時,第三齒輪可帶動前軸心、曲柄同步轉動,搖臂從動位移,使座墊板隨之作前、后起伏擺動;第二齒輪轉動時,因受牽拉桿的牽拉限制,使得座墊板會以中座與底座樞接處為支點作左、右傾斜作動,臻至具有騎馬基本作動狀態。
文檔編號A61H1/00GK1762318SQ20041008654
公開日2006年4月26日 申請日期2004年10月21日 優先權日2004年10月21日
發明者蔡世昌 申請人:期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