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機械式騎馬機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568372閱讀:71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機械式騎馬機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于一種運動健身器材,尤其指一種模擬騎馬動作的機械式騎馬機結構。
背景技術
馬術運動主要是由馬匹行進產生的律動、增進騎乘者的呼吸與血液循環、不但可消耗大量熱量、也可促進心肺功能、達到強身的效果。在騎乘的過程中,騎乘者必須適當利用腰部及下肢的力量,因此除了可保持優美的體態外,也有助于臀部肌肉的緊縮,此外,馬術同時為一種醫療方法,歐美先進國家已經充分肯定馬術對肢體,甚至對于智能殘障者的復健,都有一定的療程。例如,大多數人因上班上課或讀書,因姿勢不良所引起的腰酸背痛, 即可通過馬匹行進的律動加以矯正,同時對于內臟器官也具有類似按摩的效果;因此馬術運動能達到消除人體多余的脂肪,促進人體血液循環,增強人體內臟器官的功能,緩解人體壓力,多種健身美體的作用。但馬術運動須具備有馬匹、相關器具及足夠場地因而普遍要價高昂,對于一般人而言,難以長期以馬術作為運動,因此目前市面上已開發出騎馬健身機,該健身機主要是具有一模擬馬鞍座的座墊,經由一馬達帶動復數齒輪及復數杠桿,并由復數齒輪復數杠桿連動座墊,形成以電動方式模仿馬匹行進的律動,令乘坐于該座墊上的人體隨其律動使上身搖擺,以達到運動的效果。然而,上述電動式騎馬機的使用方式是由該騎馬機帶動人體律動,只有當使用者以特定姿勢,例如抬起下肢并夾緊于該騎馬機時,才能讓下肢同時有效運動,而當使用者的姿勢不正確時,則不易達到預期中的健身效果,而減少使用者的使用意愿;此外,該電動式騎馬機構造復雜而造價高昂,若購買后未能有效運用,不但造成金錢的浪費,閑置于家中亦造成家中的使用空間減少。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機械式騎馬機結構,以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機械式騎馬機結構,其包括有—底座,該底座具有一固定支點與一活動支點,該活動支點呈偏心設置于一慣性裝置處;一施力架,該施力架于中段處貫穿有一軸孔,并以軸孔樞設于底座的固定支點,該施力架于兩端分別形成有一第一樞接部與復數個第二樞接部,又該施力架的第一樞接部側橫設有一踩踏桿;以及一坐墊,該坐墊于底部分別樞接有一前搖臂與復數個后搖臂,該前搖臂延伸端樞接于施力架的第一樞接部,而該后搖臂的延伸端樞接于第二樞接部,又該后搖臂的中段處樞接于底座的活動支點。[0010]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機械式騎馬機結構,還包括有一底座、一施力架、一坐墊及一旋擺件,該底座用以樞接該施力架,該坐墊連結于旋擺件處,且旋擺件延伸有前搖臂與后搖臂,由施力架與前、后搖臂的連動關系,利用旋擺件帶動坐墊產生模擬騎馬動作的擺動,其中該旋擺件的兩端分別穿設樞接有一前轉塊與一后轉塊,該旋擺件利用前轉塊樞接于前搖臂與后轉塊樞接于后搖臂,又該旋擺件端連接有一推拉活動件,且推拉活動件的另端呈樞接形態。所述的機械式騎馬機結構,其中該推拉活動件具有一端形成有一第一萬向接頭并用以樞接于旋擺件端,而該推拉活動件另一端形成有一第二萬向接頭且用以樞接于后搖臂端,又該第一萬向接頭與第二萬向接頭的孔軸互呈直角狀設置。所述的機械式騎馬機結構,其中該推拉活動件具有一端形成有一第一萬向接頭并用以樞接于旋擺件端,而該推拉活動件另一端形成有一第二萬向接頭且用以樞接于前搖臂端,又該第一萬向接頭與第二萬向接頭的孔軸互呈直角狀設置。所述的機械式騎馬機結構,其中該施力架于兩端分別形成有一第一樞接部與復數個第二樞接部,該前搖臂延伸端樞接于施力架的第一樞接部,而該后搖臂的延伸端樞接于第二樞接部,又該后搖臂的中段處樞接于底座。所述的機械式騎馬機結構,其中該后搖臂于中段處開設有一穿孔,且后搖臂以穿孔樞設于底座的活動支點處。所述的機械式騎馬機結構,其中該后搖臂于中段處延伸有一連接桿,并由連接桿處樞接于底座的活動支點處。所述的機械式騎馬機結構,其中該底座的活動支點是復數個排列設置于慣性裝置的偏心處,以調整連接桿。所述的機械式騎馬機結構,其中該底座于坐墊前端位置向坐墊方向延伸有一握把桿。本實用新型的效果是1)本實用新型的該施力架、前搖臂、后搖臂及坐墊構成四連桿機構,并由底座的固定支點與活動支點形成坐墊的支撐,由施力架的擺動能連動前、后搖臂,令坐墊產生搖擺動作,又由后搖臂偏心帶動慣性裝置,讓施力架慣性產生連續擺動的趨勢,更由活動支點形成坐墊搖擺的限位,以獲得模擬騎馬運動的使用效果。2)本實用新型的旋擺件的兩端分別穿設前、后轉塊形成樞接,并以前、后轉塊對應連接于前搖臂與后搖臂,另該旋擺件與后搖臂之間連結有推拉活動件,該推拉活動件具有一端形成有一第一萬向接頭并用以樞接于旋擺件端,而該推拉活動件另一端形成有一第二萬向接頭且用以樞接于前搖臂或后搖臂端,并且第一萬向接頭與第二萬向接頭的軸轉方向系互呈直角,利用推拉活動件限制該坐墊的傾擺角度,并由推拉活動件控制坐墊產生左右傾擺,使坐墊能更進一步模擬騎馬運動狀態,以提高其運動效果。3)本實用新型的慣性裝置具有提高旋轉阻力與儲存動能的功能,當連續踩踏施力架產生作動后,該慣性裝置將能產生旋轉慣性輔助搖擺動作的持續進行,以提高其作動順暢度。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搖擺動作于第一位置的側面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搖擺動作于第二位置的側面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搖擺動作于第三位置的側面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搖擺動作于第四位置的側面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使用狀態的示意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左右搖擺動作的正面示意圖之一。圖10是本實用新型的左右搖擺動作的正面示意圖之二。附圖中主要組件符號說明底座10 ;固定支點11 ;活動支點12 ;慣性裝置13 ;握把桿16 ;施力架20 ;軸孔21 ; 第一樞接部22 ;第二樞接部23 ;踩踏桿24 ;坐墊30 ;前搖臂31 ;后搖臂32 ;穿孔321 ;連接桿322 ;旋擺件40 ;前轉塊41 ;后轉塊42 ;推拉活動件50 ;第一萬向接頭51 ;第二萬向接頭 52。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包括一底座,該底座具有一固定支點與一活動支點,該活動支點呈偏心設置于一慣性裝置處,一施力架于中段處貫穿有一軸孔,并以軸孔樞設于底座的固定支點,該施力架于兩端分別形成有一第一樞接部與復數個第二樞接部,又該施力架的第一樞接部側橫設有一踩踏桿,一坐墊于底部分別樞接有一前搖臂與復數個后搖臂,該前搖臂延伸端樞接于施力架的第一樞接部,而該后搖臂的延伸端樞接于第二樞接部,又該后搖臂的中段處樞接于底座的活動支點,一旋擺件連接于坐墊與前、后搖臂之間,并于旋擺件的兩端分別穿設樞接有一前轉塊與一后轉塊,該旋擺件利用前轉塊樞接于前搖臂與后轉塊樞接于后搖臂,又該旋擺件端連接有一推拉活動件,且推拉活動件的另端呈樞接形態。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優點和本實用新型的新穎特性將從以下詳細的描述與相盼的附圖更加顯明。為能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夠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以下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先請建立圖1與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機械式騎馬機結構,包括有一底座10、 一施力架20及一坐墊30,一底座10具有一固定支點11與一活動支點12,該活動支點12 呈偏心設置于一慣性裝置13處,又該固定支點11的離地高度是較低于活動支點12的離地高度;一施力架20于中段處貫穿有一軸孔21,軸孔21樞設于底座10的固定支點11,該施力架20于兩端分別形成有一第一樞接部22與復數個第二樞接部23,又該施力架20的第一樞接部22側橫設有一踩踏桿24,一坐墊30于底部分別樞接有一前搖臂31與復數個后搖臂 32,前搖臂31延伸端樞接于施力架20的第一樞接部22,后搖臂32的延伸端樞接于第二樞接部23,該后搖臂32的中段處樞接于底座10的活動支點12,即該后搖臂32于中段處開設有一穿孔321,且后搖臂32以穿孔321樞設于底座10的活動支點12處,由上述結構,施力架20的擺動能連動前、后搖臂31、32,令坐墊30產生搖擺動作,又由后搖臂32偏心帶動慣性裝置13,讓施力架20慣性產生連續擺動的趨勢,更由活動支點12形成坐墊30搖擺的限位,以獲得模擬騎馬運動的使用效果。其實際作動的情況,再請參閱圖2連續至圖6所示,該施力架20是以軸孔21樞設于底座10的固定支點11,并以第一、第二樞接部22、23分別樞設有前搖臂31與后搖臂32, 且該后搖臂32以穿孔321樞接至底座10的活動支點12,再以坐墊30底部樞設于前、后搖臂31、32的頂端,令施力架20、前搖臂31、后搖臂32及坐墊30構成四連桿機構,并由底座 10的固定支點11與活動支點12形成坐墊30的支撐,當使用者施力于施力架20的踩踏桿 24時,該施力架20會以固定支點11為軸心產生旋擺,使前搖臂31向下拉動而后搖臂32向上推動,形成坐墊30向前端傾斜擺動,同時該后搖臂32受活動支點12的偏心限制,使坐墊 30的前傾受限于活動支點12與慣性裝置13的圈轉,當活動支點12繞至慣性裝置13的頂點再順向旋轉時,由慣性作用使后搖臂32反向拉動,推動施力架20以翹翹板方式將踩踏桿 24上移,同時推動前搖臂31向上頂推坐墊30,由此形成坐墊30向后端傾斜與位移,又當活動支點12經過慣性裝置13的底點后,將會再度改變施力架20的擺動方向,進而配合使用者的踩踏施力,達到巡環擺動的運動效果,另該慣性裝置13具有提高旋轉阻力與儲存動能的功能,當連續踩踏施力架20產生作動后,該慣性裝置13將能產生旋轉慣性輔助搖擺動作的持續進行,即能達到模擬騎馬運動的使用效果,以提高其運動健身的功效。本實用新型的另一使用形態,再請參閱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底座10于坐墊30 前端位置向坐墊30方向能延伸有一握把桿16,利用握把桿16提供使用者的握持,由此降低使用者隨坐墊30的搖擺幅度,另該后搖臂32于中段處延伸有一連接桿322,并由連接桿 322處樞接于底座10的活動支點12處,以此提高坐墊30的傾斜度,即能提高坐墊30的搖擺幅度,又該底座10的活動支點12是復數個排列設置于慣性裝置13的偏心處,以提供連接桿322的調整使用,綜上所述,即能達到調整搖擺強度的目的,以提高其適用性。本實用新型的另一較佳實施例,請參閱圖8并配合圖2所示,一種機械式騎馬機結構,其包括有一底座10、一施力架20、一坐墊30及一旋擺件40,該底座10用以樞接該施力架20,該坐墊30連結于旋擺件40處,且旋擺件40延伸有前搖臂31與后搖臂32,該施力架 20于兩端分別形成有一第一樞接部22與復數個第二樞接部23,該前搖臂31延伸端樞接于施力架20的第一樞接部22,而該后搖臂32的延伸端樞接于第二樞接部23,又該后搖臂32 的中段處樞接于底座10,由施力架20與前、后搖臂31、32的連動關系,而能利用旋擺件40 帶動坐墊30產生模擬騎馬動作的擺動,該旋擺件40連接于坐墊30與前、后搖臂31、32之間,該旋擺件40的兩端分別穿設樞接有一前轉塊41與一后轉塊42,該旋擺件40利用前轉塊41樞接于前搖臂31與后轉塊42樞接于后搖臂32,又該旋擺件40與后搖臂32之間另連接有一推拉活動件50,且推拉活動件50的另端呈樞接形態,該推拉活動件50具有一端形成有一第一萬向接頭51并用以樞接于旋擺件40端,而該推拉活動件50另一端形成有一第二萬向接頭52且用以樞接于前搖臂31或后搖臂32端,該第一萬向接頭51與第二萬向接頭52的孔軸互呈直角狀設置。其實際作動的情況,再請參閱圖8、圖9、圖10所示,該旋擺件40的兩端分別穿設前、后轉塊4142形成樞接,并以前、后轉塊41、42對應連接于前搖臂31與后搖臂32,又該旋擺件40固定于該坐墊30,使旋擺件40呈可軸向旋轉狀帶動坐墊30產生左右擺動,另該旋擺件40與后搖臂32之間連結有推拉活動件50,推拉活動件50的第一萬向接頭51樞設于旋擺件40端,而第二萬向接頭52樞設于后搖臂32端,并且第一萬向接頭51與第二萬向接頭52的軸轉方向系互呈直角,當進行模擬騎馬運動時,由前述說明即能得知該坐墊30能產生前后傾斜狀態的搖擺運動,不再重復論述,在坐墊30前后搖擺的同時,該后搖臂32與旋擺件40形成有夾角的變化,使后搖臂32能連動該推拉活動件50,令推拉活動件50并以第一萬向接頭51及第二萬向接頭52產生適當角度的旋轉,進而推動旋擺件40產生左右方向的翻轉,又該旋擺件40系連結固定該坐墊30,即能讓坐墊30在前后傾擺的同時亦產生有左右傾擺動作,因此,利用推拉活動件50限制該坐墊30的傾擺角度,并由推拉活動件50控制坐墊30產生左右傾擺,使坐墊30能更進一步模擬騎馬運動狀態,以提高其運動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大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涵蓋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機械式騎馬機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底座,該底座具有一固定支點與一活動支點,該活動支點呈偏心設置于一慣性裝置處;一施力架,該施力架于中段處貫穿有一軸孔,并以軸孔樞設于底座的固定支點,該施力架于兩端分別形成有一第一樞接部與復數個第二樞接部,又該施力架的第一樞接部側橫設有一踩踏桿;以及一坐墊,該坐墊于底部分別樞接有一前搖臂與復數個后搖臂,該前搖臂延伸端樞接于施力架的第一樞接部,而該后搖臂的延伸端樞接于第二樞接部,又該后搖臂的中段處樞接于底座的活動支點。
2.一種機械式騎馬機結構,其包括有一底座、一施力架、一坐墊及一旋擺件,該底座用以樞接該施力架,該坐墊連結于旋擺件處,且旋擺件延伸有前搖臂與后搖臂,由施力架與前、后搖臂的連動關系,利用旋擺件帶動坐墊產生模擬騎馬動作的擺動,其特征在于該旋擺件的兩端分別穿設樞接有一前轉塊與一后轉塊,該旋擺件利用前轉塊樞接于前搖臂與后轉塊樞接于后搖臂,又該旋擺件端連接有一推拉活動件,且推拉活動件的另端呈樞接形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械式騎馬機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推拉活動件具有一端形成有一第一萬向接頭并用以樞接于旋擺件端,而該推拉活動件另一端形成有一第二萬向接頭且用以樞接于后搖臂端,又該第一萬向接頭與第二萬向接頭的孔軸互呈直角狀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械式騎馬機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推拉活動件具有一端形成有一第一萬向接頭并用以樞接于旋擺件端,而該推拉活動件另一端形成有一第二萬向接頭且用以樞接于前搖臂端,又該第一萬向接頭與第二萬向接頭的孔軸互呈直角狀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械式騎馬機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施力架于兩端分別形成有一第一樞接部與復數個第二樞接部,該前搖臂延伸端樞接于施力架的第一樞接部, 而該后搖臂的延伸端樞接于第二樞接部,又該后搖臂的中段處樞接于底座。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機械式騎馬機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后搖臂于中段處開設有一穿孔,且后搖臂以穿孔樞設于底座的活動支點處。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機械式騎馬機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后搖臂于中段處延伸有一連接桿,并由連接桿處樞接于底座的活動支點處。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機械式騎馬機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底座的活動支點是復數個排列設置于慣性裝置的偏心處,以調整連接桿。
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機械式騎馬機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底座于坐墊前端位置向坐墊方向延伸有一握把桿。
專利摘要一種機械式騎馬機結構,其包括有一底座具有一固定支點與一活動支點,該活動支點呈偏心設置于一慣性裝置處,一施力架于中段處貫穿有一軸孔,并以軸孔樞設于底座的固定支點,該施力架相對于軸孔一端處形成有一第一樞接部,而相對于軸孔的另一端形成有復數個第二樞接部,一坐墊于底部分別樞接有一前搖臂與復數個后搖臂,該前搖臂延伸端樞接于施力架的第一樞接部,而該后搖臂的延伸端樞接于第二樞接部,又該后搖臂的中段處樞接于底座的活動支點,由上述結構,獲得模擬騎馬運動的使用效果。
文檔編號A63B22/00GK202223816SQ201120281578
公開日2012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4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4日
發明者賴膺州 申請人:賴膺州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